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孙组词

孙相关字典

孙[sū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弥孙[mí sūn]
      耳孙,远孙。
  • 也孙[yě sūn]
      蒙古语,谓九。
  • 乌孙[wū sūn]
      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兼作国名。初期游牧于祁连、敦煌一带。后西迁今伊犁河、天山之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后属西域都护。南北朝时南迁葱岭。其后渐与邻族融合。明清时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 竹孙[zhú sūn]
      竹节上生的新枝。
  • 琥珀孙[hǔ pò sūn]
      松脂。
  • 打剌孙[dǎ là sūn]
      见“打剌酥”。
  • 贻孙[yí sūn]
      《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后以“贻孙”指留传给子孙后代。
  • 颛孙[zhuān sūn]
      复姓。
  • 鸡孙[jī sūn]
      雏鸡。
  • 诗孙[shī sūn]
      诗人后代。
  • 汤孙[tāng sūn]
      1.商汤之子孙。 2.泛指子孙。
  • 良孙[liáng sūn]
      犹王孙。
  • 适孙[shì sūn]
      指嫡出之长孙。
  • 龙孙[lóng sūn]
      1.骏马名。 2.称帝王的后裔。 3.《魏书.王慧龙传》:“﹝王慧龙﹞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后因以“龙孙”敬称他人之孙。 4.笋的别称。 5.指新竹。 6.泛指竹。 7.竹的一种。生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 8.指小竹。 9.指红色的蜻蜓。
  • 天孙[tiān sūn]
      1.星名。即织女星。 2.指传说中巧于织造的仙女。 3.泰山的别名。
  • 庶孙[shù sūn]
      庶出之孙。嫡子之子当嫡子在世时也为庶孙。
  • 孝孙[xiào sūn]
      祭祖时对祖先的自称。
  • 皇孙[huáng sūn]
      1.皇帝的孙子。 2.泛指皇帝的儿子或曾孙。
  • 徒孙[tú sūn]
      指徒弟带的徒弟。 指徒弟带的徒弟
  • 耳孙[ěr sūn]
      《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 蚟孙[wáng sūn]
      蟋蟀。
  • 侄孙[zhí sūn]
      弟兄的孙子。 兄弟的孙子
  • 叔孙[shū sūn]
      复姓。春秋鲁有叔孙得臣。见《左传.文公元年》。
  • 末代孙[mò dài sūn]
      后代子孙。
  • 曹孙[cáo sūn]
      曹操﹑孙权的并称。
  • 童孙[tóng sūn]
      幼小的孙子。
  • 遗孙[yí sūn]
      1.指死者遗留下的孙儿。 2.泛指后裔﹑后代。 3.谓遗福子孙。
  • 臧孙[zāng sūn]
      复姓。春秋时,鲁孝公子彄食采于臧,为臧氏。其后人达生武仲纥,为臧孙氏。见《元和姓纂.唐》﹑《通志.氏族四》。
  • 胡孙[hú sūn]
      猴的别名。
  • 中外孙[zhōng wài sūn]
      孙与外孙的合称。
  • 轩孙[xuān sūn]
      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代。
  • 木孙[mù sūn]
      槂的别名。“槂”拆字为“木”“孙”二字。
  • 土行孙[tǔ xíng sūn]
      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擅地遁术。
  • 重孙[chóng sūn]
      曾孙,孙子的儿子。也叫重孙子。 儿子的孙子
  • 长孙[zhǎng sūn]
      1.长子的长子。后亦指排行最大的孙子。 2.复姓。汉有长孙顺。见《汉书.儒林传.赵子》。
  • 樊孙[fán sūn]
      指汉樊光与三国魏孙炎。二人均注过《尔雅》。
  • 祖祖孙孙[zǔ zǔ sūn sūn]
      犹言世世代代。
  • 龟孙[guī sūn]
      见“龟孙子”。
  • 孽孙[niè sūn]
      庶出之孙。
  • 质孙[zhì sūn]
      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元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舆服志一》:“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清查慎行《渎山酒海歌》:“侍臣多着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章炳麟《訄书.订礼俗》:“蒙古朝祭以冠幞,私燕以质孙。”一说,此词源于波斯语jashn,有节日﹑庆典和御赐服饰之意。参阅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叶奕良《关于中“质孙服”等的探讨》。
  • 末孙[mò sūn]
      后代子孙;末代子孙。
  • 侄外孙[zhí wài sūn]
      姐妹的孙子。如:侄外孙女。 姐妹的孙子
  • 宫孙[gōng sūn]
      复姓。
  • 太孙[tài sūn]
      1.皇帝的长孙。 2.后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如南朝齐武帝孙郁林王﹑明太祖孙惠帝﹐皆以父死立为皇太孙。
  • 犹孙[yóu sūn]
      侄孙或侄孙女。
  • 世孙[shì sūn]
      嫡孙。
  • 昆孙[kūn sūn]
      1.兄之孙。 2.远孙的统称。
  • 逢孙[féng sūn]
      复姓。春秋有逢孙氏。
  • 理孙[lǐ sūn]
      顺畅,顺通。孙,“逊”的古字。
  • 家孙[jiā sūn]
      对人称自己的孙子为家孙。
  • 晜孙[kūn sūn]
      第五世孙。
  • 髯孙[rán sūn]
      1.三国吴孙权的绰号。 2.宋孙莘老的诨号。
  • 室孙[shì sūn]
      复姓。
  • 顺孙[shùn sūn]
      孝孙。
  • 重重孙[chóng chóng sūn]
      即玄孙。重孙之子,自本身下数的第五代。
  • 鸦孙[yā sūn]
      雏鸦。
  • 怨王孙[yuàn wáng sūn]
      词牌名。又名“忆王孙”。双调,五十三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六注。参见“忆王孙”。
  • 子孙[zǐ sūn]
      1.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2.单指儿子。
  • 七世子孙[qī shì zǐ sūn]
      指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 冢孙[zhǒng sūn]
      嫡长孙。 宋 叶适 《送王通判》诗:“ 左原 冢孙产 巴东 ,山灵地秀兼长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嗣封新建伯》:“ 新建伯 王瑞楼 承勋 , 文成先生 冢孙也。” 严既澄 《不遇》:“谁不知道我是‘大夫第’的冢孙?”
  • 稻孙[dào sūn]
      刈稻后﹐其根得雨再生馀穗﹐谓之“稻孙”。
  • 神孙[shén sūn]
      后嗣的美称。多称君主。
  • 蛇子蛇孙[shé zǐ shé sūn]
      比喻盘曲似小蛇的松枝。
  • 鬼子孙[guǐ zi sūn]
      詈词。
  • 谋孙[móu sūn]
      为子孙后代打算。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 仲孙[zhòng sūn]
      复姓。春秋齐有仲孙湫。见《左传.闵公元年》。
  • 玄孙[xuán sūn]
      1.自身以下的第五代。 2.泛指远孙。 曾孙的儿子
  • 仍孙[réng sūn]
      从自身下数到第八世孙称仍孙。
  • 礽孙[réng sūn]
      古称从己身下数第八世孙。
  • 嗣孙[sì sūn]
      1.谓承嗣的子孙。 2.指孙子。
  • 玄玄孙[xuán xuán sūn]
      指世系很远的后代子孙。
  • 郁林孙[yù lín sūn]
      三国吴陆绩曾为郁林太守,以清廉著名,故后世以“郁林孙”称美陆氏子孙。
  • 枝孙[zhī sūn]
      支庶后裔。
  • 桐孙[tóng sūn]
      1.桐树新生的小枝。北周庾信《咏树》:“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唐周贺《赠神遘上人》诗:“草履蒲团山意存,坐看庭木长桐孙。”后以“桐孙”称美他人子孙。参见“孙枝”。 2.指琴。
  • 申孙[shēn sūn]
      箭名。
  • 甥孙[shēng sūn]
      姊妹之孙。
  • 古孙[gǔ sūn]
      复姓。
  • 闻孙[wén sūn]
      指有声誉的子孙。
  • 弄孙[nòng sūn]
      逗玩孙儿。
  • 元孙[yuán sūn]
      1.长孙。 2.玄孙。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
  • 五品孙[wǔ pǐn sūn]
      唐制,五品官荫封至孙子。因称“五品孙”。
  • 来孙[lái sūn]
      玄孙之子,从自身算起的第六代。亦泛指远孙。《尔雅.释亲》:“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郝懿行义疏:“来之言离也,离亦远也。”
  • 公孙[gōng sūn]
      姓。
  • 归孙[guī sūn]
      女子称侄子的儿子为“归孙”。
  • 诸孙[zhū sūn]
      本家孙辈。
  • 裔孙[yì sūn]
      远代子孙。
  • 内外孙[nèi wài sūn]
      孙子和外孙。
  • 儿孙[ér sūn]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 不孙[bù sūn]
      1.傲慢;不恭敬。 2.没有次序。
  • 女孙[nǚ sūn]
      孙女。
  • 嚚子憸孙[yín zǐ xiān sūn]
      奸诈邪恶的子孙。
  • 适长孙[shì zhǎng sūn]
      指嫡出长孙。
  • 远孙[yuǎn sūn]
      犹远裔。
  • 贤孙[xián sūn]
      1.对人孙子的敬称。 2.贤惠的子孙。
  • 王侯孙[wáng hóu sūn]
      泛指贵族子弟。
  • 稚孙[zhì sūn]
      幼孙;小孙儿。
  • 嫡孙[dí sūn]
      嫡长孙。

孙[sūn]字的成语

  • 燕翼子孙[yàn yì zǐ sūn]
      燕:安;翼:敬。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代作好打算。
  • 福孙荫子[fú sūn yìn zǐ]
      指福荫及于子孙。
  • 子孙后辈[zǐ sūn hòu bèi]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 不肖子孙[bù xiào zǐ sūn]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不肖:不如先人。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或违背先辈事业或意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 燕翼诒孙[yàn yì yí sūn]
      燕:安;翼:敬;诒: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代作好打算。
  • 孙庞斗智[sūn páng dòu zhì]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 含饴弄孙[hán yí nòng sūn]
      饴:麦芽糖。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生活的乐趣。 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后,吾但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后汉书.马皇后纪》
  • 徒子徒孙[tú zǐ tú sūn]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门徒及门徒之徒。比喻由一师所承。亦指爪牙、帮凶
  • 炎黄子孙[yán huáng zǐ sūn]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 慈孙孝子[cí sūn xiào zǐ]
      慈、孝:孝敬奉养。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 文子文孙[wén zǐ wén sūn]
      指周文王的子孙。后泛用为称美帝王的子孙。
  • 孙康映雪[sūn kāng yìng xuě]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 装孙子[zhuāng sūn zi]
      装可怜相。 ∶装可怜相
  • 饴含抱孙[yí hán bào sūn]
      含着饴糖逗小孙子。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同“含饴弄孙”。
  • 王孙公子[wáng sūn gōng z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 桂子兰孙[guì zǐ lán sūn]
      对人子孙的美称。
  • 燕翼贻孙[yàn yì yí sūn]
      燕:安;翼:敬;贻:遗留。原指周武王谋及其孙而安抚其子。后泛指为后代作好打算。
  • 贻厥孙谋[yí jué sūn móu]
      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 抱子弄孙[bào zǐ nòng sūn]
      弄:逗弄。意谓抱弄子孙,安享快乐。
  • 子子孙孙[zǐ zǐ sūn sūn]
      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子孙后裔,指一代接一代世代相延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小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汤问》
  • 老子长孙[lǎo zi zhǎng sūn]
      养育子孙,使之长大成人。
  • 虎子狼孙[hǔ zǐ láng sūn]
      虎和狼的子孙后代。比喻凶狠残暴之人。
  • 胡孙入袋[hú sūn rù dài]
      胡孙:同“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中计而行动失去自由。
  • 龙子龙孙[lóng zǐ lóng sūn]
      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 毓子孕孙[yù zǐ yùn sūn]
      毓:养育。繁衍子孙。
  • 子孙后代[zǐ sūn hòu dài]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 荒子孱孙[huāng zǐ chán sūn]
      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嗣。
  • 燕啄皇孙[yàn zhuó huáng sūn]
      指汉代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孙的典故。后指后妃谋害皇子。
  • 黄帝子孙[huáng dì zǐ sūn]
      黄帝: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黄帝轩辕氏的子孙后代。指每个中国人或所有的中国人。
  • 名落孙山[míng luò sūn shān]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婉言应考落榜
  • 季孙之忧[jì sūn zhī yōu]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 孝子贤孙[xiào zǐ xián sūn]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现比喻忠实继承某种主张或旧传统思想的人 对父母先人孝顺的儿孙后辈孝子贤孙左右随,枝叶峥嵘胜祖基。——《雍熙.乐府.端正好》
  • 断子绝孙[duàn zǐ jué sūn]
      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指没有后代。 指断绝了子孙后代

孙[sūn]字在中间的词语

  • 王孙草[wáng sūn cǎo]
      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
  • 胡孙藤[hú sūn téng]
      手杖名。
  • 侄孙女[zhí sūn nǚ]
      弟兄的孙女。 兄弟的孙女
  • 季孙氏[jì sūn shì]
      春秋后期鲁国掌权的贵族,“三桓”之一。鲁桓公少子季友的后裔。参见“三桓”。
  • 百孙院[bǎi sūn yuàn]
      唐玄宗为众孙建立的住所。
  • 外孙子[wài sūn zi]
      ∶女儿的儿子。∶女儿的儿子
  • 从孙甥[cóng sūn shēng]
      姐妹的孙子。
  • 侄孙妇[zhí sūn fù]
      侄孙之妻。
  • 曾孙女[zēng sūn nǚ]
      孙子的女儿。 孙子的女儿
  • 猴孙王[hóu sūn wáng]
      旧时戏称塾师。
  • 侄外孙女[zhí wài sūn nǚ]
      姐妹的孙女。 姐妹的孙女
  • 子孙瑞[zǐ sūn ruì]
      即天癸。指女子月经。妇女有月经始能生育,故称月经初潮为“子孙瑞”。
  • 重孙女[chóng sūn nǚ]
      孙子的女儿。 儿子的孙女
  • 赵钱孙李[zhào qián sūn lǐ]
      1.旧时启蒙读物《百家姓》的首列四姓。亦泛指《百家姓》一类启蒙读物。 2.泛指任何人,一切人。
  • 公孙树[gōng sūn shù]
      即银杏﹐又名白果。松柏科﹐落叶乔木﹐干高十余丈。核仁可食﹐木材坚细,为家具及建筑的良材。

孙[sūn]字在开头的词语

  • 孙遁[sūn dùn]
      逃避,遁逃。孙,通“逊”。
  • 孙大圣[sūn dà shèng]
      即 孙悟空。
  • 孙刘[sūn liú]
      1.三国 吴 主 孙权 和 蜀 主 刘备 的并称。《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孙 刘 二氏,割有 交 益。”刘良 注:“孙 刘,谓 孙权、刘备 也。”南朝 梁元帝《与武陵王纪书止蜀军东下》:“地拟 孙 刘,各安境界。”《周书·静帝纪论》:“静帝 越自幼冲,绍兹衰绪。内相挟 孙 刘 之诈,戚藩无 齐 代 之彊。”元 萨都剌《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孙 刘 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
  • 孙叔[sūn shū]
      即 孙叔敖。
  • 孙词[sūn cí]
      谦逊的话。孙,通“逊”。
  • 孙妇[sūn fù]
      孙媳妇。
  • 孙子[sūn zǐ]
      1.子孙后代。 2.儿子的儿子。 儿子的儿子
  • 孙许[sūn xǔ]
      晋人孙绰和许询的并称。皆为东晋玄学诗人。
  • 孙让[sūn ràng]
      辞让。孙,通“逊”。
  • 孙女[sūn nǚ]
      儿子的女儿。
  • 孙曹[sūn cáo]
      三国时吴主孙权和魏主曹操的并称。
  • 孙山[sūn shān]
      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以孙山作为考末名的代称。名落孙山﹑孙山之外,皆谓不中。
  • 孙猴子[sūn hóu zi]
      孙悟空的俗称。详“孙悟空”。
  • 孙金[sūn jīn]
      《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后因以“孙金”作孙绰的别称,亦用以指代文辞工丽的诗文。
  • 孙少爷[sūn shào yé]
      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
  • 孙谋[sūn móu]
      顺应天下人心的谋略。孙,通“逊”。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郑玄笺“孙,顺也……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其敬事之子孙。”一说,“孙谋”是为子孙筹划的意思。朱熹集传:“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 孙邮[sūn yóu]
      古时善驾马者。
  • 孙壻[sūn xù]
      孙女的丈夫。
  • 孙庞[sūn páng]
      孙膑和庞涓的并称。二人曾同学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诳他到魏国,施以膑刑。后孙膑秘密回到齐国,任齐威王军师,设计大败魏军于马陵。庞涓自刎而死。见《史记.孙子吴_列传》。
  • 孙儿[sūn ér]
      儿子的儿子。常为祖父母对孙子的称呼或孙子对祖父母的自称。唐 牛僧孺《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宋 朱熹《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诗之一:“老翁无物与孙儿,楼上牙籤满架垂。”《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孙儿,我不容易看养你到而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孙儿 惠禄,请祖爷爷的金安。”
  • 孙辞[sūn cí]
      1.谦逊的言辞。孙,通“逊”。 2.犹遁辞。故意掩饰本意或避开正题的话。孙,通“逊”。
  • 孙敬闭户[sūn jìng bì hù]
      汉人孙敬刻苦读书的故事。
  • 孙谢[sūn xiè]
      辞谢。孙,通“逊”。
  • 孙楚楼[sūn chǔ lóu]
      古酒楼名。在金陵(今南京)城西。后亦泛指酒楼。
  • 孙媳妇[sūn xí fu]
      孙子的妻子。
  • 孙郎[sūn láng]
      1.指三国吴孙策。 2.指三国时吴主孙权。
  • 孙卿子[sūn qīng zǐ]
      即 荀卿,荀况。
  • 孙息[sūn xī]
      子孙。
  • 孙曾[sūn zēng]
      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 孙登啸[sūn dēng xiào]
      指晋隐士孙登长啸事。《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用为游逸山林﹑长啸放情的典故。
  • 孙供奉[sūn gòng fèng]
      唐昭宗 所喜爱的猴子的称号。
  • 孙息妇[sūn xī fù]
      同“孙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