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在封建兼并战争中所采取的一种外交和军事斗争策略。据《韩非子·五蠹》篇记载,所谓“纵”,即会集众多的弱国以攻打一个强国;所谓“横”,即侍奉一个强国以攻打众多的弱国。《淮南子·览冥训》篇高诱注对“纵”和“横”解释说: “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实际上,所谓合纵,就是从南到北的楚、韩、魏、赵、燕等国联合起来对抗西方的强秦,或东方的强齐;所谓连横,即指秦或齐国拉拢一个或几个弱国攻打另外几个国家。连横亦称连衡。最早主张合纵者为公孙衍(号犀首)。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 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最早提倡连横者为张仪。周显王四十七年,担任秦惠王相的张仪免去相位,而出任魏惠王的相,但张仪的真正意图是想让魏国先服事秦国并使其它诸侯效法魏国。稍后的苏秦也是一位有名的合纵者。长平之战后,兼并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合纵与连横发展成为东方六国联合反抗秦国兼并与秦国拆散东方国家联盟之间的斗争。

猜你喜欢

  • 一条鞭法

    明神宗时张居正对赋役制度的改革。“鞭”或作“编”、“边”。简称“条编法”。明代自宣德以来,不断改革赋役制度,嘉靖、隆庆两朝,海瑞、庞尚鹏、王宗沐等在浙江、应天(今江苏南京)、江西局部地区曾实行一条鞭法

  • 李巴条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熹平石经

    汉灵帝熹平年间刻石的儒家经典。亦称汉石经或一字石经。汉朝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谬。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郎中蔡邕和杨赐等人上书,奏求正六经文字,得汉

  • 大齐

    唐末黄巢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克长安, 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定都长安。大齐政权依唐旧制,中央设太尉及中书、门下、尚书等三省长官,以总朝政。又设军容使、枢

  • 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

    民国初年沙俄为侵吞中国领土外蒙古强迫北京政府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乘机借口保护领事馆,派军队进入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策动外蒙反动的王公贵族于10月18日宣布

  • 更役

    汉代各种劳役的统称,因各种劳役皆由成年男子 (称为“卒”)更迭为之而名。汉制,服役年限自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月,称为“卒更” (或“更卒”);此外,每人一生还须服二年兵役,一

  • 潼关战役

    金蒙间一次重要战役。正大七年(公元1130年)十一月,蒙古军为从关中入河南, 曾进攻潼关(今陕西潼关东)不克,退兵。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突破小潼关(今陕西潼关县境),进入河南,攻占卢氏(今河南卢氏)、

  • 擒生军

    西夏专事捕捉生口的部队。西夏实行普遍兵役制。民年十五为丁,每有战事即命各部族或部落二丁或三丁取一壮勇者充“正军”,承担直接战斗任务。另为配备随军服杂役的副兵一至二人,名为“负担”。元昊称帝建国后,即组

  • 昆陵都护府

    唐羁糜都护府名。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之后,于碎叶川以东地区设置,管理五咄陆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约当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流域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公元685年

  • 戊午谠议

    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十一月,金废伪齐,以许还梓宫(宋徽宗及皇后尸棺)及河南、陕西之地为条件,对南宋诱降,赵构遂又决心“屈己就和”。绍兴八年三月,复以秦桧为相,接受金之议和条件。臣僚纷纷上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