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頽组词

頽相关字典

頽[tu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隆頽[lóng tuí]
      高低起伏貌。
  • 泰山其頽[tài shān qí tuí]
      《礼记·檀弓上》:“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 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 将死时作此歌,自称“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 泰山 崩塌。 后用来比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作悼辞。叶圣陶《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 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亦省作“泰山頽”。唐 王湾《哭补阙亡友綦毋学士》诗:“泣为 洹水 化,叹作 泰山 頽。”
  • 灰頽[huī tuí]
      1.灰心颓丧。清 陈维崧《念奴娇·祖园与玉峰徐孚君话旧回用前韵》词:“万事灰頽吾不恨,只负 柔奴 车子。”
  • 泰山頽[tài shān tuí]
      见“泰山其頽”。
  • 推頽[tuī tuí]
      推诿于衰败。宋 陆游《亲旧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耐辱推頽百不能,居然老病住庵僧;流年速似一弹指,更事多於三折肱。”
  • 虺頽[huī tuí]
      亦作“虺穨”。犹虺隤。《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车軏折兮马虺頽。”一本作“虺穨”。原注:“驱骋而不能寧定,车弊而马病也。”汉 蔡邕《述行赋》:“僕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頽以玄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行则僂俯,立则振掉,形神将夺,筋骨虺頽。”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我马玄黄”:“《尔雅》曰:虺穨、玄黄,病也。凡物病皆得称之。”参见“虺隤”。
  • 坻頽[dǐ tuí]
      见“坻隤”。
  • 隳頽[huī tuí]
      1.衰败;毁败。唐 白居易《短歌行》之一:“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頽。”宋 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又见国家纲纪隳頽,法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
  • 西頽[xī tuí]
      亦作“西隤”。 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文选·潘岳<寡妇赋>》:“四节流兮忽代序,岁云暮兮日西頽。”李善 注:“《説文》曰:‘頽,坠也。’”唐 徐浩《宝林寺作》诗:“逝川惜东逝,驰景怜西頽。”
  • 摧頽[cuī tuí]
      1.摧折,衰败。汉 焦赣《易林·蛊之否》:“中復摧頽,常恐衰微。”唐 元稹《花栽》诗之一:“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頽。”宋 苏轼《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词:“秋色渐摧頽,满院黄英映酒盃。”
  • 衰頽[shuāi tuí]
      1.衰落颓败。《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汉 室衰穨,人怀异心,唯 刘公 不失忠节。”李石曾《无政府说》:“羡各国之强盛,而恶 满 政府之衰頽,欲希冀代 满 政府握政权而争雄于世界,此为利害之见。”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旧文学衰颓时,因为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

頽[tu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頽絶[tuí jué]
      衰颓灭绝。《三国志·蜀志·刘理传》:“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頽絶,朕用伤悼。”南朝 齐 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拯玄纲於頽絶,反至道於浇湻。”
  • 頽侵[tuí qīn]
      逐渐衰退。《文选·范晔<乐游应诏诗>》:“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頽侵。”张铣 注:“谓年力老弱不能行也。”宋 朱熹《与郭冲晦书》:“虽幸有闻於师友,而行之不力,荏苒頽侵,今犬马之年五十有一矣。”
  • 頽俗[tuí sú]
      颓败的风俗。 《后汉书·胡广传》:“广 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纪纲頽俗,使束脩守善,有所劝仰。”《魏书·游明根传》:“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 魏 以来,首振頽俗。”明 张居正《三辞恩命疏》:“贪进之戒,臣先犯之,何以率先百僚,表正頽俗?”胡韫玉《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诗:“俎豆奉典型,力与頽俗抗。”
  • 頽衰[tuí shuāi]
      颓废衰弱。清 杨端本《岁饥行》之三:“道傍一老翁,頽衰形傴僂。”殷夫《夜的静……》诗:“我颓衰不如感伤的诗人,我勇猛不及气吞山河的战将。”
  • 頽沱[tuí tuó]
      亦作“颓沱”。 水流向下宣泄。亦指向下宣泄的水流。五代 齐己《夏雨》诗:“頽沱来洞壑,汗漫入 瀟湘。”
  • 頽唆[tuí suō]
      撺掇,怂恿。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 頽年[tuí nián]
      犹言衰老之年。 晋 陆机《愍思赋》:“乐来日之有继,伤頽年之莫纂。”唐 李商隐《幽居冬暮》诗:“急景忽云暮,頽年寖已衰。”清 文德翼《池口阻风》诗:“頽年自笑沧洲客,破浪那能万里期。”
  • 頽唐[tuí táng]
      1.衰微貌;萧索貌。 《文选·王褒<洞箫赋>》:“頽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李善 注:“頽唐,陨坠貌。”吕向 注:“隤 頽 唐,声微也。”清 杜岕《锺山积雪》诗:“气洁烟火围,頽唐冻岭互。”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 頽敝[tuí bì]
      1.破败。 《后汉书·儒林传序》:“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頽敝,鞠为园蔬。”一本作“穨敝”。清 姚鼐《宁国府重修北楼记》:“惜故北楼之頽敝,命工飭之。”
  • 頽朽[tuí xiǔ]
      破败。唐 杜甫《九成宫》诗:“荒哉 隋 家帝,製此今頽朽。向使国不亡,焉为巨 唐 有。”
  • 頽玉[tuí yù]
      形容醉后的体态,如玉山倾颓。亦用为对醉人的美称。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唐 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诗:“满巵那可灌,頽玉不胜扶。”宋 范仲淹《赠张先生》诗:“朱絃冉冉奏,金醴迟迟倾。相劝 綺季 徒,頽玉信纵横。”清 陈维崧《解语花·咏美人捧觞和王元美韵》词:“軃烟鬟,縹色杯轻,帐里围頽玉。”参见“玉山倒”。
  • 頽隳[tuí huī]
      败坏。 宋 苏辙《题南都留守妙峰亭》诗:“清冷久沮洳,文雅空頽隳。”明 王廷相《雅述下》:“幸君臣政化清平,无衅而起,但稍有頽隳,以侵纪纲。”严复《原强》:“今也彼亦以其法与吾法遇,而吾法乃頽隳蠹朽瞠乎其后也。”一本作“穨堕”。
  • 頽萎[tuí wěi]
      犹差劲。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七段:“光会卖嘴,一动真的就颓萎了,真不害臊!”
  • 頽弛[tuí chí]
      犹废弛。《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先是,益州 牧 刘璋 纲维頽弛,周瑜、甘寧 并劝 权 取 蜀。”《宋书·武帝纪中》:“画一之制,渐用頽弛。”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而纪纲頽弛,媮懒成风,则千万人受其害,此得为仁乎?”
  • 頽荒[tuí huāng]
      倒塌废弃。清 顾炎武《十庙》诗:“周垣半倾覆,栋宇皆頽荒。”
  • 頽索[tuí suǒ]
      1.颓唐孤独。 《世说新语·文学》“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刘孝标 注引《郭璞别传》:“﹝ 郭璞 ﹞又不持仪俭,形质頽索,纵情嫚惰,时有醉饱之失。”一本作“穨索”。
  • 頽泣[tuí qì]
      颓唐涕泣。晋 陆云《岁暮赋》:“望故畴之逈辽兮,泝南风而頽泣。”
  • 頽甍[tuí méng]
      坍塌的屋脊。明 袁宏道《祭周隆之侍御文》:“久而乡里仰之,国与天下仗之,方以为頽甍之一柱,旱岁之一滴。”
  • 頽累[tuí lèi]
      枝叶斜披,树荫浓密的样子。 殷夫《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之一:“最后的电灯还闪在街心,颓累的桐树后散着浓影。”
  • 頽乏[tuí fá]
      犹困乏。冰心《南归》:“转身来对坐在床边拍抚着我的 藻,作颓乏的惨笑。”
  • 頽陋[tuí lòu]
      颓败狭陋。 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天圣 中,丞相 王公随 以给事中知 杭州,日与唱和,亲访其庐,见其頽陋,即为出俸钱新之。”清 恽敬《游六榕寺记》:“墙壁纵横,阶径迂曲,无可游憇,其舍利塔重建于 宋 与 明,頽陋甚。”
  • 頽息[tuí xī]
      如风嘶般的叹息声。《文选·马融<长笛赋>》:“靁叹頽息,搯膺擗摽,泣血泫流,交横而下。”李善 注:“叹声若雷,息声若頽也。”
  • 頽墉[tuí yōng]
      崩塌的城墙;败垣。唐 李百药《秋晚登古城》诗:“頽墉寒崔集,荒堞晚乌惊。”唐 张籍《沉千运旧居》诗:“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頽墉。”
  • 頽阤[tuí tuó]
      1.崩溃。宋 叶适《连州开楞枷峡记》:“及 梁山 頽阤,重人乃以为国君当自贬损,不敢言修治。”
  • 頽倒[tuí dǎo]
      1.崩解。 清 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