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京组词

京相关字典

京[jī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牛录章京[niú lù zhāng jīng]
      见“牛录额真”。
  • 尹京[yǐn jīng]
      1.治理京畿。 2.指京畿长官。
  • 纛章京[dào zhāng jīng]
      满语。官名。“巴雅喇纛章京”的简称。清初兵制,从每旗诸甲喇中选择精锐者,组成护军,其首领初名为纛额真。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纛章京。
  • 砥京[dǐ jīng]
      犹砥原。平原。引申为坦途。
  • 桴京[fú jīng]
      古代高丽人对家中小仓库之称。
  • 遗京[yí jīng]
      前朝旧都城。
  • 旧京[jiù jīng]
      旧都;古都。
  • 西京[xī jīng]
      1.古都名。
  • 迁京[qiān jīng]
      犹迁都。
  • 秦京[qín jīng]
      指秦国首都咸阳。
  • 章京[zhāng jīng]
      官名。清代多用以称军职或各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 官名。清代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军机章京。——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朝京[cháo jīng]
      犹入京﹐赴京。
  • 贵京[guì jīng]
      道教语。丹田。
  • 附京[fù jīng]
      寄居京城。
  • 凤京[fèng jīng]
      京都。
  • 皇京[huáng jīng]
      帝都。
  • 二京[èr jīng]
      1.两座京观。京观,集中埋葬敌军尸体的大坟。 2.两篇赋的合称。详“二京赋”。 3.指西汉都城长安与东汉都城洛阳。 4.指明代北京与南京。
  • 陵京[líng jīng]
      1.高大的丘陵。 2.陵寝。
  • 燕京[yān jīng]
      1.北京市的别称。因市区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国都而得名。 2.山名。即山西省管涔山。
  • 邺京[yè jīng]
      邺都。汉末,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
  • 高京[gāo jīng]
      指人工筑的高丘。
  • 梅楞章京[méi léng zhāng jīng]
      见“梅勒章京”。
  • 五京[wǔ jīng]
      1.指唐代的中京长安﹑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 2.指唐时渤海的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 3.指辽的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4.指金的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
  • 三京[sān jīng]
      1.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唐以雍州为西京,河南为东京,太原为北京。 2.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 晋京[jìn jīng]
      1.晋朝的京城。指洛阳。 2.进京,到京城。
  • 九京[jiǔ jīng]
      1.即九原。春秋时晋大夫的墓地。 2.泛指墓地。 3.犹九泉。指地下。
  • 梅勒章京[méi lè zhāng jīng]
      1.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 2.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 汉京[hàn jīng]
      指汉朝都城长安或洛阳。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 许京[xǔ jīng]
      即许都。今河南许昌。
  • 神京[shén jīng]
      1.帝都;首都。 2.犹仙都。 京城
  • 四京[sì jīng]
      1.唐代以长安(中京)﹑洛阳(东京)﹑太原(北京)﹑凤翔(西京)为四京。 2.宋代以开封府(东京)﹑河南府(西京)﹑应天府(南京)﹑大名府(北京)为四京。 3.辽代以临潢府(上京)﹑辽阳府(东京)﹑析津府(南京)﹑大同府(西京)为四京。
  • 咸京[xián jīng]
      原指秦代京城咸阳。后人常用以借指长安。
  • 宸京[chén jīng]
      京城,帝都。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阑干倚徧盼才郎﹐莫恋宸京黄四娘。”因系帝王所居处,亦以借称皇帝。
  • 离京[lí jīng]
      即行都﹐行在。
  • 汴京[biàn jīng]
      五代 梁、晋、汉、周 以及 北宋 的都城。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监认得他是 汴京 樊楼 下住的 宋五嫂,善煮鱼羹。”清 丘逢甲《牡丹诗》之十一:“汴京 纳土説 钱王,陌上看花兴未忘。”
  • 玉京[yù jīng]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2.泛指仙都。 3.指帝都。

京[jī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京鱼[jīng yú]
      鲸鱼。京,通“鲸”。
  • 京控[jīng kòng]
      清代官民有冤屈,经地方最高级官署审判仍不能解决时,可赴京向都察院及步军统领衙门控诉,谓之“京控”。
  • 京秩[jīng zhì]
      京官。
  • 京储[jīng chǔ]
      谓京仓的储备粮食。
  • 京尹[jīng yǐn]
      京兆尹。
  • 京甸[jīng diàn]
      京都周围附近地区。
  • 京雒尘[jīng luò chén]
      见“京洛尘”。
  • 京报人[jīng bào rén]
      谓从京城来的向科举中试或升官者报喜的人。
  • 京师[jīng shī]
      〈书〉首都。 帝王的都城自京师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赴举京师。——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自京师乘风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 京韵大鼓[jīng yùn dà gǔ]
      曲艺,大鼓的一种,形成于北京,流行北方各地。 中国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京、津等地。由木板大鼓与清音子弟书合流,并吸收戏曲、其它说唱艺术发展而成。唱腔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自操鼓、板司节奏,另以三弦、四胡伴奏。只有短段曲目
  • 京本[jīng běn]
      指京刻本图书,区别于蜀本﹑杭本﹑闽本等。
  • 京室[jīng shì]
      谓王室。
  • 京挺[jīng tǐng]
      茶名。
  • 京畿[jīng jī]
      〈书〉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京关[jīng guān]
      京都。
  • 京东大鼓[jīng dōng dà gǔ]
      中国曲艺的一种。源于北京以东香河、宝坻等地农民所唱的“地头调”,唱腔质朴,演员自击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扬琴伴奏。 中国曲艺的一种。源于北京以东香河、宝坻等地农民所唱的“地头调”,唱腔质朴,演员自击鼓、板站唱,另有三弦、扬琴伴奏
  • 京京[jīng jīng]
      忧愁不绝貌。
  • 京原铁路[jīng yuán tiě lù]
      从北京到原平。长419千米。北京通往山西的铁路干线,对山西煤炭外运起重要作用。1971年通车。
  • 京辇[jīng niǎn]
      指国都。
  • 京语[jīng yǔ]
      犹京话。
  • 京堂[jīng táng]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一般为三品﹑四品官。中叶以后,成为一种虚衔。
  • 京丘[jīng qiū]
      京观。
  • 京口[jīng kǒu]
      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 京报[jīng bào]
      ①古代对邸报的一种称谓。②1918年10月由邵飘萍在北京创办。因支持群众爱国运动,两次被查封,邵也被军阀政府以“宣传赤化”罪杀害。1928年6月在邵妻汤修慧主持下恢复出版,1937年7月终刊。该报副刊《莽原》(鲁迅主编)等很有影响。 清代北京由报房商人发行出售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用活体木字排印
  • 京朝官[jīng cháo guān]
      宋代京官和升朝官的合称。
  • 京县[jīng xiàn]
      国都所辖之县。泛指京畿。
  • 京门[jīng mén]
      国门。指国都。
  • 京运[jīng yùn]
      指运往京仓的粮食。
  • 京江[jīng jiāng]
      指长江流经今江苏镇江市北的一段。因镇江古名京口而得名。
  • 京蚨[jīng fú]
      犹京钱。
  • 京洛[jīng luò]
      1.亦作“京雒”。 2.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 3.泛指国都。 等于说“京城”。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京洛”京洛骚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京台[jīng tái]
      战国时楚国的高台。《战国策.楚策四》:“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鲍彪注:“京﹐高也。”一说为台名﹐吴师道补正:“或台名。”
  • 京尘[jīng chén]
      见“京洛尘”。
  • 京市[jīng shì]
      1.国都,京城。 2.国都的交易市场。
  • 京辅[jīng fǔ]
      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 京油子[jīng yóu zi]
      指久住北京老于世故而油滑的人。 旧指北京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轻浮油滑的人,现多指谙熟北京地区人情世故,办事机灵的北京年轻人
  • 京府[jīng fǔ]
      京都地区。
  • 京沚[jīng zhǐ]
      高洲。
  • 京沈铁路[jīng shěn tiě lù]
      从北京经天津到辽宁沈阳。长859千米。分段筑成。其中1881年兴建的唐胥(唐山矿区至胥各庄)段长10千米,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初名京奉铁路,1928年改北宁铁路。1949年后改今名。现与沈哈铁路合称京哈铁路。
  • 京剧[jīng jù]
      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
  • 京广铁路[jīng guǎng tiě lù]
      从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到广州。途经冀、豫、鄂、湘、粤五省。长2302千米。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原京汉、粤汉两铁路接轨后改今名。已建成复线。郑州-武汉段和衡阳-广州段已实现电气化。是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全国铁路网的纵轴,客货运最繁忙的干线之一。
  • 京族[jīng zú]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②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
  • 京洛尘[jīng luò chén]
      1.亦作“京雒尘”。 2.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 京钱[jīng qián]
      1.京都所铸的钱。 2.旧时北京通行的钱。
  • 京瓶[jīng píng]
      经瓶。盛酒的大瓶。
  • 京胡[jīng hú]
      胡琴的一种,形状跟二胡相似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胡琴的一种,像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发音较高,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 京城氏[jīng chéng shì]
      姓京城的。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列子.汤问》。
  • 京菜[jīng cài]
      北方风味的菜肴。 北方风味的菜肴
  • 京峙[jīng zhì]
      高丘。
  • 京味[jīng wèi]
      (京味儿)北京风味;北京地方特色:京味小吃 ㄧ京味十足的电视剧。
  • 京兆鸟[jīng zhào niǎo]
      画眉鸟的别名。
  • 京音大鼓[jīng yīn dà gǔ]
      见“京韵大鼓”。
  • 京片子[jīng piān zi]
      指北京话。片,也写作“撇”。
  • 京二胡[jīng èr hú]
      胡琴的一种,和二胡相似,音响介于京胡二胡之间,用于京剧伴奏等。也叫嗡子。 胡琴的一种,音响介于京胡和二胡之间,用于京剧伴奏等
  • 京歌[jīng gē]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瑞金,当地人民把瑞金改为瑞京,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 京房术[jīng fáng shù]
      汉京房好讲阴阳灾异,后世因把占卜星相等方术称为“京房术”。
  • 京都八景[jīng dū bā jǐng]
      指北京的八大名胜:蓟门烟树﹑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阴﹑玉泉垂虹﹑西山霁雪﹑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亦称“燕京八景”。或合“南囿秋风”﹑“东郊时雨”而为“京都十景”。
  • 京腔[jīng qiāng]
      指北京语音。 清代北京盛行戏曲的音调。即京戏的唱腔;又泛指北京话。旧指北京语音
  • 京曹[jīng cáo]
      清代称朝廷各部衙门司官以下的属官。
  • 京饷[jīng xiǎng]
      清代各省向朝廷上交的饷项。
  • 京周[jīng zhōu]
      犹周京。
  • 京局[jīng jú]
      1.宋时指中央机构各部门,又称百司。 2.指清代铸钱机构宝泉局及宝源局。
  • 京垓[jīng gāi]
      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 京戏[jīng xì]
      京剧。 ∶京剧
  • 京囷[jīng qūn]
      粮仓。
  • 京华[jīng huá]
      首都:誉满京华。
  • 京员[jīng yuán]
      即京官。
  • 京口酒[jīng kǒu jiǔ]
      《晋书.郗超传》:“时愔在北府,徐州人多劲悍,温恒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后用为名酒的典实。
  • 京邸[jīng dǐ]
      京都的邸舍。
  • 京派[jīng pài]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 京直[jīng zhí]
      “惊蛰”的省写。“惊”又作“惊”,省左旁“忄”作京;“蛰”﹑“直”音近。
  • 京白梨[jīng bái lí]
      北京地区产的白梨。果实皮薄,肉厚,味甜多汁,香味浓郁。 北京地区所产之白梨,皮薄,肉甜厚多汁,不脆
  • 京八寸[jīng bā cùn]
      流行于北京的一种长约八寸的旱烟袋管。
  • 京相[jīng xiāng]
      复姓。晋有京相璠。着《春秋土地名》三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一》。
  • 京阙[jīng quē]
      指皇宫。亦借指京城。
  • 京城[jīng chéng]
      指国都。 指国都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京话[jīng huà]
      指北京话。
  • 京冢[jīng zhǒng]
      犹京观。
  • 京仓[jīng cāng]
      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京兆尹[jīng zhào yǐn]
      1.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县之间,下辖十二县。后因以称京都。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 2.官名。汉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后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 古代京师的地方长官京兆尹郑叔则。——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 京里[jīng lǐ]
      犹京都。
  • 京夏[jīng xià]
      犹华夏,谓全国。
  • 京兆[jīng zhào]
      见“京兆尹”。
  • 京域[jīng yù]
      京都地区。
  • 京坊[jīng fāng]
      京城的里巷。
  • 京哈铁路[jīng hā tiě lù]
      从北京经天津、河北秦皇岛、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到黑龙江哈尔滨。全长1388千米。其中北京至沈阳段也称京沈铁路,沈阳至哈尔滨段与哈大铁路并轨。是联接东北铁路网和关内铁路网的最主要通道,中国客货运最为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 京观[jīng guān]
      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京圻[jīng qí]
      犹京畿。
  • 京镇[jīng zhèn]
      即京口。
  • 京陵[jīng líng]
      1.高丘大阜。 2.指皇陵。
  • 京卿[jīng qīng]
      对京堂的尊称。
  • 京债[jīng zhài]
      新任命的外官赴任前在京借的高利贷,用于置办行装等。

京[jī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南京市[nán jīng shì]
      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在省境西南部、长江沿岸,京沪、宁铜等铁路交会于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金陵、建康等。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民国均建都于此。1927年设市。人口265.7万(1995年)。化学工业占全国重要地位。特产云锦、板鸭。名胜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莫愁湖、雨花台、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长江大桥等。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校。
  • 北京车站[běi jīng chē zhàn]
      中国首都北京市的火车站。在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959年建成。车站大楼建筑面积为46700平方米;站台建筑面积为34133平方米;地道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站前广场4万平方米。大楼中部为中央大厅,有自动扶梯直达二层十四个候车室;底层东西两侧设售票厅、出口厅和行李房等;二层设有餐厅、电影厅、电视厅、阅览室等;第三层为行政管理等用房。有站台六座,线路十二股。出站走地道。建筑外观具有民族风格。
  • 北京市[běi jīng shì]
      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中北部、华北平原北端。面积1.68万平方千米。人口1077万(1995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1928年设市,初名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为首都,改设北京市。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机械、化学、冶金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铁路和航空枢纽。京哈、京沪、京九、京广和京包等铁路交点。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举世闻名。
  • 北京猿人[běi jīng yuán rén]
      中国猿人的一种,生活在距今约70-20多万年以前。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第一颗牙齿化石,1929年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也叫北京人。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一种猿人,大约生活在五十万年以前。又称“北京人”
  • 骑京鱼[qí jīng yú]
      见“骑鲸”。
  • 二京赋[èr jīng fù]
      《西京赋》与《东京赋》的合称。
  • 北京政变[běi jīng zhèng biàn]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第三路总司令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后因冯玉祥与张、段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被迫宣布下野。
  • 东京六姓[dōng jīng liù xìng]
      指东汉六个皇后的族党。东京,代指东汉。
  • 玉京子[yù jīng zǐ]
      蛇的别名。
  • 北京曲剧[běi jīng qǔ jù]
      戏曲剧种。流行于北京。20世纪50年代初,以单弦的曲牌为主,吸收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唱腔,从小戏形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常用曲调有〔太平年〕、〔云苏调〕、〔湖广调〕等。剧目有《妇女代表张桂蓉》、《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 还京乐[hái jīng lè]
      1.乐曲名。 2.词牌名。调见宋周邦彦《片玉词》。
  • 玉京山[yù jīng shān]
      1.传说中元始天尊居住的仙山。 2.山名。在江西省北部。
  • 北京话[běi jīng huà]
      北京的汉语方言。 北京的汉语方言
  • 玉京人[yù jīng rén]
      指仙女。亦泛指美人。
  • 北京鸭[běi jīng yā]
      著名的优良家鸭品种,原产于北京。羽毛纯白色,嘴﹑腿和蹼橘红色。产卵多,生长快,肉肥美。
  • 张京兆[zhāng jīng zhào]
      汉代张敞,曾为京兆尹,人称张京兆。《汉书.张敞传》:“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和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亦以喻夫婿。
  • 北京大学[běi jīng dà xué]
      中国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898年,当时称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1912年改现名。设有数学、物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法律等系和经济学院、研究生院以及多个科学中心。
  • 东京湾[dōng jīng wān]
      日本本州岛南岸海湾。为房总、三浦两半岛合抱,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湾口宽仅8千米。沿岸为日本著名重化工业地带。北岸和西岸有东京、横滨、横须贺等港市,东岸有千叶港。

京[jīng]字的成语

  • 大莫与京[dà mò yǔ jīng]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京辇之下[jīng niǎn zhī xià]
      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
  • 光复旧京[guāng fù jiù jīng]
      光复:恢复。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
  • 莫之与京[mò zhī yǔ jīng]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大得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极大。
  • 京兆眉妩[jīng zhào méi wǔ]
      用以称女子眉样美好。
  • 五日京兆[wǔ rì jīng zhào]
      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西汉张敞为京兆尹(官名),将被免官,有个下属知道了不肯为他办案,对人说“他不过做五天的京兆尹就是了,还能办什么案子”,后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将要离职
  • 研京练都[yán jīng liàn dōu]
      指文思缜密而迟缓。
  • 京兆画眉[jīng zhào huà méi]
      指夫妇或男女相爱。用为夫妇或男女相爱的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