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藩组词

藩相关字典

藩[fān]字在结尾的词语

  • 溷藩[hùn fān]
      厕所。
  • 列藩[liè fān]
      诸藩镇。
  • 墙藩[qiáng fān]
      1.围墙和篱笆。 2.喻边境重臣。
  • 款藩[kuǎn fān]
      犹款塞。
  • 羝触藩[dī chù fān]
      见“羚羊触藩”。
  • 戎藩[róng fān]
      军府,幕府。
  • 韦藩[wéi fān]
      皮制的车篷。古代无爵禄者所用。
  • 四藩[sì fān]
      见“四番”。
  • 车藩[chē fān]
      见“车轓”。
  • 强藩[qiáng fān]
      强大有力的藩镇。
  • 邻藩[lín fān]
      谓封地相邻接。
  • 称藩[chēng fān]
      1.亦作“称蕃”。 2.自称藩属。向大国或宗主国承认自己的附庸地位。
  • 削藩[xuē fān]
      削夺藩王封地。汉晁错有《削藩策》。
  • 启藩[qǐ fān]
      见“启蕃”。
  • 游藩[yóu fān]
      1.谓游学于某人门下。语出《庄子.大宗师》:“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言虽不能遵途,愿涉其藩篱。” 2.谓仕于诸侯王府。
  • 南藩[nán fān]
      1.亦作“南蕃”。 2.犹南疆。 3.南方的屏障。
  • 潜藩[qián fān]
      1.指尚未即位的帝王。 2.指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
  • 名藩[míng fān]
      指地方重镇。
  • 外藩[wài fān]
      原指有封地的诸侯,后泛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起自外藩,入继大统。
  • 边藩[biān fān]
      1.亦作“边蕃”。 2.靠近边境的藩国﹑藩镇。
  • 重藩[zhòng fān]
      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藩镇。
  • 芦藩[lú fān]
      用芦苇编制的篱笆。
  • 莐藩[chén fān]
      即知母。根状茎可入药。
  • 门藩[mén fān]
      指门庭;门下。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 巨藩[jù fān]
      重要的屏障。
  • 偃藩[yǎn fān]
      1.指地方长官安卧抚治之地。 2.指卧治,无为而治。
  • 三藩[sān fān]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 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 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 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
  • 棘藩[jí fān]
      棘刺的藩篱。
  • 开藩[kāi fān]
      1.封建时代王侯在封地上建国。 2.清代指到外省任高级官职。
  • 笼藩[lóng fān]
      牢笼。
  • 道藩[dào fān]
      指铨选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机构。
  • 价藩[jià fān]
      谓大德之人是国家安全的屏藩。语出《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 殊藩[shū fān]
      边远的属国或属地。
  • 推恩削藩[tuī ēn xuē fān]
      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措施。汉初诸侯王国势力强大。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公元前127年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一个王国分出许多小侯国,直属领地小了,就无力再与中央对抗了。
  • 钜藩[jù fān]
      重要的屏障。
  • 西藩[xī fān]
      见“西蕃”。
  • 逆藩[nì fān]
      1.亦作“逆蕃”。 2.叛逆的藩邦﹑藩臣。
  • 惟藩[wéi fā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维,一本作“惟”。王莽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
  • 典藩[diǎn fān]
      镇守偏远地方。
  • 维藩[wéi fā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藩,屏也。”后以“维藩”喻保卫疆土的重任。
  • 下藩[xià fān]
      1.亦作“下蕃”。 2.王公的封地。 3.指州郡。
  • 杝藩[yí fān]
      藩篱。

藩[fān]字在开头的词语

  • 藩车[fān chē]
      有帷遮蔽的车子。
  • 藩宣[fān xuān]
      1.比喻卫国重臣。语本《诗.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四方于宣。”马瑞辰通释:“‘宣’,当为‘垣’之叚借……‘四国于蕃,四方于宣’犹《板》之诗:‘价人维藩,大师维垣’也。” 2.用以指藩国﹑藩镇。
  • 藩岳[fān yuè]
      1.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2.指边防重镇。
  • 藩臬[fān niè]
      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
  • 藩饰[fān shì]
      装饰;文饰。
  • 藩捍[fān hàn]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
  • 藩扞[fān hàn]
      见“藩捍”。
  • 藩蔽[fān bì]
      1.古代用施漆的苇席制成的车蔽。 2.屏障。
  • 藩维[fān wéi]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后以“藩维”指藩国。 2.边防要地。
  • 藩衍[fān yǎn]
      繁育滋生。
  • 藩屏[fān píng]
      1.屏障。语本《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2.捍卫。 3.比喻卫国的重臣。 4.比喻边防重镇。
  • 藩王[fān wáng]
      藩国之王。
  • 藩羝[fān dī]
      比喻进退两难,陷于窘境。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
  • 藩翼[fān yì]
      1.藩国。 2.捍卫。
  • 藩服[fān fú]
      古九服之一。古代分王畿以外之地为九服。其封国区域离王畿最远的称“藩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又其(镇服)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贾公彦疏:“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章炳麟《封建考》:“八纮者镇服,八极者藩服,服皆五百里,两面则为千里。”后用以指藩国或藩臣。
  • 藩辅[fān fǔ]
      1.捍卫;辅佐。 2.比喻卫国的重臣。 3.喻指藩国﹑藩镇。 4.喻指诸侯;藩王。
  • 藩邦[fān bāng]
      1.即藩国。 2.旧称外族或外国。藩,通“番”。
  • 藩篱草[fān lí cǎo]
      木槿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木槿》。
  • 藩翰[fān hàn]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 藩侯[fān hòu]
      藩王。
  • 藩房[fān fáng]
      犹藩邸。
  • 藩罗[fān luó]
      犹藩篱。
  • 藩柴[fān chái]
      篱笆。
  • 藩属[fān shǔ]
      封建王朝的属地或属国。
  • 藩镇[fān zhèn]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
  • 藩墙[fān qiáng]
      1.篱落,垣墙。 2.比喻艺术境界或学术门径。
  • 藩援[fān yuán]
      谓屏卫之助。
  • 藩司[fān sī]
      1.官名。南北朝时州刺史的别称。 2.官名。明清时布政使的别称。主管一省民政与财务的官员。
  • 藩杝[fān yí]
      犹藩篱。比喻约束。
  • 藩盾[fān dùn]
      用大盾临时构筑的屏藩。帝王出行时,用来护卫住所。
  • 藩卫[fān wèi]
      1.屏障。 2.捍卫。 3.指诸侯。
  • 藩邸[fān dǐ]
      藩王之第宅。
  • 藩戚[fān qī]
      称天子亲戚中封为侯王或出任一方重臣的人。
  • 藩镇割据[fān zhèn gē jù]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 藩篱[fān lí]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篱笆羝羊触藩。——《易.大壮》。疏:“藩,藩篱也。”
  • 藩国[fān guó]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藩属的国家。 古代王朝的属国;诸侯国
  • 藩封[fān fēng]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藩[fān]字的成语

  • 羝羊触藩[dī yáng chù fān]
      羝羊:公羊;触:抵撞;藩:篱笆。公羊的角缠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
  • 羊触藩篱[yáng chù fān lí]
      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藩[fān]字在中间的词语

  • 触藩羝[chù fān dī]
      语本《易.大壮》:“羝羊触藩。”后因以“触藩羝”比喻处于困境的人。
  • 飘藩坠混[piāo fān zhuì hùn]
      同“飘茵堕混”。
  • 三藩之乱[sān fān zhī luàn]
      清初南方三藩的反清叛乱。三藩是清政府封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继茂。1673年,吴三桂首先反叛,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继茂子)继而响应。清廷采取剿抚并用方针,至1681年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