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墨组词

墨相关字典

墨[mò]字在结尾的词语

  • 杨墨[yáng mò]
      1.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 2.指杨墨的学说。杨朱主张为我,墨翟主张兼爱,是战国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 3.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学派。
  • 幽墨[yōu mò]
      同“幽默”。
  • 黥墨[qíng mò]
      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
  • 廷珪墨[tíng guī mò]
      南唐墨官李廷珪(本姓奚,后赐姓李)所制作的墨,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世称“廷珪墨”,亦省称“廷珪”。
  • 诏墨[zhào mò]
      诏令上的墨迹。
  • 狂墨[kuáng mò]
      狂放的笔迹。
  • 青墨[qīng mò]
      青色和黑色。泛指各种色彩。
  • 工墨[gōng mò]
      印制工本。
  • 点墨[diǎn mò]
      1.比喻极少的文化。 2.以笔濡墨圈点文章。
  • 磨墨[mó mò]
      磨墨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为中日韩三国书法家所推崇。
  • 姑墨[gū mò]
      1.汉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阿克苏一带。 2.三国时属魏,附于龟兹。《魏书.西域传》作“姑默”。唐时为跋禄迦国,一名亟墨,属龟兹都护府。
  • 黄墨[huáng mò]
      黄色与墨色。古代校书常用这两种颜色。借指校点书籍。
  • 缣墨[jiān mò]
      犹纸墨。
  • 泼墨[pō mò]
      1.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挥洒在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笔势豪放,墨如泼出。 2.比喻天气或景物所呈现的暗黑色。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将墨挥洒在纸或绢上。墨如泼出,画面气势奔放
  • 文文墨墨[wén wén mò mò]
      昏暗不明貌。文﹐通“汶”。
  • 埃墨[āi mò]
      烟灰。
  • 烟墨[yān mò]
      1.以松烟或桐烟等调胶制成的墨。 2.指墨迹。 3.油烟凝聚的黑色粉末。 4.烟熏的黑迹。
  • 粉墨[fěn mò]
      1.妇女化妆用的白粉与黛墨。 2.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 3.借指图画。 4.引申为作画。 5.演员化妆用的白粉与黑墨。 6.借指戏剧。 7.白和黑。 8.指区分黑白;分辨清楚。 9.犹粉饰,掩盖真相。 修饰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后汉书.梁鸿传》
  • 渝糜墨[yú mí mò]
      即隃麋墨。隃麋,汉县名,属右扶风。以产墨闻名。
  • 拟墨[nǐ mò]
      即拟程。
  • 渍墨[zì mò]
      1.墨迹,字迹。 2.积聚墨汁。
  • 黑墨[hēi mò]
      墨黑;非常黑。 制成棒、块状的黑颜料(如混以胶质粘接剂的特制灯黑,有时加香料),用以画图或写字
  • 行墨[xíng mò]
      指文字或诗文。
  • 闇墨[àn mò]
      昏昧。
  • 昧墨[mèi mò]
      犹黑暗。
  • 沓墨[tà mò]
      贪污。
  • 研墨[yán mò]
      研磨就是磨墨的意思。
  • 干研墨[gān yán mò]
      比喻说空话而无实际行动。
  • 吮墨[shǔn mò]
      用笔蘸墨。指为文作画。
  • 奚墨[xī mò]
      指唐末造墨名家奚鼐﹑奚超父子所创制的一种优质墨。
  • 硃墨[zhū mò]
      1.用朱砂制的墨锭。《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 道:‘不然!不然!我们在里面也和衙门一般:公座,硃墨、笔、砚,摆的停当。’”
  • 刊墨[kān mò]
      刻板印刷。
  • 楮墨[chǔ mò]
      纸和墨,也指诗文书画:一生常耽楮墨间。
  • 亟墨[jí mò]
      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
  • 削墨[xuē mò]
      正其绳墨。犹言规划。
  • 引绳削墨[yǐn shéng xuē mò]
      指木工弹拉墨线后据以锯削。比喻恪守、拘泥于成法。
  • 麝墨[shè mò]
      含有麝香的墨。后泛指名贵的香墨。
  • 贴墨[tiē mò]
      贴经和墨义。两者均为科举考试方式。
  • 文墨[wén mò]
      ①文书辞章。也指写文章:粗通文墨|公诚之心形诸文墨。②法律条文公案判状:躬操文墨。
  • 儒墨[rú mò]
      1.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同为重要学派。 2.泛指多种学派。
  • 灰墨[huī mò]
      指暗黑色的劫后余烬。
  • 欧墨[ōu mò]
      即欧美。
  • 输墨[shū mò]
      春秋时公输般与墨翟的并称。
  • 漆墨[qī mò]
      黑漆。
  • 积墨[jī mò]
      中国画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技法。
  • 朱墨[zhū mò]
      1.朱笔和墨笔。用于书籍的批点或编撰,以便省览。 2.古代官府文书用朱﹑墨两色,因用作公文的代称。 3.用朱砂制成的墨。
  • 尺墨[chǐ mò]
      1.指法规,法制。 2.指手书。
  • 绳墨[shéng mò]
      木匠工具。用绳染墨在木上弹印直线。比喻规矩法度:不中绳墨|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 徽墨[huī mò]
      徽州出产的墨。 中国名墨之一,因产于徽州得名称
  • 吞墨[tūn mò]
      北齐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劳毕,赐纸命陈事宜。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事见唐韩鄂《岁华纪丽.元日》。后以为习字之典。
  • 深墨[shēn mò]
      晦暗;深黑。
  • 教墨[jiào mò]
      对他人书信的敬称。
  • 水墨[shuǐ mò]
      1.水和墨。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 2.水墨画的简称。 3.浅黑色。常形容或借指烟云。
  • 贪墨[tān mò]
      1.贪污。语本《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杜预注:“墨,不絜之称。” 2.指贪官污吏。贪图财利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 釜脐墨[fǔ qí mò]
      锅底炱灰。俗称锅底墨﹐亦称釜煤﹐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一.釜脐墨》。
  • 弹墨[dàn mò]
      1.弹劾的奏章。 2.工匠以墨线规划形状尺寸等。
  • 副墨[fù mò]
      1.指文字,诗文。 2.副本。
  • 麋墨[mí mò]
      指面色黧黑的人。
  • 乌鲗墨[wū zéi mò]
      乌贼鱼分泌的液汁,其黑如墨,以之书写,逾年自消,故以喻不足为据。
  • 黛墨[dài mò]
      青黑色的颜料。
  • 落墨[luò mò]
      落笔。 落笔。即“下笔”
  • 网墨[wǎng mò]
      法度刑律。
  • 食墨[shí mò]
      龟卜术语。指灼龟时龟兆与事先画好的墨画相合。
  • 贡墨[gòng mò]
      用以进贡之墨。后亦称名贵的墨。
  • 承晏墨[chéng yàn mò]
      南唐墨工李承晏所制墨。
  • 油烟墨[yóu yān mò]
      亦作“油煙墨”。用油烟等制成的墨。
  • 力墨[lì mò]
      即力牧。参见“力牧”﹑“力黑”。
  • 剩墨[shèng mò]
      比喻零星散见的作品。
  • 引墨[yǐn mò]
      木工使用绳墨。喻立下规矩﹑法度。
  • 刀墨[dāo mò]
      古代黥刑。
  • 焦墨[jiāo mò]
      干枯的墨色。指国画中的枯笔技法。
  • 字墨[zì mò]
      1.文墨,指文辞的情调。 2.文字,文化知识。
  • 昏墨[hūn mò]
      指官吏枉法妄为,贪赃受贿。语出《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 诗墨[shī mò]
      题诗的墨迹。
  • 斤墨[jīn mò]
      斧头与墨斗。木匠的工具。
  • 洒墨[sǎ mò]
      挥毫书写﹑作画。
  • 践墨[jiàn mò]
      遵守法度,按照规矩。
  • 隃墨[yú mò]
      隃麋产的墨。借指名墨。
  • 铜墨[tóng mò]
      1.铜印黑绶。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因亦以“铜墨”借指县令。
  • 职墨[zhí mò]
      1.谓谨守优良的成法。 2.谓法度﹑准则。犹绳墨。
  • 翰林子墨[hàn lín zǐ mò]
      语出《汉书.扬雄传下》:“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后因以“翰林子墨”泛指辞人墨客。
  • 笔墨[bǐ mò]
      指文字或诗文书画等:笔墨流畅ㄧ西湖美丽的景色,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的。
  • 余墨[yú mò]
      1.残留的墨汁。 2.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 3.诗书之馀,指不费主要精力而写成的文字。
  • 托墨[tuō mò]
      谓纸质好,显得出墨色。
  • 竈墨[zào mò]
      锅底烟煤。清 钱泳《履园丛话·鬼神·鬼皂隶》:“候鬼来时,以灶墨涂其面。”
  • 宪墨[xiàn mò]
      谓绳之以法。
  • 顺墨[shùn mò]
      慎到﹑墨翟的并称。顺,通“慎”。
  • 破墨[pò mò]
      中国山水画中一种渲染水墨的技法。即以水破浓墨而成淡墨,浓淡相间,以显示物象的界限轮廓,以求墨采的生动。
  • 金壶墨[jīn hú mò]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指精良之墨。
  • 顽墨[wán mò]
      昏黑,漆黑。
  • 马墨[mǎ mò]
      即马黑。
  • 滴墨[dī mò]
      一滴墨水。比喻一点点学问。
  • 发墨[fā mò]
      指砚台磨墨易浓:这种砚石细腻如玉,发墨也快。
  • 程墨[chéng mò]
      科举时代﹐刊行官撰或士人中式试卷以为范例的文章。
  • 三墨[sān mò]
      墨子之后,墨家分为三派,称三墨。
  • 徼墨[jiǎo mò]
      谓田猎时烧田的区域。
  • 螺墨[luó mò]
      见“螺子墨”。
  • 濡墨[rú mò]
      蘸润墨汁。谓用墨书写。
  • 瘠墨[jí mò]
      俭薄。墨家主张薄葬﹐故称“瘠墨”。语本《荀子.礼论》:“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刻死而附生谓之墨。”杨倞注﹕“瘠﹐薄。”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墨者﹐墨子之教﹐以薄为道也。瘠亦俭薄之意。”又《乐论》﹕“乱世之征……其养生无度﹐其送死瘠墨。”
  • 遗墨[yí mò]
      指死者留下来的亲笔书札﹑文稿﹑字画等。 死者留下来的亲笔书札、文稿、字画等
  • 毫墨[háo mò]
      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 醉墨[zuì mò]
      谓醉中所作的诗画。 指醉后所作的书画
  • 李墨[lǐ mò]
      见“李廷珪墨”。
  • 挥墨[huī mò]
      挥洒墨水。谓写作或作书画。
  • 油墨[yóu mò]
      印刷用着色剂。由颜料、油类、合成树脂及溶剂等制成的黏性流体。使用时,按印刷品的不同要求加入适量填充剂、干燥剂和稀释剂等。 用于印刷的粘性油彩
  • 铅墨[qiān mò]
      笔墨。
  • 简墨[jiǎn mò]
      指文书;书简。

墨[mò]字在中间的词语

  • 弹墨绫[dàn mò líng]
      嵌有墨线的绫子。
  • 笔墨畦径[bǐ mò qí jìng]
      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
  • 水墨画[shuǐ mò huà]
      纯用水墨所作的中国画。据画史记载始于唐,成熟于宋,兴盛于元,明、清以后有进一步发展。讲究笔法层次,充分发挥水墨特殊的晕染作用,以求取得“水晕墨章”而“如兼五彩”的独特艺术效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指用水墨画的国画,不上彩色
  • 朱墨本[zhū mò běn]
      1.朱笔和墨笔兼用的稿本。 2.红黑两色套印的书本。已发现的最早套印本是蒙古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用红色印经文和圈,用黑色印注。沿至明末,吴兴闵齐伋﹑凌蒙初两家所刊诸书,盛用两色套印,墨印正文,朱印评点。
  • 楮墨笔砚[chǔ mò bǐ yàn]
      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 文墨人[wén mò rén]
      有文化的人。
  • 朱墨笔[zhū mò bǐ]
      指处理文案用的朱笔与墨笔。
  • 吸墨纸[xī mò zhǐ]
      一种质地疏松能吸收墨水的纸。
  • 简墨尊俎[jiǎn mò zūn zǔ]
      谓文墨交往﹐宴饮游从。
  • 惜墨法[xī mò fǎ]
      国画中画山水方法之一,以淡墨作皴染。与“泼墨法”相对。
  • 泼墨紫[pō mò zǐ]
      牡丹花名。
  • 无墨水[wú mò shuǐ]
      相传北魏﹑北齐取士,发现试卷拙劣的,罚饮墨水一升,后遂以“无墨水”嘲人文理不通。
  • 淡墨榜[dàn mò bǎng]
      科举时代,礼部录取进士,以淡墨书榜,称“淡墨榜”。
  • 吃白墨饭[chī bái mò fàn]
      谓以教书为职业。白墨,指粉笔。
  • 文墨职[wén mò zhí]
      掌起草文札的官职。
  • 翰墨林[hàn mò lín]
      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
  • 喝墨水[hē mò shuǐ]
      (喝墨水儿)指上学读书:他没喝过几年墨水。 读书受教育;文化程度喝墨水虽不多,说话倒也在理
  • 踢墨笔[tī mò bǐ]
      古代杂技的一种。
  • 即墨牛[jí mò niú]
      战国时,齐将田单固守即墨,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苇于尾。夜燃牛尾,牛惊怒,冲溃燕军。见《史记.田单列传》。后用为典实。
  • 翰墨缘[hàn mò yuán]
      指诗文书画等笔墨遇合的机缘。
  • 翰墨筵[hàn mò yán]
      犹文席。谓诗文书画的聚会。

墨[mò]字在开头的词语

  • 墨法[mò fǎ]
      1.书画的技法。 2.造墨的方法。
  • 墨研[mò yán]
      指笔砚文具。
  • 墨妆[mò zhuāng]
      谓脸部以墨化妆。
  • 墨试[mò shì]
      犹笔试。
  • 墨君[mò jūn]
      墨竹的雅称。
  • 墨卷[mò juàn]
      1.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墨卷由誊录生用朱笔誊录,再送试官评阅,称朱卷。 2.宋以来,称取中士人的文章为程文。清代刻录程文,试官往往按题自作一篇,亦称程文,因而把刻录的取中试卷改称墨卷。
  • 墨花[mò huā]
      1.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2.指水墨花卉画。
  • 墨银[mò yín]
      墨西哥银元。又名鹰洋。
  • 墨家[mò jiā]
      先秦时主张“兼爱”和“非攻”等的重要学派。创始人为墨子。在当时为儒家的反对派,影响极大。墨家有严格的纪律,其弟子都能赴汤蹈火,舍身行道。后期墨家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对逻辑学、光学、几何学、力学等都有研究和贡献。
  • 墨菊[mò jú]
      1.菊花的一个品种,花瓣紫黑色。 2.墨画的菊花。
  • 墨汁[mò zhī]
      用墨加水研磨成,或用制墨原料制成的黑色汁液,用于写字作画。 用墨加水磨成的汁;也指工业生产的黑色液体,可用来写字、画画
  • 墨衰[mò shuāi]
      见“墨衰绖”。
  • 墨囊[mò náng]
      乌贼类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的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即将墨囊内的黑色汁液喷出,使水混浊,借以逃脱。
  • 墨灰[mò huī]
      黑灰色。
  • 墨妙亭[mò miào tíng]
      1.亭名。在浙江吴兴旧湖州府署内。宋熙宁五年,孙莘老任吴兴太守时,筑亭收藏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故名墨妙亭。苏轼为此作《墨妙亭记》。 2.亭名。在江苏太仓城北淮云寺中。元浙江军器提举官顾信与赵孟俯友好,将所得赵书刻于石上,并筑亭保护,故名。
  • 墨黑[mò hēi]
      1.指女子画眉的颜色深黑。 2.阴晦如墨。亦形容极黑。
  • 墨鱼[mò yú]
      乌贼的俗称。 乌贼的通称
  • 墨池[mò chí]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着称后世。 2.指砚。 3.指习书写字处。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 墨丸[mò wán]
      古墨的一种。形圆如丸,故名。
  • 墨墨[mò mò]
      1.昏暗貌。 2.默默;使无言。 3.失意貌。
  • 墨勅[mò chì]
      见“墨敕”。
  • 墨绂[mò fú]
      犹墨绶。
  • 墨家流[mò jiā liú]
      战国时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为墨翟。这个学派以“兼爱”“非攻”为本。 战国时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为墨翟。这个学派以“兼爱”“非攻”为本
  • 墨守陈规[mò shǒu chén guī]
      表面含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 墨曹都统[mò cáo dū tǒng]
      笔的谑称。
  • 墨臣[mò chén]
      贪赃不法的臣子。
  • 墨衰绖[mò cuī dié]
      黑色丧服。
  • 墨车[mò chē]
      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周制,大夫所乘。
  • 墨鸭[mò yā]
      方言。即鸬鹚。 即鱼鹰
  • 墨台[mò tái]
      复姓。
  • 墨緑[mò lǜ]
      深绿色。
  • 墨梅图[mò méi tú]
      中国画。元代王冕作。纸本立轴。水墨。画面上梅梢倒垂,桠杈重重,枝条密缀朵朵梅花,如一天繁星,珠胎隐现,风神绰约,仿佛乾坤清气尽被摄入其中。为作者繁梅画的代表作。
  • 墨面[mò miàn]
      ①面目黑瘦:万家墨面没蒿莱。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髡首墨面以毁其容。
  • 墨缞从戎[mò shuāi cóng róng]
      见“墨绖从戎”。
  • 墨守[mò shǒu]
      战国时墨子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后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 墨庄[mò zhuāng]
      指藏书;书丛。
  • 墨水池[mò shuǐ chí]
      用玻璃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文具。一般上有两个带盖的圆形小池,用来盛不同颜色的墨水。
  • 墨晶[mò jīng]
      水晶的一种,深棕色,略近黑色,可制眼镜片。
  • 墨吏[mò lì]
      贪官污吏。 贪官污吏
  • 墨刻[mò kè]
      谓对书画进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 墨玉[mò yù]
      黑色玉石。
  • 墨义[mò yì]
      唐以后,科举考试时令士子笔答经义,谓之“墨义”。
  • 墨蒙[mò méng]
      古代象刑的一种。 在犯人头上蒙以黑巾。
  • 墨封[mò fēng]
      犹墨敕。
  • 墨者[mò zhě]
      1.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2.受墨刑的人。
  • 墨戏[mò xì]
      随兴而成的写意画。
  • 墨官[mò guān]
      造墨之官。
  • 墨板[mò bǎn]
      见“墨版”。
  • 墨梅[mò méi]
      墨画的梅。
  • 墨衣[mò yī]
      1.黑衣。指丧服。 2.指僧服。
  • 墨惨[mò cǎn]
      黑色的丧服。
  • 墨斗鱼[mò dǒu yú]
      乌贼的俗称。参见“墨鱼”。 乌贼的通称
  • 墨策[mò cè]
      谓科举时用书面形式策对。
  • 墨晕[mò yūn]
      1.牡丹的一种。花色深紫近黑。 2.指作画时用墨笔在纸上晕染。
  • 墨娥[mò é]
      相传唐姑臧太守张宪使家伎代书札,号墨娥。
  • 墨海[mò hǎi]
      指大砚;大墨盆。
  • 墨缞[mò shuāi]
      黑色丧服。
  • 墨线[mò xiàn]
      1.装在墨斗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绳。亦指用墨线打出来的直线。 2.用以量长度的线。线,也写作“线”。
  • 墨绖[mò dié]
      见“墨衰绖”。
  • 墨路[mò lù]
      1.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2.比喻规矩。
  • 墨渖[mò shěn]
      1.墨汁。 2.犹墨迹。 3.指学问。
  • 墨册[mò cè]
      明清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
  • 墨水[mò shuǐ]
      1.墨汁。 2.写字用的各种颜色的水。 3.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
  • 墨竹[mò zhú]
      1.墨画的竹子。相传始于唐吴道子。一说,始于五代郭崇韬之妻李氏。 2.竹的一种。
  • 墨子[mò zǐ]
      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收徒讲学,成为儒家的反对派。主张“兼爱”,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著作编入《墨子》。
  • 墨士[mò shì]
      文人的别称。
  • 墨色[mò sè]
      墨的色泽。亦泛指如墨之色。
  • 墨镜[mò jìng]
      用墨晶制成的眼镜。亦泛指用黑色﹑墨绿色或茶色等镜片做的眼镜。
  • 墨痕[mò hén]
      1.墨黑的痕迹。 2.指前人留下的诗文书画等。
  • 墨制[mò zhì]
      犹墨敕。
  • 墨兰[mò lán]
      1.墨画的兰。 2.兰的一种。花深紫如墨,故名。
  • 墨突[mò tū]
      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墨突不黔。”此谓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有时亦以“墨突不黔”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暇暖。
  • 墨本[mò běn]
      碑帖的拓本。
  • 墨麻[mò má]
      皇帝直接下达的诏书。
  • 墨敕斜封[mò chì xié fēng]
      用斜封下达的墨敕。唐中宗时权宠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颁下敕书,用斜封付中书执行,时人称为斜封官。
  • 墨程[mò chéng]
      程文墨卷。清代称乡会试时主考和房考官拟作的为应试人取法的八股文为程文,称取中士子的文章为墨卷。
  • 墨猪[mò zhū]
      1.比喻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书法。 2.墨画的猪。
  • 墨竹亭[mò zhú tíng]
      亭名。在江西瑞昌西。宋元丰年间,苏轼自黄州至筠州探视弟辙经此,题诗石上,以余墨洒竹,后人筑亭于山。参阅《嘉庆一统志.九江府一》。
  • 墨选[mò xuǎn]
      明清流行的八股文选本。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明黎淳编选的《国朝试录》﹑《明史.艺文志》所载《四书程文》等,都是著名的墨选。
  • 墨楮[mò chǔ]
      墨和纸。泛指各种文具。
  • 墨丈[mò zhàng]
      古代以五尺为一墨,二墨为一丈。
  • 墨诏[mò zhào]
      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
  • 墨池记[mò chí jì]
      散文篇名。北宋曾巩作。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文章根据这一故事,阐明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并认为精力、毅力比天分更为重要。
  • 墨分五色[mò fēn wǔ sè]
      中国画技法术语。用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的方法以取得描绘形象的生动效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所谓“五色”,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语有不同而意则均指墨色的丰富变化。
  • 墨彩[mò cǎi]
      谓图画中深浅程度不同的墨色。
  • 墨黥[mò qíng]
      1.墨刑。 2.对被刑者以墨涂面,不刺字。一说,即墨幪。
  • 墨裁[mò cái]
      明清流行的八股文范本。
  • 墨务官[mò wù guān]
      造墨的官。
  • 墨三郎[mò sān láng]
      后唐庄宗所用的巾裹名。
  • 墨刑[mò xíng]
      古代五刑之一。刺字于被刑者的面额上,染以黑色,作为处罚的标志。 古代刑罚,在犯人额上刺字并染以墨
  • 墨惨衣[mò cǎn yī]
      见“墨惨”。
  • 墨辟[mò pì]
      墨刑。
  • 墨痴[mò chī]
      谓不善于使墨的书画家。
  • 墨井[mò jǐng]
      古指煤矿。

墨[mò]字的成语

  • 墨迹未干[mò jì wèi gān]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 大处落墨[dà chù luò mò]
      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绘画或写文章从主要地方着笔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引绳切墨[yǐn shéng qiē mò]
      木工拉墨线裁直。用以比喻刚直不阿。
  • 不通文墨[bù tōng wén mò]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 画疆墨守[huà jiāng mò shǒu]
      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
  • 蹈矩践墨[dǎo jǔ jiàn mò]
      指遵守规矩。同“蹈矩循规”。
  • 笔歌墨舞[bǐ gē mò wǔ]
      指文笔奇妙精采。
  • 磨墨濡毫[mó mò rú háo]
      濡:湿;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 惜墨如金[xī mò rú jīn]
      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舞文弄墨[wǔ wén nòng mò]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 才墨之薮[cái mò zhī sǒu]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 贪墨之风[tān mò zhī fēng]
      贪墨:贪财。贪图财利的风气。形容吏治腐败。
  • 数墨寻行[shǔ mò xún háng]
      数墨:一字字地读;寻行:一行行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 孔席墨突[kǒng xí mò tū]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 笔老墨秀[bǐ lǎo mò xiù]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浓墨重彩[nóng mò zhòng cǎi]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
  • 黑天墨地[hēi tiān mò dì]
      谓漆黑一团。同“黑天摸地”。
  • 胸中无墨[xiōng zhōng wú mò]
      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 文人墨客[wén rén mò kè]
      泛指文人、文士。
  • 枉墨矫绳[wǎng mò jiǎo shéng]
      比喻违背准绳、准则。
  • 形诸笔墨[xíng zhū bǐ mò]
      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笔墨官司[bǐ mò guān si]
      笔墨: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指用文字进行的论战
  • 墨客骚人[mò kè sāo rén]
      墨客:文人;骚人:诗人。泛指文人。
  • 笔墨之林[bǐ mò zhī lín]
      斯文萃集的地方。
  • 墨守成规[mò shǒu chéng guī]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 贪墨败度[tān mò bài dù]
      贪图财利,败坏法度。
  • 笔墨横姿[bǐ mò héng zī]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 惜墨若金[xī mò ruò jīn]
      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 不拘绳墨[bù jū shéng mò]
      绳墨:木工用以画直线的工具,借喻法度、规矩。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 游戏笔墨[yóu xì bǐ mò]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 输攻墨守[shū gōng mò shǒu]
      输:公输般,即战国时期有名木匠“鲁般”;墨:墨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比喻攻守双方力量相仿,各显神通。
  • 断纸余墨[duàn zhǐ yú mò]
      断、余:残存的。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 含毫吮墨[hán háo shǔn mò]
      毫:毛笔的笔尖;含毫:将笔尖含在口中,指以口润笔;吮墨:以口吸吮墨汁。形容构思作品或准备写作。也指凝神遐想,进行写作。
  • 磨墨吮毫[mó mò shǔn háo]
      毫:毛笔。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 断墨残楮[duàn mò cán chǔ]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 墨突不黔[mò tū bù qián]
      原指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睱暖。
  • 循行数墨[xún háng shǔ mò]
      循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 嚼墨喷纸[jué mò pēn zhǐ]
      本是传说,后形容人能写文章。
  • 金壶墨汁[jīn hú mò zhī]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 践墨随敌[jiàn mò suí dí]
      根据敌情的变化,来实施计划。
  • 规矩绳墨[guī jǔ shéng mò]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 屠毒笔墨[tú dú bǐ mò]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恶毒伤人的文章
  • 粉墨登场[fěn mò dēng chǎng]
      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妆化好了,上台演戏。比喻人们开始在社会上、政坛上等活动起来(含贬义)
  • 墨鱼自蔽[mò yú zì bì]
      墨鱼体内有似墨的一种汁,遇到危险时就放出墨汁,巧妙地使自己隐蔽起来。比喻自觉地隐蔽自己,不使暴露。
  • 笔酣墨饱[bǐ hān mò bǎo]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 短章醉墨[duǎn zhāng zuì mò]
      短章:指篇幅较短的诗文篇章。指酒后信笔所写的简短文字。
  • 形之笔墨[xíng zhī bǐ mò]
      形:描写。用笔墨把它写出来。
  • 墨债山积[mò zhài shān jī]
      山积:堆积如山。比喻由于书法好,求写字的人很多,应付不过来而欠下债。
  • 醉墨淋漓[zuì mò lín lí]
      淋漓:充盛、酣畅的样子。乘着酒兴挥毫泼墨。常用以形容行文作画挥洒自如,笔意酣畅。
  • 寻行数墨[xún háng shǔ mò]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 墨子泣丝[mò zǐ qì sī]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 乌漆墨黑[wū qī mò hēi]
      乌黑,深黑。 乌黑,深黑乌漆墨黑的板
  • 舐毫吮墨[shì háo shǔn mò]
      舐毫:以舌舔毛笔的笔尖;吮墨:以口吮吸毛笔上的墨。指写诗作文或绘画等。
  • 怀铅吮墨[huái qiān shǔn mò]
      怀铅:带着铅粉笔,以备涂改;吮墨:用口含毛笔尖。形容写作时构思的举动和神态。
  • 浮笔浪墨[fú bǐ làng mò]
      指多余累赘的文字。
  • 墨丈寻常[mò zhàng xún cháng]
      古代重量单位,1墨=5尺,1丈=2墨;1寻=8尺,1常=2寻。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 行数墨寻[háng shǔ mò xún]
      行数:一行行地读;墨寻: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 斧钺刀墨[fǔ yuè dāo mò]
      斧钺:古代军法用来杀人的斧子,泛指刑罚中的杀戮;刀墨:指黥刑,泛指罪犯。对罪犯施以刑罚。
  • 词人墨客[cí rén mò kè]
      墨客:文人。泛指风雅的文人。
  • 绳墨之言[shéng mò zhī yán]
      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 调墨弄笔[tiáo mò nòng bǐ]
      指玩弄文字技巧。
  • 贪墨成风[tān mò chéng fēng]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 笔诛墨伐[bǐ zhū mò fá]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