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连枳壳汤

黄连枳壳汤

《古今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方》:黄连枳壳汤

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

处方黄连3克枳壳2.4克当归2.4克白芍药3克茯苓泽泻青皮槟榔各2.1克木香1.5克(磨汁入)甘草1.2克

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行滞。治湿热痢疾。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湿热积滞,初作炽迫,加大黄朴消各6克;白痢,加吴茱萸(炮)1.5克;腹痛,倍芍药,加延胡索泽兰叶;赤白兼下,加桃仁滑石,归尾、陈皮各1.5克;下痢后气虚,后重不去,加升麻川芎;痢久滑泻,二便流利,加粟壳、诃子阿胶

摘录《古今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方》

症因脉治》卷四:黄连枳壳汤

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

处方黄连枳壳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疾,湿火伤于气分,腹痛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症因脉治》卷四:黄连枳壳汤

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

处方黄连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积热泄泻,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右脉数大。

用法用量煎8分,冲调六一散3钱。

元气虚而积热又甚,应清者,加人参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黄连枳壳汤

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

处方黄连1钱,枳壳8分,当归8分,白芍药1钱,茯苓7分,泽泻7分,青皮7分,槟榔7分,木香5分(磨汁入),甘草4分。

功能主治痢疾初作,多由湿热,但下之后,即服此汤1-2剂,并无再作。

用法用量《证治宝鉴》有厚朴,无木香

湿热积滞,初作炽迫者,宜下之,加大黄朴消各2钱;血痢,加黄芩地榆川芎桃仁各6分;白痢,加吴茱萸(炮)5分;腹痛者,倍芍药,加玄胡索、泽兰叶;赤白兼下者,加桃仁滑石、归尾、陈皮各5分;赤痢久弱,下后未愈,去芩、连,加归尾、芍药、川芎、熟地黄白术阿胶珠各1钱;湿甚,小水少,加木通泽泻、山栀、茯苓各5分;下后二便流利,惟后重不去,此气陷于下也,升麻川芎提之;痢久气血两虚者,八物汤养之;痢久滑泄,二便流利,腹中清,加粟壳、诃子阿胶之类涩之。

摘录《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

猜你喜欢

  • 护胎救生散

    药方名称护胎救生散处方浮萍草1两,川朴消1两,蛤粉1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蓝根1两(锉)。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安胎,解烦热。主妊娠伤寒热病。用法用量水调封脐上。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 华山碑记丹

    药方名称华山碑记丹处方三棱1两,灵脂1两,甘遂1两,葶苈1两,牙皂1两,青皮1两,神曲1两,乌梅1两,陈皮1两,枳壳1两,木香1两,豆豉1两,大黄1两,芫花1两,巴豆霜1两,红芽大戟1两,石榴1两。制

  • 缓和二神丹

    药方名称缓和二神丹处方艾叶、酒粕各等分。功能主治眼胞滞血不散,或翳膜疼痛者。用法用量炼熟,贴敷眼胞,用温金熨之。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 参茯白术散

    药方名称参茯白术散处方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2两,茯苓2两,山药2两,人参2两,甘草2两,莲肉2两,砂仁2两,桔梗2两,薏苡仁(炒)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病后脾虚津液燥。或有余热虚渴。用法用量

  • 常山散

    《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常山散药方名称常山散处方常山38克升麻15克蜀漆7.5克制法上三味,捣筛为散。功能主治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米15克,用井花水200毫升煎,去滓顿服,少间则吐,吐讫

  • 补气养荣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补气养荣汤药方名称补气养荣汤处方党参、白术、归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豆蔻(初用香蔻7-8分至1钱)。功能主治夹痞伤寒,气虚中满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

  • 鱼鳔当归汤

    药方名称鱼鳔当归汤处方鱼鳔当归各10克 红枣10枚制法将上3味水煎。功能主治大补气血。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法用量每日2次,可长期服用。摘录《民间方》

  • 牡荆汤

    药方名称牡荆汤处方牡荆子白术各15克芒消7.5克(研,后下)制法上三味,牡荆子白术二味细锉。功能主治治面青身黄,心中烦乱,起卧不安,唇里生疮,目视疏疏,名日惊黄。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

  • 木香诃黎勒丸

    药方名称木香诃黎勒丸处方木香(半生半炒)30克 诃黎勒(煨,去棱)22.5克白术30克 桂(去粗皮)芜荑(炒)各4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焦)各60克高良姜(炒)肉豆蔻(去壳)

  • 黄牛脑子酒

    药方名称黄牛脑子酒处方牛脑髓1个(薄切),白芷3钱,川芎末3钱。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偏正头风。用法用量同入瓷器内加酒煮熟,乘热服之。尽量一醉,睡后酒醒,其疾如失。摘录《医学入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