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盐组词

盐相关字典

盐[yá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常平盐[cháng píng yán]
      唐盐铁使刘晏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盐”。后代亦有仿行。
  • 巡盐[xún yán]
      1.巡查盐务。 2.御史职名之一。负责巡查盐务。
  • 韲盐[jī yán]
      指穷苦人的素食。泛指粗食。
  • 复盐[fù yán]
      由几种简单的盐所组成的晶形化合物。如明矾[k_2so_4.al_2(so_4)_3.24h_2o]常简写成[kal(so_4)_2.12h_2o],是由k_2so_4和al_2(so_4)_3这两种简单的盐所组成的。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和组成它的简单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同:kal(so_4)_2k^++al^3++2so^2-_4
  • 无盐[wú yán]
      1.缺盐。 2.亦称“无盐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3.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 4.古地名。战国时为齐邑,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北齐时废。 5.复姓。《史记.货殖列传》有无盐氏。
  • 青盐[qīng yán]
      1.盐的一种。多产于西南﹑西北各地的盐井﹑盐池之中。大而青白﹐故称。也称戎盐。 2.喻白雪。
  • 硅酸盐[guī suān yán]
      由硅、氧与一些金属(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也是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等建筑材料中的主要组分。 具有硅酸根的盐,是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其硬度大、耐火,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玻璃、陶瓷、水泥等
  • 虎盐[hǔ yán]
      1.虎形的盐。语本《左传.僖公三十年》:“盐虎形。” 2.诗人亦用以喻指雪。
  • 岩盐[yán yán]
      地壳中沉积成层的盐,由古代海水或湖水干涸后形成。也叫矿盐。 呈固体形状的普通盐矿物,特别是类似岩石的块状体并常常或多或少被铁染上颜色
  • 桃花盐[táo huā yán]
      盐的一种。色如桃花,俗名红盐。产于甘肃张掖。
  • 咸盐[xián yán]
      即盐。 〈方〉∶盐
  • 票盐[piào yán]
      明清部分地区实行票法时,商贩缴纳盐税后凭政府发给的凭证运销的食盐。
  • 小盐[xiǎo yán]
      即硝盐。用碱土﹑硝土做原料﹐用水溶解所含盐分﹐过滤后熬成的小粒盐。
  • 买盐[mǎi yán]
      宋代一种变相的收税制度。指盐商先上交现金,换取官府的盐引(运盐执照)。
  • 陆盐[lù yán]
      陆地所产的盐﹐岩盐。
  • 大盐[dà yán]
      1.称山西解池所产之盐。 2.今指用海水熬制或晒制的盐。
  • 池盐[chí yán]
      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我国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出产很多。古时垦地为畦,引含盐分的池水沃之,称作种盐,水耗则盐成,即为池盐。
  • 刮骨盐[guā gǔ yán]
      曲调名。盐犹“引”。
  • 玉华盐[yù huá yán]
      岩盐的一种。以其洁白晶莹,故名。
  • 私盐[sī yán]
      与官盐相对。谓未纳盐税而私自贩运出售的盐。
  • 拟盐[nǐ yán]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 鱼盐[yú yán]
      1.鱼和盐。都是滨海的出产。 2.借指经营鱼盐的商人。
  • 黄血盐[huáng xuè yán]
      无机化合物。浅黄色晶体,溶于水,与铁盐溶液反应生成普鲁士蓝沉淀。在化学分析中用作试剂,也用于制造颜料及作淬火剂等。
  • 水晶盐[shuǐ jīng yán]
      见“水精盐”。
  • 卤盐[lǔ yán]
      用咸土熬制而成的盐。
  • 花盐[huā yán]
      精制的细而洁白的盐。
  • 撒盐[sǎ yán]
      1.喻降雪。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2.喻飘柳絮。
  • 崖盐[yá yán]
      食盐的一种。
  • 食盐[shí yán]
      1.吃盐。 2.无机化合物。成分是氯化钠。无色或白色结晶体,呈粒状或块状,味咸,是重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并可供药用和工业用。 由氯化钠组成的一种无色或白色的结晶状化合物NaC1,有咸味,用于烹调和工业
  • 奸盐[jiān yán]
      私盐。
  • 熬盐[áo yán]
      提炼盐。
  • 生盐[shēng yán]
      1.出产盐。 2.未经精制的盐。 3.即岩盐。
  • 蜀盐[shǔ yán]
      四川所产的食盐。打井汲水制成。
  • 酸式盐[suān shì yán]
      酸中一部分的氢被金属代替所生成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氢钠。
  • 光明盐[guāng míng yán]
      即岩盐。纯净者无色透明,故称。
  • 戎盐[róng yán]
      即岩盐。因产于戎地,故名。
  • 原盐[yuán yán]
      指初步经过晒制或熬制的盐,杂质多,一般为工业用盐。 指初步经过晒制或熬制的盐,杂质多,一般为工业用盐
  • 颗盐[kē yán]
      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俗称粒盐。与末盐﹑散盐相对。
  • 碱盐[jiǎn yán]
      1.亦作“鹼盐”。 2.食盐的一种。
  • 硷盐[jiǎn yán]
      亦作“鹻盐”。食盐的一种。
  • 飞盐[fēi yán]
      指飘飞的雪。
  • 海盐[hǎi yán]
      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 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是主要的食用盐
  • 木盐[mù yán]
      1.果实名。盐麸子的别名。 2.干燥时泌盐植物树叶上出现一层盐霜,可以刮取下来食用,谓之木盐。也叫树叶盐。或谓其地水气咸,凝盐生树上。
  • 金盐[jīn yán]
      指五加皮。
  • 碱式盐[jiǎn shì yán]
      含有氢氧根的盐。如碱式碳酸铜等即是。
  • 斗子盐[dǒu zi yán]
      山西省盐池出产的天然盐。
  • 昔昔盐[xī xī yán]
      乐府曲辞名。始见于隋薛道衡。昔昔即夕夕。盐即引。
  • 赤盐[chì yán]
      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 2.赤色的盐。古代西域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
  • 饴盐[yí yán]
      一种带甜味的岩盐。
  • 边盐[biān yán]
      销往边地之盐。
  • 畦盐[qí yán]
      盐池中提取的盐。
  • 白盐[bái yán]
      1.即食盐。 2.山名。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 厘盐[lí yán]
      谓治理盐务。
  • 正盐[zhèng yán]
      宋制,场盐例由官收,各有定额,凡额内的盐谓之正盐,与额外之“浮盐”相对。
  • 梅盐[méi yán]
      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 黑盐[hēi yán]
      古代的一种药用盐。
  • 砂盐[shā yán]
      像砂一样的盐。
  • 阿鹊盐[ā què yán]
      古乐曲名。
  • 散盐[sàn yán]
      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后以“散盐”喻飞雪。
  • 泻盐[xiè yán]
      见“硫酸镁”。 无机化合物,是含有七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镁(MgSO 4 .7H 2 O),细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无色,味清凉而苦。医药上用做泻药,又可做媒染剂。也叫“硫苦”
  • 香盐[xiāng yán]
      盐的美称。
  • 煮盐[zhǔ yán]
      熬干含盐分的水,提取食盐。
  • 卵盐[luǎn yán]
      大盐块。
  • 调盐[diào yán]
      《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以“调盐”喻任宰相治理国政。
  • 石盐[shí yán]
      即岩盐。也称矿盐。 岩盐
  • 过盐[guò yán]
      一种酸式盐。 一种酸式盐
  • 末盐[mò yán]
      细末状的盐。
  • 蚕盐[cán yán]
      五代至南宋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

盐[yán]字在开头的词语

  • 盐呆子[yán dāi zi]
      对盐商的蔑称。
  • 盐钞法[yán chāo fǎ]
      宋代政府规定盐商凭钞运销食盐的制度。由政府发行盐钞,令商人付现,按钱领券。发券多少,视盐场产量而定。券中载明盐量及价格,商人持券至产地交验,领盐运销。
  • 盐铁官[yán tiě guān]
      古代掌管盐铁的官员。
  • 盐差[yán chà]
      派往各地办理盐务的官吏。
  • 盐票[yán piào]
      即盐引。明清时有的地方引﹑票并行。清代由户部印发的称盐引,由各地盐政所发的称“盐票”。
  • 盐香[yán xiāng]
      盐无香味。喻指无中生有之事或荒诞不经之说。
  • 盐精石[yán jīng shí]
      药名。又名凝水石。生卤地积盐下,为卤液渗入土中年久凝结而成。色佳者清莹如水精。辛寒无毒,可祛热。
  • 盐羡[yán xiàn]
      指盐税中扣除运销损耗之外的盈馀税款。
  • 盐絮[yán xù]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谢安侄女道韫,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十分赞赏。后因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 2.以指诗才。
  • 盐巴[yán bā]
      方言。食盐。 〈方〉∶食盐
  • 盐籍[yán jí]
      盐商和盐民的户籍。
  • 盐水佛[yán shuǐ fó]
      以达赖或高僧棺内渗出的盐水和黄土做成的小佛像。
  • 盐茗[yán míng]
      盐与茶。
  • 盐海[yán hǎi]
      指盐湖。
  • 盐税[yán shuì]
      政府对产销食盐所征的税。旧时称盐课。
  • 盐水妹[yán shuǐ mèi]
      即咸水妹。旧时称接待外国人的妓女。
  • 盐丁[yán dīng]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
  • 盐曲钱[yán qū qián]
      盐税和酒税。
  • 盐脚[yán jiǎo]
      搬运盐包的脚夫。
  • 盐课[yán kè]
      1.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 2.指办理盐课事务。
  • 盐车[yán chē]
      运载盐的车子。《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下。
  • 盐滩[yán tān]
      用来晒盐的海滩。
  • 盐义仓[yán yì cāng]
      地方上设置的公益盐仓。
  • 盐酸[yán suān]
      又称“氢氯酸”。氯化氢的水溶液。非氧化性强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有强腐蚀性。由水吸收氯化氢而得。用于制备某些无机物和有机氯化物,也用于冶金、石油、印染等工业。
  • 盐纲[yán gāng]
      旧时成批运输食盐的组织。
  • 盐杖[yán zhàng]
      1.打鼓的一种谱子。 2.植物名。
  • 盐汽水[yán qì shuǐ]
      含有盐分的汽水。主要供高温下工作的人饮用。 一种供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饮用的加了盐的汽水
  • 盐军[yán jūn]
      巡逻稽查私盐的军队。宋时以无室家壮丁充盐军。元初,江浙等省又募盐徒为盐军。参阅《续文献通考.兵一》。
  • 盐菹[yán zū]
      1.亦作“盐葅”。 2.盐腌的菜。
  • 盐南风[yán nán fēng]
      犹盐风。
  • 盐筴[yán cè]
      1.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 筴,同“策”。《管子·海王》:“海王之国,谨正盐筴。”宋 李纲《理财论中》:“齐 以盐筴富,吴 以铸钱强。”《明史·周经传》:“盐筴佐边,不宜滥给。”
  • 盐吏[yán lì]
      掌管盐事的官吏。
  • 盐客[yán kè]
      即盐商。
  • 盐抄[yán chāo]
      烧盐使用的一种工具。
  • 盐酪[yán lào]
      盐和乳酪。
  • 盐葅[yán zū]
      见“盐菹”。
  • 盐麴钱[yán qū qián]
      盐税和酒税。
  • 盐梅[yán méi]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2.调和;和谐。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4.白梅的异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梅》。
  • 盐署[yán shǔ]
      掌管盐务的官署。
  • 盐捕[yán bǔ]
      负责稽查缉拿贩卖私盐罪犯的部门或人员。
  • 盐务[yán wù]
      指经管有关食盐的事务。
  • 盐榷[yán què]
      政府对食盐产销的垄断专卖。
  • 盐裹[yán guǒ]
      一包盐。
  • 盐井[yán jǐng]
      1.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用以制盐而挖的井。我国四川﹑云南诸省甚多。 2.盛盐卤的大木桶。 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来制食盐而挖的井
  • 盐运判[yán yùn pàn]
      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
  • 盐根[yán gēn]
      即盐精石。
  • 盐曝[yán pù]
      以盐渍后曝于日光之下。
  • 盐策[yán cè]
      1.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筴,同“策”。 2.盐务。
  • 盐徒[yán tú]
      指因贩卖私盐受罚的刑徒。
  • 盐场[yán chǎng]
      制盐的场所。 出产盐或配销盐的场所
  • 盐利[yán lì]
      卖盐的利益。
  • 盐角儿令[yán jué ér lìng]
      见“盬角儿”。
  • 盐塷[yán lǔ]
      盐碱。塷,同“卤”。
  • 盐水[yán shuǐ]
      1.含盐的水:尤指含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镁的矿质水。 2.一种腌泡汁,通常含有醋或酒、油、香辛料与芳香药草,用以浸渍食物(如肉或鱼)以便加重味道。 3.用普通食盐饱和的或浸浓的水,由氯化氢溶于水生成。
  • 盐物[yán wù]
      盐制品。
  • 盐道票[yán dào piào]
      即盐票。
  • 盐运[yán yùn]
      食盐的运输。
  • 盐铁印[yán tiě yìn]
      掌管盐铁专卖权的印鉴。
  • 盐精[yán jīng]
      盐卤烧开后尚未凝结成盐的卤汁。
  • 盐工[yán gōng]
      从事制盐的生产工人。
  • 盐枕[yán zhěn]
      即盐精石。
  • 盐公堂[yán gōng táng]
      古代指经官府准允开业的盐商的盐栈。后亦指官府的盐栈。
  • 盐监[yán jiān]
      指产盐的行政地区。宋代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设特别行政区划,称为“监”。
  • 盐花[yán huā]
      1.盐霜;细盐粒。 2.指白细如盐之物。 3.指极少量的盐。
  • 盐司[yán sī]
      古代掌管盐务的官署。
  • 盐包[yán bāo]
      成包的盐。
  • 盐蛋[yán dàn]
      用食盐腌制成的蛋品。
  • 盐坨子[yán tuó zi]
      露天的盐堆。 露天的盐堆
  • 盐泉[yán quán]
      含有多量盐质的泉水。亦指含盐分甚多的矿泉。 有一定含盐量的咸水泉
  • 盐筋[yán jīn]
      见“盐斤”。
  • 盐禁[yán jìn]
      古代禁止私人制盐的法令。
  • 盐钻粱[yán zuàn liáng]
      谷名。
  • 盐龙[yán lóng]
      传说产于南方的一种珍奇小动物。
  • 盐煮笋[yán zhǔ sǔn]
      菜名。用盐水煮过的竹笋。绍兴人常用作下酒物。
  • 盐虀[yán jī]
      1.亦作“盐韲”。 2.切碎后腌渍的菜。常喻指生活清苦。
  • 盐典[yán diǎn]
      专营官盐的商人。
  • 盐角儿[yán jué ér]
      1.亦称“盐角儿令”。 2.词牌名。
  • 盐余[yán yú]
      旧中国每年盐税收入中扣除付外债本息和支付盐务行政经费后的馀款,称“盐余”。
  • 盐官[yán guān]
      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汉代。
  • 盐土[yán tǔ]
      表层或土体中积聚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的土壤。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洼、含盐地下水水位高的条件下形成。腐殖质含量低、含可溶性盐过高,不利于植物生长。通过排水、合理灌溉、种稻、种植绿肥等措施进行改良。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东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东部滨海地区。
  • 盐池[yán chí]
      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 盐肤木[yán fū mù]
      漆树属(Rhus)的一种灌木或乔木——通常是此属的无毒的种类。 漆树属(Rhus)的一种灌木或乔木——通常是此属的无毒的种类
  • 盐货[yán huò]
      盐一类的货物。
  • 盐分[yán fèn]
      物体内所含的盐量。 物体内所含的盐量
  • 盐神[yán shén]
      盐水的神女。
  • 盐铁[yán tiě]
      1.盐和铁。亦指煮盐﹑冶铁之事。 2.见“盐铁使”。
  • 盐枭[yán xiāo]
      旧指贩卖私盐的人。大多有武装。 旧时指结伙私贩食盐的人
  • 盐蠹[yán dù]
      贩卖私盐的奸商。
  • 盐捕分府[yán bǔ fēn fǔ]
      旧时知府下面专管盐务的同知。
  • 盐田[yán tián]
      1.不排水的天然的洼地,其中聚集水和蒸发后留下沉积盐。2.借助于蒸发制盐的大盐池。
  • 盐民[yán mín]
      从事盐业生产的人。 旧时以生产盐为业的人
  • 盐厘总局[yán lí zǒng jú]
      旧时管理盐税的官署。
  • 盐酒蟹[yán jiǔ xiè]
      指醉蟹。把螃蟹放在盐酒中泡渍而成。
  • 盐胆水[yán dǎn shuǐ]
      盐槽中沥下的黑汁。
  • 盐子[yán zǐ]
      贩卖私盐的人。
  • 盐碱地[yán jiǎn dì]
      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地。此种土地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里盐分较高的土地,不适于植物生长
  • 盐贩[yán fàn]
      1.古泽名。 2.贩卖食盐的人。
  • 盐区[yán qū]
      产盐地区。
  • 盐藏[yán cáng]
      用盐腌渍起来,以便贮藏。
  • 盐斤[yán jīn]
      指盐。
  • 盐浦[yán pǔ]
      海滨出盐处。
  • 盐银[yán yín]
      见“盐课银”。
  • 盐豉[yán chǐ]
      食品名。即豆豉。用黄豆煮熟霉制而成。常用以调味。
  • 盐居[yán jū]
      居住在产盐的地方。
  • 盐宗[yán zōng]
      制盐的创始人。相传宿沙氏曾煮海为盐,故称之为“盐宗”。
  • 盐醢[yán hǎi]
      指盐和酱之类。
  • 盐仓[yán cāng]
      贮盐的仓库。
  • 盐卤水[yán lǔ shuǐ]
      即卤水。
  • 盐心[yán xīn]
      佛教语。谓一旦有思念之心,便更增思念。如盐之入物,皆着咸味。
  • 盐运同[yán yùn tóng]
      盐运使属下的地区盐务官员。
  • 盐酱口[yán jiàng kǒu]
      指说不吉利的话有应验。
  • 盐酰[yán xiān]
      盐和醋。亦泛指调味品。
  • 盐乡[yán xiāng]
      产盐的所在地。
  • 盐桥[yán qiáo]
      盐船装卸停泊之桥。
  • 盐药[yán yào]
      药名。可作药用的一种盐类。治赤眼,明目。
  • 盐碱土[yán jiǎn tǔ]
      1.含有较多盐碱成分的土壤。 2.盐土和碱土的统称。 土壤里盐分较高的土地,不适于植物生长
  • 盐官枣[yán guān zǎo]
      枣名。
  • 盐政[yán zhèng]
      1.犹盐务。 2.指盐税。 3.指巡视盐务的官员。
  • 盐牙[yán yá]
      从事食盐买卖的牙人。
  • 盐度[yán dù]
      10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单位为克/千克。海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在开阔的大洋中,盐度差别很小;陆缘海受气候和邻接大陆淡水供应量的影响,差别很大。
  • 盐道[yán dào]
      见“盐法道”。

盐[yán]字在中间的词语

  • 石盐木[shí yán mù]
      木名。产南方,坚实经久,不易为虫蛀蚀。
  • 无盐女[wú yán nǚ]
      见“无盐”。
  • 驱盐车[qū yán chē]
      《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驱盐车”喻任贱役。
  • 大盐湖[dà yán hú]
      北美洲最大的内陆盐湖。在美国西部犹他州境内。盐度高达15%大盐湖28.8%,相当海水的4大盐湖8倍。湖水密度大,可使人体不沉。湖中岛屿散布,可饲养水禽和牧羊。盛产食盐。湖面有长21千米的长堤,美国的南太平洋铁路在堤上通过。
  • 喋盐指[dié yán zhǐ]
      食指的俗名。
  • 啑盐指[dié yán zhǐ]
      食指的俗名。《左传·宣公四年》“子公 之食指动”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云:“﹝食指﹞俗所谓啑盐指也。”
  • 无盐子[wú yán zǐ]
      指丑妇。
  • 私盐包[sī yán bāo]
      比喻不安全的物品。
  • 配盐幽菽[pèi yán yōu shū]
      指豆豉。
  • 乌盐角[wū yán jiǎo]
      古乐曲名。宋戴复古有《乌盐角行》。

盐[yán]字的成语

  • 米盐博辩[mǐ yán bó biàn]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 私盐私醋[sī yán sī cù]
      比喻不敢公开见人的事情。
  • 撮盐入水[cuō yán rù shuǐ]
      ①形容立刻消灭干净。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食盐投入水中,立即消溶。比喻迅速消失,无影无踪有鬼有鬼,撮盐入水。——明. 杨文奎《儿女团圆》
  • 齑盐自守[jī yán zì shǒu]
      比喻坚持过清贫淡泊的生活。
  • 撮盐入火[cuō yán rù huǒ]
      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食盐洒入火中发出迸裂之声。比喻性急容易发作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元. 王实甫《西厢记》
  • 水中著盐[shuǐ zhōng zhuó yán]
      比喻不着痕迹。
  • 骏骨牵盐[jùn gǔ qiān yán]
      指才华遭到抑制。
  • 盐梅舟楫[yán méi zhōu jí]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
  • 骥服盐车[jì fú yán chē]
      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 不进油盐[bù jìn yóu yán]
      形容人十分固执。
  • 盐梅相成[yán méi xiāng chéng]
      盐味与酸味相调和。比喻济世的贤臣。
  • 盐香风色[yán xiāng fēng sè]
      盐的香味,风的颜色。盐本无香,风本无色,佛家用以比喻法本无有。
  • 凌杂米盐[líng zá mǐ yán]
      凌杂:错杂零乱;米盐:形容细碎。形容零乱琐碎。
  • 汗血盐车[hàn xuè yán chē]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 柴米油盐[chái mǐ yóu yán]
      泛指一日三餐的生活必需品。 泛指日常生活用必需品
  • 添盐着醋[tiān yán zhe cù]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同“添油加醋”。
  • 刻画无盐[kè huà wú yán]
      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 盐梅之寄[yán méi zhī jì]
      比喻可托付重任。
  • 油盐酱醋[yóu yán jiàng cù]
      ①泛指烹调佐料。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②指琐碎庸俗。
  • 面市盐车[miàn shì yán chē]
      形容遍地大雪。
  • 朝齑暮盐[zhāo jī mù yán]
      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