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热疳

冷热疳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型。①疳疾发病的新久和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疳之新者为热疳面黄脸赤,骨热盗汗鼻干口臭唇焦烦渴,心躁惊悸,情意不乐;若疳之久者为冷疳,目肿腹胀,便利不定,泻粪肥腻或似油珠,烦渴黄疸。热疳病多在外,冷疳病多在内,又有冷热二证交互,非新非久,不内外因者。治冷疳木香丸(木香青黛槟榔肉豆蔻麝香、续随子、虾蟆):治热疳胡黄连丸(胡黄连黄连朱砂)。”②《证治准绳》引《庄氏家传小儿二十四候·第一候》:“泻脓血,日渐瘦,是冷热疳。”

猜你喜欢

  • 新编黄帝内经纲目

    医经类著作。李今庸主编。作者精选《内经》中62篇学术及实践价值较大而又相重复的经文333段,归纳为成人与自然、养生、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针灸、运气及医学教育等十二大类予以校勘

  • 诸虫

    泛指人体各种寄生虫病。古医籍记载的多指肠道寄生虫。

  • 柴胡退翳丸

    见《银海精微》卷下。即羌活退翳丸,见该条。

  • 辨痰

    辨别痰的性状,作为辨证的参考。辨痰时要注意痰的颜色、形状、稀稠度、气味等。一般寒痰色清,湿痰色白,火痰色灰黑,热痰色黄。形如败絮、色如煤始的是老痰。滑而易咯,是脾的湿痰;燥而难咯,是肺的燥痰;青而多泡

  • 脐风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又名风噤、风搐、噤风、马牙风、初生口噤、四六风、七日风。即新生儿破伤风。系由断脐不洁,感染外邪所致。一般在4~7天内发病,发病后以全身各部发生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面呈苦

  • 疔俞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秘开》。位于前臂屈侧,神门穴直上4寸,向内侧旁开0.3寸处。主治疔痈。艾柱灸(患侧)3~7壮。

  • 湿气呕吐

    证名。指呕吐因湿气袭胃,胃失和降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气呕吐之症,胸前满闷,头重身重,面目浮肿,呕恶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脉多濡软,或沉伏。寒湿者脉兼迟,湿热者脉兼数。治宜化湿为主。身热脉

  • 落苏

    出《食疗本草》。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节要》、《针灸要旨》。明·高武撰。刊于1531年。共3卷。本书系将《黄帝内经》与《难经》中有关针灸的部分论述分类汇编而成。内容以针灸理论及经脉流注为主。除高氏本人有个别按语外,没有

  • 信门

    前囟的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气血虚弱者,则囟门虚软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