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郑组词

郑相关字典

郑[zhè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南郑[nán zhèng]
      周畿内邑。周穆王都此。因在镐京南,故称。又因在新郑西,也叫西郑。
  • 雅郑[yǎ zhèng]
      1.雅乐和郑声。古代儒家以郑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2.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 匹郑[pǐ zhèng]
      雅乐和郑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 魏郑[wèi zhèng]
      指唐魏征。魏征封郑国公,故称。
  • 先郑[xiān zhèng]
      指东汉郑众。郑众和时代稍后的郑玄都曾注解古代经书。后代注疏家为分别二郑,以郑众曾任大司农,因称郑司农;又因郑众辈行在先,故称众为先郑,玄为后郑。
  • 严郑[yán zhèng]
      汉隐士严君平﹑郑子真的并称。
  • 孔郑[kǒng zhèng]
      汉经学家孔安国与郑玄的并称。
  • 邴郑[bǐng zhèng]
      东汉学者邴原和郑玄的并称。邴郑皆北海郡人。晩年归里讲学,门徒数百千人。
  • 贾马许郑[gǔ mǎ xǔ zhèng]
      指汉朝的四位经学大师:贾逵﹑马融﹑许慎﹑郑玄。
  • 后郑[hòu zhèng]
      郑玄的别称。郑玄注《周礼》,多引郑兴﹑郑众父子之说,后人因称郑玄为“后郑”,郑兴父子为“先郑”。
  • 贾马服郑[gǔ mǎ fú zhèng]
      指汉朝的四位经学大师:贾逵﹑马融﹑服虔﹑郑玄。
  • 流郑[liú zhèng]
      古代郑地流行的民间俗乐。
  • 二郑[èr zhèng]
      指唐郑从谠与郑畋。
  • 服郑[fú zhèng]
      东汉末经学家服虔与郑玄的并称。
  • 疋郑[pǐ zhèng]
      雅乐和 郑 声。借指文章的雅俗、优劣。
  • 繁郑[fán zhèng]
      犹繁重。
  • 许郑[xǔ zhèng]
      东汉经学家许慎﹑郑玄的并称。

郑[zhè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郑王[zhèng wáng]
      经学家郑玄与王肃的并称。
  • 郑工捐[zhèng gōng juān]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河南郑州黄河决口,清政府借口治河,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的人按此“事例”可以捐官,叫做“郑工捐”。
  • 郑璞[zhèng pú]
      古代郑国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 郑奏[zhèng zòu]
      犹郑音。
  • 郑燮[zhèng xiè]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 郑家婢妾[zhèng jiā bì qiè]
      同“郑玄家婢”。
  • 郑五[zhèng wǔ]
      1.唐郑綮。因排行第五,故称。 2.指郑五歇后体。
  • 郑生[zhèng shēng]
      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后世词曲中简称郑交甫为郑生。
  • 郑渠[zhèng qú]
      见“郑国渠”。
  • 郑国渠[zhèng guó qú]
      古代关中平原上的人工灌溉渠。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渠长150多千米,灌田280万亩,关中成为沃野。汉、魏时期仍发挥作用,唐代后逐渐堙废。
  • 郑白[zhèng bái]
      1.战国时筑郑国渠的郑国与汉武帝时筑白渠的白公的并称。 2.郑国渠和白渠的并称。在今陕西省境。
  • 郑商[zhèng shāng]
      指春秋郑国商人弦高。秦师将侵郑,适高入周经商,遇秦师于滑。高以牛十二,谓奉郑君之命犒师。秦师以为郑国有备,灭滑而还。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郑公乡[zhèng gōng xiāng]
      《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后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
  • 郑樱桃[zhèng yīng táo]
      东晋列国后赵石季龙所宠爱的优僮。季龙惑之,先后为杀二妻。参阅《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后用为男宠之典。
  • 郑氏丫环[zhèng shì yā huán]
      同“郑玄家婢”。
  • 郑谷[zhèng gǔ]
      汉郑子真隐居谷口。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 郑虔三絶[zhèng qián sān jué]
      谓唐郑虔诗﹑书﹑画皆精妙。唐李绰《尚书故实》:“郑广文(虔字)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虔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 郑市[zhèng shì]
      《汉书.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颜师古注:“言请求者多,交通宾客。”后即以“郑市”谓踵门者众,门庭若市。
  • 郑女[zhèng nǚ]
      1.指夏姬。郑穆公之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纻缟。”李善注引如淳曰:“郑女,夏姬也。”一说,指郑国的女子。吕向注:“郑女,郑国之女。” 2.指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后(南后)。
  • 郑服[zhèng fú]
      汉经学家郑玄与服虔的并称。
  • 郑校人[zhèng xiào rén]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赵岐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 郑孔[zhèng kǒng]
      经学家郑玄和孔安国的并称。
  • 郑公里[zhèng gōng lǐ]
      同“郑公乡”。
  • 郑曲[zhèng qǔ]
      春秋郑国的乐曲。多指俗曲。
  • 郑三絶[zhèng sān jué]
      唐郑虔诗﹑书﹑画三绝。用以称誉人多才多艺。
  • 郑庄好客[zhèng zhuāng hào kè]
      《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为好客之典。
  • 郑卫[zhèng wèi]
      1.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 2.指郑卫二国的音乐。 3.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 4.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 郑公听履[zhèng gōng tīng lǚ]
      同“郑履”。
  • 郑虔三绝[zhèng qián sān jué]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 郑老[zhèng lǎo]
      指东汉郑玄。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隐居不仕。聚徒讲学,潜心著述,注释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 郑律成[zhèng lǜ chéng]
      郑律成(1918-1976)作曲家。原籍朝鲜。1933年来中国。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及鲁艺音乐系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音乐指导、鲁艺声乐教员。1945年回朝鲜。1950年起定居中国,并加入中国籍。后任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作有歌曲《延水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后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三百余首以及歌剧《望夫云》等。
  • 郑家诗婢[zhèng jiā shī bì]
      同“郑玄家婢”。
  • 郑贾[zhèng jiǎ]
      1.东汉经学家郑兴和贾逵的并称。 2.东汉经学家郑玄和贾逵的并称。
  • 郑氏虫[zhèng shì chóng]
      指文辞训诂之学。因东汉郑玄广注典籍﹑质于辞训,故称。虫,表示小技,含有轻视之意。
  • 郑笺[zhèng jiān]
      1.汉郑玄所作《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 郑儛[zhèng wǔ]
      见“郑舞”。
  • 郑环[zhèng huán]
      春秋时晋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国商人手中,宣子向郑伯请环,子产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
  • 郑康成婢[zhèng kāng chéng bì]
      同“郑玄家婢”。
  • 郑君里[zhèng jūn lǐ]
      郑君里(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 郑绵[zhèng mián]
      古代郑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 郑五歇后[zhèng wǔ xiē hòu]
      指郑五歇后体。
  • 郑女花[zhèng nǚ huā]
      春秋时郑文公妾燕姞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即以“郑女花”指兰花。
  • 郑风[zhèng fēng]
      1.指郑公风。 2.《诗》十五国风之一。
  • 郑重[zhèng zhòng]
      ①殷勤:千里故人心郑重。②审慎严肃:郑重其事|郑重申明。
  • 郑国三良[zhèng guó sān liáng]
      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 郑音[zhèng yīn]
      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 郑花[zhèng huā]
      花名。即山矾。
  • 郑六[zhèng liù]
      唐人传奇故事人物。郑六在长安街上遇着一个美妇人,自称任氏,郑追而求爱,遂同居。郑虽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对她的爱情十分深厚;她也对郑忠诚,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见唐沈既济《任氏传》。后用为男女相爱之典。
  • 郑生谷[zhèng shēng gǔ]
      同“郑谷”。
  • 郑司农[zhèng sī nóng]
      指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故称。后亦用以称誉博学的人。
  • 郑鼠[zhèng shǔ]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李贤注引《尹文子》:“郑人谓玉未琢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遇郑贾,人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战国策》亦然。今此乃云‘郑人以干鼠为璞’便与二说不同。此云‘干鼠’,彼云‘未腊’,事又差舛。”后以“郑鼠”比喻真伪混淆或以假乱真。
  • 郑圃[zhèng pǔ]
      1.古地名,郑之圃田,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相传为列子所居。 2.指列子的学说和文字。
  • 郑图[zhèng tú]
      见“郑侠图”。
  • 郑乡[zhèng xiāng]
      1.同“郑公乡”。 2.用以美称人的乡里。
  • 郑玄家婢[zhèng xuán jiā b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后以“郑玄家婢”指知书的婢仆。

郑[zhè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富郑公[fù zhèng gōng]
      即富弼。宋时名相。曾封郑国公,故称。
  • 关马郑白[guān mǎ zhèng bái]
      对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个著名元杂剧作家的合称。
  • 阿郑之化[ā zhèng zhī huà]
      指子奇治东阿而使东阿大化﹐子产相郑而使郑国“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事。事见汉刘向《说苑.政理》。此偏指子奇治东阿事。

郑[zhèng]字的成语

  • 滕屠郑酤[téng tú zhèng gū]
      屠:屠夫;酤:卖酒的人。旧时泛指鄙俗的人。
  • 郑声乱雅[zhèng shēng luàn yǎ]
      郑声:郑国的音乐。郑国靡乱的音乐扰乱了优雅的音乐。比喻邪扰乱了正。
  • 郑卫之声[zhèng wèi zhī shēng]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郑卫之曲[zhèng wèi zhī qǔ]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郑重其事[zhèng zhòng qí shì]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 郑昭宋聋[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 郑人买履[zhèng rén mǎi lǚ]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郑人争年[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 郑卫桑间[zhèng wèi sāng jiān]
      郑卫:春秋时郑、卫二国;桑间:在濮水之上。指亡国之音。
  • 郑卫之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