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韩愈

韩愈

【生卒】:768—824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不确。郡望昌黎(今属河北)。排行十八。父仲卿,官终秘书郎,任武昌令时有美政,李白为之作《去思颂碑》。愈三岁丧父,由长兄韩会抚养,居长安。十岁时因韩会贬官而随之至韶州。韩会死后,愈随嫂北归河阳。后随嫂避乱居宣城。贞元二年(786)赴长安求仕。三次应进士试均失利。贞元八年(792),与欧阳詹李观等同榜进士及第,时称“龙虎榜”。主考官为著名骈文家陆贽。其后三次应博学宏词科均不中,三次上书宰相也无收获。贞元十三年(797),应宣武节度使董晋辟,为观察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后应武宁节度使张建封辟,为节度推官,试协律郎。贞元十七年(801),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后年,迁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为同僚。因如实上奏天灾人饥状,得罪权臣,贬连州阳山令,有惠于民。宪宗即位后量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权知国子博士。次年分司东都。历都官员外郎、河南令。元和六年(811)授职方员外郎至长安。次年复为国子博士。一年后,因作《进学解》被执政赏识,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十一年(816),迁中书舍人。以廷议伐淮西事忤执政,以他事改太子右庶子。次年,兼御史中丞,充彰义军行军司马,随裴度出征淮西。淮西平,授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因上《论佛骨表》得罪宪宗,贬潮州刺史,旋量移袁州刺史,均有政绩。穆宗即位后,召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授兵部侍郎。次年奉诏宣抚镇州叛军,不辱使命,转吏部侍郎。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与李绅纷争不协,罢为兵部侍郎,复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以病罢官。是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等。

韩愈是司马迁之后的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唐诗大家,韩孟诗派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为实现政治思想主张和文学追求,他反复宣传,努力实践,而且联络同道,奖掖后进,培养人才,获得辉煌成就,产生重大影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以儒学“复古”为旗号,主张作者应“志乎古道”,“修其辞以明其道”,要加强“养气”工夫,广泛学习先秦两汉散文,大力写作内容充实的既要务去陈言又要文从字顺古文,破除骈文所代表的浮靡文风。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论说文,有的从现实的政治经济着眼或从哲学角度立论,以阐明儒道,反对佛老为主要内容,如《原道》、《原毁》、《师说》等;有的嘲讽社会弊端,表现作者对坎坷遭遇的不平,如《进学解》、《杂说》等;有的宣传文学主张,如《送孟东野序》、《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等。它们大多具有丰富的现实性、鲜明的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占有很大比重的叙事文,不少能继承《史记》等历史散文优良传统,如《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表彰英烈,哀悼故人,称扬奇士,批驳淫辞邪说,指斥炎凉世态,抒发愤激不满。但也有一些格调不高、内容无足取的“谀墓”之作。多见于祭文、书信、赠序的抒情文,如《祭十二郎文》、《与孟东野书》、《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抒写骨肉深情、朋友厚谊,反映了作者和亲友的不幸,也具有一定现实内容。在艺术上,韩文具有阳刚之美。皇甫湜《谕业》称:“韩吏部之文,如长江秋注,千里一道,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北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更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韩文感情充沛,文势雄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明快流畅,善于推陈出新,富有独创性,形成了奇崛瑰怪、闳中肆外的艺术风格,集东汉至隋“八代”之大成,而又起“八代”之衰,开辟了其后散文创作的新天地,树立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不朽丰碑。在诗歌创作方面,韩愈对李白、杜甫均甚为推崇,心摹力追,深受影响,又能在李、杜诗风基础之上开辟出新的境界,与李、杜鼎足为三。韩诗题材较为广泛。有些是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如《龌龊》、《归彭城》、《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等,叙写水旱灾害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关心同情民生疾苦;《丰陵行》、《华山女》等揭露时弊;《汴州乱》、《元和圣德诗》、《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等声讨藩镇叛乱罪行。《陆浑山火一首》、《猛虎行》、《谴疟鬼》等则以比兴手法表现对宦官、权奸、藩镇等的愤慨。这些诗都有较深刻的现实内容。更多的是抒写个人遭遇和情怀,其中往往含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山石》等。其他如《南山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听颖师弹琴》、《调张籍》等,写景、摹声或论文,也很有特色。在艺术上,韩诗风格有平易自然的一面,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奇崛瑰怪。这在元和时期的作品中尤为突出。诗人往往以新颖独到的构思,怪奇生新的文字,散文的句法、章法,奇瑰多变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奇特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量。清代叶燮《原诗》说:“韩愈为唐诗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韩愈文集是其门人李汉所编,题为《昌黎先生集》,诗文四十卷,目录一卷,流传过程中讹误甚多。经欧阳修等校勘,渐趋完善。传世版本中,宋世綵堂本《昌黎先生集》较通行。诗歌集注本有清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方世举《韩昌黎诗编年笺注》等,以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注》较完备。屈守元等有《韩愈全集校注》。事迹见唐李翱《韩公行状》,皇甫湜《韩文公神道碑》、《韩文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年谱有多种,徐敏霞辑为《韩愈年谱》。卞孝萱等有《韩愈评传》。吴文治有《韩愈资料汇编》。

①李长之编著。1946年重庆胜利出版公司印行。本书系潘公展主编《中国历代名贤故事集》之一种。系统介绍了韩愈的家世与生平。书后还附录有十四篇韩愈重要的散文。该书成书时间仅十四天,但行文洒脱,颇多创见。②罗联添著。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7年3月初版。本书分十七小节,一至十三小节介绍了韩愈的一生,十四至十七小节分别从学术思想、古文运动、文学理论、诗文特色四方面对韩愈进行了评价。书后附录有韩愈年表。本书行文通俗简明,对韩愈一生的文章、事功、为人、思想各方面作了较准确的说明。③刘国盈著。北京出版社1979年8月出版。计8.1万字。全书分七部分,较系统地阐述了韩愈的生平,并分析了他的政治倾向、诗文成就及其哲学和教育思想。是一部时代特色较浓的著作。④钱冬父著。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全书7.5万字,分三部分介绍韩愈的生平及散文、诗歌创作。本书为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之一种,文字通俗,内容谨严,语言规范,是初学者了解韩愈其人的较好读本。⑤倪其心著。中华书局1985年8月出版,3.4万字。为《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全书分为八个章节,扼要地叙述了韩愈的生平经历,以及韩愈在复兴儒学、倡导古文、谏迎佛骨方面的成就。并且论述了文学史上韩孟诗派韩柳大家的创作。⑥吴文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6万字。本书介绍了韩愈生活的时代及其家世、生平,探讨了韩愈和同时代文学家、政治家的交往,剖析了韩愈的政治活动和哲学思想,评价了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文字简炼,是一部可供初步了解韩愈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好的入门书。

【生卒】:768—824

【介绍】:

字退之,排行十八,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力学,三试不第,贞元八年(792)方中进士。又三试博学宏辞而不入选,乃先后入董晋、张建封节度使幕任推官,后迁监察御史,又以直言得罪,贬阳山令。元和十二年(817),以行军司马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乱平,以功升任刑部侍郎。十四年,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量移袁州。后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世称“韩吏部”。卒谥文,世又称“韩文公”。新、旧《唐书》有传。韩愈为唐代著名哲学家,以弘扬儒家道统为己任。又是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又是开宗立派的诗人,他是韩孟(郊)诗派的领袖人物,清叶燮谓:“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原诗·内篇上》)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风格奇崛险怪,豪健奔放,但亦有平易清新之作。存诗400余首,《全唐诗》编为10卷。有《昌黎先生集》行世。

猜你喜欢

  • 舟行怀阎士和

    【介绍】:皎然作。阎上和,字伯均,与皎然友善。诗人睹春景而思友人,以归云喻写相念之情,极得空灵含蓄之妙。

  •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全书分上、中、下三编,计40万字。该书收录了作者1980~1988年发表的论文33篇,对汉魏六朝及唐宋诗文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 空城雀

    本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主要描述战乱之后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色。后喻乱世灾民。李白《空城曲》:“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 如棠

    《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后因以“如棠”喻指不合礼制的游乐。亦用为咏捕鱼之典。韩愈《叉鱼招张功曹》:“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 羞见关吏

    东汉南阳人郭丹入函谷关,立志不乘使者车不出关,十二年后官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果乘高车出关。事见《后汉书·郭丹传》。后以“羞见关吏”谓游宦不成,失意而归。岑参《戏题关门》:“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 吹箫吴市

    春秋楚人伍子胥逃亡到吴国,无以糊口,曾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国国都。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亦泛指侠士生活。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 晚泊浔阳望庐山

    【介绍】:孟浩然作。一作《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浔阳即今江西九江市。约作于开元二十年(732)自吴越还乡,途经九江时。诗前半写千里行舟,始见庐山胜概时欣然怡悦之情,表达了对名山的景仰;后半写怀念高僧慧远

  • 薛耀

    【介绍】:见薛曜。

  • 喻坦之集

    诗集。唐喻坦之撰。《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著录《喻坦之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同。《唐才子传·喻坦之》谓诗集今传。其集已散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一首。

  • 封孟对

    【介绍】:见封孟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