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根

耳根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猜你喜欢

  • 辨斑疹

    皮肤出现斑疹,可见于小儿风疹、麻疹等病,或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或见于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出疹主在表为轻,出斑主在里为重。斑疹分布稀疏,色泽红润,热毒较轻;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深红或紫暗,

  • 蜘蛛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患处皮肤上起小水疱,淡红而痛,五七成群,状如蜘蛛,故名。治疗参见缠腰火丹条。

  • 弱证喉癣

    病名。①《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其状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津咽疼痛,夜间发热,口燥舌干,六脉洪数。”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加减。②喉癣。见《喉科杓指》卷二

  • 蝴蝶花根

    见《药材学》。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 伤暑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

  • 胃泻

    病名。又称胃泄。《医林绳墨·泄泻》:“胃泻色黄,食饮不化,此胃有虚寒也。”后世亦有以胃泻为伤食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伤食作泻即胃泻。”详胃泄、伤食泻条。

  • 肺惊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 破伤湿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皮破肉伤,水湿浸入所致。症见口噤、不能吞咽、项背强直、疮口流黄水。用牡蛎末敷疮口,或甘草煎汤调服牡蛎末二钱;亦可用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水调敷疮上,并温水调服牡蛎末一钱。

  • 苔滑

    指舌苔润滑。是有津液之象,热病苔滑,是里热未结;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是阴寒凝滞,或痰湿内阻。《伤寒论·太阳病篇下》:“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 施发

    【生卒】:约1190年~?【介绍】:南宋医家。字政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青年时攻读医学并举子业,年长,弃科举专心学医。取《灵枢》、《素问》、《甲乙经》、《难经》及诸家方书脉书用之有验者,撰《察病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