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眼科阐微>小儿眼症

《眼科阐微》小儿眼症·

按小儿目病,与大人不同。大人目病,多因忧患、恼怒、七情、色欲所致,内伤于脏腑,外发于眼目。

至于小儿目病,不过胎毒、血热之故。症既不同,治法亦异。

盖小儿秉受天真不足,气血嫩弱,间有云翳障膜,极难治疗。若发散过则精气散;寒凉多则脾胃伤。误针则光明立失;点重则易于伤瞳。须认症真切。内服之药,要极和平;外点之药,勿涉猛烈。优游渐进,调理得宜,日久自然消磨。不然,心粗手滑,鲜有不伤目者。每见婴儿目病,自坏者十之一、二,治伤者十之八、九。余故表而出之,为世之为人父母与业斯道者留心焉。

小儿目赤,心经实热也。宜服∶

导赤散

生地 生甘草木通黄芩赤芍羌活(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二钱,灯心煎汤下。点元灵丹。

小儿目淡红,心经虚热也。宜用∶

生犀散

犀角末(二钱)赤芍柴胡地骨皮干葛(各一两)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温服。点白玉锭。

小儿赤眼,多泪睛疼,心躁,并热翳、急惊、发搐等症,此肝热也。宜服∶

生犀散

犀角末(二钱)赤芍柴胡地骨皮干葛(各一两)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温服。点白玉锭。

小儿赤眼,多泪睛疼,心躁,并热翳、急惊、发搐等症,此肝热也。宜服∶

生犀散

犀角末(二钱)赤芍柴胡地骨皮干葛(各一两)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二钱,水一钟,煎七分,温服。点白玉锭。

小儿赤眼,多泪睛疼,心躁,并热翳、急惊、发搐等症,此肝热也。宜服∶牛黄

(不用点)牛黄附子肉桂全蝎川芎石膏( 各一钱五分)白芷藿香(各五钱) 辰砂麝香(各少许)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卧时薄荷汤化三、五丸。乳母忌口。

小儿疳毒患眼,闭目不开,羞明怕日及内障,宜用。

生熟地黄

(不用点)

生地(酒洗) 熟地麦冬(各一钱)当归枳壳甘草防风杏仁(去皮尖炒)赤芍(各五分)

加黑豆七粒,煎豆热为度,去渣服。

小儿热毒患眼,宜眼∶

防风

大黄山栀防风赤芍当归羌活甘草(各等分)

共为末,每二钱,水煎服。点白玉锭、元灵丹。

小儿风毒患眼,宜服∶

小流气饮蝉蜕炙草羌活天麻当归赤芍防风大黄薄荷杏仁(去皮尖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温服。点扫雾丹。

小儿积毒患眼,宜用∶

菊花黄连黄芩大黄菊花羌活苍术防风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一丸,白滚汤下。点元灵丹、赛金丹。

小儿泻后目闭,用健脾、养胃、补血、滋肾等药。

小儿诸毒入目,宜用∶密蒙花

蒙花(一钱)青葙决明子车前子(各五分)

为末,用羊肝一个,批开,掺药在内,线扎纸包,水湿入炭火中煨,肝熟,空心吃。点扫雾丹。

小儿积热上攻,血灌瞳神,宜服∶车前子散密蒙花羌活车前子 粉草(炒) 白蒺藜(炒)黄芩(炒) 草决明菊花胆草(炒)

各等分,共为末。每二钱,食后饭汤下。洗白玉锭。

小儿头枕骨疼,闭目不开,宜服∶

通顶散川芎薄荷(各五钱)茵陈甘草(各四钱) 朴硝(三钱,甜硝亦可)

上为细末,用少许,苇筒吹入鼻中,病者口含凉水一口,吹后吐水,几次愈。点白玉锭。

小儿卒然惊悸,眼目翻腾,宜用∶钩藤饮子钩藤(炙五分)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三分)天麻川芎防风人参(各七分)全蝎(炒去毒一钱)僵蚕(一钱二分炒)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小儿头眩,觉地屋俱转,闭目不开,宜用∶人参人参麦冬当归白术防风(各八分)白芍独活黄 (各一钱二分) 官桂(去皮七分)

共为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点至宝丹。

小儿手循领,乱捻物,目直视,肝脏实热也。宜用∶

泻青丸

(方见前,用竹叶汤化下。)

小儿因惊后,瞳人不正,宜用∶人参(一钱)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温服。明日再服,效。

小儿卒暴中风,不省人事,目直视,痰壅塞也。

宜用∶牛黄石燕(火 醋淬九次,飞过)雄黄(研飞) 蛇黄( 醋淬九次)辰砂(研飞)磁石( 醋淬九次) 石绿(各一两飞)轻粉牛黄粉霜麝(各五分) 金银箔(一百张为衣)

共研极细,酒煮,面糊为丸鸡头子大。每一丸,薄荷汤并酒磨下。

小儿十岁以下,一丸分作四服,蜜水磨下,四岁以下,一丸分为五服,未满一岁,一丸分为七服。如牙关紧急不开,以物斡开灌下。洗白玉锭。

小儿痰涎壅塞,牙关紧急,目直视,宜用∶

碧霞丹

石绿( 制如前十两)附子尖(去皮) 乌头尖(去皮) 蝎稍(各七十个)

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丸如鸡头子大。每用薄荷汁化下一丸,更入酒少许,温暖服之。须臾,吐出涎痰,然后随证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立效。洗至宝丹。

小儿目睛 动,此血不足,风火内生也。宜用四物汤益其血,加柴胡、山栀清其肝。阴血内荣,则虚风自熄,目不 动矣。

小儿两目连 ,肝经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故目连 也。宜用∶

四物肥儿汤黄连(炒)芜荑神曲麦芽(炒各等分)

上为末,水糊成丸桐子大。每二十丸,空心白汤下。不能吃丸,研化亦可。

小儿眼目瘾涩,稍觉 ,视物微昏,内 开窍如针,目痛,按之脓浸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宜服∶竹叶泻经汤柴胡栀仁(炒) 川羌活升麻甘草(炙) 川黄连(各五分)泽泻茯苓赤芍草决明车前(各四分)黄芩大黄(各六分) 青竹叶(十片)

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温服。

蜜剂解毒丸

山栀仁(炒十两)杏仁(泡去皮尖取霜二两) 锦纹大黄(五两) 石蜜(一斤炼熟)

共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汤送下。此症俗名“漏睛”、久而不治,竟枯两目。大人亦多此症。

小儿初生下,眼不开者,由产母过食辛热等物,致成斯疾。当以熊胆少许,蒸水洗眼,一日七次。如三日不开,用生地黄散。凡小儿不洗净,则秽浸渍于目中,使眼赤烂,至长不瘥。

小儿五、七岁,目闭不开者,足太阳经为目上纲,足阳明经为目下纲,热则筋纵,目不开。宜服∶

助阳活血汤

甘草当归防风(各一钱)蔓荆子白芷(各五分)柴胡升麻(各七分)

水二钟,煎一钟,稍热服。

大人眼睫无力,常欲睡闭,无疼痛而瘾涩难开。

此服寒凉太多,而真气不能通九窍也。宜用此方。

小儿目上下睫瘾起内疣,用手法除后,服∶防风散结汤防风羌活归尾白芍(各六分)红花苏木(各少许)苍术茯苓独活前胡黄芩(各五分)细甘草防己(各四分)

水二钟,煎一钟,食后大热服。渣再煎。病在上睫加黄连柴胡;病在下睫加 本、蔓荆子

此病初起,或在上眼皮内,或在下眼皮内。初如豆,如白果大,速服此药即消。日久坚硬如石,非刀割去不消。若因循不治,长如桃,如杯,如盏,高大疼痛则伤命。大人亦有此症者,屡治过,俱以此方收功,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