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台组词

台相关字典

台[tái]字在结尾的词语

  • 妆台[zhuāng tái]
      1.梳妆台。 2.指女子的住处。 3.借指女子。
  • 避风台[bì fēng tái]
      相传汉赵飞燕身轻不胜风,成帝为筑七宝避风台。
  • 转台[zhuàn tái]
      1.中心部分能够旋转的舞台。在这种舞台上演出,能够缩短换景的时间。 2.能转动的平台。
  • 雍台[yōng tái]
      1.即辟雍。古代天子设立的大学。 2.古代乐曲名。梁鼓角横吹曲之一。梁鼓角横吹曲旧有《大白净皇太子》﹑《小白净皇太子》﹑《雍台》等十四曲。见《古今乐录》。
  • 井台[jǐng tái]
      (井台儿)井口周围高出地面的部分。
  • 连台[lián tái]
      一台接一台。
  • 柏树台[bǎi shù tái]
      即柏台。
  • 船台[chuán tái]
      置有移船下水或曳船上墩设施,专供修造船舶用的岸边场地。是船厂的主要生产设施,附有装焊设备、起重设备以及各种动力供应管道。按遮盖形式,可分为室内船台、露天船台和敞开船台;按地坪情况,可分为倾斜船台和水平船台。
  • 将台[jiāng tái]
      将帅的指挥台或阅兵台。
  • 夜台[yè tái]
      坟墓。亦借指阴间。
  • 塌台[tā tái]
      1.犹言垮台。 2.犹言拆台。
  • 琅邪台[láng yá tái]
      1.亦作“琅琊台”。 2.台名。越王勾践观台,在琅邪故城东南十里。 3.台名。在山东琅玡山上。秦始皇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 4.指秦“琅邪台刻石”。
  • 煞台[shà tái]
      方言。演出结束;散戏。
  • 李陵台[lǐ líng tái]
      指汉李陵的墓。
  • 银台[yín tái]
      1.传说中王母所居处。 2.见“银台门”。 3.见“银台司”。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 剧台[jù tái]
      戏台,舞台。
  • 茅台[máo tái]
      1.镇名。在贵州省仁怀县境内,东通遵义,水路沿赤水河可通长江,以产佳酿著名。 2.指茅台酒。
  • 生台[shēng tái]
      寺院施舍饭食供禽虫啄食的台案。
  • 歌风台[gē fēng tái]
      汉高祖刘邦歌《大风歌》之处﹐后人因筑台﹐并立碑刻歌辞。台址原在今江苏省沛县东泗水西岸。1955年重建于沛县文化馆内。
  • 声讯台[shēng xùn tái]
      从事有偿电话信息服务的机构。
  • T型台[t xíng tái]
      呈T形的表演台,多用于时装表演。
  • 肉灯台[ròu dēng tái]
      谓在两臂挂油灯﹐燃以奉佛。后成为流弊﹐朝廷予以禁止。
  • 撂台[liào tái]
      指丢下该负责的事,甩手不干。 指丢下该负责的事,甩手不干
  • 郎台[láng tái]
      1.台名。 2.回廊边的高台。郎,通“廊”。
  • 获麟台[huò lín tái]
      为纪念“西狩获麟”,后人在获麟处筑起的土台。
  • 吧台[bā tái]
      酒吧里供应饮料等的柜台。 酒吧的柜台,顾客可以倚着柜台喝酒
  • 宪台[xiàn tái]
      1.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 乾台[qián tái]
      指朝廷。
  • 观象台[guān xiàng tái]
      观测天文、气象、地磁、地震等现象的机构,按其任务的不同,现已分别采用天文台、气象台、地磁台、地震台等名称。
  • 开台[kāi tái]
      戏曲开演:开台锣鼓 ㄧ戏已开台。
  • 雪台[xuě tái]
      古台名。故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 擂台[lèi tái]
      原指为比武所搭的台子。‘摆擂台 ’指搭了台欢迎人来比武,‘打擂台 ’是上擂台参加比武。现比赛中多用‘摆擂台 ’比喻向人挑战,用‘打擂台 ’比喻应战。
  • 圪台[gē tái]
      方言。 土台;小土冈。
  • 倒台[dǎo tái]
      垮台;崩溃瓦解。 下台(用以指政府或部门)
  • 九品莲台[jiǔ pǐn lián tái]
      佛教净土宗认为:修行完满者死后可往西方极乐世界,身坐莲花台座,因各人生前修行深浅不同,而所坐莲台有九等之别,九品莲台是最高一等。
  • 灯台[dēng tái]
      1.油灯的底座。亦指油灯。 2.灯塔。 灯盏的底座
  • 乌台[wū tái]
      指御史台。
  • 金盏银台[jīn zhǎn yín tái]
      水仙的别名。
  • 棱台[léng tái]
      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 青凌台[qīng líng tái]
      见“青陵台”。
  • 重台[zhòng tái]
      1.亦作“重儓”。奴婢的奴婢。 2.用以比喻同类事物中最低下者。 3.复瓣的花。 4.指同一枝上开出的两朵花。 5.药草名。玄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玄参》。 6.药草名。蚤休的别名。
  • 鹤台[hè tái]
      指丁令威化鹤至辽东时所停息的华表。
  • 压台[yā tái]
      1.指唱压台戏,借指拿出最后最好的一手。 2.指稳定局面,使局势平静。
  • 荆台[jīng tái]
      古楚国著名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
  • 仪台[yí tái]
      1.古台名。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泛称行礼仪的高台。
  • 魏台[wèi tái]
      指铜雀台。
  • 拆台[chāi tái]
      施行破坏手段使人或集体倒台,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有意破坏使人倒台或办不成事
  • 紫台[zǐ tái]
      1.道家称神仙所居。 2.犹紫宫。指帝王所居。
  • 闺台[guī tái]
      宋代对尚书的敬称。
  • 拜台[bài tái]
      1.庙里或坟前供放祭品的台。 2.旧时谓演员于戏演完时由二人戴纱帽﹑穿红袍向台前台后作揖致礼。
  • 上花台[shàng huā tái]
      戏曲俗语。谓狎妓。
  • 酂台[zàn tái]
      酇县 之台。
  • 凿台[záo tái]
      台名。台址在今山西太原之南榆次西。
  • 吹台[chuī tái]
      犹告吹;垮台。 事情或交情破裂;垮台
  • 文游台[wén yóu tái]
      台名。
  • 望台[wàng tái]
      1.轮船的驾驶台。 2.看台﹐瞭望台。
  • 靶台[bǎ tái]
      打靶时射击者所在的位置。
  • 南台[nán tái]
      1.十六国夏主赫连勃勃取长安后,称长安曰南台。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3.台名。即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南朝宋元嘉时,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项羽掠马台,其下有玉钩斜道。 4.台名。瀛台的旧称。在北京。 5.山名。即钓台山。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闽江中,故亦曰南台山。 6.山名。在广州香山县(今中山县)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 章台[zhāng tái]
      1.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3.汉长安街名。 4.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秦宫殿名。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章台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歌台[gē tái]
      表演歌舞的楼台。
  • 花台[huā tái]
      1.四周砌以砖石的种花的土台子。 2.指妓院。 种有花的台子
  • 蜡台[là tái]
      上面有槽用来插蜡烛的器物。 可以把蜡烛插在上面的器具
  • 走章台[zǒu zhāng tái]
      见“走马章台”。
  • 肇台[zhào tái]
      谓始建功业。台,星名,古以“三台”与三公相应。
  • 瀛台[yíng tái]
      1.即瀛洲。 2.台名。在北京清故宫西苑太液池(即今中南海)中,也名南台,趯台。三面临水,中有勤政涵光香扆三殿,康熙乾隆两朝常作为夏日听政之所。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于此。
  • 姑胥台[gū xū tái]
      见“姑苏台”。
  • 书台[shū tái]
      读书的处所。
  • 高阳台[gāo yáng tái]
      1.词牌名。取战国楚宋玉赋神女事以为名。又名《庆春泽慢》﹑《庆春宫》。双调一百字,平韵。 2.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商调。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全阕同,亦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全阕略异,用作过曲。
  • 时辰台[shí chén tái]
      古代置于衙门和驿站前用来报时的设备。
  • 琼台[qióng tái]
      1.亦作“璚台”。 2.相传为桀纣所建的玉台。 3.玉饰的楼台,亦泛指华丽的楼台。 4.山峰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西北。
  • 说法台[shuō fǎ tái]
      佛教讲道的高台。
  • 郭隗台[guō wěi tái]
      燕昭王为招贤强国,于易水东南筑台,置千金于上,以招贤士,旁有“小金台”,相传即“郭隗台”。于是四方贤良,争趋归燕。后因以“郭隗台”指招良纳贤之处。
  • 广播电台[guǎng bō diàn tái]
      用无线电波向外播送新闻、报刊文章、科学常识和文艺等节目的机构。 无线电或电视节目的广播机构或装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吴台[wú tái]
      指春秋吴王阖闾(一说夫差)所筑之姑苏台(在江苏吴县西南)。
  • 望乡台[wàng xiāng tái]
      1.称古人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往住登高或筑台以眺望故乡之处。 2.旧时迷信﹐谓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可登台眺望阳世家中情况。亦借指阴间。
  • 金银台[jīn yín tái]
      传说仙人所居的金银筑成的楼台。 古代传说中神仙住所里的光辉灿烂的楼台日月照耀金银台。——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通天台[tōng tiān tái]
      台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故甘泉宫中。
  • 观星台[guān xīng tái]
      观察星象的高台。即古代的天文台。
  • 莲台[lián tái]
      莲座。 莲座
  • 坐台[zuò tái]
      在一些东地中海地区地板上,比其余部分高出的部分,上面铺着毯子和垫子,供人们就坐。 在一些东地中海地区地板上,比其余部分高出的部分,上面铺着毯子和垫子,供人们就坐
  • 登台[dēng tái]
      1.登上高台;登上舞台。 2.汉称尚书﹑御史﹑谒者为三台﹐后亦称三公﹐因称登上三公之位为“登台”。亦泛指充任高级官吏。 3.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 晾鹰台[liàng yīng tái]
      元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北京市郊南苑。
  • 灶台[zào tái]
      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 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 强台[qiáng tái]
      台名。又称荆台﹑章华台。
  • 龙台[lóng tái]
      见“龙台观”。
  • 写字台[xiě zì tái]
      办公﹑写字等用的桌子,一般有几个抽屉,有的还有一个小柜子。 一种常带坡形书写面的桌子;亦指一种装有书写材料并带一个书写台面的手提箱
  • 朝汉台[cháo hàn tái]
      即朝台。
  • 砧台[zhēn tái]
      1.一种机器部件,用来将金属放在上面进行锻打成形。 2.机动锤的砧块。
  • 莲花台[lián huā tái]
      见“莲台”。
  • 英台[yīng tái]
      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
  • 燕台[yàn tái]
      1.指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2.指冀北一带。 3.指幕府。
  • 杠台[gàng tái]
      抬。
  • 滑台[huá tái]
      1.古地名。即今之河南省滑县。相传古有滑氏,于此筑垒,后人筑以为城,高峻坚固。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北魏与金墉﹑虎牢﹑碻磝称河南四镇。南燕慕容德曾建都于此。 2.指滑州测景台。
  • 一炮台[yī pào tái]
      方言。相当十里地的距离。
  • 越王台[yuè wáng tái]
      1.在今浙江绍兴种山,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登临之处。 2.在今广东广州越秀山,为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
  • 道台[dào tái]
      清代省以下﹑府以上一级的官员。主管范围有按地区分者如济东道,有按职务分者如盐法道。 古代官职名,也叫道员
  • 思子台[sī zǐ tái]
      指汉武帝所作归来望思之台。
  • 轩台[xuān tái]
      即轩辕台。指皇帝所在之处。
  • 蜃台[shèn tái]
      即蜃楼。
  • 公台[gōng tái]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
  • 芳尘台[fāng chén tái]
      后赵石虎于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穷极珍奇,淫侈无度,碎异香为屑,数百人于台上扬散之,谓使尘雾生香,名为“芳尘台”。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 露台[lù tái]
      1.露天台榭。《史记.孝文本纪》﹕“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遂以“露台”为帝王节俭之典。 2.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 3.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 4.晒台﹐凉台。
  • 电视台[diàn shì tái]
      播送电视节目的场所和机构。 播送电视节目的地方
  • 垮台[kuǎ tái]
      比喻瓦解、失败。
  • 长啸台[cháng xiào tái]
      指晋高士孙登长啸处。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北。
  • 玄台[xuán tái]
      1.神话中天帝藏书之台。 2.指元代的司天监。 3.犹泉台,指阴司。 4.草名。玄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玄参》。
  • 粮台[liáng tái]
      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机构。
  • 标准台[biāo zhǔn tái]
      拖拉机的统一计算单位,每十五个牵引马力叫一标准台。如一台三十六个牵引马力的拖拉机就等于2.4个标准台。
  • 泰台[tài tái]
      犹高台。
  • 凌云台[líng yún tái]
      台名。三国魏文帝所筑。
  • 行御史台[xíng yù shǐ tái]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掌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如: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元朝中央设御史台,掌纠查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各重要地区设行御史台,以监察诸省 走诉行御史台。——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角台[jiǎo tái]
      棱台。
  • 冰井台[bīng jǐng tái]
      古台名。建安十八年魏武帝建于邺城西北。
  • 漕台[cáo tái]
      漕运总督。主管漕粮的取齐﹑上缴﹑监押﹑运输等。
  • 符台[fú tái]
      明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 姑苏台[gū sū tái]
      1.亦作“姑胥台”。 2.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
  • 跳台[tiào tái]
      跳水池旁为跳水设置的台。台高一般为5米﹑7.5米和10米。 跳水池旁的一种辅助设备,台高一般为五米、七米五和十米,供跳水训练、比赛之用
  • 炉台[lú tái]
      炉子上面可以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炉灶表面供放置物品的平台别把衣服放炉台上
  • 龟台[guī tái]
      传说中的仙人居处。
  • 墨台[mò tái]
      复姓。
  • 禅台[chán tái]
      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
  • 昆台[kūn tái]
      相传昆仑山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昆台”﹑“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 中台[zhōng tái]
      1.星名。 2.汉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
  • 绛台[jiàng tái]
      1.春秋晋平公在国都绛所建之高台。一说晋灵公所造。 2.指灯台。
  • 鹊台[què tái]
      宋陵台名。
  • 烽台[fēng tái]
      即烽火台。
  • 簃台[yí tái]
      古台名。即謻台,为周景王所建。周赧王因负债而逃居此台,故一名逃债台。
  • 璇台[xuán tái]
      1.饰以美玉的高台。本为夏天子的台名。 2.泛指华美的台观。 3.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 汉武台[hàn wǔ tái]
      汉武帝为求仙所筑的高台。在沧州。其地俯临大海,长澜接天,巉岩峻石,颇为壮观。
  • 宫台[gōng tái]
      1.宫殿台榭。 2.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辅佐皇帝,直接处理政务。因官署设在宫中,故称宫台。又称宫省。
  • 吴公台[wú gōng tái]
      古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
  • 坟台[fén tái]
      坟前用以供放祭品之台。
  • 金琖银台[jīn zhǎn yín tái]
      水仙的别名。
  • 瞭望台[liào wàng tái]
      望远的高台。供瞭望敌情﹑火警等用。
  • 仙台[xiān tái]
      《初学记》卷十一引晋司马彪《续汉官志》:“尚书省在神仙门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台”。
  • 鸿台[hóng tái]
      1.战国时韩国宫名。 2.秦始皇时所筑高台。
  • 打闹台[dǎ nào tái]
      戏曲术语。又称打通。旧时戏曲多在乡间野台演出,开演之前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借以招徕观众。演奏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刻。
  • 恩台[ēn tái]
      旧时对长官的尊称。
  • 受禅台[shòu shàn tái]
      相传为禅让帝位而筑的坛台。
  • 相如台[xiàng rú tái]
      汉司马相如的琴台。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 新台[xīn tái]
      《诗.邶风》篇名。小序谓刺卫宣公。春秋时﹐卫宣公为儿子伋娶齐女﹐闻其貌美﹐欲自娶﹐遂于河边筑新台﹐将齐女截留。“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新台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境。后用以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
  • 下台[xià tái]
      1.官名。指司空。 2.星名。
  • 球台[qiú tái]
      1.球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的部分。2.打台球、乒乓球等用的像桌子的东西。
  • 尊台[zūn tái]
      对他人的敬称。
  • 门台[mén tái]
      1.犹门楼。 2.门口的台阶。
  • 测景台[cè jǐng tái]
      古时为测量日影所建的台。
  • 陪台[péi tái]
      臣之臣﹐末等奴隶。泛指微贱罪隶。
  • 烟雨台[yān yǔ tái]
      见“烟雨楼”。
  • 嬴台[yíng tái]
      古代传说中萧史﹑弄玉所居之凤台。
  • 逍遥台[xiāo yáo tái]
      1.在山东省滕州市。故薛城之南。 2.在广东省曲江县南,隋刺史薛道衡所建。
  • 爵台[jué tái]
      即铜雀台。爵﹐通“雀”。
  • 松台[sōng tái]
      犹泉台。
  • 楼台[lóu tái]
      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楼台。
  • 凌歊台[líng xiāo tái]
      台名。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于此筑离宫。遗址在安徽当涂县。凌歊,谓涤除暑气。
  • 桂台[guì tái]
      汉未央宫台名。汉武帝筑以祈仙。
  • 凤台[fèng tái]
      1.古台名。 2.泛指华美的楼台。
  • 石台[shí tái]
      1.石桌。 2.石砌的高台。
  • 郁孤台[yù gū tái]
      古台名。在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顶。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唐赣州郡守李勉登临北望﹐因改名望阙﹐宋曾慥增筑二台﹐南为郁孤,北为望阙。
  • 戏马台[xì mǎ tái]
      1.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2.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后赵石虎所筑。虎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 穸台[xī tái]
      坟墓。
  • 梳妆台[shū zhuāng tái]
      1.置放梳洗用具供妇女梳妆打扮的台子。 2.古迹名。在今北京市景山附近。 3.古迹名。在昔江苏省宜兴县善权寺内。 4.古迹名。在今三门峡。
  • 呼台[hū tái]
      寻呼台的简称。
  • 义台[yì tái]
      古代行礼仪之台。
  • 魂台[hún tái]
      即鬼井。
  • 钓台[diào tái]
      1.钓鱼台。2.指 东汉 严子陵 垂钓处。故址在 浙江 桐庐 城西十五公里的 富春山 上。 东汉 严光 ,字 子陵 ,隐于此山垂钓。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今 钓台 处有石亭,临江有 严先生祠 。
  • 洋台[yáng tái]
      阳台。楼房的小平台,有栏杆,供晒衣服﹑乘凉等用。
  • 阳台[yáng tái]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 2.即王屋山。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 定王台[dìng wáng tái]
      台名。相传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为想望其母唐姬而建。在今湖南省长沙县东。
  • 五台[wǔ tái]
      1.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台名,合称“五台”。 2.见“五台山”。
  • 泉台[quán tái]
      指地下,人死所在之处:岂知此别,便隔泉台。
  • 峿台[wú tái]
      台名。在湖南祁阳县西南浯溪上,唐元结任道州刺史时筑,并撰有《峿台铭》云:“湘渊清新,峿台峭。登台长望,无远不尽。”
  • 冰台[bīng tái]
      冰人。
  • 囿台[yòu tái]
      古代天子三台之一,为观赏鸟兽鱼鳖之台。
  • 鸾台[luán tái]
      1.宫殿高台的美称。 2.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3.妆台。
  • 燕王台[yān wáng tái]
      见“燕台”。
  • 印台[yìn tái]
      盖图章(主要是橡皮图章或木戳)用的印油盒。亦称打印台。 盖图章(主要是橡皮图章或木戳)所用的涂有印油的盒子,也叫“打印台”
  • 文昌台[wén chāng tái]
      唐代尚书省之别名。武则天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
  • 桥台[qiáo tái]
      位于桥的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基础构筑物,其作用是把桥梁与路基连接起来。 位于桥的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基础构筑物,其作用是把桥梁与路基连接起来
  • 戗台[qiāng tái]
      戗堤的顶面。参见“戗堤”。
  • 椒台[jiāo tái]
      后妃宫廷中的亭台。椒,取芳香之义。
  • 看台[kàn tái]
      建筑在场地旁边或周围,供观众看表演的台(多指运动场上的观众席)。 建筑在场地旁边或周围,供观众看比赛或表演的台(多指运动场上的观众席)
  • 宝台[bǎo tái]
      对佛寺﹑佛塔的美称。
  • 曲台[qǔ tái]
      1.秦汉宫殿名。 2.汉时作天子射宫,又立为署,置太常博士弟子。为着记校书之处。《汉书.儒林传.孟卿》:“仓(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在曲台校书着记,因以为名。”后亦以指著述校书。
  • 演台[yǎn tái]
      舞台。
  • 极于台[jí yú tái]
      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骊山上。
  • 阶台[jiē tái]
      台阶。
  • 醮台[jiào tái]
      即醮坛。
  • 琅琊台[láng yá tái]
      见“琅邪台”。
  • 走台[zǒu tái]
      演员、时装模特儿等正式演出前在舞台上走动练习,熟悉位置。
  • 玄圃台[xuán pǔ tái]
      昆仑山顶之台,为神仙所居。
  • 雀台[què tái]
      即铜雀台。汉建安十五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
  • 玉镜台[yù jìng tái]
      1.玉制的镜台。 2.指晋温峤之玉镜台。温峤北征刘聪,获玉镜台一枚。从姑有女,嘱代觅婿,温有自婚意,因下玉镜台为定。事见《世说新语.假谲》。后引申作婚娶聘礼的代称。
  • 落台[luò tái]
      1.犹了结。 2.指卸去公职。
  • 咍台[hāi tái]
      1.亦作“咍?”。 2.睡觉打鼾声。
  • 思烟台[sī yān tái]
      台名。
  • 提台[tí tái]
      提督的尊称。
  • 摆台[bǎi tái]
      谓在餐馆摆设餐台。
  • 讲台[jiǎng tái]
      在教室或会场的一端建造的高出地面的台子,人在上面讲课或讲演。 高出地面的台子,讲课或讲演的人站在上面讲
  • 无线电台[wú xiàn diàn tái]
      简称“电台”。装有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的台站。分为发射台、接收台和收发兼备的电台,作电报、电话收发之用;广播电台、电视台作播送新闻和节目用;专用电台作专门通信用。大型电台的天线和收发信机分设两地,以避免干扰,由控制室遥控。 通称“电台”。由天线、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等组成,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装置
  • 蚁台[yǐ tái]
      犹蚁城。
  • 阆风台[láng fēng tái]
      即阆风巅。
  • 窑台[yáo tái]
      北京名胜之一。又称瑶台。
  • 香台[xiāng tái]
      烧香之台。佛殿的别称。
  • 夏台[xià tái]
      1.夏代狱名。又名均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 2.代指牢狱。
  • 逃债台[táo zhài tái]
      1.亦作“逃责台”。 2.即洛阳南宫簃台。周赧王避债逃于此,故名。
  • 铉台[xuàn tái]
      三公之职。
  • 通灵台[tōng líng tái]
      汉武帝为其妃钩弋夫人所建之台。
  • 斗鸡台[dòu jī tái]
      即吴公台。
  • 摆擂台[bǎi lèi tái]
      1.搭台招徕人比武。泛指邀请别人参加比赛。 2.豁拳饮酒的一种名目。又称摆庄。 擂台:古代为比武而搭的台子。比喻挑战或应战
  • 高台[gāo tái]
      1.高建楼台。 2.高的楼台。 3.比喻京师。 4.头之别称。
  • 双台[shuāng tái]
      1.指东汉高士严光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在今浙江富阳。 2.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 楚王台[chǔ wáng tái]
      1.台名。即阳台。在四川省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 2.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
  • 隗台[wěi tái]
      战国燕昭王为郭隗筑的台。也称黄金台。
  • 操作台[cāo zuò tái]
      工作人员用的工作台。 工作人员用的工作台
  • 柏梁台[bǎi liáng tái]
      1.汉代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长安故城内。 2.泛指宫殿。
  • 胥台[xū tái]
      即姑苏台。
  • 镫台[dèng tái]
      灯台。灯盏底座。
  • 东台[dōng tái]
      1.官署名。唐高宗时曾改门下省为东台,后因以沿称门下省。 2.唐时东都御史台的省称。
  • 补台[bǔ tái]
      谓设法帮助以使事情成功,与“拆台”相对而言。 支持,维护,完善对青年人的工作以补台为主
  • 棱锥台[léng zhuī tái]
      棱锥的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一个截面间的部分,叫做“棱锥台”。简称棱台。
  • 路台[lù tái]
      指高大的台。
  • 二台[èr tái]
      指南朝宋徐羡之和傅亮。时二人职居台辅之位,故称。
  • 京台[jīng tái]
      战国时楚国的高台。《战国策.楚策四》:“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鲍彪注:“京﹐高也。”一说为台名﹐吴师道补正:“或台名。”
  • 凤凰台[fèng huáng tái]
      1.古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面。 2.古台名。在甘肃省成县东南的凤凰山。 3.指宫苑中的楼台。
  • 金粟莲台[jīn sù lián tái]
      如来的宝座。
  • 锅台[guō tái]
      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围着锅台转
  • 表台[biǎo tái]
      对表亲的敬称。
  • 柜台[guì tái]
      商店营业用的装置,式样像柜而长,用木料、金属或玻璃板制成。 企业、商店用以隔开本单位工作人员与顾客,来进行交易的长柜
  • 金虎台[jīn hǔ tái]
      台名。曹操建。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
  • 楼观台[lóu guān tái]
      道教名观。在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秦岭山麓。相传周康王时,函谷关令尹喜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说经台。该楼一名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宗圣观。宋元曾屡更名,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签》卷一○四。
  • 后台[hòu tái]
      ①剧场中在舞台后面的部分。演出的艺术工作属于后台的范围。②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 视草台[shì cǎo tái]
      古代学士院起草或修正诏谕的地方。
  • 兰台[lán tái]
      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 3.泛指宫廷藏书处。 4.指御史台。汉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 5.唐代指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 7.道教指肝脏。
  • 祖台[zǔ tái]
      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
  • 塔台[tǎ tái]
      飞机场上的塔形建筑物,设有电台,担任地面与空中的联系。
  • 河台[hé tái]
      清代河道总督的俗称。
  • 七宝楼台[qī bǎo lóu tái]
      1.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 2.泛指堂皇华丽的楼台。
  • 筑台[zhù tái]
      谓建造游观之台。
  • 大宪台[dà xiàn tái]
      明代称从三品巡抚为大宪台。详“大都宪”。
  • 舞台[wǔ tái]
      剧场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指观众席前面的演出场所。古代露天剧场的舞台主台大都前伸于观众席之中,或低于观众席(如古希腊扇形剧场的舞台),或高于观众席(如中国的庙台),供观众从三面看戏。室内剧场的舞台通常正对观众席,有镜框舞台、伸出型舞台、中心舞台等。
  • 蒜台[suàn tái]
      见“蒜薹”。
  • 轩辕台[xuān yuán tái]
      1.古代传说中的土台名。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乔山上。
  • 炮台[pào tái]
      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 楚阳台[chǔ yáng tái]
      在四川巫山县城西的高都山上。相传为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处。
  • 班台[bān tái]
      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 风台[fēng tái]
      指敞露透风的台榭。
  • 酒台[jiǔ tái]
      1.放酒器的承盘。 2.可供宴饮的亭台。
  • 陵台[líng tái]
      1.即陵署。唐开元十三年改陵署为陵台。 2.陵墓。
  • 干台[gān tái]
      指朝廷。
  • 寻呼台[xún hū tái]
      无线寻呼系统中的单向无线电发射台。简称呼台。
  • 戏台[xì tái]
      舞台,供演出用的台。 舞台
  • 圆台[yuán tái]
      以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几何体。旋转轴称为圆台的轴,在轴上的此边的长度称为圆台的高,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分别称为圆台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称为圆台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此边都称为圆台的母线。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为l,高为h的圆台的侧面积为s=π(r+r′)l,体积为v=1πh(r^2+rr′+r′^2)。
  • 镜台[jìng tái]
      装有镜子的梳妆台。 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 容台[róng tái]
      1.行礼之台。 2.礼署﹑礼部的别称。
  • 二人台[èr rén tái]
      ①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曲艺,用笛子、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由二人对唱对舞。②由曲艺二人台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 外台[wài tái]
      1.官名。后汉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2.官名。兰台。 3.官名。汉因秦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三台”。
  • 祭台[jì tái]
      1.古代为举行祭礼而建的土台。 2.基督教做弥撒或设圣餐的台。一般位于教堂内层最高处。 祭祀用的台子。亦称“祭坛”
  • 帝台[dì tái]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 2.犹帝阙。
  • 凉马台[liáng mǎ tái]
      古代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
  • 泣笋台[qì sǔn tái]
      相传三国吴孟宗泣竹之处。
  • 地台[dì tái]
      高于或低于海平面而至少有一边高出于附近邻域的平的或接近于平的地区,通常小于台地。 高于或低于海平面而至少有一边高出于附近邻域的平的或接近于平的地区,通常小于台地
  • 梧台[wú tái]
      战国齐梧宫之台。故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境。
  • 远台[yuǎn tái]
      ∶ 远离球台的。∶ 远离球台的
  • 老堂台[lǎo táng tái]
      旧时对上级官吏的尊称。
  • 虒台[sī tái]
      指春秋时晋之虒祁宫。
  • 青陵台[qīng líng tái]
      亦作“青凌臺”。 李冗《独异志》卷中引 晋 干宝《搜神记》:“宋康王 以 韩朋 妻美而夺之,使 朋 筑 青凌臺,然后杀之。其妻请临丧,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臺左右。”《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引《郡国志》:“鄆州 须昌县 有 犀丘城 青陵臺,宋王 令 韩凭 筑者。”后因以“青陵臺”为咏爱情坚贞的典故。
  • 平台[píng tái]
      1.古台名。在河南商丘县东北。汉梁孝王筑,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南朝宋谢惠连在此作《雪赋》,故又名“雪台”。 2.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3.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进行某种操作而设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
  • 宋武台[sòng wǔ tái]
      即凌歊台。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登临此台,并建离宫,故称。
  • 抚台[fǔ tái]
      明清巡抚的别称。
  • 怀清台[huái qīng tái]
      台名。在今四川省长寿县南。秦始皇为巴寡妇清所筑。
  • 搭台[dā tái]
      表示互不相识的客人同坐一桌。
  • 对空台[duì kōng tái]
      地面指挥部门对空中飞机进行指挥引导的电台。
  • 协台[xié tái]
      清代副将的别称。
  • 轮台[lún tái]
      1.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
  • 老寅台[lǎo yín tái]
      旧时对同僚的尊称。
  • 巡台[xún tái]
      1.天子巡幸时所筑祭天之台。 2.犹抚台。指巡抚。
  • 黄台[huáng tái]
      1.丘名。 2.唐李贤所作的《黄台瓜辞》中的台名。
  • 雨花台[yǔ huā tái]
      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中华门外。古时多寺庙,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以产雨花石著名。解放前为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志士的地方,解放后建有烈士陵园,内有烈士陈列馆和纪念碑。
  • 明台[míng tái]
      1.传说为黄帝听政之所。 2.泛指古代帝王议政的地方。 3.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
  • 亚台[yà tái]
      1.指职位仅次于宰相的官。古称宰相为台辅。因以谓仅次于其位者为亚台。 2.唐代御史大夫的别称。
  • 黄金台[huáng jīn tái]
      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
  • 阇台[dū tái]
      城门上的台。
  • 封台[fēng tái]
      旧指戏馆年终停演。
  • 气象台[qì xiàng tái]
      在某些国家、从事精确和详细的气象观测,并有特殊科学设备从事大气现象研究的一种科学机构。 在某些国家、从事精确和详细的气象观测,并有特殊科学设备从事大气现象研究的一种科学机构
  • 烛台[zhú tái]
      1.插蜡烛的器具。 2.指烛台上的蜡烛。 带有尖钉或空穴以托住一支蜡烛的无饰或带饰的器具
  • 霜台[shuāng tái]
      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 打摞台[dǎ luò tái]
      见“打擂台”。
  • 主席台[zhǔ xí tái]
      演说者或会议主持人就座的加高了的台子。
  • 帅台[shuài tái]
      帅使。
  • 钧台[jūn tái]
      1.古台名。亦名夏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 2.泛指帝王游乐的台观。
  • 柏台[bǎi tái]
      1.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清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2.柏梁台的省称。
  • 制台[zhì tái]
      明清时对总督的敬称。
  • 謻台[yí tái]
      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境内。
  • 月影台[yuè yǐng tái]
      汉掖庭中的台名。
  • 留台[liú tái]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唐宋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留台”。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 3.指御史台。
  • 断头台[duàn tóu tái]
      执行斩刑的台,台上竖立木架,装着可以升降的铡刀,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用过。现多用于比喻。
  • 法台[fǎ tái]
      道教举行斋醮仪式的台桌。
  • 含真台[hán zhēn tái]
      道家传说中的台名。
  • 院台[yuàn tái]
      旧时对上司的尊称。
  • 月台[yuè tái]
      赏月的露天平台:步月台赏月。也泛指站台:火车站月台上。
  • 云台[yún tái]
      1.高耸入云的台阁。 2.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3.汉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4.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5.山名。在四川省苍溪县东南﹐接阆中县界。一名天柱山。 6.山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郁洲﹐明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7.道观名。
  • 楚台[chǔ tái]
      指楚王梦遇神女之阳台。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 鉴台[jiàn tái]
      镜台﹐梳妆台。
  • 贤台[xián tái]
      指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而置金,以求天下贤士,故称。
  • 歇台[xiē tái]
      旧时窑工吃饭﹑休息时用的土台。
  • 凉台[liáng tái]
      可供乘凉的阳台或晒台。 边上开敞或多窗可供乘凉的阳台
  • 七宝台[qī bǎo tái]
      即七宝楼台。

台[tái]字在中间的词语

  • 仙台秘府[xiān tái mì fǔ]
      唐武宗迷信道教,宫中配制丹药之所称仙台秘府。
  • 露台之产[lù tái zhī chǎn]
      典出《史记.孝文本纪》﹕“﹝汉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用“露台之产”指百金之资或为数不小的钱财。
  • 乌台旧案[wū tái jiù àn]
      宋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后因以“乌台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 邪马台国[xié mǎ tái guó]
      日本古国名。约公元一世纪末二世纪初出现在九州北部,公元四世纪末亡于古大和国。
  • 阳台梦[yáng tái mèng]
      1.指男女欢会。 2.词牌名。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尊前集》﹐五代李存勖(唐庄宗)制﹐因词又有“又入阳台梦”句﹐遂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宋解昉制﹐两体截然不同。
  • 春台戏[chūn tái xì]
      春季祈农祥之戏,常于旷野搭台演出。
  • 青台旨[qīng tái zhǐ]
      即青苔篇。指青词。
  • 茅台酒[máo tái jiǔ]
      中国最负盛名的白酒之一。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故名。酒精含量53%茅台酒55%。以高粱为原料,小麦曲为发酵剂酿制而成。1915-1916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
  • 舞台艺术[wǔ tái yì shù]
      戏剧技巧;有效地掌握戏剧上的方法或技巧的艺术或实践(如在编剧,表演或导演方面)。 戏剧技巧;有效地掌握戏剧上的方法或技巧的艺术或实践(如在编剧,表演或导演方面)
  • 铜台瓦[tóng tái wǎ]
      见“铜雀瓦”。
  • 灯台守[dēng tái shǒu]
      看守灯塔的人。
  • 不上台盘[bù shàng tái pán]
      同“不上台面”。
  • 站台票[zhàn tái piào]
      即月台票。持此票者﹐可进入火车站至月台接送乘客﹐但不可乘车。参见“月台票”。 准许除旅客本人之外的人到列车到达和离开的限定站台去(如为迎送旅客)的票证
  • 草台班[cǎo tái bān]
      临时搭设的戏台,习称“草台”。旧时经常在农村和集市临时搭台演出的戏曲班社,称“草台班”。一般演员较少,设备简陋,流动性大。
  • 重台屦[zhòng tái jù]
      即重台履。
  • 银台省[yín tái shěng]
      即银台司。
  • 云台观[yún tái guān]
      道观名。在陕西华山云台峰上﹐故名。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其一为宋建隆二年为陈抟建。
  • 肉台柈[ròu tái pán]
      1.亦作“肉台盘”。 2.唐杨国忠﹑南唐孙晟皆官居极品﹐穷奢极侈﹐食不设几案﹐使家妓各执食器立侍﹐号“肉台柈”。见宋无名氏《锦绣万花谷.奢》﹑宋马令《南唐书.义死传.孙晟》。
  • 肉台盘[ròu tái pán]
      见“肉台柈”。
  • 轮台诏[lún tái zhào]
      汉武帝 一生,致力开拓 西域,国力大损。至晚年深悔之,遂弃 轮台 之地,并下诏罪己,谓之“轮臺詔”。事见《汉书·西域传赞》。宋 杨万里《读罪己诏》诗:“莫读《轮臺詔》,令人泪点垂。”
  • 燕台句[yàn tái jù]
      唐代李商隐尝作《燕台诗》四首,描情摹怨﹑忆旧伤别,备极工细,传颂一时。洛中妓柳枝尤赞诵之。后因以“燕台句”指工于言情的诗词佳作。
  • 上台阶[shàng tái jiē]
      比喻社会发展、工作、生产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粮食产量上台阶|本市经济又上了新台阶。
  • 乌台客[wū tái kè]
      指在御史台供职者。
  • 黄台瓜[huáng tái guā]
      即《黄台瓜辞》。《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泌曰﹕‘陛下尝闻《黄台瓜》乎?’”后以喻兄弟。
  • 玉台体[yù tái tǐ]
      以南朝徐陵编选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玉台新咏》选收艳歌,大多文词纤巧绮艳。后世称这种类型的诗作为“玉台体”。
  • 连台本戏[lián tái běn xì]
      分好多次演出的很长的本戏,每次只演一两本。
  • 五台山[wǔ tái shān]
      在山西省东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百余千米。因五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主峰北台顶(3058米),在五台县东北。山中多佛寺,有佛光寺、南禅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南山寺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邺台瓦[yè tái wǎ]
      曹魏邺都铜雀台上的盖瓦,用以制砚,为名品。
  • 找台阶儿[zhǎo tái jiē ér]
      找寻脱离尴尬局面或困窘境况的阶梯、借口。如:别看他吼得那么凶,实际上很想找台阶儿下。
  • 戏台子[xì tái zǐ]
      方言。电视机的俗称。
  • 扎台型[zhā tái xíng]
      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意思。台型:原指表演艺术中的舞台形象或造型。旧时艺人为突出和抬高自己的形象,设法压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称之为“扎台型”。
  • 上台盘[shàng tái pán]
      谓有脸面,有身分。
  • 黄台吉[huáng tái jí]
      蒙古对太子的称谓。
  • 鸾台侍郎[luán tái shì láng]
      1.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鸞臺”。
  • 连台戏[lián tái xì]
      见“连台本戏”。
  • 草台戏[cǎo tái xì]
      指草台班子演的戏。 在农村简易舞台上演的戏
  • 凤台曲[fèng tái qǔ]
      乐府《上云乐》七曲之一。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凤台上,两悠悠”为名。
  • 金台夕照[jīn tái xī zhào]
      旧时北京十景之一。
  • 擂台赛[lèi tái sài]
      一种竞技的比赛方法,一般分为团体擂台赛和个人擂台赛两种。
  • 跳台滑雪[tiào tái huá xuě]
      也称“跳雪”。滑雪运动项目之一。利用自然山形建成的跳台进行。脚着专用滑雪板,不借助任何外力,从起滑台起滑,在助滑道上获得高速度,于台端飞出后,身体前倾与滑雪板成锐角,沿抛物线在空中飞行,在着陆坡着陆后,继续滑行至停止区停止。
  • 旋台骨[xuán tái gǔ]
      头后颈骨。
  • 舞台摄影[wǔ tái shè yǐng]
      以舞台演出的戏剧、舞蹈、曲艺、音乐和杂技等为表现对象的摄影。通过摄影艺术再现舞台表演内容以及演员的表演艺术。
  • 月台票[yuè tái piào]
      接送乘客时进入火车站站台的票证。又叫站台票。 见“站台票”
  • 黄台瓜蔓[huáng tái guā wàn]
      谓被芟除﹑杀害。
  • 天台山[tiān tái shān]
      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宁海、奉化等县市间。东北西南走向。为甬江、曹娥江、灵江分水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风景如画,山峦竞秀,被誉为“山岳之神秀”。山上有隋代古刹国清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天台宗发源地。

台[tái]字的成语

  • 金台市骏[jīn tái shì jùn]
      犹言千金市骨。指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
  • 瑶台银阙[yáo tái yín què]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 鹿走苏台[lù zǒu sū tái]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 高台厚榭[gāo tái hòu xiè]
      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
  • 如登春台[rú dēng chūn tái]
      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像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 台柱子[tái zhù zi]
      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 剧团里的主要舞台表演演员;比喻集体中挑大梁的人
  • 层台累榭[céng tái lěi xiè]
      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
  • 琼台玉宇[qióng tái yù yǔ]
      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 阳台云雨[yáng tái yún yǔ]
      指男女欢爱之事。
  • 打擂台[dǎ lèi tái]
      擂台:比武而专设的台子。参加摆擂台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竞赛。
  • 平地楼台[píng dì lóu tái]
      比喻原来没有底子而白手建立起来的事业。 比喻原来并无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事业
  • 天台路迷[tiān tái lù mí]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 章台杨柳[zhāng tái yáng liǔ]
      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 唱对台戏[chàng duì tái xì]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 三台八座[sān tái bā zuò]
      泛指高官重臣。
  • 筑台募士[zhù tái mù shì]
      燕昭王厚礼招贤﹐筑宫师事郭隗﹐而贤士归之。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筑台募士”为招贤之典。
  • 近水楼台[jìn shuǐ lóu tái]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 楼台近水[lóu tái jìn shuǐ]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 台阁生风[tái gé shēng fēng]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 黄台之瓜[huáng tái zhī guā]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楼台殿阁[lóu tái diàn gé]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指帝王所居和供奉神佛之所。
  • 潜台词[qián tái cí]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是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 章台之柳[zhāng tái zhī liǔ]
      章台:长安章台下街名。指妓女或不洁之妇。
  • 楼阁台榭[lóu gé tái xiè]
      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 阆苑瑶台[làng yuàn yáo tái]
      阆:空旷;瑶:美玉;瑶台:雕饰华丽、结构精巧的楼台。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台。
  • 债台高筑[zhài tái gāo zhù]
      形容欠债很多。 形容欠债甚多
  • 后台老板[hòu tái lǎo bǎn]
      戏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原指旧戏班子的班主,现在常用来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有贬义
  • 西台痛哭[xī tái tòng kū]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 开台锣鼓[kāi tái luó gǔ]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 恭候台光[gōng hòu tái guāng]
      恭:恭敬;修:等候;台:旧时对人的敬称;光:光临。恭恭敬敬地等候着您的光临。
  • 瑶台阆苑[yáo tái làng yuàn]
      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阆苑: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宫苑。泛指仙家园林。
  • 一台二妙[yī tái èr miào]
      台: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
  • 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óu gé]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凉亭、台榭、阁楼等精巧装饰性园林建筑物的总称。亦作“楼台亭阁”
  • 瑶台琼室[yáo tái qióng shì]
      玉砌的楼台宫室。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
  • 走马章台[zǒu mǎ zhāng tái]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 舞榭歌台[wǔ xiè gē tái]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
  • 琼台玉阁[qióng tái yù gé]
      琼:美玉。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 三台五马[sān tái wǔ mǎ]
      三台:原指星名,这里指尚书、御史、谒者;五马:用五匹马驾车,指太守。原指居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

台[tái]字在开头的词语

  • 台南市[tái nán shì]
      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纵贯铁路线上。是台湾最早兴起的城市。1945年设市。人口70.3万(1994年)。曾为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台湾省南部重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古迹有延平郡王祠(郑成功庙)、台南孔庙、赤嵌楼和安平港古堡等。
  • 台教[tái jiào]
      指天台宗。
  • 台弼[tái bì]
      犹台辅。
  • 台基[tái jī]
      1.台的基础。 2.旧称专事暗中为男女撮合的罪恶场所。
  • 台臣[tái chén]
      指宰辅重臣。 谏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长官台臣弗为理。——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
  • 台堡[tái pù]
      军事上用于警戒防守的建筑物。
  • 台从[tái cóng]
      犹台驾。从,仆从。不敢直斥其人,故呼其仆役。
  • 台布[tái bù]
      桌布。铺在桌面上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或其它质地的片状物。如,塑料台布。
  • 台端[tái duān]
      ①唐朝称侍御史。②对人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 台坊[tái fāng]
      泛指宫廷内大小官署。
  • 台谢[tái xiè]
      即台榭。
  • 台兵[tái bīng]
      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 台风[tái fēng]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发源于南北纬5°台风20°的热带高温洋面上空。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天气。台风深入内陆后,风力变弱,带来的丰沛雨水有助于缓解干旱地区的旱象。
  • 台盘[tái pán]
      桌面上。比喻公开的场合。
  • 台隶[tái lì]
      地位最低下的奴仆。
  • 台面[tái miàn]
      1.桌面:多用于正式场合。 2.赌博时放在桌面上的赌资。
  • 台尚[tái shàng]
      东汉隐士台佟和向长的并称。其事均见《后汉书.逸民传》。向﹐晋皇甫谧《高士传》作“尚”。后因以“台尚”并称﹐借指隐居的高士。
  • 台槐[tái huái]
      即三公。古以三台星象征三公,周在外朝种槐树,以定三公之位,后因以“台槐”称宰辅之位。
  • 台历[tái lì]
      摆在桌子上用的日历或月历。 放在桌几上的日历
  • 台湾岛[tái wān dǎo]
      中国第一大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山,台湾山脉南北纵贯。平原分布于西部沿岸。大部分海岸线较平直,东海岸断崖逼岸,西海岸滩涂宽广。河流短促,水流湍急,富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
  • 台所[tái suǒ]
      指中央政府机构。
  • 台钟[tái zhōng]
      座钟。放在桌子上用的时钟。
  • 台遣使[tái qiǎn shǐ]
      指朝廷使臣。
  • 台门[tái mén]
      高贵的门第。
  • 台安[tái ān]
      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 意为大安,信末常用敬语
  • 台资[tái zī]
      曾做台省或行台长官的资历。
  • 台司[tái sī]
      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 台衔[tái xián]
      对他人姓名与官衔的敬称。亦泛指姓名与官衔。
  • 台阶[tái jiē]
      1.供人上下行走的建筑物,因一阶一阶的,故称为台阶。 2.在土山坡、岩石或冰坡上凿出的踏脚点。 3.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
  • 台孩[tái hái]
      形容器宇轩昂,精神焕发。
  • 台长[tái cháng]
      古时御史台的长官。一般指御史大夫。明代罢御史台﹐置都察院﹐则以左右都御史为台长。
  • 台符[tái fú]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 台甫[tái fǔ]
      对人的敬称,用于询问表字,犹言尊姓、大号:请教台甫怎么称?
  • 台格[tái gé]
      朝廷所设的赏格或颁布的法令。
  • 台词[tái cí]
      戏剧名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戏剧表演中角色讲的话,分为对白,独白,旁白
  • 台湾省[tái wān shěng]
      简称“台”。在中国东南部,东海和南海之间。省境由台湾岛及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075万(1992年)。少数民族有高山族。1887年置省。行政中心台北。主岛2/3为山地、丘陵,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平原分布在西部。高温多雨,属亚热带(南部为热带)湿润区。工业发达,纺织、电子和食品工业为支柱。主要农产有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台杂[tái zá]
      唐宋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
  • 台官[tái guān]
      1.汉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 2.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3.泛指朝廷公卿。
  • 台驭[tái yù]
      敬辞。犹言尊驾。
  • 台严[tái yán]
      称呼对方的敬辞。
  • 台秩[tái zhì]
      台省的官职﹑品级。指高位。
  • 台令[tái lìng]
      1.即陵台令。唐代掌陵寝之官。 2.御史台的规章。
  • 台铉[tái xuàn]
      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 台制[tái zhì]
      台省的规章制度。
  • 台城[tái chéng]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 2.六朝时的禁城。
  • 台阁体[tái gé tǐ]
      明初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因他们是官居宰辅的“台阁重臣”,故称“台阁体”。内容多歌功颂德,宣扬封建道德,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
  • 台子[tái zi]
      桌子。也特指打台球﹑乒乓球等时所用的特制的桌子。
  • 台勑[tái chì]
      朝廷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 台灯[tái dēng]
      放在桌子上用的,有座子的电灯。
  • 台禁[tái jìn]
      指宫中。
  • 台地[tái dì]
      周围为陡坡,顶面广阔平坦的高地。如中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台地。
  • 台照[tái zhào]
      请对方鉴察的敬语。多用于书信。
  • 台纲[tái gāng]
      指朝廷的纲纪。
  • 台仆[tái pú]
      下等的奴仆。
  • 台宦[tái huàn]
      指中央官员。
  • 台驾[tái jià]
      敬辞。尊称对方。 敬辞,尊称对方敬候台驾光临
  • 台评[tái píng]
      1.御史台的弹劾。 2.指御史台的官职。
  • 台琖[tái zhǎn]
      见“臺盏”。
  • 台檄[tái xí]
      古代朝廷用于征召﹑晓谕﹑诘责等方面的文书。
  • 台北市[tái běi shì]
      台湾省省会。在台湾省本岛北部、纵贯铁路线上,淡水河与其支流基隆河和新店溪汇流处。1945年设市。人口265.4万(1989年)。工商业发达,与市郊卫星城镇为台湾省北部最大的工业集中区。名胜古迹有阳明山、北投温泉、龙山寺、圆山动物园、指南宫、台湾博物馆、中山博物院等。有台湾大学等高等学校。
  • 台讳[tái huì]
      敬辞。旧时用于询问人名字。
  • 台胞[tái bāo]
      台湾籍同胞。 台湾籍同胞
  • 台庭[tái tíng]
      指宰辅重臣之位。
  • 台斗[tái dòu]
      比喻宰辅重臣。台,三台星;斗,北斗。
  • 台宿[tái sù]
      三台星。
  • 台宪[tái xiàn]
      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
  • 台启[tái qǐ]
      敬请启封之意,写在信封上的敬语。 敬请启封之意,写在信封上的敬语
  • 台坐[tái zuò]
      见“台座”。
  • 台背[tái bèi]
      同“鲐背”。指长寿老人。
  • 台观[tái guān]
      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 2.特指道教的庙宇。
  • 台下[tái xià]
      1.台榭的下面。 2.古时对人的尊称。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台[tāi]字在开头的词语

  • 台桑[tāi sāng]
      地名。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处。

台[tāi]字在结尾的词语

  • 司天台[sī tiān tāi]
      1.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隋改太史监,唐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唐肃宗干元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2.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

台[tāi]字在中间的词语

  • 天台宗[tiān tāi 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陈、隋间僧人智顗创立,因住天台山,故名。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奉为佛的最高最后说法,故也称“法华宗”。主张一切事相都是法性真如的表现,并用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加以发挥。唐、宋后分别传入日本、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