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òng

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高辛氏有八子,其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人以祖上的名“”字为姓,遂成仲氏。又说春秋时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他的子孙遂以仲为姓,成为仲姓的一支。二是周朝有樊侯,传说是仲姓始祖,仲山甫即其后。

仲姓发源于河南,望居中山(今河南登丰西南)、乐安(今山东广饶)。从南宋起,仲氏大家族就一直定居于江苏吴江一带。

仲姓历史人物有仲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知错善改,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忠君互助,兵败被杀。仲长统,东汉哲学家。勤学好问,敢于直言,官至尚书郎。他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反对“天命”说,著有《昌言》一书。仲并,宋朝文学家,从小勤奋好学,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绍兴二年中进士第。与秦桧不合,闲居20年。他工于诗文创作,又长于骈文,好以散行为排偶,著有《浮山集》16卷。

仲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三十八位。


【源】 ①氏于字者,伯、仲、叔、季是也,见《风俗通》(1,17)。又,高辛氏才子仲熊、仲堪之后,以字为氏(6,12,17,60)。②夏时车正(官名,车官之长)奚仲之后,汤臣左相仲虺为其后也(12,17,62)。邓名世认为有附会之疑(7)。③周宣王卿士仲山甫之子孙,以字为氏(60,62)。④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庄公子之城,字仲子,生公孙师,师生江,为宋司马,遂以王父字为氏,仲几,仲佗为其子和孙(7,12,17,60)。⑤春秋时鲁国公子庆父曰共仲,之后有仲孙氏、仲氏(17,21)。一说,鲁国东门氏被遂,立襄公仲之子婴齐为仲氏,然其后无闻(7)。⑥满(344)、苗(11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中山、乐安(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江苏、辽宁2省多此姓。2省仲姓约占全国汉族仲姓人数53%。【人】 仲由,春秋时孔子弟子,卞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昌乐、平邑、东平,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宜丰,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高辛氏才子仲熊、仲堪之后。”② 《姓氏考略》 注云: “仲山甫之子孙以字为氏。” 或当系出姬姓。③其又注: “出子姓。宋仲几之后。” ④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注引《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云: “仲虺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虺乃夏车正奚仲之子,故此当以名为氏,系出奚姓。⑤其又云 “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为仲氏。”

春秋时鲁有仲由 (《中国姓氏大全》 以其为 “”人),孔子弟子; 东汉有仲光; 唐代有仲子陵; 宋代有仲宁; 明代有仲统; 清代有仲永檀,济宁人,乾隆时监察御史。

猜你喜欢

  • 读音:Cán/Tsarn,Tsan【综】 源出不详。或即惭氏。

  • 尼比

    读音:Níbǐ【综】 彝族姓(375)。四川甘洛之尼比姓属沙呷家支。今四川汉源等地之尼比姓已改姓“低”(132)。

  • 尤其

    读音:Yóuq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伯要歹

    读音:Bóyào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巴雅尔岱”。

  • 烏勒

    读音:Wūlè《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其注称: “唐有乌勒伽; 宋有乌勒思。” 未详其源。

  • 读音:Sù【源】见《姓苑》(7,9)。【变】一作〔樕〕(60)。【望】晋陵(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其注云: “望出晋陵。”未详其源。又,《中文大字

  • 魯步

    读音:Lǔbù【源】西羌有鲁步氏,见《广韵》(7,60,62)、《姓苑》(9,12,17)。历史上“关西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广韵》载: “西羌有鲁步氏。”

  • 读音:Qí/Chyi,Chi【源】 见《集韵》(86)。

  • 班麻

    读音:Bānmá《姓氏词典》 引 《明史》 收载。注云: “明有班麻·思结。”未详其他。

  • 浩星

    读音:hào xīng【源】 出于浩生氏,亦即〔皓星〕(60,62)。【望】 陇西(17,418)。【布】 汉时鲁国有浩星氏(60,62)。【人】 浩星赐,汉时人,见《汉书·赵充国传》(6,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