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诏组词

诏相关字典

诏[zhào]字在开头的词语

  • 诏选[zhào xuǎn]
      1.皇帝下诏任命。 2.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取士。
  • 诏葬[zhào zàng]
      下诏安葬。古代给有勋功大臣的殊荣。
  • 诏家[zhào jiā]
      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 诏赦[zhào shè]
      赦罪的诏书。
  • 诏表[zhào biǎo]
      文体名。诏令和表章。
  • 诏命[zhào mìng]
      皇帝的命令。
  • 诏卷[zhào juàn]
      诏书。
  • 诏语[zhào yǔ]
      1.诏书上的话。 2.告诫吩咐。
  • 诏诲[zhào huì]
      告诫教诲。
  • 诏诰[zhào gào]
      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 诏相[zhào xiāng]
      谓教导行大礼的言辞与礼节。
  • 诏书[zhào shū]
      皇帝颁发的命令。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衣带诏书
  • 诏榜[zhào bǎng]
      亦作“诏牓”。皇帝颁发的文告。
  • 诏召[zhào zhào]
      君主下令召唤﹔征召。
  • 诏侑[zhào yòu]
      劝告。
  • 诏黄[zhào huáng]
      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 诏祝[zhào zhù]
      祷告。
  • 诏示[zhào shì]
      1.谓以诏书告知臣下。 2.犹教导。
  • 诏爵[zhào jué]
      谓诏赐以爵位。
  • 诏敕[zhào chì]
      1.亦作“诏勑”。 2.皇帝下令。 3.诏书。
  • 诏议[zhào yì]
      下诏命令论议。
  • 诏墨[zhào mò]
      诏令上的墨迹。
  • 诏筵[zhào yán]
      天子所设的筵席。
  • 诏条[zhào tiáo]
      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
  • 诏用[zhào yòng]
      皇帝直接下令任用。
  • 诏检[zhào jiǎn]
      即诏书。语本《后汉书.公孙瓒传》﹕“﹝袁绍﹞矫刻金玉﹐以为印玺﹐每有所下﹐辄皂囊施检﹐文称诏书。”
  • 诏草[zhào cǎo]
      诏书的草稿﹔诏书。
  • 诏除[zhào chú]
      诏命拜官授职。
  • 诏辞[zhào cí]
      1.传达君主的辞命。 2.指君主的命令。
  • 诏狱[zhào yù]
      1.关押钦犯的牢狱。 2.奉旨办理的案件。 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逮瑞下诏狱。——《明史》锢诏狱。
  • 诏导[zhào dǎo]
      教导。
  • 诏令[zhào lìng]
      1.号令。 2.皇帝发布命令。 3.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 文体名。古代帝王、太后、皇后所发公文的总称
  • 诏稿[zhào gǎo]
      1.亦作“诏槁”。 2.诏书的草稿。
  • 诏檄[zhào xí]
      诏书和檄文。
  • 诏牓[zhào bǎng]
      亦作“詔榜”。 皇帝颁发的文告。
  • 诏恩[zhào ēn]
      天子赐予的恩惠。
  • 诏求[zhào qiú]
      皇帝下令征求。
  • 诏格[zhào gé]
      诏令的格式。
  • 诏举[zhào jǔ]
      也称制举。指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录用人才。
  • 诏徒[zhào tú]
      告语徒众。
  • 诏策[zhào cè]
      1.即诏书。 2.文体的一种。 3.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诏[zhào]字在结尾的词语

  • 凤凰诏[fèng huáng zhào]
      指诏书。
  • 迁诏[qiān zhào]
      迁徙之诏令。
  • 丹凤诏[dān fèng zhào]
      后赵石虎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凤诏”泛称帝王诏书。
  • 南诏[nán zhào]
      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 罪己诏[zuì jǐ zhào]
      帝王引咎自责的诏书。
  • 矫诏[jiǎo zhào]
      假托诏令。 假托的皇帝诏书后果有人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宫门。——《汉书.不显传》矫诏纷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 山东诏[shān dōng zhào]
      《汉书.贾山传》:“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 下诏[xià zhào]
      帝王颁发诏令。 帝王颁发诏令
  • 密诏[mì zhào]
      秘密的诏书。 内容秘密的诏书
  • 摈诏[bìn zhào]
      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
  • 明诏[míng zhào]
      1.英明的诏示。 2.公开宣示。
  • 银诏[yín zhào]
      帝王诏书的美称。
  • 六诏[liù zhào]
      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后﹐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史称南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唐元稹《蛮子朝》诗:“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云南。
  • 紫泥诏[zǐ ní zhào]
      即紫泥书。
  • 传诏[chuán zhào]
      1.传达诏命。 2.传达诏命的官员。
  • 手诏[shǒu zhào]
      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皇帝亲笔写的命令
  • 赉诏[lài zhào]
      颁赐诏书。
  • 衣带诏[yī dài zhào]
      藏在衣带里面的密诏。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 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擅权,将篡夺帝位,献帝将秘密诏书缝在衣带里,托国舅董承带出宫外,这就是“衣带诏”的由来遂赐衣带诏。——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玺诏[xǐ zhào]
      诏书。上有御印,故称。
  • 睿诏[ruì zhào]
      皇帝的命令或教训。
  • 墨诏[mò zhào]
      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
  • 十行诏[shí háng zhào]
      指诏书。
  • 草诏[cǎo zhào]
      1.拟写诏书。 2.指拟定的诏书。
  • 凤诏[fèng zhào]
      即诏书。
  • 尺诏[chǐ zhào]
      指诏书。
  • 圣诏[shèng zhào]
      对皇帝或临朝太后的诏书的尊称。
  • 帛诏[bó zhào]
      写在帛上的诏书。后泛谓诏书。
  • 应诏[yìng zhào]
      1.接受诏命。 2.魏晋以来称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如三国魏曹植有《应诏》诗,唐杜审言有《望春亭侍游应诏》诗。 3.古代官名。
  • 讽诏[fěng zhào]
      讽喻告诫。
  • 恩诏[ēn zhào]
      帝王降恩的诏书。
  • 还诏[hái zhào]
      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
  • 涣诏[huàn zhào]
      谓帝王的恩诏。
  • 蜡诏[là zhào]
      封在蜡丸中的密诏。
  • 遗诏[yí zhào]
      皇帝临终时所发的诏书。 皇帝临终时颁发的诏书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 七符六诏[qī fú liù zhào]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 条诏[tiáo zhào]
      犹诏令。
  • 花诏[huā zhào]
      古代用以赐爵或授官的诏令。多用花色绫纸所写并套以锦袋。
  • 轮台诏[lún tái zhào]
      汉武帝 一生,致力开拓 西域,国力大损。至晚年深悔之,遂弃 轮台 之地,并下诏罪己,谓之“轮臺詔”。事见《汉书·西域传赞》。宋 杨万里《读罪己诏》诗:“莫读《轮臺詔》,令人泪点垂。”
  • 宽诏[kuān zhào]
      《后汉书.侯霸传》:“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后因以“宽诏”谓放宽禁律或实行宽赦的诏书。
  • 黄素诏[huáng sù zhào]
      帝王诏书。写于黄绢,故名。
  • 画诏[huà zhào]
      已画可的诏书。
  • 哀诏[āi zhào]
      帝王崩后,嗣君布告国中的诏书。
  • 口诏[kǒu zhào]
      皇帝的口头诏令。
  • 玉诏[yù zhào]
      玉帝的诏书。
  • 承诏[chéng zhào]
      奉诏旨。
  • 鸾诏[luán zhào]
      仙诏。
  • 丹诏[dān zhào]
      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 优诏[yōu zhào]
      褒美嘉奖的诏书。
  • 宣诏[xuān zhào]
      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 2.谓帝王召见。诏,召。 3.指诏命。
  • 紫诏[zǐ zhào]
      见“紫泥诏”。
  • 命诏[mìng zhào]
      君王的命令。
  • 五色诏[wǔ sè zhào]
      晋陆翙《邺中记》:“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着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诏”指诏书。
  • 追诏[zhuī zhào]
      谓召回的诏书。
  • 中诏[zhōng zhào]
      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
  • 奉诏[fèng zhào]
      1.接受皇帝的命令。 2.犹称旨。
  • 阁诏[gé zhào]
      搁置诏书。谓不奉诏命。
  • 哀痛诏[āi tòng zhào]
      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
  • 嘉诏[jiā zhào]
      敬称朝廷的诏书。
  • 书诏[shū zhào]
      诏书;草拟诏书。
  • 制诏[zhì zhào]
      皇帝的命令。
  • 预诏[yù zhào]
      谓皇帝预先下令。

诏[zhào]字的成语

  • 凭几之诏[píng jǐ zhī zhào]
      指皇帝临终遗诏。
  • 刘毅答诏[liú yì dá zhào]
      指敢于谏诤。
  • 玉楼受诏[yù lóu shòu zhào]
      玉楼: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楼宇。文人早死的婉词。

诏[zhào]字在中间的词语

  • 传诏童[chuán zhào tóng]
      小太监。
  • 秦诏版[qín zhào bǎn]
      刻有秦始皇或秦二世统一度量衡诏书的铜版﹐有的镶在铁﹑铜权上;有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木量上。也称秦量诏版。秦始皇的诏版曾在陕西咸阳遗址出土﹐山西左云﹑山东文登等地也曾有刻有秦始皇诏书的铜权出土。秦二世的诏版只见于传世品。它们证明秦代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确实有力地推行于全国。
  • 南诏画卷[nán zhào huà juàn]
      唐南诏名画。亦名《南诏国史图》﹑《中兴国史画》。唐光化二年(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9年)南诏画师绘,取材于南诏地方政权建立的故事。画笔生动精美,宗唐人笔法,为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原藏故宫,今在日本。
  • 南诏蛮[nán zhào mán]
      指乌蛮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