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牙疳散

牙疳散

①《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二方。煅人中白绿矾(烧红)、五倍子(炒黑)各等分冰片少许。为细末,先用水拭净牙齿,再以此散外敷。治小儿牙疳齿龈赤烂疼痛,口臭出血,甚则牙枯脱落,穿腮蚀唇。②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血竭青果炭、儿茶各60克,煅人中白、青黛、生硼砂各30克,冰片9克。为细末,擦患处。功能清胃消肿。治胃热火盛,牙痛牙疳,齿缝出血,牙龈肿烂。

猜你喜欢

  • 肝痈

    病名。出《素问·大奇论》:“肝雍,两胜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多因愤郁气逆积湿生痰蕴蒸而成。初起期门穴处微肿隐痛,牵引胁肋,拒按,或便溺则疼痛加重,或侧卧咳嗽,脉弦数,常见恶寒发热。继则局部胀痛加剧,

  • 蛔虫扰胃吐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 宋以前医籍考

    中医目录著作。日本冈西为人约编于1942年。本书著录我国宋代以前医学著作1869种,分为内经、运气、难经、脉经、五脏、针灸、女科、幼科、外科、口齿、眼科、养生、月令、按摩导引、房中、祝由、兽医、医史制

  • 太素脉法

    书名。《读书敏求记》称:“唐末有樵者,于其石室石函中得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太素脉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以诊脉辨人贵贱吉凶,……其说荒诞,盖术者所依托。”并认为太素脉“兴于北宋”,故

  • 撮捏押手法

    押手法之一。是以左手拇、食指将穴位处皮肤捏起以辅助进针的方法。多用于颜面皮肉浅薄需行横刺的穴位。

  • 臭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大青根之别名,详该条。

  • 心中惛(dàn 淡)惛大动

    证名。出《灵枢·经脉》。憺,通惮,震动之意。指心剧跳不安之状,属心悸之重症。详怔忡条。

  • 麻疹舌苔

    麻疹舌苔主要辨黄、白、黑三种。白苔为肺热,黄苔为脾胃热,宜用清热解毒或随证施治。若黑而湿润,为热在血分,黑而干燥苔,为热在气分,宜分别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或清气分实热之剂治之(见《麻科活人全书》)。

  • 拐棍参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 水麻贴

    见《中医方药学》。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