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疹

麻疹

病证名。又名瘄、麻证瘄子痧子肤证糠疮、粰疮。元·滑伯仁麻证新书》定为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以体表皮疹状如麻粒故名。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最易流行。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对麻疹采取了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发病率已经显著降低。病因为麻疹病毒,由口鼻而入。《麻疹拾遗》指出:“多为天行疠气传染。”也有认为与胎毒有关。主要病位在肺、脾二经。《小儿药证直诀》:“初起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麻科活人全书》:“认麻须看两耳根下,颈项连耳之间,以及脊背以下至腰间,必有三、五红点,此即麻之报标……。”又:《麻证新书》:“舌上白珠累累如粟,甚则上腭牙龈,满口遍生。”这是发疹期具有特殊意义的征象。在发病过程中,如体质壮实,护理恰当,毒能透发,勿药可愈。由于气候、环境以及小儿体质的强弱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根据病情轻重的表现,一般分为顺症、逆症及险证,顺证经过良好,逆证较严重,险证多属危急。麻疹一般分为疹前期,出疹期及疹退期三个阶段。从透发到收没,有一定过程。因此它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所以,在治疗上,以宣透清解为主,初期尤为重要;中期疹向外透,治应解毒,仍宜顺势宣透,使其完全出齐;末期,当养阴,清解托毒,使其逐渐收没。对于不同的变证,应具体分析,分别论治。

猜你喜欢

  • 棕皮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 云南医药卫生简史

    书名。田敬国编。全书共分六章。着重论述云南从远古、古代、近代至现代医药卫生发展的历史、西医的传入和发展、预防医学简史和云南地方病流行的历史。并对云南多民族积累的丰富医疗经验、医学人物进行分析和历史的评

  • 日晚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由肺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为淡黄色水液。治宜补脾、治心、治肝。补脾,用益黄散;治肝,用

  • 文蛤散

    《伤寒论》方。文蛤五两。为散,每服一方寸匕,沸汤调下。治太阳病,应以汗解之,反以水潠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起粟,意欲饮水,反不渴者。

  • 林羲桐

    【介绍】:见林珮琴条。

  • 脱色

    脸色泛白,如脱去颜色之状,可见于突然惊恐或晕针。《素问·刺禁》:“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 洗眼法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一。以清水、淡盐水或药物煎水,洗涤眼部。适用于外障眼疾刺痒多痂、眵泪胶粘等症。

  • 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斗篷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 啼哭声

    听声知病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但哭无声只是惊,多啼不哭痛分明。声轻颤嘎风痫病,速缓声频吐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