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堂组词

堂相关字典

堂[tá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授堂[shòu táng]
      讲授学业的堂室。
  • 拖堂[tuō táng]
      老师上课超过时间。 教师不按时下课,拖延下课时间
  • 经堂[jīng táng]
      佛教称藏经之堂和诵经﹑做佛事之堂。
  • 家堂[jiā táng]
      1.家中的堂屋。 2.本指安放祖先神位的屋宇,多借指祖先的神位。
  • 小学堂[xiǎo xué táng]
      清末采用欧美方式设立的初级学校。初称小学堂﹐后改称小学校﹐犹今之小学。
  • 四世同堂[sì shì tóng táng]
      长篇小说。老舍作。1947年发表。小说以抗战时期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描写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老实忠厚的儿子祁天佑被日本军逼得投河自尽。三个孙子中,善良正直的祁瑞宣因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差点死于狱中;血气方刚的祁瑞全投军抗日;奴颜事敌的祁瑞丰最后死于日本人之手。作品反映了抗战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升堂[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 4.见“升堂拜母”。
  • 坐堂[zuò táng]
      坐在大堂上。旧指官吏在公堂上处理公务或审理案件:这位县太爷上任以来,很少坐堂|公一日正在坐堂,见一老妇人直入厅前,痛哭不止。
  • 卷堂[juàn táng]
      全堂散伙。指生员集体罢学或僧人集体离寺。
  • 金堂[jīn táng]
      1.金饰的堂屋。指神仙居处。 2.指华丽宏伟之堂。
  • 六堂[liù táng]
      指明清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 妓堂[jì táng]
      第宅中女妓歌舞处。
  • 狮吼堂[shī hǒu táng]
      喻悍妻施威之家。
  • 哄堂[hōng táng]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哄堂大笑。
  • 阶堂[jiē táng]
      厅堂。
  • 香火堂[xiāng huǒ táng]
      同“香火祠”。
  • 室堂[shì táng]
      居住的房舍。古时堂在前,室在后。
  • 水陆堂[shuǐ lù táng]
      举行水陆道场的斋堂。
  • 讲堂[jiǎng táng]
      1.儒师讲学的堂舍。 2.今亦指教室。 3.高僧讲经说法的堂舍。
  • 讼堂[sòng táng]
      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 月堂[yuè táng]
      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李常于此设计构陷大臣。
  • 呈堂[chéng táng]
      谓将罪犯送上公堂受审。
  • 雌堂[cí táng]
      古时州一级地方长官听事之堂。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黄阁》﹕“黄堂者﹐太守听事之堂也﹐亦谓之雌堂……﹝宋子京﹞《初到郡斋》云﹕‘姑俟天藏疾﹐雌堂日宴居。’”后因称太守为“雌堂”。
  • 惊堂[jīng táng]
      1.亦称“惊堂木”。 2.旧时审案时用以敲击案桌,警戒﹑威吓被审问者的长方形木块。
  • 同堂[tóng táng]
      1.同处一堂;同居一家。 2.谓同一祖父。 3.犹同门,同学。
  • 鵰堂[diāo táng]
      画有雕鸟的厅堂。
  • 黄堂[huáng táng]
      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 2.借指太守。 3.墓地。
  • 真堂[zhēn táng]
      影堂。奉祀祖先名人遗像之所。
  • 朱堂[zhū táng]
      朱红色的殿堂。
  • 幽堂[yōu táng]
      1.幽深的厅堂。 2.谓坟墓。
  • 百子堂[bǎi zǐ táng]
      1.草豆蔻的别名。 2.旧时妇女求子的庙宇。
  • 水堂[shuǐ táng]
      临水的厅堂。
  • 七品琴堂[qī pǐn qín táng]
      封建时代对县令的美称。因县令官阶一般为七品,故云。
  • 虚堂[xū táng]
      高堂。
  • 茅堂[máo táng]
      1.亦作“茆堂”。 2.草盖的屋舍。语出汉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邹,鬋茅作堂。” 3.堂名;里名。
  • 稧堂[xì táng]
      古代举行禊事的亭阁。
  • 歌堂[gē táng]
      聚集歌唱的地方。
  • 尊堂[zūn táng]
      对他人母亲的敬称。 称人之母尊堂忧灼
  • 孔堂[kǒng táng]
      孔子所居的堂隩。语出《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 草堂[cǎo táng]
      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 客堂[kè táng]
      〈方〉接待客人用的房间。
  • 宫堂[gōng táng]
      犹宫殿。
  • 雁子堂[yàn zǐ táng]
      《善见律》卷十﹕“高阁讲堂者﹐于大林作堂﹐堂形如雁子﹐一切具足﹐为佛作此堂也。”后因以“雁子堂”指佛堂。
  • 墓堂[mù táng]
      墓前的祭堂。
  • 垂堂[chuí táng]
      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
  • 审雨堂[shěn yǔ táng]
      传说北魏夏阳人卢汾与友人夜饮,闻槐树空中有笑语丝竹之音,俄见衣青黑衣女子出槐,与相问答,引其入穴,见宫宇豁开,数十人立屋之中,其额号为“审雨堂”。正歌宴间,闻大风至,堂梁倾折。醒后见庭中古槐为风折大枝,中有一大蚁穴。见《太平广记》卷四七四引《妖异记.卢汾》。后以“审雨堂”喻指虚幻之事。
  • 福堂[fú táng]
      1.福德聚集的地方。 2.指监狱或囚系犯人的地方。
  • 后堂[hòu táng]
      1.犹后宫。后妃的居室。 2.后面的堂屋。 3.指屋后的庭院。
  • 上堂[shàng táng]
      厅堂,殿堂。
  • 云堂[yún táng]
      1.僧堂。僧众设斋吃饭和议事的地方。 2.华美的殿堂。
  • 黉堂[hóng táng]
      学堂;学校。
  • 膺堂[yīng táng]
      胸中﹐心间。
  • 亮堂堂[liàng táng táng]
      (亮堂堂的)形容很亮:灯火通明,照得礼堂里亮堂堂的。
  • 避正堂[bì zhèng táng]
      1.见“避正殿”。 2.谓让出正厅。表示恭敬。
  • 禀堂[bǐng táng]
      衙门里所设的公堂。
  • 中书堂[zhōng shū táng]
      中书省的政事堂。
  • 漏星堂[lòu xīng táng]
      比喻破屋。星光可以从屋面透入,故称。
  • 盐公堂[yán gōng táng]
      古代指经官府准允开业的盐商的盐栈。后亦指官府的盐栈。
  • 厅堂[tīng táng]
      堂屋。 用于聚会、待客等的宽敞房间
  • 饭堂[fàn táng]
      饭厅;食堂。 〈方〉∶吃饭的厅堂;餐厅
  • 白玉堂[bái yù táng]
      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2.指翰林院。
  • 画堂[huà táng]
      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 2.泛指华丽的堂舍。
  • 第二课堂[dì èr kè táng]
      1、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长才干。2、指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
  • 三代同堂[sān dài tóng táng]
      家里有三辈人同时在世,孙子辈,爸妈辈,爷爷奶奶辈三代人。
  • 静堂[jìng táng]
      道家静修之所。
  • 外堂[wài táng]
      古代帝王陵墓中外间的墓室。
  • 育婴堂[yù yīng táng]
      旧时收养弃婴的机构。 旧时收养弃婴的机构。又称“育婴院”
  • 说堂[shuō táng]
      在堂上述说。
  • 衙堂[yá táng]
      官署的大堂。
  • 枯木堂[kū mù táng]
      和尚参禅打坐处。因如枯木寂然不动,故称。源于唐末石霜禅师。见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卷十二。
  • 龙堂[lóng táng]
      1.画有蛟龙之堂。 2.寺观名。在浙江诸暨五泄山上。
  • 红堂堂[hóng táng táng]
      1.亦作“红棠棠”。 2.红彤彤,形容很红。
  • 三希堂[sān xī táng]
      堂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室。原为清高宗珍藏历代法书真迹之所,其中以王羲之《快雪》﹑王献之《中秋》﹑王珣《伯远》三帖尤为珍贵,因名三希堂。
  • 燕堂[yàn táng]
      供休息的房屋。
  • 浃堂[jiā táng]
      犹满堂。
  • 花堂[huā táng]
      1.犹画堂。华丽的殿堂。 2.旧指结婚的礼堂。
  • 澄心堂[chéng xīn táng]
      南唐烈祖李昪所居室名。
  • 毡堂[zhān táng]
      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君主接见使者的大毡帐。
  • 偃月堂[yǎn yuè táng]
      唐李林甫堂名。《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林甫有堂如偃月,号月堂。每欲排构大臣,即居之,思所以中伤者。若喜而出,即其家碎矣。”后因以喻称权臣嫉害忠良的地方。
  • 洋学堂[yáng xué táng]
      旧指始于近代的新式学校。
  • 僧堂[sēng táng]
      禅堂,坐禅之所。
  • 坳堂[ào táng]
      堂上的低洼处。
  • 装堂[zhuāng táng]
      装饰厅堂。
  • 二堂[èr táng]
      1.指宋蒋堂﹑程堂。 2.旧时指官府中大堂后面办公之处。 3.犹内房。
  • 会堂[huì táng]
      礼堂(多用做建筑物名称):科学会堂ㄧ人民大会堂。
  • 管公堂[guǎn gōng táng]
      在旧中国﹐管理祠堂﹑寺庙﹑义仓﹑学田﹑会﹑社等土地财产的行为称管公堂。地主﹑富农常借管公堂集中大量土地﹑财产﹐进行封建剥削。
  • 教堂[jiào táng]
      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基督教进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有多种风格,如哥特式、拜占庭式的
  • 延寿堂[yán shòu táng]
      佛教寺庙安置患病僧人之所。
  • 雕堂[diāo táng]
      画有雕鸟的厅堂。《太平广记》卷一四四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庞从》:“使宅之后,素有妖狐之穴,或府主有灾即见。时命僧於鵰堂建道场。”原注:“盖多妖狐,故画鵰於中。” 宋 陈师道 《九月九日与智叔雕堂宴集》诗:“鵰堂从昔有恶客,酒尽不去仍復索。”
  • 县正堂[xiàn zhèng táng]
      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因此称为正堂。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
  • 沙堂[shā táng]
      朱砂涂饰楹楣的厅堂。
  • 店堂[diàn táng]
      商店、饭馆等进行营业的屋子:店堂宽敞明亮。
  • 碑堂[bēi táng]
      即碑亭。
  • 譔堂[zhuàn táng]
      犹书斋。
  • 仪堂[yí táng]
      鸿胪寺的别称。
  • 奎堂[kuí táng]
      谓科举时代的考场。
  • 开堂[kāi táng]
      1.宋代译经院翻译新经时的仪式。 2.佛教语。指开坛说法。 3.升堂;坐堂。 4.开始营业。 5.设灵堂。
  • 川堂[chuān táng]
      即穿堂。两个院子间供穿行的房间,也可于此设座会客。
  • 膳堂[shàn táng]
      饭堂﹐食堂。
  • 春草闯堂[chūn cǎo chuǎng táng]
      莆仙戏剧目。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据旧本《邹雷霆》改编。吏部尚书之子吴独在华山调戏相国小姐李半月,薛玫庭路见不平,上前阻拦,混乱中薛仆打死吴独。知府胡进欲将薛杖毙,李的丫环春草闯入公堂,伪称薛是相府女婿,又说服半月认薛为未婚夫,再设计改动相国书信内容,使薛、李弄假成真,结为夫妻。
  • 绿野堂[lǜ yě táng]
      唐代裴度的别墅名。
  • 避堂[bì táng]
      见“避正堂”。
  • 除堂[chú táng]
      清扫堂室。
  • 瑶堂[yáo táng]
      用美石建筑或装饰的殿堂。泛指华丽的厅堂。
  • 阳堂[yáng táng]
      向阳的堂屋。
  • 神堂[shén táng]
      1.供神的处所。 2.中医针灸穴位名。
  • 寿堂[shòu táng]
      1.停放死者棺木以行祭礼的厅堂。 2.犹寿穴。 3.祝寿的礼堂。
  • 玉堂[yù táng]
      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2.汉宫殿名。 3.泛指宫殿。 4.官署名。汉侍中有玉堂署,宋以后翰林院亦称玉堂。 5.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 6.神仙的居处。 7.豪贵的宅第。 8.经穴名。
  • 三官堂[sān guān táng]
      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庙宇。
  • 值堂[zhí táng]
      1.清代吏名。职掌传通官民之间话语。 2.旧指吏役在公堂上当值办事。 3.指轮流在公堂上值班者。 4.旧指饭菜馆伙计在店堂里当班服务。
  • 北堂[běi táng]
      ①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是妇女盥洗的处所,后因指主妇居留之处: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②母亲的居室: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也用来代指母亲: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③泛指北边的屋子: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 香堂[xiāng táng]
      佛教﹑道教或其他会门念经供奉神佛的地方。亦指一些会道门招收徒众的活动场所。
  • 文堂[wén táng]
      传统戏脚色行当“龙套”的别称。着文装﹐于将帅升堂时站堂。
  • 祀堂[sì táng]
      祭殿。
  • 善堂[shàn táng]
      旧时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 内书堂[nèi shū táng]
      宫廷内的学堂。
  • 讯堂[xùn táng]
      公堂﹐法堂。
  • 跑堂[pǎo táng]
      旧时称酒饭馆中的服务员。
  • 礼拜堂[lǐ bài táng]
      基督教(新教)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教堂
  • 大礼堂[dà lǐ táng]
      举行盛大典礼或大型集会用的大厅。 举行盛大典礼或开大会用的大厅
  • 七真堂[qī zhēn táng]
      道家奉祀“七真”的庙宇。指道观。
  • 半闲堂[bàn xián táng]
      南宋宰相贾似道在今杭州市西湖葛岭修建的别墅。宋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贾师宪当国日,卧治湖山,作堂曰半闲。”后借指贾似道。亦泛指奸臣。
  • 福音堂[fú yīn táng]
      指基督教堂。
  • 嫡堂[dí táng]
      指同祖不同父的亲属。以别于“从堂”。 同祖不同父的兄弟、姐妹嫡堂兄弟
  • 斋堂[zhāi táng]
      1.供祭祀前斋戒用的房屋。 2.寺院的殿堂,为僧尼设斋诵经的地方。
  • 食堂[shí táng]
      1.旧时寺院或公堂中的会食之所。 2.指机关﹑团体等供应本单位成员用膳之所。 3.泛指经营和管理公共伙食的机构。 4.饭馆。
  • 政事堂[zhèng shì táng]
      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 庵堂[ān táng]
      尼姑庵。
  • 世善堂[shì shàn táng]
      明连江陈第藏书堂名。第藏书多善本,有《世善堂书目》,藏书至清乾隆初散佚。其书目,清鲍廷博刊入《知不足斋丛书》。
  • 东堂[dōng táng]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 3.指晋宫的正殿。晋武帝时郄诜于东堂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4.宋毛滂的号。
  • 令堂[lìng táng]
      尊称对方的母亲。 称对方母亲的敬词请令堂上坐,贫僧奉拜。——《西游记》
  • 西堂[xī táng]
      1.西厢的前堂。 2.泛指西边的堂屋。 3.佛教语。佛门职位的称呼。
  • 天主堂[tiān zhǔ táng]
      天主教的教堂。 天主教教会的教堂
  • 走堂[zǒu táng]
      旧时称茶馆饭店的服务员为“走堂”。也叫跑堂﹑堂倌。
  • 朝堂[cháo táng]
      汉代正朝左右官议政之处。亦泛指朝廷。
  • 影堂[yǐng táng]
      1.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之所。 2.即家庙。其中供奉祖先遗像。 旧时供奉神佛或陈设祖先图像的厅堂
  • 印堂[yìn táng]
      1.旧时相面的人称额部两眉之间为“印堂”,根据印堂的气色判断人的富贵祸福。 2.针灸穴位名,位于两眉头之间。参阅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
  • 公堂[gōng táng]
      ①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私设公堂ㄧ对簿公堂。②指祠堂。
  • 杜甫草堂[dù fǔ cǎo táng]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原宅中唐后废,北宋时重建茅屋,建园立祠。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建筑。1954年建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建博物馆。已辟为园林,面积约20公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流居成都的故居,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浣花溪畔,内有杜甫石刻像、工部祠、诗史堂等,1954 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
  • 祠堂[cí táng]
      祭祀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庙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撰堂[zhuàn táng]
      犹书斋。
  • 丰堂[fēng táng]
      高大的厅堂。
  • 刑堂[xíng táng]
      旧指用刑的公堂。 旧指用刑的公堂
  • 秋堂[qiū táng]
      1.秋日的厅堂。常以指书生攻读课业之所。 2.十国时王审知割据称帝﹐国号闽﹐每年开科取明经进士﹐称为秋堂。见《宋史.世家传六.留从效》。
  • 澹生堂[dàn shēng táng]
      明代藏书室。天启、崇祯年间曾任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的祁承■(火业)建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祁氏为浙东藏书世家,聚书十万余卷。有《澹生堂藏书目》、《澹生堂明人集部目录》。
  • 暖堂[nuǎn táng]
      谓设炉取暖的房子。
  • 凉堂[liáng táng]
      1.建于水畔的楼阁。 2.宋时临安楼观名。
  • 人大会堂[rén dà huì táng]
      “人民大会堂”的省称。
  • 右堂[yòu táng]
      即吏目。清代州官佐吏之一,佐理缉捕﹑刑狱及文书等官署事务。
  • 兰堂[lán táng]
      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
  • 廉堂[lián táng]
      喻朝廷。
  • 野堂[yě táng]
      村居之堂屋。
  • 纪念堂[jì niàn táng]
      为纪念某一著名人物而建造的建筑物。
  • 冰雪堂[bīng xuě táng]
      喻指破漏的房屋。
  • 阿堂[ā táng]
      母亲。
  • 佛堂[fó táng]
      1.佛所住的堂殿。 2.指供奉佛像的堂殿﹑堂屋。
  • 牙堂[yá táng]
      左右牙指挥使的公署。
  • 拜堂[bài táng]
      旧式婚礼,新郎新娘一起举行参拜天地的仪式,也指参拜天地后拜见父母公婆。也叫拜天地。 旧式婚礼,新郎新娘一起参拜天地、双亲、夫妻对拜,也说拜天地
  • 享堂[xiǎng táng]
      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
  • 扃堂[jiōng táng]
      唐时高丽民间所设的学校。
  • 都祭堂[dōu jì táng]
      为纪念众多死难者而建的祭奠大厅。
  • 在堂[zài táng]
      谓母亲健在。
  • 高堂[gāo táng]
      ①高大的厅堂。②〈书〉指父母。
  • 前堂[qián táng]
      1.前面的正房。 2.佛寺中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称前堂﹐后面称后堂。
  • 山堂[shān táng]
      1.山中的寺院。 2.隐士的山中居所。 3.近代帮会的组织机构。
  • 鲁堂[lǔ táng]
      孔子之殿堂。后以称儒家的讲学处所。
  • 早堂[zǎo táng]
      旧时官府早晨坐衙治事称“早堂”。
  • 岩堂[yán táng]
      山洞;石穴。
  • 明伦堂[míng lún táng]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旧时各地孔庙的大殿称明伦堂,本此。 旧时孔庙的大殿御容明伦堂。——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椿堂[chūn táng]
      椿庭。
  • 帷堂[wéi táng]
      1.古代丧礼,小殓前没帷幕于堂上。 2.张挂帷幕的殿堂。
  • 过堂[guò táng]
      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问。 旧时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坚强的战士》
  • 七品黄堂[qī pǐn huáng táng]
      对县令的美称。
  • 桂堂[guì táng]
      1.桂木造的厅堂。亦泛指华美的堂屋。 2.指月宫。 3.指折桂登科之家。
  • 离堂[lí táng]
      饯别之堂。
  • 构堂[gòu táng]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因以“构堂”喻先人的基业。
  • 貌堂堂[mào táng táng]
      形容人的仪表壮伟。
  • 辕堂[yuán táng]
      军营辕门内的空地。
  • 部堂[bù táng]
      清代各部尚书﹑侍郎之称。各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衔者,也称部堂。
  • 烘堂[hōng táng]
      1.本指御史公堂会食时举座大笑。后泛指满座皆大笑。 2.犹暖房。为庆贺亲友生日或入宅﹑迁居等设宴聚会。
  • 盆堂[pén táng]
      澡堂中设有澡盆的部分。与“池堂”相对而言。 澡堂中设有澡盆的部分
  • 瓢堂[piáo táng]
      简陋的堂室。
  • 内堂[nèi táng]
      1.古代帝王陵墓中内进的墓室。 2.旧式房屋内进的正房。
  • 议堂[yì táng]
      议论政事之堂。
  • 澡堂[zǎo táng]
      浴室。供人洗澡的地方。 专门供人洗澡的场所每周到公共澡堂两次
  • 萱堂[xuān táng]
      《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陆德明释文:“谖,本又作萱。”谓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古制,北堂为主妇之居室。后因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以指母亲。
  • 空堂[kōng táng]
      空旷寂寞的厅堂。
  • 明堂[míng táng]
      古代天子朝会及举行封赏、庆典等活动的地方:归来朝天子,天子坐明堂。
  • 正堂[zhèng táng]
      1.犹正屋。 2.听政大堂。 3.明清时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的称呼。 4.正室,嫡妻。
  • 礼堂[lǐ táng]
      供开会或举行典礼用的大厅。 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 緑野堂[lǜ yě táng]
      唐 裴度 的别墅名。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南。裴度 为 唐宪宗 时宰相,平定藩镇叛乱有功,晚年以宦官专权,辞官退居 洛阳。于 午桥 建别墅,种花木万株,筑燠馆凉台,名曰 绿野堂。裴度 野服萧散,与 白居易、刘禹锡 等作诗酒之会,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事见《新唐书·裴度传》。宋 刘克庄《汉宫春·陈尚书生日》词:“未可卷怀袖手,续 平泉庄 记,緑野堂 诗。”元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套曲:“裴公 緑野堂,陶令 白莲社。”清 赵翼《渔塘即事》诗之二:“午桥 緑野堂,后为 张相 有。”
  • 课堂[kè táng]
      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课堂讨论ㄧ课堂作业。
  • 玉樊堂[yù fán táng]
      明夏完淳着有《玉樊堂词》,故后以玉樊堂指夏完淳。
  • 烟堂[yān táng]
      旧时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
  • 法堂[fǎ táng]
      ①旧时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公堂。②讲说佛法的场所。
  • 中堂[zhōng táng]
      ①正中的厅堂;厅堂的中央:把客人请到中堂就坐。②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他买了一幅中堂。③宰相。明、清时亦指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一类的官:这是送李中堂的寿礼。
  • 射堂[shè táng]
      古时习射的场所。
  • 学堂[xué táng]
      1.学校的旧称。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学校的旧称
  • 普济堂[pǔ jì táng]
      清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机构。
  • 怀仁堂[huái rén táng]
      原名“仪鸾殿”。在北京中南海北岸。始建于1888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所毁,1901年重建,改称今名。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此召开。
  • 律堂[lǜ táng]
      僧徒坐禅修戒的佛堂。

堂[táng]字的成语

  • 对簿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 欢聚一堂[huān jù yī táng]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 堂哉皇哉[táng zāi huáng zāi]
      犹堂而皇之。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 决胜庙堂[jué shèng miào táng]
      庙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指文官儒将在庙堂中制定出决定胜改的策略。
  • 荟萃一堂[huì cuì yī táng]
      荟萃:草木繁茂,引申为杰出人物或精美东西的聚集;一堂:指在一个厅堂里。形容难逢的盛会。
  • 庙堂之器[miào táng zhī qì]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 一貌堂堂[yī mào táng táng]
      堂堂:庄重大方。指一表人才。
  • 满堂红[mǎn táng hóng]
      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 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
  • 堂皇正大[táng huáng zhèng dà]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群言堂[qún yán táng]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 我们这里是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有意见尽管提嘛
  • 济济一堂[jǐ jǐ yī táng]
      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 升堂有余[shēng táng yǒu yú]
      升堂和入室是孔子用来比喻学问所达到的两种境界。比喻学问已经达到精深的境地。
  • 一言堂[yī yán táng]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旧时某些商店吹嘘自己的商品不二价,自称一言堂。现在则用来比喻作风不民主,由一个人说了算数,别人的意见一概不听
  • 相貌堂堂[xiàng mào táng táng]
      形容长相端正,身材魁梧。 形容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三国演义》
  • 庙堂之量[miào táng zhī liàng]
      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比喻光明正大、尊贵严整的状态,多用以批评人的言词、声明图有其表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跑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了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玉堂人物[yù táng rén wù]
      泛指显贵的文士。
  • 堂而皇之[táng ér huáng zhī]
      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他是凭着一张伪造的出入证堂而皇之进来的讲出一套堂而皇之的宏论来
  • 殿堂楼阁[diàn táng lóu gé]
      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宋. 吴炯《五总志》
  • 箕裘堂构[jī qiú táng gòu]
      指子孙继承先辈的事业。
  • 青堂瓦舍[qīng táng wǎ shè]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指用砖瓦构筑的房舍
  • 富丽堂皇[fù lì táng huáng]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谓气派华贵,建筑宏传。也指文章的词藻华丽 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儿女英雄传》大礼堂布置得富丽堂皇
  • 坐不垂堂[zuò bù chuí táng]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坐时不要选择堂屋之下,以防瓦坠击头。比喻小心谨慎,不停于危险之处家纍千金,坐不垂堂。——《汉书》
  • 天堂地狱[tiān táng dì yù]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直入公堂[zhí rù gōng táng]
      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庙堂伟器[miào táng wěi qì]
      庙堂:朝廷;伟器:大器。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栋梁之材。
  • 高堂大厦[gāo táng dà shà]
      指高耸的楼房。同“高楼大厦”。
  • 负薪构堂[fù xīn gòu táng]
      指继承先人德业。
  • 廉远堂高[lián yuǎn táng gāo]
      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
  • 仪表堂堂[yí biǎo táng táng]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形容人相貌端正,仪容庄严大方
  • 堂高廉远[táng gāo lián yuǎn]
      廉:厅堂的侧边。比喻尊卑有定规。
  • 堂高级远[táng gāo jí yuǎn]
      比喻尊卑有定规。
  • 处堂燕雀[chǔ táng yàn què]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 楼堂馆所[lóu táng guǎn suǒ]
      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
  • 满堂灌[mǎn táng guàn]
      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 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 同堂兄弟[tóng táng xiōng dì]
      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 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陆 郭二人同声道:“托爷们的洪庇,那时小弟还要叫戏哩”。大家哄堂大笑。—— 清. 李绿园《歧路灯》
  • 椿庭萱堂[chūn tíng xuān táng]
      椿庭:指父亲;萱堂:指母亲。指父母双亲。
  • 堂堂仪表[táng táng yí biǎo]
      堂堂:形容庄严大方。形容仪表魁伟不凡,庄严大方。
  • 肯堂肯构[kěn táng kěn gòu]
      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 金玉满堂[jīn yù mǎn táng]
      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 玉堂金门[yù táng jīn mén]
      玉堂:汉代殿名;金门:汉代宫门名。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 堂堂之阵[táng táng zhī zhèn]
      堂堂:壮盛的样子。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
  • 升堂拜母[shēng táng bài mǔ]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 垂堂之戒[chuí táng zhī jiè]
      垂堂:堂屋檐下。坐在堂屋檐下,屋瓦落下有可能伤人。比喻危险的境地。常指险境或挫折给人带来的教训。
  • 私设公堂[sī shè gōng táng]
      私:私下,暗地里;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私下非法地设置审讯室。
  • 打退堂鼓[dǎ tuì táng gǔ]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 古时官吏退堂时要击鼓。比喻做事时畏难退缩你在自动键的创造上就作过贡献了,为啥到这新的关口要打退堂鼓呢?——竹青等《有情人》
  • 虚堂悬镜[xū táng xuán jìng]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 大雅之堂[dà yǎ zhī táng]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高尚雅致的地方不登大雅之堂
  • 金闺玉堂[jīn guī yù táng]
      指朝廷官宦。
  • 池鱼堂燕[chí yú táng yàn]
      比喻无辜受祸。
  • 坐不窥堂[zuò bù kuī táng]
      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堂[tá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堂庑[táng wǔ]
      1.亦作“堂?”。 2.堂及四周的廊屋。亦泛指屋宇。 3.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
  • 堂矞[táng yù]
      形容宏大。犹堂皇。
  • 堂司[táng sī]
      1.明清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 2.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 堂户[táng hù]
      犹庭户。指门庭之内。
  • 堂宇[táng yǔ]
      1.殿堂的顶棚。亦指殿堂。 2.代指家庭。
  • 堂弟[táng dì]
      是一个称谓,爸爸同辈(爸爸的哥哥、弟弟,也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的孩子中比自己小的,和自己同一个爷爷的是自己的堂弟。
  • 堂防[táng fáng]
      平台和堤坝。《尔雅.释山》:“山如堂者密﹐如防者盛。”郭璞注:“防﹐堤。盛﹐音成。”后以“堂防”形容绵亘之山势。
  • 堂幅[táng fú]
      厅堂正壁中央所悬挂的大幅字画。
  • 堂头[táng tóu]
      见“堂头和尚”。
  • 堂报[táng bào]
      旧时戏曲班社术语。指张挂于剧场内的剧目广告。大都悬于两廊的梁柱上,标示本场演出的剧目次序,并预告下一场的节目。
  • 堂皇[táng huáng]
      ①宽大的殿堂:苑中有堂皇六所。②气势宏伟盛大:屋宇富丽堂皇。
  • 堂哥[táng gē]
      父系社会;父亲兄弟(伯父/叔父)的男儿年长于己者,称之为堂哥。
  • 堂候官[táng hòu guān]
      旧时供高级官员役使的小吏。
  • 堂扁[táng biǎn]
      厅堂上的题额。
  • 堂上官[táng shàng guān]
      见“堂上”。
  • 堂厨[táng chú]
      政事堂的公膳房。
  • 堂陛[táng bì]
      1.厅堂和台阶。亦指宫内。 2.指朝廷。
  • 堂戏[táng xì]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巴东﹑五峰等地,多为群众业余演出。演皮黄戏剧目,也演部分民间小戏。
  • 堂途[táng tú]
      见“堂涂”。
  • 堂布[táng bù]
      一种质地稀疏的布。
  • 堂联[táng lián]
      即堂对。
  • 堂花[táng huā]
      温室中人工培育早开的花。
  • 堂生[táng shēng]
      谓学校学生。
  • 堂头首座[táng tóu shǒu zuò]
      禅头。位仅次住持,而居诸首座之最上,故名。又称“前堂首座”。
  • 堂息[táng xī]
      堂兄弟的儿子,即堂侄。
  • 堂搆[táng gòu]
      见“堂构”。
  • 堂上[táng shàng]
      1.殿堂上;正厅上。 2.指父母。 3.指官署长官。 4.神名。
  • 堂筵[táng yán]
      堂中坐席。代指殿堂﹑厅事。
  • 堂尊[táng zūn]
      明清时县里属吏对知县的尊称。
  • 堂札[táng zhá]
      1.犹堂帖。 2.宋时称上宰相的公文。
  • 堂对[táng duì]
      厅堂楹柱上的对联。
  • 堂族[táng zú]
      同宗而非嫡系的亲族。
  • 堂轴[táng zhóu]
      挂在厅堂墙上的字﹑画轴。
  • 堂选[táng xuǎn]
      宋时宰相选拔任命官吏叫堂选。
  • 堂吉诃德[táng jí hē dé]
      长篇小说。西班牙塞万提斯作于1605-1615年。穷乡绅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定仿效骑士的生活。于是穿上盔甲,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侍从出门行侠。结果闹了许多笑话,吃了无数苦头,直到临终才清醒过来。
  • 堂基[táng jī]
      《书.大诰》“厥子乃弗肯堂”孔传:“子乃不肯为堂基。”后以指基础。
  • 堂案[táng àn]
      唐 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
  • 堂属[táng shǔ]
      堂官和属员;下属成员。
  • 堂鼓[táng gǔ]
      1.旧时官府公堂上设置的鼓。击以聚众,或申报紧急公务。 2.打击乐器。又名同鼓。以木为框,形略圆,鼓腹,两面蒙牛皮,演奏时悬于木架,以木槌敲击。常用于戏曲乐队和民间乐曲演奏。
  • 堂兄弟[táng xiōng dì]
      同祖的兄弟。晋人称同堂兄弟。唐时称堂兄弟。
  • 堂涂[táng tú]
      堂下至门的砖路。
  • 堂候[táng hòu]
      见“堂候官”。
  • 堂官[táng guān]
      1.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堂官”对“司官”而言﹐各部以外的独立机构的长官﹐如知县﹑知府等﹐亦可称“堂官”。 2.见“堂倌”。
  • 堂试[táng shì]
      科举制称府(州)学考试。
  • 堂差[táng chāi]
      1.宋时谓由中书省授予职务。 2.旧时妓女应召出外陪嫖客饮酒,叫出堂差。
  • 堂役[táng yì]
      旧时指学校的勤杂工。
  • 堂斧[táng fǔ]
      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郑玄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孔子以为刃上难登,狭又易为功。”
  • 堂堂皇皇[táng táng huáng huáng]
    1. 堂威[táng wēi]
        显示公堂威风的呼喊之声。
    2. 堂勇[táng yǒng]
        衙役。
    3. 堂廉[táng lián]
        1.殿堂的侧边。 2.泛指殿堂,厅事。 3.借指朝廷。
    4. 堂帖子[táng tiě zǐ]
        见“堂帖”。
    5. 堂榜[táng bǎng]
        厅堂上的题额。
    6. 堂唱[táng chàng]
        旧时歌妓被召在宴席前演唱娱客。
    7. 堂构[táng gòu]
        亦作“堂搆”。1.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意谓父亲要盖房子,并已确定房子的盖法,而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后以“堂构”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2.房舍。3.比喻门户派别。
    8. 堂长[táng cháng]
        1.宋书院和州学职事名。南唐白鹿洞书院除洞主外﹐设堂长一员。宋承此制﹐不少书院有堂长﹐差补进士或贡士一员任职﹐由官府给牒﹐为书院职事人。仁宗时﹐有的州学亦设堂长﹐为学生首领﹐由州官给牒委任﹐位在学录之下。 2.学堂之长。犹后之校长。
    9. 堂头和尚[táng tóu hé shàng]
        僧寺住持。
    10. 堂序[táng xù]
        1.正厅。序﹐堂东西两壁之墙。 2.指代家庭。
    11. 堂客[táng kè]
        1.堂上客人。 2.女客。 3.泛指妇女。 4.特指已婚妇女。 5.指妻子。 6.特指娼妓。
    12. 堂舅[táng jiù]
        从舅。母亲的叔伯兄弟。
    13. 堂断[táng duàn]
        旧时官吏审理诉讼案件的判决书。
    14. 堂赠[táng zèng]
        古代年终驱送瘟疫和不祥的一种礼俗。
    15. 堂个[táng gè]
        正堂及其两旁的偏室。
    16. 堂饭[táng fàn]
        宰相政事堂的公膳。
    17. 堂燕[táng yàn]
        堂上之燕。《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后因以“燕雀处堂”为无远见而受害之典。
    18. 堂萱[táng xuān]
        代指母亲。
    19. 堂食[táng shí]
        1.唐时政事堂的公膳。据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2.泛指公署膳食。
    20. 堂颜[táng yán]
        厅堂上的题额。
    21. 堂子[táng zi]
        1.佛堂;神龛。 2.清帝祭神之所。 3.旧时苏沪一带妓院的俗称。 4.澡堂。
    22. 堂坛[táng tán]
        犹殿堂。
    23. 堂奥[táng ào]
        堂的深处。引申为深奥的义理:蝙蝠夜深出堂奥|未经钻研,难窥堂奥。
    24. 堂妹[táng mèi]
        是对父亲兄弟的女儿,比自己年幼者的称呼。 只有伯伯和叔叔的女儿才叫堂妹,姑妈的女儿叫表妹。
    25. 堂馔[táng zhuàn]
        唐时政事堂的公膳。
    26. 堂隍[táng huáng]
        见“堂皇”。

    堂[tá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满堂好[mǎn táng hǎo]
        犹满堂彩。
    • 老堂台[lǎo táng tái]
        旧时对上级官吏的尊称。
    • 坐堂水[zuò táng shuǐ]
        方言。犹积水。
    • 跑堂儿的[pǎo tángr de]
        旧指酒馆、饭馆中的服务员。
    • 装堂花[zhuāng táng huā]
        1.亦作“?堂花”。 2.五代时供宫中装饰厅堂的一种花鸟画。
    • 澄心堂纸[chéng xīn táng zhǐ]
        南唐后主李煜所造的一种细薄光润的纸,以澄心堂得名。
    • 空名堂牒[kōng míng táng dié]
        空白任命状。
    • 东堂梦[dōng táng mèng]
        谓梦想考试及第。
    • 小堂名[xiǎo táng míng]
        旧时苏沪一带供喜庆人家雇用的儿童乐队。
    • 北堂书钞[běi táng shū chāo]
        类书名。唐初虞世南辑。一百六十卷。分十九部,八百八十二类。摘抄唐代以前群书,汇集可供作诗文时参考、采用的词藻、典故。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
    • 过堂屋[guò táng wū]
        供人出入﹑仅作通道的房屋。
    • 喊堂威[hǎn táng wēi]
        旧时官府升堂时衙役大声吆喝,谓之“喊堂威”。
    • 东堂桂[dōng táng guì]
        《晋书.郄诜传》载:郄诜以对策上第,拜议郎。后迁官,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 青堂城[qīng táng chéng]
        即青唐城。古城名。故址在今青海省西宁市。原名鄯州。地处青海东部﹐北宋时﹐吐蕃支系唃厮啰部强盛﹐首领唃厮啰于景佑元年在此称主建都﹐更名青唐城。
    • 穿堂风[chuān táng fēng]
        即过堂风。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过堂风
    • 满堂彩[mǎn táng cǎi]
        全场鼓掌,一致叫好。 指演出时全场齐声喝彩他唱的一句倒板就得了个满堂彩
    • 庙堂文学[miào táng wén xué]
        指古代专用于朝会﹑祭祀﹑宴飨的颂诗乐歌。亦泛指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文学作品。
    • 扫堂腿[sǎo táng tuǐ]
        武术招数。横抡其腿以绊倒对方。
    • 课堂讨论[kè táng tǎo lùn]
        学校教学方式之一。由教师提出讨论课题﹐指定参考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钻研﹐在课堂上讨论﹐然后做出结论。
    • 北堂萱[běi táng xuān]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 2.借指母亲。
    • 收堂客[shōu táng kè]
        方言。娶妻。
    • 玉堂麻[yù táng má]
        翰林院代拟的诏令。麻,指皇帝颁诏用的麻纸。
    • 玉堂体[yù táng tǐ]
        明宁王朱权所定乐府十五体之一。
    • 相公堂子[xiàng gōng táng zǐ]
        旧时男妓寓所的俗称。
    • 玉堂仙[yù táng xiān]
        翰林学士的雅号。
    • 玉堂手[yù táng shǒu]
        翰林学士的手笔﹑文才。
    • 出堂差[chū táng chà]
        旧时妓女﹑艺人等应召到私家堂会上应酬或献艺。
    • 惊堂木[jīng táng mù]
        见“惊堂”。
    • 东堂策[dōng táng cè]
        《晋书.挚虞传》:“武帝诏曰:‘省诸贤良答策,虽所言殊涂,皆明于王义,有益政道……’诏诸贤良方正直言,会东堂策问。”后因以“东堂策”指策试。亦指所对的策文。
    • 澄清堂帖[chéng qīng táng tiè]
        汇刻丛帖。卷数不明。仅传宋拓残本及明翻刻宋残本卷一、卷四、卷十一(宋刻)及卷二、卷五(明刻)。今人考定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刻。所存以王羲之书迹为多,亦有苏轼书迹。摹刻精良。
    • 散堂鼓[sàn táng gǔ]
        官吏办公完毕所打的退堂鼓。
    • 过堂风[guò táng fēng]
        (过堂风儿)通过穿堂、过道或相对的门窗的风。[draught;wind gust coming through a narrow passageway] 通过穿堂、过道或相对的门窗的风,也叫穿堂风
    • 坐堂子[zuò táng z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后因以“坐堂子”称富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