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口臭

口臭

指口内呼出秽浊的臭气。又名口气口殠。《诸病源候论·口臭候》:“口臭,由五脏六府不调,气上胸鬲。”《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加减泻白散,或吐脓血肺痈状而口臭,他方不应,宜升麻黄连丸。”并可用香薷藿香煎汤含漱

猜你喜欢

  • 黄花大远志

    见《草药手册》。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详该条。

  • 麻疹泄泻

    病证名。麻疹泄泻,多由胃肺热毒,下移于肠所致。《古今医鉴》:“麻疹泄泻,须分新久寒热,新泄热泄者,宜服四苓散,加木通;寒泄者,十中无一;如有伤食伤冷,不得已以理中汤,一服而止。”麻疹泄泻,乃火邪内迫,

  • 湿遏热伏

    亦称湿郁热伏。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神疲、头重、胸闷腹胀、厌食、小便黄赤,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

  • 圣神散

    《伤科汇纂》卷七方。草乌、白芷、赤芍药、白芨、秋叶、枇杷叶、韭菜根各一两。为细末,蜜调敷患处。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

  • 风疟

    疟疾之一。①夏季贪凉受风,复感疟邪,至秋而发者。《素问·金匮真言论》:“秋善病风疟。”又:“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素问·刺疟篇》:“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

  • 申姜

    见《本草正义》。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 二如亭群芳谱·药谱

    药物学著作。又名《群芳谱·药谱》。3卷。明·王象晋约撰于17世纪初。本书为《二如亭群旁谱》“利部”第3~5册。卷首列有《本草纲目》夏良心、董思白二序,李时珍及张鼎思之“论药”、“本草源流”等。《药谱》

  • 砑螺

    出《本草图经》。为紫贝之别名。详该条。

  • 部骨陷

    指五脏所分属面部的各个部位出现的病色,若深陷入骨的征象。《灵枢·五色》:“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 滇香薷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