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符组词

符相关字典

符[fú]字在结尾的词语

  • 钤符[qián fú]
      兵书﹐兵法。
  • 地符[dì fú]
      1.大地的符瑞。 2.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
  • 呕符[ǒu fú]
      犹抚爱。呕,通“煦”。
  • 木符[mù fú]
      旧时迷信谓树木呈现祥瑞的征兆。
  • 平安符[píng ān fú]
      符咒的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带上就能刀枪不入,保证平安。
  • 握符[wò fú]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汉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 竹符[zhú fú]
      1.“竹使符”的省称。 2.泛指地方长官印符。
  • 直符[zhí fú]
      1.凶日名。 2.神名。 3.汉代官名。掌印信。
  • 叶符[yè fú]
      合乎符命。
  • 玉麟符[yù lín fú]
      刻有麒麟的玉质符信。隋炀帝嘉樊子盖之功,特为造玉麟符,以代铜兽,表示殊遇。见《隋书.樊子盖传》。
  • 记名符[jì míng fú]
      古代儿童佩用的一种迷信物。旧时恐小孩夭折﹐故寄名于神或僧道为弟子﹐并佩戴僧道所画的符箓﹐以辟邪祛祟﹐却病延年。
  • 休符[xiū fú]
      吉祥的征兆。
  • 计符[jì fú]
      计使的符信。
  • 干符[gān fú]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
  • 开心符[kāi xīn fú]
      道教符名。传说食之能开通心智,故称。
  • 木鱼符[mù yú fú]
      木质鱼形符节。
  • 同符[tóng fú]
      与……相合;相合。
  • 火符[huǒ fú]
      即火牌。
  • 钗符[chāi fú]
      见“钗头符”。
  • 玄符[xuán fú]
      天符,符命。谓上天显示的瑞征。
  • 护符[hù fú]
      护身符。
  • 线符[xiàn fú]
      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线符”。
  • 省符[shěng fú]
      尚书省下达的命令。
  • 护官符[hù guān fú]
      旧指地方上权贵的名单。新上任的官员必须保护他们的利益﹐才能立住脚跟﹐保住自己的官职。
  • 驺虞符[zōu yú fú]
      一种饰有驺虞图形的传信符。
  • 昌符[chāng fú]
      表示昌盛吉祥的符瑞。
  • 军符[jūn fú]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 哲符[zhé fú]
      吉祥之兆。
  • 催生符[cuī shēng fú]
      1.旧时用以催促妇女分娩的符箓。据清人笔记载,俗传催生符以黄纸调朱砂用净笔写一“车”字,在“车”四周环写“马”字须遍,且须端楷,大小则不拘,烧灰和水饮之,立娩。“马”字成单必男,成双必女。 2.以喻促使某事物问世的契机﹑原因。
  • 左符[zuǒ fú]
      符契的左半。
  • 节符[jié fú]
      1.节与符。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的信物。 2.节符须双方验合﹐因喻结合密切。
  • 黑心符[hēi xīn fú]
      书名。唐于义方着﹐叙述时人娶继室之害﹐以戒子孙。
  • 阴符[yīn fú]
      1.古兵书名。 2.泛指兵书。
  • 征符[zhēng fú]
      预兆与征验。
  • 银符[yín fú]
      银质符牌。
  • 天师符[tiān shī fú]
      旧俗端午日以黄纸盖以朱印﹐绘天师﹑锺馗像或五毒符咒﹐粘于中门以避祟恶﹐谓之天师符。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师符》。
  • 官符[guān fú]
      1.旧时阴阳家所谓凶神之一。 2.官府下行的文书。
  • 右符[yòu fú]
      符信的右半。古代调动军队或任免州郡长官等时使用。双方各执其一,左右合符,以为凭信。以竹﹑木﹑铜等制作。鱼形符的右半亦称“右鱼”。
  • 简符[jiǎn fú]
      官府敕命征调文书。
  • 赤伏符[chì fú fú]
      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 信符[xìn fú]
      用作凭证的符节。
  • 硃符[zhū fú]
      朱笔画的符箓。旧俗用以驱邪。
  • 四分音符[sì fēn yīn fú]
      是一种音符时值。在五线谱记法中,四分音符表示为一个实心的椭圆符头加上一个不带符尾的符干(如右图左边的记号)。
  • 连字符[lián zì fú]
      用来分开或连接词或词中的成分的标点符号。 用来分开或连接词或词中的成分的标点符号
  • 赤灵符[chì líng fú]
      旧时佩挂胸前以避灾邪的符箓。
  • 相符[xiāng fú]
      相合;彼此一致。 相合;彼此一致报告与事实相符
  • 九符[jiǔ fú]
      指符箓。
  • 祥符[xiáng fú]
      指吉祥的征兆。 “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公元1008至1016年祥符中,因造玉清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 詅符[líng fú]
      见“詅痴符”。
  • 圆符[yuán fú]
      圆形兵符。
  • 分符[fēn fú]
      犹剖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 降符[jiàng fú]
      上天赐予符命。
  • 玉方符[yù fāng fú]
      玉制的符箓。
  • 龙符[lóng fú]
      1.即龙节。借指地方长官。 2.指道教符箓。
  • 铜符[tóng fú]
      1.见“铜虎符”。 2.见“铜鱼符”。 3.铜制的封门板。 4.道士所用的符契之类的法物。
  • 催命符[cuī mìng fú]
      迷信谓催人早死的符箓。常以喻沉重的打击﹑严厉的手段等。
  • 丹符[dān fú]
      帝王的符信。
  • 应符[yìng fú]
      应验符命。
  • 安胎符[ān tāi fú]
    1. 六符[liù fú]
        谓三台六星的符验。《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用为称颂朝廷或辅臣之词。
    2. 天符[tiān fú]
        1.天的符命。 2.谓天廷的诏命。
    3. 神符[shén fú]
        1.神灵赋予的统治天下的凭信。 2.符箓。
    4. 字符[zì fú]
        计算机程序设计及操作时使用的符号。包括字母、数字、空格符、提示符及各种专用字符等。
    5. 门符[mén fú]
        即门联。 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朱子 晚年书门符云:‘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参见“门联”。
    6. 土符[tǔ fú]
        首翼均为黄色的鸾鸟。旧题 周 师旷《禽经》:“鸞,瑞鸟,一曰鸡趣。首翼赤曰丹凤,青曰羽翔,白曰化翼,元曰阴翥,黄曰土符。”张华 注:“别五采而为名也。”
    7. 玺符[xǐ fú]
        犹印信。天子所用。
    8. 贞符[zhēn fú]
        祯祥的符瑞。指受命之符。
    9. 台符[tái fú]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10. 铜兵符[tóng bīng fú]
        即铜虎符。
    11. 允符[yǔn fú]
        符合。
    12. 黄金符[huáng jīn fú]
        金制的兵符。为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朝廷与将领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13. 益符[yì fú]
        虫名。又称无舌。中医入药。
    14. 金虎符[jīn hǔ fú]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
    15. 玄女符[xuán nǚ fú]
        指兵法或兵书。
    16. 朱符[zhū fú]
        用朱墨写的符箓。
    17. 休止符[xiū zhǐ fú]
        音乐术语。乐谱中用以表示音乐停顿时值的符号。常用的有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休止符六种。整个小节休止时,亦用全休止符表示。
    18. 书符[shū fú]
        画符。
    19. 鸳鸯符[yuān yāng fú]
        画有男女偶像的符箓。蛊术之一种。旧时迷信者欲以此为魇魅绝人后嗣。
    20. 兵符[bīng fú]
        1.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 2.借指兵权。 3.兵书﹐兵法。
    21. 入山符[rù shān fú]
        进山的护身符。道家谓此符可以免灾护身。
    22. 灾符[zāi fú]
        灾变的征兆。
    23. 传符[chuán fú]
        通行的符信。
    24. 县符[xiàn fú]
        指县衙发出的文书。多为拘捕传讯等事。
    25. 兽符[shòu fú]
        虎符。因避讳而改。
    26. 詅嗤符[líng chī fú]
        同“詅痴符”。
    27. 画符[huà fú]
        道士做符箓:画符念咒。
    28. 默符[mò fú]
        暗相符合。
    29. 神咒符[shén zhòu fú]
        即符咒。
    30. 青龙符[qīng lóng fú]
        隋唐时颁发给东方诸州的传信符。
    31. 铜虎符[tóng hǔ fú]
        汉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
    32. 户符[hù fú]
        发给民户的证券。
    33. 悬符[xuán fú]
        遥相符合。
    34. 钗头符[chāi tóu fú]
        端午节避邪的一种头饰。
    35. 刻符[kè fú]
        秦书八体之一。刻于符节上的文字。
    36. 綫符[xiàn fú]
        亦作“线符”。旧俗端午日以五彩线篆符置户牖帐屏之间,以辟邪崇,其符称“綫符”。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线符》:“汉 五月五日,以五色印为门户饰,《续汉书》所谓桃印者也。刘昭 曰:‘桃印本 汉 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线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户牖帐屏之间,盖本於 汉 桃印之制。’”
    37. 铜兽符[tóng shòu fú]
        即铜虎符。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虎”为“兽”。
    38. 谶符[chèn fú]
        即谶箓。
    39. 郁垒符[yù lěi fú]
        即桃符。
    40. 隐符[yǐn fú]
        指道教的符咒。
    41. 隐身符[yǐn shēn fú]
        迷信认为能使身体隐匿起来不被人看见的符箓。亦喻指挡箭牌。
    42. 辟兵符[pì bīng fú]
        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伤害的符箓。
    43. 冥符[míng fú]
        1.默契,暗合。 2.谓神授的符命。
    44. 日符[rì fú]
        谓梦日入怀的瑞应。
    45. 景符[jǐng fú]
        测量日影的一种仪器。
    46. 旨符[zhǐ fú]
        传达命令的凭证。
    47. 银菟符[yín tú fú]
        见“银兔符”。
    48. 三珠符[sān zhū fú]
        元代兵符名。
    49. 虎符[hǔ fú]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佩虎符坐皋比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50. 玉印符[yù yìn fú]
        道教指盖有印章可以镇妖驱邪的符箓。
    51. 鹤料符[hè liào fú]
        官府催缴赋税的凭证。
    52. 高符[gāo fú]
        犹言好命运。
    53. 邮符[yóu fú]
        发给往来人员,准许其在驿站食宿及使用其车马的凭证。
    54. 金字牙符[jīn zì yá fú]
        宋代给有战功将帅的书有金字的牙质符信。
    55. 星符[xīng fú]
        犹符命。
    56. 金符[jīn fú]
        1.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 2.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57. 乾符[qián fú]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
    58. 飞符[fēi fú]
        1.谓祭起符箓。 2.指符箓。 3.急速传送的兵符。
    59. 瑞符[ruì fú]
        犹瑞应,符应。
    60. 调符[diào fú]
        用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61. 守符[shǒu fú]
        居官任职,独掌一地之政。
    62. 公符[gōng fú]
        官方的凭证。
    63. 竹使符[zhú shǐ fú]
        1.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3.借指州郡长官。
    64. 邦符[bāng fú]
        国家的符瑞。
    65. 不符[bù fú]
        不相合。
    66. 鱼符[yú fú]
        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67. 麟符[lín fú]
        1.亦作“麐符”。 2.古代朝廷颁发的麟形符节。

    符[fú]字在中间的词语

    • 七符六诏[qī fú liù zhào]
        谓多次发布命令。符,兵符。诏,诏书。
    • 表音符号[biǎo yīn fú hào]
        表现某一语言的读音的一整套符号。
    • 桃符板[táo fú bǎn]
        见“桃符”。
    • 标点符号[biāo diǎn fú hào]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____)等。 用于标点的各种标准的符号
    • 隔音符号[gé yīn fú hào]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如:激昂jī’áng,定额dìng’é。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符号(’),必要时放在 a,o,e前头,使音节的界限清楚,不致混淆。如:皮袄 pí’ǎo,西安 xī’ān
    • 承符吏[chéng fú lì]
        唐代州府户曹的小吏。掌文书往返﹑民刑案件的通知诸事。
    • 干符坤珍[gān fú kūn zhēn]
        天地的符瑞。
    • 注音符号[zhù yīn fú hào]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 字符串[zì fú chuàn]
        简称“串”。有限字符的序列。数据元素为字符的线性表,是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可有不同的存储结构。在串上可进行求子串、插入字符、删除字符、置换字符等运算。

    符[fú]字在开头的词语

    • 符竹[fú zhú]
        《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 符授[fú shòu]
        谓官员罢任时将公物移交后任。
    • 符篆[fú zhuàn]
        1.加有官府印信的文书。 2.符箓上所用的文字符号。 3.指符箓。
    • 符繻[fú xū]
        分裂繻帛而成的符传。古代出入关卡时作为凭证。
    • 符禁[fú jìn]
        符咒与禁架。
    • 符实[fú shí]
        方言。犹踏实。
    • 符征[fú zhēng]
        符瑞;符兆。
    • 符宝[fú bǎo]
        见“符葆”。
    • 符协[fú xié]
        符合;相同。
    • 符兆[fú zhào]
        征兆。
    • 符术[fú shù]
        指道士巫师以符咒役使鬼神的法术。
    • 符譣[fú xiǎn]
        验证。
    • 符娄[fú lóu]
        夫馀和挹娄的并称。皆古代东方国名。
    • 符运[fú yùn]
        犹符命。
    • 符咒[fú zhòu]
        道教的符和咒语。 道教在纸符上写以咒语,用于作法
    • 符移[fú yí]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 符曜[fú yào]
        符瑞的光彩。
    • 符瑞图[fú ruì tú]
        记载符瑞的图谶。
    • 符节[fú jié]
        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 符验[fú yàn]
        亦作“符騐”。1.凭据;证件。2.应验;符合。
    • 符醮[fú jiào]
        指画符打醮。道士祈福禳灾的祭祀活动。
    • 符合[fú hé]
        (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符合事实 ㄧ这些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
    • 符厌[fú yàn]
        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
    • 符虎[fú hǔ]
        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 符吏[fú lì]
        即符官。
    • 符目[fú mù]
        指符敕等公文的题签。
    • 符谶[fú chèn]
        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 符袋[fú dài]
        挂在小孩颈上的布制袋形护身符。
    • 符命[fú mìng]
        1.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2.文体名称。内容为述说瑞应以颂帝王功德。
    • 符録[fú lù]
        见“符箓”。
    • 符箓[fú lù]
        符(总称)。
    • 符使[fú shǐ]
        即符官。
    • 符记[fú jì]
        符号;标记。
    • 符甲[fú jiǎ]
        犹孚甲。种子的表皮。符﹐通“孚”。
    • 符策[fú cè]
        1.亦作“符册”。 2.符契简策。
    • 符扈[fú hù]
        桔梗的别名。
    • 符帖[fú tiē]
        简帖。
    • 符守[fú shǒu]
        谓受符为郡守。
    • 符赏[fú shǎng]
        指军令文书中所规定的奖赏数目。
    • 符騐[fú yàn]
        见“符验”。
    • 符号逻辑[fú hào luó jí]
        数理逻辑。
    • 符水[fú shuǐ]
        巫师道士以符箓焚化于水中﹐或直接向水画符诵咒﹐迷信者以为可以辟邪治病。
    • 符桩[fú zhuāng]
        悬挂符箓咒旛的桩子。
    • 符书[fú shū]
        1.符箓。 2.指记载符箓的书籍。 3.官符文书。
    • 符效[fú xiào]
        1.亦作“符効”。 2.指表示吉凶的征兆。 3.效验。
    • 符棨[fú qǐ]
        符契。
    • 符节官[fú jié guān]
        持有朝廷所颁符节的官员。指天子的使臣。
    • 符理[fú lǐ]
        符节的纹理。
    • 符贶[fú kuàng]
        天赐的瑞兆。
    • 符文[fú wén]
        1.敕命文书;公文。 2.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 符蔰[fú hù]
        见“符扈”。
    • 符印[fú yìn]
        符节印信等凭证物的统称。
    • 符瑞[fú ruì]
        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
    • 符卪[fú jié]
        同“符节”。
    • 符传[fú chuán]
        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2.指兵符。
    • 符劾[fú hé]
        克制鬼神的符咒。
    • 符籍[fú jí]
        符伍与名籍。
    • 符葆[fú bǎo]
        1.亦作“符宝”。 2.即附宝。相传为黄帝的生母。
    • 符信[fú xìn]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 2.凭据。
    • 符台[fú tái]
        明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 符号论[fú hào lùn]
        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的感觉、观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仅仅是一些和外界事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论。
    • 符册[fú cè]
        见“符策”。
    • 符表[fú biǎo]
        1.外表。 2.显露的征兆。
    • 符祝[fú zhù]
        同“符咒”。
    • 符要[fú yào]
        谓以符檄文书为约。
    • 符师[fú shī]
        指画符念咒的术士﹑巫师。

    符[fú]字的成语

    • 书符咒水[shū fú zhòu shuǐ]
        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 表里相符[biǎo lǐ xiāng fú]
        犹表里如一。
    • 同符合契[tóng fú hé qì]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 名不符实[míng bù fú shí]
        名声与实际不符。
    • 虎符龙节[hǔ fú lóng jié]
        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护身符[hù shēn fú]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 一种小巧的装饰品(如珠宝、玉石或纪念品),上面刻有符咒、咒文或符号;据说,戴上这个护身宝贝可以防止灾祸(如疾病或魔力),或者帮助佩戴者(如赢得爱情或战争)
    • 鼎玉龟符[dǐng yù guī fú]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 尺竹伍符[chǐ zhú wǔ fú]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 焚符破玺[fén fú pò xǐ]
        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 吞符翕景[tūn fú xī jǐng]
        指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 名实相符[míng shí xiāng fú]
        名声与实际一致。
    • 若合符节[ruò hé fú jié]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 画符念咒[huà fú niàn zhòu]
        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 言行不符[yán xíng bù fú]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画瓦书符[huà wǎ shū fú]
        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