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新华字典>國的国语辞典解释
guó

國读音为guó,意思是都城;城邑。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國者,郊内之都也。”《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趙岐注;“在國謂都邑也。”《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沈鍊)雇着一輛車兒,出了國門,往保安進發。”古代王、侯的封地。《説文•口部》:“國,邦也。”段玉裁注;“邦、國互訓,渾言之也。”《易•師》:“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孔穎達疏:“若其功大,使之開國為諸侯。”《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賈公彦疏:“《周禮》凡言邦國者,皆是諸侯之國。”孫詒讓正義:“上言邦者,據王國而言;下言邦國者,總舉大小侯國通言之。”唐柳宗元《封建論》;“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国家。如;国有;国法;为国争光。《詩•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唐白居易《凶宅》:“寄語家與國,人凶非宅凶。”地方;地域。《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特指故乡。《晋書•陶侃傳》:“(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建国;建都。《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史記•魯周公世家》:“其三月,周公往營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國之。”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徐市)私具舟,載其童男女三千人,宅海島而國焉。”属于本朝的。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唐杜甫《韋諷録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玉。”《遼史•百官志一》;“國制簡樸,漢制則沿名之風固存也。”中国的。如;国产;国术;国画。代表国家的。如;国旗;国徽;国宴;国歌;国花。在某方面为全国最突出的。如;国手;国色;国工。姓。《廣韻•德韻》:“國,姓,太公之後。”《春秋•成公十八年》:“齊殺其大夫國佐。”
國  部  首
部外笔画
8
國总笔画
國  结  构
全包围结构
國同音字
常用字表
國不是常用字
國统一码
國  五  笔
LAKG
國  仓  颉
WIRM
國  郑  码
JDJA
四角号码
60153
通用字表
國是通用字

國字读音

guó ㄍㄨㄛˊ

國字笔顺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提、斜钩、撇、点、横 (國笔顺图解请看:國笔顺)

國相关字典

國国语辞典解释

國 guó ㄍㄨㄛˊ

# 名

  • 古代称诸侯或君王的封地为「国」。
    1. 如:「鲁国」、「齐国」。
    2. 《易经·师卦·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3. 唐·柳宗元〈封建论〉:「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团体。
    1. 如:「中国」、「美国」。
  • 城市。
    1. 《孟子·离娄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 地方。
    1. 如:「水乡泽国」。
    2. 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
  •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国佐。

    # 形

    • 代表国家的。
      1. 如:「国旗」、「国歌」。
    • 本国的。
      1. 如:「国人」、「国土」、「爱用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