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寒组词

寒相关字典

寒[hán]字在开头的词语

  • 寒具[hán jù]
      1.一种油炸的面食。 2.御寒的衣物。
  • 寒小[hán xiǎo]
      贫寒低微。
  • 寒怆[hán chuàng]
      犹寒伧。
  • 寒炉[hán lú]
      寒天的火炉。
  • 寒鸣[hán míng]
      悲鸣。
  • 寒焰[hán yàn]
      古人称似火而不能引起燃烧的光焰。
  • 寒隽[hán jùn]
      寒俊。
  • 寒井[hán jǐng]
      井下寒凉,故称寒井。
  • 寒瓜[hán guā]
      1.西瓜的别名。 2.泛指秋瓜。 3.指冬瓜。见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果蓏.西瓜》。
  • 寒悴[hán cuì]
      1.犹寒微;微贱。 2.指寒微之人。 3.比喻风格瘦硬寒峭。
  • 寒魄[hán pò]
      指月亮。亦指月光。
  • 寒丘[hán qiū]
      1.亦作“寒邱”。 2.荒凉的山丘;冷落寂静的山丘。
  • 寒沍[hán hù]
      严寒冻结;极寒。
  • 寒烬[hán jìn]
      灰烬。
  • 寒凉[hán liáng]
      亦作“寒涼”。寒冷,清冷。 寒冷、冰凉
  • 寒廉[hán lián]
      贫寒廉洁。
  • 寒螀[hán jiāng]
      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 寒粟子[hán sù zǐ]
      见“寒粟”。
  • 寒粥[hán zhōu]
      寒水杂和米物制成之粥。
  • 寒妇[hán fù]
      贫寒的妇女。
  • 寒韵[hán yùn]
      凄清的音响。
  • 寒雾[hán wù]
      寒冷的雾气。
  • 寒厉[hán lì]
      1.形容严寒。 2.冷峻严厉。
  • 寒泄[hán xiè]
      中医病名。因寒邪客肠胃所致,症见肠鸣腹痛,便泻稀水等。
  • 寒荷[hán hé]
      传说中一种耐寒的荷花。
  • 寒房[hán fáng]
      1.寒冷的房屋。 2.指凄清冷落的房屋。
  • 寒垧[hán shǎng]
      寒冷荒凉的野外。
  • 寒飔[hán sī]
      寒风。
  • 寒濑[hán lài]
      寒凉湍急的水。
  • 寒鼈[hán biē]
      一种鳖肴。 三国 魏 曹植《名都篇》:“膾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寒,一本作“炮”。
  • 寒拾[hán shí]
      唐诗僧寒山和拾得的并称。
  • 寒吹[hán chuī]
      冷风。
  • 寒暑[hán shǔ]
      ①冷和热:寒暑表。②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寒暑易节丨经历了十五个寒暑才完成这部书稿。
  • 寒饿[hán è]
      寒冷饥饿。
  • 寒年[hán nián]
      寒冷的年月。
  • 寒照[hán zhào]
      寒天的日光。
  • 寒蛩[hán qióng]
      深秋的蟋蟀。 深秋的蟋蟀
  • 寒荒[hán huāng]
      1.寒冷荒凉。 2.寒冷荒凉的地方。
  • 寒溜[hán liū]
      指寒冷的水流。
  • 寒烈[hán liè]
      极其寒冷。
  • 寒毛[hán máo]
      人体皮肤表面上的细毛。
  • 寒疾[hán jí]
      指因感受寒邪所致的疾病。
  • 寒气[hán qì]
      ①冷的气流:寒气逼人。②指因受冻而产生的冷的感觉:喝口酒去去寒气。
  • 寒薄[hán báo]
      1.中医谓寒气逼阻于皮肤。 2.对人冷淡;薄情。 3.谓命相不好,福分浅薄。 4.贫寒,不富裕。 5.微薄;不丰厚。 6.微寒。
  • 寒条[hán tiáo]
      秋冬树木的枝条。
  • 寒齑[hán jī]
      1.亦作“寒虀”。 2.腌菜。
  • 寒抖抖[hán dǒu dǒu]
      1.寒酸拘谨的样子。 2.因害怕而颤抖的样子。
  • 寒羞[hán xiū]
      生食的珍馐。指瓜果之类。
  • 寒皋[hán gāo]
      鸟名。即鸜鹆,俗称八哥。
  • 寒灰[hán huī]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 2.比喻不生欲望之心或对人生已无任何追求的心情。 3.指尸体或棺椁年久朽烂化成的泥土。 4.谦辞。谓己无用。 5.指葭灰。古人烧苇膜成灰。分置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节候。某一节候至,相应律管中的葭灰即自行飞出。
  • 寒机[hán jī]
      寒夜的织布机。
  • 寒鄙[hán bǐ]
      寒微卑贱。
  • 寒冷[hán lěng]
      冷:气候寒冷丨寒冷的季节。
  • 寒欠[hán qiàn]
      犹贫寒。
  • 寒武纪[hán wǔ jì]
      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Cambria)是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地名,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故名。约开始于五亿七千万年前,结束于五亿年前。本纪分为早﹑中﹑晩三个世。生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特别是三叶虫。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我国南北很多省区当时为海水所淹没。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寒武系”。
  • 寒山子[hán shān zǐ]
      唐代著名诗僧,居浙江天台寒岩,因称寒山子或寒山。与国清寺僧拾得友善。好吟诗唱偈,有诗三百馀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三卷。
  • 寒漪[hán yī]
      清凉的水波。
  • 寒俊[hán jùn]
      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
  • 寒橐[hán tuó]
      犹空囊。
  • 寒铓[hán máng]
      闪着寒光的锋芒。
  • 寒奥[hán ào]
      见“寒燠”。
  • 寒惨惨[hán cǎn cǎn]
      形容冻得僵硬的样子。
  • 寒宵[hán xiāo]
      寒夜。
  • 寒禁[hán jìn]
      寒气逼迫。
  • 寒漏[hán lòu]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2.指寒天的漏壶。 3.借指寒夜。
  • 寒霰[hán xiàn]
      霰雪。
  • 寒葅[hán zū]
      泛指腌渍的菜蔬。
  • 寒号虫[hán hào chóng]
      又名“鹖鴠”。动物名。外形如蝙蝠而大。冬眠于岩穴中。睡时倒悬其体。食甘蔗和芭蕉等的汁液。
  • 寒栗子[hán lì zi]
      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疙瘩。
  • 寒丹[hán dān]
      道教所谓的一种仙药。
  • 寒潮[hán cháo]
      从北方寒冷地带向南方侵袭的冷空气,寒潮过境时气温显著下降,时常带来雨、雪或大风,过境后往往发生霜冻。
  • 寒灺[hán xiè]
      寒夜里的烧残的烛灰。
  • 寒落[hán luò]
      贫穷冷落。
  • 寒鉴[hán jiàn]
      1.寒光闪烁的镜子。 2.比喻清澈闪光的水面。
  • 寒豆[hán dòu]
      豌豆的别名。
  • 寒蓬[hán péng]
      寒天的枯草。
  • 寒窗[hán chuāng]
      比喻艰苦的读书生活:十年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十年寒窗
  • 寒虫[hán chóng]
      1.寒天的昆虫。多指蟋蟀。 2.越冬的虫。
  • 寒丝丝[hán sī sī]
      形容有点儿冷。如:一阵风吹得身上寒丝丝的。
  • 寒胶[hán jiāo]
      指秋天的胶。胶喜干恶湿,秋季弓黏结牢固,虽折而胶不解,故以“寒胶”喻指劲弓。
  • 寒节[hán jié]
      寒冷的季节;冬季。
  • 寒香[hán xiāng]
      1.清冽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气。 2.清冽的香气。亦借指梅花。 3.清冽的香气。借指桂花。
  • 寒啬[hán sè]
      犹寒俭。过度节俭。
  • 寒鷃[hán yàn]
      炖制的鷃鸟肉。
  • 寒带[hán dài]
      南极圈、北极圈以内的地带,气候寒冷。近两极的地方,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 北极圈和北极之间的地带;南极圈和南极之间的地带;气侯严寒,没有夏天
  • 寒片[hán piàn]
      指冰块。
  • 寒骨[hán gǔ]
      1.指贫寒的人。 2.死物之体;尸骨。
  • 寒音[hán yīn]
      凄凉的声音。
  • 寒营[hán yíng]
      寒冬的兵营。
  • 寒喧[hán xuān]
      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 寒热[hán rè]
      ①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②〈方〉发烧。
  • 寒毡[hán zhān]
      1.亦作“寒氊”。1.《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郑虔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 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后以“寒毡”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明 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数载困寒毡,遭遇明扬简微贱。”
  • 寒乌[hán wū]
      寒天的乌鸦。
  • 寒光亭[hán guāng tíng]
      亭名。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三塔寺内。
  • 寒竽[hán yú]
      谓久被冷落不吹奏的竽。
  • 寒角[hán jiǎo]
      号角。因于寒夜吹奏,或声音凄厉使人戒惧,故称。
  • 寒鸟[hán niǎo]
      寒天的鸟;受冻的鸟。
  • 寒盟[hán méng]
      《左传.哀公十二年》:“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大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信也,故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明神以要之。寡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乃不寻盟。”后以“寒盟”指背弃或忘却盟约。
  • 寒蓑[hán suō]
      蓑衣。因用蔽雨雪,故称。
  • 寒栗[hán lì]
      亦作“寒慄”。1.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2.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小疙瘩。俗称鸡皮疙瘩。 因寒冷而战栗。又指因寒冷而肌肤起粟粒状
  • 寒茭[hán jiāo]
      指秋天的菰草。
  • 寒关[hán guān]
      寒冷地方的关口。
  • 寒乞儿[hán qǐ ér]
      穷酸的人。
  • 寒柯[hán kē]
      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 寒风子[hán fēng zǐ]
      见“寒风”。
  • 寒蜒[hán yán]
      蚰蜒。因栖息于阴湿之地,故称。
  • 寒温[hán wēn]
      1.冷暖。 2.指问候冷暖起居。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 寒燠[hán yù]
      1.冷热。 2.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 3.指问候冷暖的应酬话。 4.犹苦乐。
  • 寒碛[hán qì]
      冷寂的沙碛。
  • 寒冱[hán hù]
      严寒冻结;极寒。
  • 寒食散[hán shí sàn]
      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 寒树[hán shù]
      寒天的树木;冷清凋残的树林。诗文中常以衬托冷落与萧条的环境气氛。 常绿而生寒的树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 寒岩[hán yán]
      1.高寒的山崖。 2.山岩名。在浙江省天台县西南七十里。因寒山子而得名。参见“寒山”。
  • 寒局[hán jú]
      委琐局促,不大方。
  • 寒木[hán mù]
      1.耐寒不凋的树木,多指松柏之类。常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 2.泛指寒天的树木。 3.指木柴。
  • 寒牖[hán yǒu]
      寒窗。
  • 寒文[hán wén]
      寒水的波纹。
  • 寒审[hán shěn]
      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 寒埆[hán què]
      谓土壤温度低而瘠薄。
  • 寒叶[hán yè]
      寒天草木的枯叶。
  • 寒谷[hán gǔ]
      1.山谷名。一名黍谷。在今北京市密云县。相传为邹衍吹律生黍的地方。汉刘向《七略别录.诸子略》:“邹衍在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黍谷。”汉王充《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邹衍吹律,寒谷更温,黍谷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邹衍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晋左思《魏都赋》:“且夫寒谷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 2.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 3.阴冷的山谷。
  • 寒绨[hán tí]
      指御寒的绨袍。
  • 寒涸[hán hé]
      严冬河川枯竭。
  • 寒晩[hán wǎn]
      喻贫困而年老。
  • 寒露[hán lù]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参看〖节气〗、〖二十四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 寒铜[hán tóng]
      指铜镜。
  • 寒蠢[hán chǔn]
      1.犹寒碜。难看;不体面。 2.犹寒碜。使羞辱;丢脸;讥笑。
  • 寒晶[hán jīng]
      喻指清澈的水。
  • 寒蕊[hán ruǐ]
      犹寒花。
  • 寒玉[hán yù]
      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3.比喻容貌清俊。
  • 寒浔[hán xún]
      寒冷的水涯。
  • 寒暑假[hán shǔ jià]
      寒假和暑假。 寒假和暑假
  • 寒秋[hán qiū]
      深秋。 深秋
  • 寒芦[hán lú]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 寒症[hán zhèng]
      中医指感受寒邪,或机体机能低下而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滑润,脉沉迟等。 中医指畏寒、不怕热、手足冷、不口渴、腹泻、脉搏迟缓等综合症状
  • 寒瘃[hán zhú]
      冻伤。
  • 寒床[hán chuáng]
      亦作“寒牀”。寒凉的床铺。多以借指独宿。
  • 寒陋[hán lòu]
      卑微,浅陋。
  • 寒蟾[hán chán]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
  • 寒塞[hán sāi]
      苦寒的边塞。
  • 寒藤[hán téng]
      枯藤。
  • 寒光[hán guāng]
      使人感觉寒冷或害怕的光(多形容刀剑等反射的光):刺刀闪着寒光丨眼睛射出两道凶狠的寒光。
  • 寒威[hán wēi]
      严寒的威力。
  • 寒肤[hán fū]
      指因受寒冻而挛缩的皮肤。
  • 寒劣[hán liè]
      1.贫穷或地位低下的人。 2.指贫贱。
  • 寒晚[hán wǎn]
      喻贫困而年老。唐 郑谷《卷末偶题》诗之二:“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
  • 寒天[hán tiān]
      1.冷天;冬天。 2.清冷的天空。
  • 寒塘[hán táng]
      寒冷的池塘。
  • 寒室[hán shì]
      贫寒人家。
  • 寒细[hán xì]
      门第低下地位卑微的人。
  • 寒石[hán shí]
      1.寒冷的岩石。 2.即卤碱。入中药,味苦,性寒。主治大热消渴等。
  • 寒坰[hán jiōng]
      寒冷荒凉的野外。
  • 寒泓[hán hóng]
      指砚台。
  • 寒鳖[hán biē]
      一种鳖肴。
  • 寒日[hán rì]
      1.寒冷的天气。 2.寒冬的太阳。
  • 寒景[hán jǐng]
      指冬天的阳光。
  • 寒砚[hán yàn]
      冰凉的砚台。常以衬托环境的凄清冷落。
  • 寒殿[hán diàn]
      指荒凉冷落的寺庙。
  • 寒酥[hán sū]
      喻指雪花。
  • 寒凛凛[hán lǐn lǐn]
      1.严寒的样子。 2.阴森恐怖的样子。
  • 寒饥[hán jī]
      寒冷和饥饿。
  • 寒华[hán huá]
      见“寒花”。
  • 寒苦[hán kǔ]
      贫穷困苦:家境寒苦。
  • 寒单[hán dān]
      谓身世寒微。
  • 寒贱[hán jiàn]
      1.微贱。谓门第卑下。 2.犹下贱。不严肃,不庄重。 3.古代方言。谦称己身。
  • 寒粟[hán sù]
      1.亦作“寒粟子”。 2.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
  • 寒雪[hán xuě]
      1.天冷下雪。 2.寒冷的雪。
  • 寒鴈[hán yàn]
      见“寒雁”。
  • 寒乏[hán fá]
      贫乏。
  • 寒蝇[hán yíng]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遇寒蝇”,指遇寒受冻之苍蝇。后以“寒蝇”指冬天的苍蝇。常用来形容愚钝。
  • 寒林笋出[hán lín sǔn chū]
      三国孟宗哭竹生笋事。相传孟宗母嗜笋,值隆冬,笋未生,宗入竹林哭泣哀叹,笋乃生,归奉母。后以为孝子之典。
  • 寒突[hán tū]
      冷的烟囱。谓贫寒不能举火,饮食不继。
  • 寒菜[hán cài]
      1.越冬的菜蔬。 2.泛指蔬菜。 3.油菜。
  • 寒门[hán mén]
      〈书〉①贫寒的家庭。旧时多用来谦称自己的家。②微贱的家庭:出身寒门。
  • 寒寺[hán sì]
      寒天的寺院;寂寥冷落的寺院。
  • 寒灯[hán dēng]
      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
  • 寒战[hán zhàn]
      寒噤:一阵冷风吹来,她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也作寒颤。
  • 寒葩[hán pā]
      寒天开放的花。
  • 寒篁[hán huáng]
      指竹制的乐器,如笙﹑竽等。
  • 寒霭[hán ǎi]
      寒凉的云气。
  • 寒冻[hán dòng]
      1.严寒冰冻。 2.受寒挨冻。
  • 寒渡[hán dù]
      寒天的渡口;寒冷的渡口。
  • 寒服[hán fú]
      御寒的衣服。
  • 寒筇[hán qióng]
      指竹杖。
  • 寒溼[hán shī]
      亦作“寒湿”。寒冷潮湿。《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痺,伤於寒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气宛篤不发,化为虫。”
  • 寒屋[hán wū]
      寒冷的房屋。因亦指寒士居所。
  • 寒尘[hán chén]
      寒伧。
  • 寒泉[hán quán]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 3.犹黄泉,九泉。 4.古代泉名。在今湖南祁阳县境内。
  • 寒食[hán shí]
      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有的地区清明叫寒食。
  • 寒碜[hán chen]
      1.难看;不体面;丢脸。 2.讥笑;揭人短处,使之丢脸。
  • 寒馥[hán fù]
      清凉的香气。
  • 寒噤[hán jìn]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打寒噤。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打寒噤
  • 寒进[hán jìn]
      谓出身寒微的求取功名者。
  • 寒衲[hán nà]
      1.单薄的僧衣。 2.代指贫苦僧人。
  • 寒穴[hán xué]
      指传说中西方极远处荒寒穴居的地方。
  • 寒水[hán shuǐ]
      1.凉水。 2.常指清冷的河水。
  • 寒晖[hán huī]
      1.冬日微弱的阳光。 2.指清冷的月光。
  • 寒雰[hán fēn]
      1.空中凝聚的寒气。 2.泛指寒冷。
  • 寒胎[hán tāi]
      《汉书.扬雄传上》:“剖明月之珠胎。”颜师古注:“珠在蛤中若怀妊然,故谓之胎也。”后以“寒胎”指珍珠。
  • 寒窭[hán jù]
      1.亦作“寒寠”。 2.贫寒。 3.指贫寒之人。
  • 寒纬[hán wěi]
      即蟋蟀。
  • 寒腊[hán là]
      寒冬腊月。
  • 寒荣[hán róng]
      1.冬日宫室的南檐。 2.寒天的花。
  • 寒歌[hán gē]
      指《易水歌》。荆轲入秦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别于易水时所歌。
  • 寒砧[hán zhēn]
      1.亦作“寒碪”。 2.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 寒渚[hán zhǔ]
      寒天水中的小块陆地。
  • 寒胆[hán dǎn]
      犹胆寒。害怕。
  • 寒伧[hán chen]
      同‘寒碜’。
  • 寒膺[hán yīng]
      犹寒心;伤心。
  • 寒儁[hán jùn]
      寒俊。晋王隐《晋书》有《寒儁传》。
  • 寒笋[hán sǔn]
      严冬时生长的笋。
  • 寒疡[hán yáng]
      冻疮。
  • 寒菊[hán jú]
      菊花。因开于深秋,故称。
  • 寒釭[hán gāng]
      1.亦作“寒缸”。 2.寒灯。唐刘长卿有《寒釭》诗。
  • 寒檠[hán qíng]
      犹寒灯。
  • 寒潭[hán tán]
      寒凉的水潭。
  • 寒山寺[hán shān sì]
      寺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相传唐诗僧寒山子曾居于此,故名。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宋嘉佑中曾改名普明禅院。
  • 寒竹[hán zhú]
      1.即竹。因其经冬不凋,故称。 2.指竹制管乐器。
  • 寒疝[hán shàn]
      1.中医病名。症见腹中拘挛,绕脐疼痛,恶寒肢冷而汗出。多为寒邪凝滞腹内所致。 2.中医指疝气的一种。症见阴囊肿硬而冷,睾丸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等。
  • 寒牀[hán chuáng]
      亦作“寒床”。寒凉的床铺。多以借指独宿。《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梁简文帝《雁门太守歌》:“寄语金闺妾,勿怨寒牀虚。”唐 雍陶《宿无可上人院》诗:“静境唯闻鐸,寒牀但枕肱。”唐 无名氏《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歷多祀,醉酒饱德,蒙惠诚深。虽以孤枕寒床,甘心没齿。”
  • 寒餧[hán wèi]
      犹饥寒。
  • 寒冽[hán liè]
      寒冷。 极冷寒冽的北风
  • 寒影[hán yǐng]
      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物影。
  • 寒川[hán chuān]
      寒天的河流。
  • 寒假[hán jià]
      学校中冬季的假期,在一二月间。 学校中冬季的假期,在一、二月间
  • 寒族[hán zú]
      1.寒微的家族。 2.谦称自己的家族。
  • 寒暑表[hán shǔ biǎo]
      测量气温的一种温度表,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摄氏两种。 测量气温的一种温度计,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摄氏两种
  • 寒鸥约[hán ōu yuē]
      与鸥鸟订立的盟约。喻指退隐。
  • 寒牎[hán chuāng]
      见“寒窗”。
  • 寒飂[hán liù]
      寒冷而疾暴的风。
  • 寒羊[hán yáng]
      我国优良绵羊品种之一。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
  • 寒卉[hán huì]
      冬天生长的草。
  • 寒花[hán huā]
      1.亦作“寒华”。 2.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
  • 寒武系[hán wǔ 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参见“寒武纪”。
  • 寒瘦[hán shòu]
      形容诗的风格冷峻艰涩。
  • 寒疠[hán lì]
      指寒地的疫病。
  • 寒品[hán pǐn]
      出身寒微的人。
  • 寒夜[hán yè]
      长篇小说。巴金作。1946年发表。大学毕业生汪文宣和同窗女友曾树生相爱结婚。文宣在图书公司当校对,树生在银行任职。后因丈夫贫病交加、婆媳关系不睦,树生离开家庭。抗战胜利后,树生归来,丈夫已病故,婆母和儿子不知去向。作品描绘了普通小职员家庭生活的悲哀。
  • 寒籁[hán lài]
      凄凉的声音。
  • 寒蚓[hán yǐn]
      蚯蚓。
  • 寒窑[hán yáo]
      阴冷的窑洞。谓破窑洞。旧时穷苦人常赖以栖身。
  • 寒翠[hán cuì]
      指常绿树木在寒天的翠色。
  • 寒暖[hán nuǎn]
      亦作“寒煖”。冷热;寒冷和温暖。
  • 寒鹭[hán lù]
      鹭鸟近水,常栖食于水中﹑水边,故称寒鹭。
  • 寒芜[hán wú]
      指寒秋的杂草。
  • 寒微[hán wēi]
      指家世、出身贫苦,社会地位低下:出身寒微。
  • 寒悸[hán jì]
      犹恐惧。 〈方〉 ∶寒战;寒噤打了个寒悸
  • 寒荆[hán jīng]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 寒疮[hán chuāng]
      中医病名。
  • 寒蹇[hán jiǎn]
      贫穷困苦。
  • 寒浞[hán zhuó]
      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本为寒国宗族,辅寒国君伯明氏,被废弃。后羿夺帝相位以代夏,号有穷,任浞为相。浞杀羿自立。后夏遗臣靡辅帝相子少康灭浞。寒,也写作“韩”。参阅《左传.襄公四年》。
  • 寒沙[hán shā]
      称寒冷季节的沙滩。
  • 寒中[hán zhōng]
      中医指邪在脾胃而为里寒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寒,邪从寒化,或由劳倦内伤转变而成。有脘腹疼痛,肠鸣泄泻等症状。

寒[hán]字的成语

  • 冷面寒铁[lěng miàn hán tiě]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 寒蝉僵鸟[hán chán jiāng niǎo]
      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 风寒暑湿[fēng hán shǔ shī]
      冷风、寒气、中者、潮湿。指致病的四种原因。又泛指致病的各种原因。
  • 神湛骨寒[shén zhàn gǔ hán]
      形容危惧。
  • 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耐霜熬寒[nài shuāng áo hán]
      耐:禁得起、受得住;熬:忍受。禁受住严霜酷寒。比喻能经受住严酷的考验。
  • 荡为寒烟[dàng wéi hán yān]
      荡:破坏,毁坏;寒:冷。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
  • 祁寒酷暑[qí hán kù shǔ]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 祁寒溽暑[qí hán rù shǔ]
      祁寒:大寒;溽暑:湿热。冬季大寒,夏季湿热。比喻过艰苦的生活。
  • 寒毛卓竖[hán máo zhuó shù]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 广寒仙子[guǎng hán xiān zǐ]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 切骨之寒[qiè gǔ zhī hán]
      切骨:彻骨,渗透到骨头里。形容冷得刺骨。
  • 寒恋重衾[hán liàn chóng qīn]
      衾:被子。寒冬到来时,贪恋温暖,躺在厚厚原被子里,不愿起来。
  • 破瓦寒窑[pò wǎ hán yáo]
      指穷苦人住的简陋破旧的房屋。 指穷苦人住的简陋破旧的房屋
  • 乍暖还寒[zhà nuǎn huán hán]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 寒木春华[hán mù chūn huá]
      寒木:指松柏;华:花。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 寒泉之思[hán quán zhī sī]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寒心销志[hán xīn xiāo zhì]
      形容担心忧虑。同“寒心消志”。
  • 骨肉未寒[gǔ ròu wèi hán]
      寒:变冷。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 祁寒暑雨[qí hán shǔ yǔ]
      祁:大。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 不饥不寒[bù jī bù hán]
      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
  • 春寒料峭[chūn hán liào qiào]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 颠寒作热[diān hán zuò rè]
      一会儿嫌冷,一会又嫌热。形容喜怒无常,故作娇态。
  • 衰草寒烟[shuāi cǎo hán yān]
      〗比喻空旷偏僻,冷落荒凉。
  • 寒腹短识[hán fù duǎn shí]
      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 问寒问热[wèn hán wèn rè]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 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嘌若寒蝉。——鲁迅《两地书》
  • 乍暖乍寒[zhà nuǎn zhà hán]
      乍:刚刚开始。忽冷忽热。形容春秋季节,天气寒暑变化无常。
  • 芒寒色正[máng hán sè zhèng]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 胆颤心寒[dǎn chàn xīn hán]
      颤:颤抖;寒:忧惧,战栗。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 仗马寒蝉[zhàng mǎ hán chán]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指四时交替而成岁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
  • 枕冷衾寒[zhěn lěng qīn hán]
      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枕头冷凉,被窝不温。形容孤眠独处的寂寞清冷香残烛暗,枕冷衾寒。——《清平山堂话本》
  •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上寒冷,大地封冻。形容气候严寒天寒地冻不怕冷,荒原一片篝火红
  • 寒灰更然[hán huī gèng rán]
      比喻重获生机。然,同“燃”。
  • 大寒索裘[dà hán suǒ qiú]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 数九寒天[shǔ jiǔ hán tiān]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亦称“数九天”。一年中最寒冷的那些日子(如在三九)
  • 送暖偷寒[sòng nuǎn tōu hán]
      元曲中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也指男女偷情苟合,幽会叙情。后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元. 王实甫《西厢记》
  • 冰寒于水[bīng hán yú shuǐ]
      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心寒胆碎[xīn hán dǎn suì]
      形容十分惊恐。同“心寒胆战”。
  • 另楚寒巫[lìng chǔ hán wū]
      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
  • 寒心酸鼻[hán xīn suān bí]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 山寒水冷[shān hán shuǐ lěng]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 寒风刺骨[hán fēng cì gǔ]
      寒风吹到身上,就如同刺在骨头里一般。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林寒涧肃[lín hán jiàn sù]
      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 薄祚寒门[bó zuò hán mén]
      祚:福。贫贱低微的门第。
  • 胆寒发竖[dǎn hán fā shù]
      形容恐怖之极。
  • 一寒如此[yī hán rú cǐ]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 盛暑祁寒[shèng shǔ qí hán]
      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
  • 回寒倒冷[huí hán dǎo lěng]
      回:掉转;倒:颠倒。天气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变化无常。形容反反复复,变化不定。
  • 寒耕暑耘[hán gēng shǔ yún]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 寒灰更燃[hán huī gèng rán]
      寒灰:冷却了的灰烬;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郡中不寒而栗。——《汉书.义纵传》全身不寒而栗
  • 岁暮天寒[suì mù tiān hán]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 薄寒中人[bó hán zhòng rén]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偷寒送暖[tōu hán sòng nuǎn]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关心别人寒暑,在暗中进行帮助或牵线搭桥。喻偷情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元.无名氏《神奴儿》
  • 寒蝉凄切[hán chán qī qiè]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 白屋寒门[bái wū hán mén]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 郊寒岛瘦[jiāo hán dǎo shòu]
      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 岁寒松柏[suì hán sōng bǎi]
      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以岁寒时的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岁寒,然后知桦柏之后周乡也。——《论语.子罕》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唐.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昌辞李相公》
  • 暑去寒来[shǔ qù hán lái]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 寒风侵肌[hán fēng qīn jī]
      形容天气寒冷。
  • 万条寒玉[wàn tiáo hán yù]
      寒玉:竹的别称。指万株绿竹。
  • 十寒一暴[shí hán yī bào]
      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 嘘寒问暖[xū hán wèn nuǎn]
      嘘:缓缓吹气。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问冷问热。 嘘寒:呵出的热气使受冻人感到温暖。殷勤地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表示对别人生活的关心
  • 尸骨未寒[shī gǔ wèi hán]
      寒:变冷。尸骨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 衣取蔽寒[yī qǔ bì hán]
      取:选取,采用;蔽:遮往。衣服只求抵御寒冷。 衣服只求抵御寒冷。取,选取,采用。蔽,遮往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松柏寒盟[sōng bǎi hán méng]
      比喻患难之交。
  • 寒谷回春[hán gǔ huí chūn]
      寒冷贫瘠的山谷之地变得温暖富庶起来。比喻生活、心情或其他事物由坏变好。
  • 自同寒蝉[zì tóng hán chán]
      寒蝉:冬天的蝉。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不鸣。比喻缄默不语。
  • 寒酸落魄[hán suān luò pò]
      落魄:沮丧失意。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 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 一尺寒光[yī chǐ hán guāng]
      形容刀剑的光芒。
  • 心惊胆寒[xīn jīng dǎn hán]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 骨寒毛竖[gǔ hán máo shù]
      形容十分害怕。
  • 啼饥号寒[tí jī háo hán]
      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 八百孤寒[bā bǎi gū hán]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 冰雪严寒[bīng xuě yán hán]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 饥寒交迫[jī hán jiāo pò]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受冷挨饿,穷困之极
  • 岁寒三友[suì hán sān yǒu]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暑雨祁寒[shǔ yǔ qí hán]
      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 寒冬腊月[hán dōng là yuè]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
  • 秋月寒江[qiū yuè hán jiāng]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 寒气刺骨[hán qì cì gǔ]
      冷得几乎失去知觉,感到特别冷。 使冷得几乎失去知觉;使感到特别冷
  • 凯风寒泉[kǎi fēng hán quán]
      凯风:和风,比喻母爱;寒泉:比喻劳苦、忧患。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寒[hán]字在中间的词语

  • 酷寒亭[kù hán tíng]
      本杂剧名,元杨显之撰。演郑嵩杀萧娥,发配沙门岛事。因儿女曾于风雪交加﹑寒冷无比时送饭于亭,故取为剧名。亦借指饥寒落魄者的住处。
  • 小寒食[xiǎo hán shí]
      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唐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诗。仇兆鳌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 却寒帘[què hán lián]
      古代传说帘名。
  • 打寒战[dǎ hán zhàn]
      见“打寒噤”。
  • 广寒仙[guǎng hán xiān]
      桂花的美称。神话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
  • 逐寒开窍[zhú hán kāi qiào]
      即温开法。是治疗寒湿痰浊恋阻心包、神识错迷的方法。例如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青白、手足冷,脉沉等,用苏合香丸。 即温开法。是治疗寒湿痰浊恋阻心包、神识错迷的方法。例如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青白、手足冷,脉沉等,用苏合香丸
  • 酸寒尉像[suān hán wèi xiàng]
      中国画。清代任颐作。纸本立轴。设色。画面为作者友人书画家吴昌硕的肖像。用没骨写意法绘吴昌硕着官服立于炎日下,神色中有酸寒之态。除面部勾以淡墨外,皆为色块渲染,笔致简重老到。
  • 北寒带[běi hán dài]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北半球的寒带,在北极圈与北极之间。参看“寒带”
  • 辟寒犀[pì hán xī]
      犀角名。据说可驱除寒气。
  • 暖寒会[nuǎn hán huì]
      指寒天宴集宾客之俗。
  • 岁寒心[suì hán xīn]
      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 辟寒香[pì hán xiāng]
      异香名。相传焚之可避寒气。
  • 广寒宫[guǎng hán gōng]
      传说唐玄宗于八月望日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见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后因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 泼寒胡[pō hán hú]
      见“泼寒胡戏”。
  • 辟寒钿[pì hán diàn]
      即辟寒金。
  • 辟寒钗[pì hán chāi]
      即辟寒金。
  • 泼寒胡戏[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

寒[hán]字在结尾的词语

  • 避寒[bì hán]
      1.御寒;免受寒冷。 2.天气寒冷时移居温暖之地。
  • 朝寒[cháo hán]
      早晨寒冷;早晨的寒冷。
  • 晩寒[wǎn hán]
      1.傍晚的寒气。 2.谓寒冷的时间长。 3.馀寒。
  • 郊寒[jiāo hán]
      唐代孟郊诗,清峭寒瘦,好作苦语,故称。
  • 酷寒[kù hán]
      非常寒冷。 指天气极冷酷寒的冬季
  • 煖寒[nuǎn hán]
      取暖御寒。唐 白居易《老去》诗:“煖寒从饮酒,衝冷少吟诗。”唐 白居易《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之二:“越 调管吹留客曲,吴 吟诗送煖寒盃。”
  • 御寒[yù hán]
      防冷;保暖。 防冷;保暖
  • 解寒[jiě hán]
      祛除寒气。如:喝碗姜汤,解解寒。
  • 新寒[xīn hán]
      气候开始转冷。
  • 广寒[guǎng hán]
      1.即广寒宫。 2.道家所谓北方仙宫。又为山名,亦称“广霞”。
  • 冒寒[mào hán]
      1.冒着寒冷。 2.着凉,受寒。
  • 冬寒[dōng hán]
      冬季寒冷的天气。 冬季寒冷的天气竹梅耐冬寒
  • 阴寒[yīn hán]
      寒冷﹔天阴而寒冷。
  • 副伤寒[fù shāng hán]
      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副伤寒杆菌。症状较伤寒轻,病程比伤寒短。
  • 饥寒[jī hán]
      饥饿和寒冷: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 破寒[pò hán]
      驱寒;消寒。
  • 防寒[fáng hán]
      防御寒冷;防备寒冷的侵害:穿件棉衣,可以防寒ㄧ采取防寒措施,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 祁寒[qí hán]
      大寒;奇冷:祁寒坼地|京师丐食死于祁寒。
  • 锁窗寒[suǒ chuāng hán]
      词牌名。又名《琐窗寒》﹑《锁寒窗》。双调﹐九十九字﹐仄韵。
  • 风寒[fēng hán]
      冷风和寒气:经常用冷水擦身可以抵御风寒。
  • 風寒[fēng hán]
      1.冷风寒气。 《墨子·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三国 魏 嵇康《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
  • 戒寒[jiè hán]
      告诫人备寒。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
  • 酸寒[suān hán]
      1.犹寒酸。 2.引申为菲薄。
  • 恶寒[wù hán]
      1.怕冷。 2.中医称怕冷的症状。有外感恶寒和内伤恶寒两类。
  • 倒春寒[dào chūn hán]
      春季早期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主要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入侵等原因造成。可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如引起中国南方的早稻烂秧,北方的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或死苗现象等。 一种反常天气,春天天气转暖后,由于寒流侵入气温下降,低于往年同期平均值
  • 隆寒[lóng hán]
      严寒;天气极冷: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 泼寒[pō hán]
      见“泼寒胡戏”。
  • 凛寒[lǐn hán]
      寒冷。
  • 剧寒[jù hán]
      严寒。
  • 晚寒[wǎn hán]
      1.傍晚的寒气。
  • 岁寒[suì hán]
      1.一年的严寒时节。 2.喻事情的终极。 3.喻老年。 4.喻困境,乱世。 5.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 大寒[dà hán]
      1.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2.酷寒﹐极冷。
  • 盛寒[shèng hán]
      严寒;极寒。
  • 挡寒[dǎng hán]
      抵御寒冷。如:穷苦的农民连件挡寒的衣服都没有。
  • 伤寒[shāng hán]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以青壮年为多见。其临床特点是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胆囊炎等。
  • 骨重神寒[gǔ zhòng shén hán]
      谓体态稳重,气质沉静。
  • 耐寒[nài hán]
      经得起寒冷。 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 凝寒[níng hán]
      严寒。
  • 半臂忍寒[bàn bì rěn hán]
      宋代宋祁的故事。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五:“﹝宋祁﹞多内宠,后庭曳罗绮者甚众,尝宴于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诸婢各送一枚,凡十余枚皆至,子京(宋祁)视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归。”
  • 竺寒[zhú hán]
      严寒。竺﹐通“笃”。
  • 冰寒[bīng hán]
      冰冷;如冰之冷。
  • 送煖偷寒[sòng nuǎn tōu hán]
      见“送暖偷寒”。
  • 孤寒[gū hán]
      1.出身低微。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3.家境贫寒无依。 4.孤立;孤单。
  • 贫寒[pín hán]
      贫苦:家境贫寒|出身于贫寒家庭。
  • 鹤寒[hè hán]
      相传鹤能知寒,故谓寒冷为“鹤寒”。
  • 犯寒[fàn hán]
      1.御寒。 2.冒着寒冷。
  • 荡寒[dàng hán]
      犹挡寒。抵御寒气。
  • 逞寒[chěng hán]
      谓不为寒冷所屈。
  • 沍寒[hù hán]
      寒气凝结。谓极为寒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沍寒,於是乎取之。”沍,一本作“冱”。三国 魏 曹操《明罚令》:“且北方沍寒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明史·魏时亮传》:“十月初,詔停日讲。时亮 率同列言天未沍寒,不宜遽輟。”李大钊《青春》:“冰雪沍寒之天,一幻而为百卉昭苏之天矣。”
  • 酽寒[yàn hán]
      酷寒,严寒。
  • 违寒[wéi hán]
      避开寒冷。
  • 烈寒[liè hán]
      严寒。
  • 猛寒[měng hán]
      严寒。
  • 余寒[yú hán]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馀的寒气。
  • 地寒[dì hán]
      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 沾寒[zhān hán]
      被淋湿而受寒。
  • 春寒[chūn hán]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指春季寒冷的气候春寒料峭冬暖易春寒
  • 触寒[chù hán]
      冒寒。
  • 骤寒[zhòu hán]
      天气忽然变冷。
  • 毒寒[dú hán]
      严寒。
  • 发脾寒[fā pí hán]
      发疟疾。
  • 固阴冱寒[gù yīn hù hán]
      严冬寒气凝结,积冻不开。
  • 胆寒[dǎn hán]
      惶恐;害怕。 惊惧到极点而英夷也从此胆寒潜踪矣。——《广州军务记》
  • 凌寒[líng hán]
      冒寒;严寒。
  • 娇寒[jiāo hán]
      轻寒;微寒。
  • 酿寒[niàng hán]
      谓逐渐酿成寒冷的天气。
  • 初寒[chū hán]
      刚开始寒冷。
  • 司寒[sī hán]
      古代传说的冬神。
  • 祈寒[qí hán]
      大寒。祈,通“祁”。
  • 毬寒[qiú hán]
      方言。形容晦气、倒楣、不成样子。
  • 清寒[qīng hán]
      ①贫穷;贫寒:清寒之家|久处清寒无怨无悔。②明净而有寒意:夜永清寒。
  • 内寒[nèi hán]
      中医学名词。指阳虚气弱,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水液运化障碍﹑浊阴潴留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