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梁肃

梁肃

【生卒】:753—793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敬之,一字宽中。河南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郡望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排行二。幼遭安史之乱,上元二年(761)起,避地于吴越间近二十年。大历五年(770),李华独孤及始见其文,称美之,声名渐著。九年(774),至常州师事独孤及,及以之为友。十四年(779)至长安,与李翰游。建中元年(780)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请告归江南。兴元元年(784)宰相萧复荐为右拾遗,以母老不赴。贞元元年(785)淮南节度使杜亚(一作杜佑,误)表为殿中侍御史,充掌书记。五年(789),召为监察御史,转右(一作左,误)补阙。七年(791),充翰林学士,兼皇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九年(793)卒,赠礼部郎中。世称梁补阙,是唐人位卑而名著者之一。博通经史,学兼儒道,复信佛。喜奖掖后辈,韩愈李观李翱等游于其门下,受其影响。与权德舆崔元翰李舟朱放等亦相友善。工文,是唐代古文运动先驱之一。其文学主张:认为“文本于道”;文章之道与政事相通,文要为彰明道德仁义和树立礼乐刑政服务;道德仁义非文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与世之治乱有关,文之高下与才之厚薄有关。这一认识较萧颖士、李华全面。同时,他较早提出文气问题,认为道能兼气,气能兼辞,对韩愈文气说有影响。所作有赋、议、序、记、赞、碑志、祭文等。《过旧园赋并序》、《吴县令厅壁记》等叙写个人遭遇和政事的治乱得失,较充分反映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社会现实。《补阙李君前集序》、《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等阐明文学主张,论述有关文学家的生平、创作特色、文学地位等,有较高理论和史料价值。其余则言志抒情,记会叙别,宣扬儒道、佛理等。崔元翰称其文:“其所论载讽咏,法于《春秋》,协于谟训,大雅之疏达而信,颂之宽静形焉。博约而深厚,优游而广大。”元和十二年(817)或十三年(818),苏州开元寺僧元浩之门弟子集其遗文为二十卷,刺史崔恭作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梁肃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存文六卷。事迹见唐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新唐书》本传、胡大浚等整理校点《梁肃文集》附录《梁肃年谱》。

猜你喜欢

  • 梦泽

    【介绍】:李商隐作。梦泽,指今洞庭湖一带。此诗以眼前悲风、白茅的萧瑟景象起兴,对“楚王好细腰”的历史记载作了自己独特的评论。作者重点描写那些受害而又自戕的宫女,对她们盲目而自愿的身陷悲剧的行为既有同情

  • 郑常

    【生卒】:?~787【介绍】:大历间贬居汉阳。贞元初为淮西节度判官。三年(787)为淮西留后吴少诚所杀。工诗。高仲武谓“常诗婉靡,虽未弘远,已入文流”(《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诗3首。

  • 裴达

    【介绍】:唐代诗人。达,又误作逵。生卒年、籍贯不详。代宗时人。大历中进士及第。《全唐诗》存诗二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三二。

  • 朱可名

    【介绍】: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会昌中进士,官终长安县令。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者。《全唐诗》存诗1首。

  •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介绍】:韩愈元和十一年(816)为右庶子时所作。卢给事,即卢汀,字云夫,行四,时任给事中。钱七,即钱徽,字蔚章,行七,为名诗人钱起之子,时任中书舍人。张十八,即张籍,时任国子助教。此诗虽以和卢云夫《

  • 唐诗说Ⅱ:悲欢的歌者

    蔡志忠绘。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11月出版。本书为“蔡志忠漫画”系列之一种。书中以漫画的形式诠释了唐代34位诗人的111首传世名作。娴熟的画技、夸张的手法,配以简洁清新的文辞,使一首首唐诗跃然纸上。无

  • 下堂

    ①离开厅堂。白居易《绝食闲居》:“绝食不出门,闲坐不下堂。”②谓妻子被丈夫抛弃。语出《东观汉记·宋弘传》:“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之三:“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 杨凌

    【生卒】:?~790?【介绍】:字恭履,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徙居苏州(今属江苏)。大历十一年(776)进士,历仕协律郎、大理评事。官终侍御史。《新唐书》有传。凌工诗文,与兄凭、凝号称“三杨”。《

  • 端的

    (—dí)果真,确定。李中《送绍明上人之昆陵》:“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介绍】: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颈联。蓝水,亦称蓝溪,源出蓝田谷,西北流入灞水。玉山,一名蓝田山,又名覆车山,在县东二十八里。蓝田山去华山近,故曰“高并两峰寒”。寒字见秋景萧瑟意。二句写崔氏庄周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