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霑组词

霑相关字典

霑[zhān]字在开头的词语

  • 霑足[zhān zú]
      1.《诗·小雅·信南山》:“既霑既足。”后以“霑足”指雨水充分浸润土壤。
  • 霑惹[zhān rě]
      犹招惹。
  • 霑灑[zhān sǎ]
      1.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电光夺目,驶雨霑洒。”唐 杜甫《伤春》诗之四:“岂无 嵇绍 血,霑洒属车尘。”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诚,欲见於悠远,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见志,岂泛滥之故,使人击节霑洒,弹指追念,良有谓焉。”清 顾炎武《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洒频寒食,咫尺龙髯近帝旁。”
  • 霑竊[zhān qiè]
      谦词。非分获得。清 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敬 之庸劣,不敢附於古之君子,霑窃微禄近二十年,不敢谓不用於世。”
  • 霑霔[zhān shù]
      指雨水的洒落下降。
  • 霑化[zhān huà]
      接受教化;感受德化。
  • 霑赏[zhān shǎng]
      赏赐。《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兵千人听监使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霑赏。”
  • 霑饰[zhān shì]
      1.浸染润饰。 谓熏陶教化。
  • 霑贷[zhān dài]
      恩贷。 谓皇帝下令蠲免赋税。
  • 霑霈[zhān pèi]
      亦作“霑沛”。 雨水充分地浸润土地。喻恩泽普降。唐 李邕《淄州刺史谢上表》:“雨露深仁,霑霈及於萧艾。”《旧唐书·文宗纪下》:“是夜,大雨霑霈。”《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帝以久旱,忧形於色,减膳撤乐,徧走羣望。及是霑沛,帝作《甘雨应祈诗》,近臣毕和。”
  • 霑濡[zhān rú]
      1.沾湿。
  • 霑命[zhān mìng]
      受命。
  • 霑赉[zhān lài]
      赏赐。《南史·宋纪中·孝武帝》:“郡守邑宰及人夫从蒐者,普加霑賚。”《资治通鉴·唐肃宗乾元元年》:“自中兴以来,羣下无復赐物,至是,始有新铸大钱,百官、六军霑賚有差。”《宋史·杨亿传》:“帝(宋太宗)知其贫,屡有霑賚。”
  • 霑被[zhān bèi]
      1.蒙受。 《南史·后妃传上·宋前废帝何皇后》:“公主与 瑀 情爱隆密, 何氏 疎戚莫不霑被恩礼。”
  • 霑体涂足[zhān tǐ tú zú]
      身体沾湿,足涂污泥。状农田劳动的辛苦。
  • 霑污[zhān wū]
      犹弄脏。
  • 霑润[zhān rùn]
      滋润。亦以喻恩泽。
  • 霑洽[zhān qià]
      1.雨水充分地使土地浸润。《周书·于翼传》:“即日澍雨霑洽,岁遂有年。”《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今四郊雨已霑洽,独京城微少。”明 张居正《贺灵雨应祈表》:“甘澍溥零,远近霑洽。”
  • 霑赐[zhān cì]
      赏赐。
  • 霑露[zhān lù]
      1.被露水沾湿。
  • 霑丐[zhān gài]
      使人受益。
  • 霑恩[zhān ēn]
      指受到帝王恩惠。
  • 霑汙[zhān wū]
      亦作“霑污”。犹弄脏。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一有霑污,人皆不食。”宋 晏殊《殢人娇》词:“罗巾掩泪,任粉痕霑污。”《老残游记》第九回:“只见那女子接过茶来,漱了一回口,又漱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内去,笑道:‘今日无端谈到道学先生,令我腐臭之气,霑污牙齿。’”
  • 霑渥[zhān wò]
      浸润,滋润。
  • 霑滞[zhān zhì]
      黏附。
  • 霑涴[zhān wò]
      沾污;弄脏。
  • 霑洒[zhān sǎ]
      1.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電光奪目,駛雨霑灑。”唐 杜甫《伤春》诗之四:“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泛濫之故,使人擊節霑洒,彈指追念,良有謂焉。”清 顾炎武《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