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保卫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又称“赣宁之役”。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着手建立独裁统治。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准备组织政党内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随即向北洋军发布秘密动员会,准备用武力消灭国民党武装力量。4月26日袁世凯不惜接受苛刻条件与英、法、俄、德、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取得内战经费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坚决主张武力讨袁,因国民党内部对武力讨袁意见不一,未能及时发动。而袁世凯在准备妥当之后,便于6月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不服从中央,予以免职,并下令北洋军进兵江西和南京,发动内战。国民党被迫应战,起兵讨袁。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15日黄兴至南京促使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自任总司令,兴师讨袁;随后广东、上海、安徽、湖南、福建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是为“二次革命”。但除江西、南京组成讨袁军外,其他各省多为被动响应,并未出兵,战争主要在江西、南京进行,故又称“赣宁之役”。由于独立各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部署,缺乏信心,互相观望,北洋军于7月25日攻陷湖口, 8月18日侵占南昌。南京方面也因部分讨袁军被收买叛变而作战失利,9月1日南京失守,其他各省又先后取消独立。不到两个月时间, “二次革命”以失败而结束,北洋军武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孙中山、黄兴再度逃亡日本。

猜你喜欢

  • 刘通起义

    明代中期荆襄山区流民起义。由于明代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破产农民相率逃亡到以郧阳(今湖北郧阳)为中心的荆襄山区,耕垦荒地为生。成化时,聚集在这里的流民已达一百五十万左右,明朝政府屡次强令驱散,对不肯回原籍

  • 李特起义

    西晋时益州流民起义。晋惠帝元康末年,天水(治今甘肃天水)、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北)等六郡受灾农民十余万口,流入蜀(今四川成都)地就食。益州刺史罗尚令流民限期返回故里。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特在绵

  • 巡警部

    清末官署名。清政府为加强统治,维持地方治安,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京师及各省举办巡警(警察),特设立巡警部专司其事。主官为尚书、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管理京城内

  • 安福国会

    参见“安福系”。

  • 陈三枪起义

    南宋理宗时江西农民起义。绍定元年 (公元1228年)虔州(今江西赣州)农民陈三枪与张魔王以宗教为掩护,聚众起义。义军皆截发刺字。以松梓山(今江西赣州境)为根据地,于江西、福建、广东诸路交界处建军寨六十

  • 会子

    南宋发行的纸币。高宗后期,临安(今浙江杭州)富商先曾印造纸币“便钱会子”。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朝廷在临安置行在会子务,以铜钱为币值本位,面额有一贯、二贯、三贯及二百、三百、五百六种,行于东

  •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

  • 楚(林士弘)

    隋末南方义军首领林士弘建立的政权。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林士弘从乡人操师乞起义,为大将军。操师乞牺牲后,林士弘代统其众,屡败隋军,众至十万余人。同年底,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年号太平,定都虔州

  • 铜匦

    武则天时设置的一种谏议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铸铜为匦(箱子),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谏议。其匦分四:其东为“延恩”,献赋颂、求官位者投之;南为“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为“伸冤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