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典组词

典相关字典

典[diǎn]字在开头的词语

  • 典范[diǎn fàn]
      可作学习标准、榜样的人或事物:处世的典范|给年青人做个典范。
  • 典坐[diǎn zuò]
      见“典座”。
  • 典质[diǎn zhì]
      用物品作抵押借钱;典当。 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 典业[diǎn yè]
      按常规应做的事务。
  • 典校[diǎn xiào]
      1.谓主持校勘书籍。 2.指校书之官。
  • 典图[diǎn tú]
      指礼制。
  • 典掌[diǎn zhǎng]
      主管﹐掌管。
  • 典商[diǎn shāng]
      当铺商人。
  • 典术[diǎn shù]
      1.谓经典之学。 2.官名。明设阴阳学官﹐府曰正术﹐州曰典术﹐县曰训术。见《明史.职官志四》。
  • 典选[diǎn xuǎn]
      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
  • 典艺[diǎn yì]
      1.经典。 2.指古昔相传的典籍和技艺。
  • 典笏[diǎn hù]
      以笏典钱﹐极言清贫。
  • 典签[diǎn qiān]
      官名。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南朝宋齐时朝廷常派以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权力甚大。梁以后渐废。隋唐诸王府亦设典签﹐但仅掌文书。宋以后废除。
  • 典核[diǎn hé]
      1.典雅而确实。 2.确实而有根据。
  • 典则[diǎn zé]
      1.典章法则;准则。 2.特指诗文等的法则﹑章法。 典章法则
  • 典诰[diǎn gào]
      1.《尚书》中《尧典》﹑《汤诰》等篇的并称。亦泛指经书典籍。 2.指典章诏令一类文字。 3.指草拟诏令的官职。
  • 典柯[diǎn kē]
      典章法令。
  • 典属国[diǎn shǔ guó]
      官名,秦始置。 掌管与少数民族往来的事务,西汉沿之,秩二千石。属官有九译令。元狩三年(前120)设五属国以处内附匈奴,又置属国都尉、丞、侯、千人,皆隶典属国。河平元年(前28)并入大鸿胪。后北魏亦曾置。
  • 典肆[diǎn sì]
      即当铺。
  • 典职[diǎn zhí]
      掌管政事。
  • 典领[diǎn lǐng]
      主持领导;主管。
  • 典常[diǎn cháng]
      常道﹐常法。
  • 典型化[diǎn xíng huà]
      作家﹑艺术家用以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 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素材加工提炼,塑造典型形象的过程
  • 典库[diǎn kù]
      典铺﹐旧时典当之所。
  • 典礼[diǎn lǐ]
      隆重的仪式:毕业典礼。 隆重地举行的仪式开学典礼
  • 典鬻[diǎn yù]
      典押出卖。
  • 典田[diǎn tián]
      也称“典地”。田主以一定的价格出让其田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在一定的期限内,田主可依典价赎回田地。到期不赎,典主继续享有该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并可向田主索取罚金,或补给少量价款,将田买绝。
  • 典雅[diǎn yǎ]
      优雅不俗(多用于文艺作品):言辞典雅|风格典雅。
  • 典藏[diǎn cáng]
      (图书馆、博物馆等)收藏(图书、文物等):~部。
  • 典钟[diǎn zhōng]
      奏编钟的乐人。
  • 典边[diǎn biān]
      主守边疆。
  • 典籍[diǎn jí]
      国家重要的文献,也泛指古代书籍:自汉以来,典籍益博矣。
  • 典统[diǎn tǒng]
      统属管理。
  • 典切[diǎn qiē]
      典雅贴切。
  • 典治[diǎn zhì]
      掌管治理。
  • 典谟[diǎn mó]
      1.《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 2.指经典;法言。 3.指《尚书》。
  • 典票[diǎn piào]
      典当衣物的票据﹐即当票。
  • 典座[diǎn zuò]
      1.亦作“典坐”。 2.僧寺职事名。掌管大众斋粥之事。 3.称掌管寺中杂务的和尚。
  • 典铺[diǎn pù]
      当铺。 〈方〉∶当铺
  • 典论[diǎn lùn]
      经典论着。
  • 典丽[diǎn lì]
      优雅美丽:文辞典丽。
  • 典仪[diǎn yí]
      典礼仪式。
  • 典押[diǎn yā]
      典当﹐以物抵押换钱。 典当
  • 典司[diǎn sī]
      主管;主持。
  • 典牧署[diǎn mù shǔ]
      掌管畜牧及畜产品的官署。唐代为太仆寺的下属机构。
  • 典子[diǎn zǐ]
      旧时贫困之家有时被迫将妻子典押给别人﹐在被典押期间所生的子女﹐归典押人所有﹐称为“典子”。
  • 典没[diǎn méi]
      谓没收典押物品。
  • 典谒[diǎn yè]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
  • 典成[diǎn chéng]
      1.亦作“典城”。 2.主掌诉讼案件。
  • 典秩[diǎn zhì]
      犹典常。
  • 典美[diǎn měi]
      典雅优美。
  • 典戎[diǎn róng]
      统率军队。
  • 典厚[diǎn hòu]
      典雅厚重。
  • 典彝[diǎn yí]
      常典﹐法度。
  • 典重[diǎn zhòng]
      典雅庄重。
  • 典赡[diǎn shàn]
      1.谓文辞典雅富丽。 2.谓买妾并赡养其家。
  • 典例[diǎn lì]
      可依为准则的成例。
  • 典明[diǎn míng]
      雅正明白。
  • 典志[diǎn zhì]
      记载典章制度的文章和书籍。古书如《礼记》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记》八书﹑《汉书》十志﹐及十通﹑会典﹑会要等,均属典志性质。
  • 典达[diǎn dá]
      典雅通达。
  • 典书[diǎn shū]
      1.典籍。 2.指法令。
  • 典度[diǎn dù]
      典章制度。
  • 典试[diǎn shì]
      主持考试之事。
  • 典祀[diǎn sì]
      按常礼举行的祭祀。
  • 典故[diǎn gù]
      ①典章和掌故:熟于朝廷典故。②诗文中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语句:稼轩作词多用典故。
  • 典藩[diǎn fān]
      镇守偏远地方。
  • 典牧[diǎn mù]
      谓主管一方政事。
  • 典型性[diǎn xíng xìng]
      代表性、个性反映共性的程度。如:典型性格。 代表性、个性反映共性的程度
  • 典式[diǎn shì]
      1.典范﹐法式。 2.典礼﹐仪式。
  • 典雇[diǎn gù]
      典押出雇。
  • 典宪[diǎn xiàn]
      法典;典章。 典章制度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后汉书.张衡传》
  • 典型环境[diǎn xíng huán jìng]
      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系。 文学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环境
  • 典蒙[diǎn méng]
      儿童的启蒙教师。
  • 典护[diǎn hù]
      监领﹐督察。
  • 典吏[diǎn lì]
      1.主管的官吏。 2.吏员的通称。清代司﹑道﹑府﹑厅﹑州﹑县的吏员都叫典吏。见《清会典.吏部.文选清吏司一》“八曰吏”注。
  • 典身钱[diǎn shēn qián]
      卖身钱。 卖身钱
  • 典传[diǎn zhuàn]
      古代的书籍。
  • 典博[diǎn bó]
      典雅宏博。
  • 典证[diǎn zhèng]
      出典和依据。
  • 典执法[diǎn zhí fǎ]
      太平天国的高级法官。
  • 典册[diǎn cè]
      1.亦作“典策”。 2.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 3.帝王的册命。
  • 典综[diǎn zōng]
      犹总管。
  • 典据[diǎn jù]
      1.掌管﹐占据。 2.典实和根据。
  • 典视[diǎn shì]
      犹主管。
  • 典誓[diǎn shì]
      《尚书》中《尧典》﹑《汤誓》等篇的并称。泛指其中典谟训诰誓命一类的文章。
  • 典物[diǎn wù]
      1.指典章制度。 2.指用于葬仪的器物。
  • 典乐[diǎn yuè]
      官名。掌管朝廷的音乐事务。
  • 典宝[diǎn bǎo]
      掌管印玺。
  • 典守[diǎn shǒu]
      主管;保管。
  • 典狱[diǎn yù]
      执掌刑狱之事。 掌管监狱
  • 典当[diǎn dàng]
      1.以物抵押换钱。 2.当铺,押店。旧时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通过放款进行高利贷剥削的店铺。 3.典雅允当。
  • 典型[diǎn xíng]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焦裕禄是优秀干部的典型。②有代表性的:很典型。③即“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典型人物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环境即具体的现实关系中,并对它发生作用。但典型人物又往往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种永恒的性质。
  • 典衣[diǎn yī]
      1.典押衣服。 2.指饮酒。
  • 典列[diǎn liè]
      犹言常位。
  • 典史[diǎn shǐ]
      1.主管官吏。 2.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如无县丞﹑主簿﹐则典史兼领其职。
  • 典训[diǎn xùn]
      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 2.准则性的训示。
  • 典借[diǎn jiè]
      旧指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以财产作抵押借钱
  • 典理[diǎn lǐ]
      主持审理。
  • 典卖[diǎn mài]
      1.旧指活卖。即出卖时约定期限﹐到期可备价赎回﹐不同于“绝卖”。 2.典租出卖。 俗称活卖。旧时指把房屋、田地等在限期内典押给他人使用,期满后再赎回,愈期不能赎回,即被视为出卖
  • 典裁[diǎn cái]
      典庄而有体制。

典[diǎn]字在结尾的词语

  • 佛典[fó diǎn]
      佛教的经典 。
  • 容典[róng diǎn]
      礼容之法则。
  • 徽典[huī diǎn]
      1.盛美的典礼。 2.美好的典常。语出《书.舜典》:“慎徽五典。”孔传:“徽﹐美也;五典﹐五常之教。” 3.美好的典章。
  • 夏典[xià diǎn]
      夏代典籍。
  • 旌典[jīng diǎn]
      表彰贞烈的匾额。
  • 数典[shǔ diǎn]
      历举典故。
  • 极典[jí diǎn]
      极刑。指死刑。
  • 正典[zhèng diǎn]
      1.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 2.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
  • 前典[qián diǎn]
      1.前代的典则。《后汉书·郎顗传》:“今陛下圣德中兴,宜遵前典,惟节惟约,天下幸甚。”《宋书·礼志四》:“ 魏明帝 有爱女曰 淑涉 ,三月而夭,帝痛之甚,追封諡为 平原懿公主 。葬於南陵,立庙京师。无前典,非礼也。”
  • 通典[tōng diǎn]
      书名。中国现存最早的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史书。唐代杜佑著。二百卷。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迄唐肃宗、代宗时。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内容以唐代最为详尽。
  • 庆典[qìng diǎn]
      庆祝典礼。 盛大的庆祝典礼;隆重的庆祝活动盛大庆典
  • 彝典[yí diǎn]
      1.常典。 2.指旧典。
  • 秦典[qín diǎn]
      秦代的典籍。
  • 宰典[zǎi diǎn]
      傣族敬神用的一种蜡条。
  • 大典[dà diǎn]
      1.重要的典籍。 2.国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3.盛大隆重的典礼。
  • 秘典[mì diǎn]
      含义深奥的典籍。
  • 队典[duì diǎn]
      废亡的典章制度。
  • 叡典[ruì diǎn]
      圣代的典章制度。
  • 颀典[qí diǎn]
      坚韧貌。
  • 假典[jiǎ diǎn]
      高位,重位。
  • 祠典[cí diǎn]
      祀典,有关祭祀的典制。
  • 贴典[tiē diǎn]
      典质;典押。
  • 解典[jiě diǎn]
      解送典铺,抵押换钱。
  • 盐典[yán diǎn]
      专营官盐的商人。
  • 赎典[shú diǎn]
      用钱物换回抵押品。
  • 旧典[jiù diǎn]
      1.旧时的制度﹑法则。 2.古代的典籍。 3.老典故。
  • 五典[wǔ diǎn]
      1.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 2.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 3.泛指古代典籍。 4.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 民典[mín diǎn]
      民间的故实。
  • 司典[sī diǎn]
      1.掌管典籍。指史官。 2.掌管刑典的官吏。
  • 新典[xīn diǎn]
      1.新的法令﹑制度。 2.新的典故。
  • 赏典[shǎng diǎn]
      赏赐的典礼。
  • 茂典[mào diǎn]
      盛美的典章﹑法则。
  • 案典[àn diǎn]
      司法部门的官吏。
  • 竺典[zhú diǎn]
      佛教经典。
  • 篇典[piān diǎn]
      犹典籍。
  • 遵典[zūn diǎn]
      遵照祀典。
  • 貤典[yí diǎn]
      指朝廷貤赠的恩典。
  • 吉典[jí diǎn]
      吉礼之仪典。
  • 妙典[miào diǎn]
      指佛教经典。以其说法微妙,故云。
  • 出典[chū diǎn]
      1.典故来源;出处。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师而可謿,出何典记?” 2.谓出而执掌某种官职。 3.将人或物作抵押换钱用,亦可赎回。
  • 字典[zì diǎn]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顺序编排,逐一说明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中国古代称“字书”,直到《康熙字典》问世才称“字典”。最早的汉语字典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近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新华字典》;一类是专门性的,如《异体字字典》。
  • 缺典[quē diǎn]
      1.指仪制﹑典礼等有所欠缺。 2.犹憾事。
  • 事典[shì diǎn]
      1.治事的规章。 2.专门辑集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明史.艺文志三》有徐袍着《事典考略》六卷。 3.典故之一类。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别于语典。
  • 职典[zhí diǎn]
      主管。
  • 活字典[huó zì diǎn]
      指字、词等知识特别丰富的人。泛指对某一方面情况非常熟悉能随时提供情况、数据等的人。
  • 计典[jì diǎn]
      指古代对官吏三年考绩的大计之典。
  • 贲典[bēn diǎn]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为古代典籍的通称。贲,通“坟”。
  • 令典[lìng diǎn]
      1.好的典章法度。 2.泛指宪章法令。 3.指美好的典礼﹑仪式。 4.指垂范后世的典籍。
  • 用典[yòng diǎn]
      引用典故。
  • 察典[chá diǎn]
      考核官吏的大典。明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清改为三年。
  • 盗典[dào diǎn]
      私下典当抵押。
  • 七典[qī diǎn]
      七部儒家经典。汉代提倡“孝治”,宣扬宗法封建思想,贵族子弟先授《论语》﹑《孝径》,连同《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合称七经或七典。
  • 绝典[jué diǎn]
      1.最佳之典故。
  • 异典[yì diǎn]
      1.珍贵的典籍。 2.特别的恩典;特别的法令﹑制度。
  • 轻典[qīng diǎn]
      指条文简约﹑处罚从宽的法律。
  • 吏典[lì diǎn]
      元﹑明﹑清府县的吏员。
  • 虞典[yú diǎn]
      指《书.虞书》。
  • 革典[gé diǎn]
      变更法度。
  • 要典[yào diǎn]
      重要的典籍。
  • 质典[zhì diǎn]
      抵押,典当。
  • 宪典[xiàn diǎn]
      1.法律,法典。 2.法式;典范。
  • 程典[chéng diǎn]
      犹经典。
  • 溢典[yì diǎn]
      虚造的典故。
  • 权典[quán diǎn]
      法律。
  • 训典[xùn diǎn]
      1.王者教导民众的法则。 2.指先王典制之书。后泛指奉为典则的书籍。
  • 恩典[ēn diǎn]
      ①恩惠。②给予恩惠:恳请大人恩典。
  • 外典[wài diǎn]
      1.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2.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3.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
  • 达典[dá diǎn]
      共同遵行的典则。
  • 秋典[qiū diǎn]
      1.指刑律法典。 2.指刑部。
  • 参典[cān diǎn]
      参与掌管。
  • 常典[cháng diǎn]
      1.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2.指旧时的典籍。
  • 刑法典[xíng fǎ diǎn]
      经过系统整理,并确立一定体系的刑事法律文件。
  • 国典[guó diǎn]
      国家的典章制度。 国家的典章制度
  • 坟典[fén diǎn]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 祭典[jì diǎn]
      1.古代记载有关祭祀制度的典籍,如《礼经》等。 2.古代祭祀专书亦有以“祭典”命名者,如《隋书.经籍志一》着录晋范汪撰《祭典》三卷。 3.祀典。祭祀的礼仪法度。
  • 语典[yǔ diǎn]
      1.即语法。 2.典故之一类。指诗文中引用的有出典的语词。相对于“事典”而言。参见“事典”。
  • 中典[zhōng diǎn]
      宽严适中﹑可以常行的法典。
  • 行典[xíng diǎn]
      主管行装的人。
  • 运典[yùn diǎn]
      运用典故。
  • 朝典[cháo diǎn]
      1.朝廷的礼仪制度。 2.指与朝廷礼仪制度有关之物。 3.朝廷的法律。 4.指与执行朝廷法律有关之物。
  • 帝典[dì diǎn]
      1.帝王的法则。 2.犹言皇家经典。儒家著作被尊为“经”,是汉以来历代皇帝所为,故称。 3.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篇。
  • 祝典[zhù diǎn]
      庆祝的典礼。
  • 宽典[kuān diǎn]
      1.宽大的法令。 2.引申指宽大的待遇。
  • 不典[bù diǎn]
      1.不守常道;不合准则。 2.不典雅,粗俗。
  • 内典[nèi diǎn]
      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 开国大典[kāi guó dà diǎn]
      油画。董希文作。画面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毛泽东手持讲演稿居中,左侧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右侧可见天安门广场上举着红旗的人群。
  • 引經據典[yǐn jīng jù diǎn]
      引:引用,经:经书。 据:以……为依据典:典籍。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 仪典[yí diǎn]
      礼法;仪式。
  • 成典[chéng diǎn]
      已有的法典或经典。
  • 阙典[quē diǎn]
      1.残缺的典章制度。语本汉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阙而不补。”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厘三才之阙典﹐启天地之禁闱。”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阙典未补﹐大备兹日。”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 2.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 3.犹憾事。
  • 恒典[héng diǎn]
      常典;常制。
  • 顺典[shùn diǎn]
      顺从典常。
  • 攒典[zǎn diǎn]
      1.元明称仓库﹑务﹑场等处的吏役。 2.清代称首领官﹑佐贰官﹑杂职官之吏。
  • 经典[jīng diǎn]
      ①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②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ㄧ经典作家 。
  • 药典[yào diǎn]
      国家规定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内载药品名称﹑性质﹑成分﹑剂型﹑用量以及配制﹑贮藏方法等项目。纂修于唐代高宗显庆四年的《新修本草》属这类典籍,可称我国最早的药典。
  • 盛典[shèng diǎn]
      规模大而隆重的典礼:开国盛典。
  • 重典[zhòng diǎn]
      1.指重法。 2.指重要典籍。
  • 打典[dǎ diǎn]
      用行贿手段,托请他人疏通照顾。
  • 应典[yìng diǎn]
      实践说过的话。 〈方〉∶把自己说过的话付诸行动你可得言要应典哪!——《小五义》
  • 康熙字典[kāng xī zì diǎn]
      清代张玉书等奉康熙帝命编纂。始于1710年,1716年成书。初名《字典》,后改现名。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分二百十四个部首。是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字典
  • 详典[xiáng diǎn]
      了解典据。
  • 操典[cāo diǎn]
      有关军事操作、演练的要领和原则的典范性规定。 操练军队的规范典籍
  • 禁典[jìn diǎn]
      指朝廷法令。
  • 休典[xiū diǎn]
      美善的法典。
  • 三典[sān diǎn]
      轻﹑中﹑重三种刑法。
  • 惇典[dūn diǎn]
      1.谓厚其礼敬。 2.指敦厚的典礼。
  • 黜典[chù diǎn]
      贬降官员的典例。
  • 圣典[shèng diǎn]
      1.圣人的经典法则。 2.泛指各种宗教的经典。
  • 书典[shū diǎn]
      典籍。
  • 乐典[lè diǎn]
      条举音乐乐谱的构造﹑组织﹑性质等并加以说明的书。
  • 教典[jiào diǎn]
      1.周官太宰六典之一。教育法规。 2.犹教义,教条。 3.指佛经。
  • 使典[shǐ diǎn]
      1.胥吏。 2.作诗文使用典故。犹言“用事”。参见“用典”。
  • 巨典[jù diǎn]
      朝廷大法。
  • 图典[tú diǎn]
      图书和经典。
  • 周典[zhōu diǎn]
      1.周代的典章制度。 2.指《尚书.周书》。
  • 赠典[zèng diǎn]
      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封(存者称封)赠之制,起于晋宋,至唐始备。所赠官爵品位以及受赠的辈份历代不同,渐后渐优。
  • 文典[wén diǎn]
      文籍典册。 指文献典籍他青年时期博览文典
  • 荣典[róng diǎn]
      光荣的恩典。
  • 宝典[bǎo diǎn]
      1.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典册。 2.珍贵的典籍。 极珍贵的书籍。也用做书名,如隋代杜台卿著有《玉烛宝典》
  • 清典[qīng diǎn]
      清丽典雅。
  • 简典[jiǎn diǎn]
      简朴而典雅。
  • 恤典[xù diǎn]
      帝王对臣属规定的丧葬善后礼式。
  • 百典[bǎi diǎn]
      各种典籍。
  • 词典[cí diǎn]
      一作“辞典”。汇集语言里的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逐一解释,供人检索查阅的工具书。有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之分。世界上最早的词典是中国西汉初编纂的《尔雅》。
  • 平典[píng diǎn]
      1.公平的律令。 2.平板质实。 3.和平典雅。
  • 政典[zhèng diǎn]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 2.指政策和制度。
  • 谟典[mó diǎn]
      谟与典﹐均为《尚书》文体﹐因用以代称《尚书》。
  • 释典[shì diǎn]
      指佛经。 佛经
  • 贝典[bèi diǎn]
      佛经。

典[diǎn]字的成语

  • 词华典赡[cí huá diǎn shàn]
      文词华丽,用典周备。
  • 朝章国典[cháo zhāng guó diǎn]
      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 雍容典雅[yōng róng diǎn yǎ]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 高文雅典[gāo wén yǎ diǎn]
      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 出何典记[chū hé diǎn jì]
      指无稽之谈。
  • 有典有则[yǒu diǎn yǒu zé]
      典:法则;则:准则。指有法可供依据的准则或法度。
  • 言不谙典[yán bù ān diǎn]
      谙:熟悉。诗话用词不熟悉经典。
  • 引经据典[yǐn jīng jù diǎn]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 隆恩旷典[lóng ēn kuàng diǎn]
      稀有难逢的厚恩。
  • 数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没有回答好周天子的提问而被周天子讽刺为“数典而忘其祖”。后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 老成典型[lǎo chéng diǎn xíng]
      指年老有德,深孚重望,堪为人师表。
  • 枕典席文[zhěn diǎn xí wén]
      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 典则俊雅[diǎn zé jùn yǎ]
      端庄高雅而标致。
  • 词华典瞻[cí huá diǎn zhān]
      赡:充裕。文章遣词华丽,用典充裕。
  • 博关经典[bó guān jīng diǎn]
      博:广博;关:涉猎。广泛涉猎经典。形容知识广博。
  • 出何经典[chū hé jīng diǎn]
      指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 高文典册[gāo wén diǎn cè]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 典身卖命[diǎn shēn mài mìng]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典章文物[diǎn zhāng wén wù]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 三坟五典[sān fén wǔ diǎn]
      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 典谟训诰[diǎn mó xùn gào]
      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 典册高文[diǎn cè gāo wén]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 明正典刑[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依照法典,公开处罚
  • 援经据典[yuán jīng jù diǎn]
      援: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典[diǎn]字在中间的词语

  • 落成典礼[luò chéng diǎn lǐ]
      举行庆祝竣工的隆重仪式。如:皇帝为大礼拜堂举行落成典礼。
  • 古典概型[gǔ diǎn gài xíng]
      最直观和最简单的一种概率模型。这时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并且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如掷一次骰子,或对有限件外形相同产品的抽样检验都可归为这种模型。
  • 雅典学院[yǎ diǎn xué yuàn]
      壁画。意大利拉斐尔作于1509-1511年。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将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五十余个著名学者和哲学家汇聚于一堂,相互间自由讨论,情绪热烈。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希腊精神的崇拜。
  • 古典舞蹈[gǔ diǎn wǔ dǎo]
      具有典范意义和古雅风格的传统舞蹈。大多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具有整套的规范性技艺和严谨的程式。世界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中国的古典舞蹈大多保存在戏曲艺术中。
  • 雅典卫城[yǎ diǎn wèi chéng]
      古希腊建筑文化古迹。位于今雅典城西南部。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130米。原为雅典奴隶制统治者的城堡,公元前5世纪改建为宗教活动中心。主要由帕提侬神庙、伊瑞克提翁庙等组成。建筑群布局自由,主次分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杰出之例。自中世纪后屡遭破坏,现仅存残迹。
  • 辞典学[cí diǎn xué]
      研究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各类辞书的性质和类型及其编纂的原则和技术的学科。
  • 解典库[jiě diǎn kù]
      当铺。
  • 变卖典质[biàn mài diǎn zhì]
      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 古典音乐[gǔ diǎn yīn yuè]
      ①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但不包括民间音乐。②专指西方18、19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师法这一乐派风格而写成的音乐。③西方现代派音乐或爵士音乐、摇滚乐等通俗音乐的对称。
  • 质典库[zhì diǎn kù]
      金代官方所设的当铺。
  • 古典文学[gǔ diǎn wén xué]
      古代优秀的、典范的文学作品。也泛指古代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