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百部汤

百部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1两,款冬花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痰涕多,不思食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3个(掰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半两,生姜半斤,细辛3两,贝母3两,甘草2两(炙),杏仁4两(去皮尖双仁者),紫菀3两,桂心2两,白术2两,麻黄6两(去节),五倍子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咳,昼夜不得眠,两眼突出。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菜。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款冬花紫菀(去苗土)、贝母(去心)、知母(焙)、白薇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痰壅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慈幼新书》卷二: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白薇紫菀百部玄参麦冬甘草五味子、大力子、白芥子。

功能主治喉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麻科活人》卷四: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地骨皮麦冬天冬知母玄参、瓜萎仁、百部根、百合、地茄根

功能主治肺痈。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本草汇言》卷六: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3钱,薏苡仁3钱,百合3钱,麦门冬3钱,桑白皮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沙参1钱5分,黄耆1钱5分,地骨皮1钱5分。

功能主治久嗽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胸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本草汇言》卷六

女科指掌》卷五:百部汤

药方名称百部汤

处方百部桔梗茯苓百合、桑白皮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掌》卷五

猜你喜欢

  • 五味泻白散

    药方名称五味泻白散处方当归生地 芍药栀子黄芩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风热翳膜血筋,一切肺热外障。用法用量每服9~15克,用白汤调服,或作汤剂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

  • 槐花消痔汤

    药方名称槐花消痔汤处方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当归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

  • 开痰安虫汤

    药方名称开痰安虫汤处方乌梅1钱半,苦参1钱半,淮膝1钱半,橘皮1钱半,杜仲1钱半,川楝1钱半,当归1钱半,香附1钱半,天雄1钱,吴萸1钱,杏仁1钱,甘草8分。功能主治小腹肿胀刺痛。用法用量葱白为引。注

  • 百一膏

    药方名称百一膏处方莨菪子1合,乌麻油1大升,乱发1拳许(灰汁净洗),黄丹4两,蜡1两,绯帛子1方寸,松脂桃许大,丁香2-7枚,曲头棘针2-7枚(破之),印成盐7枚(破),柴胡1斤(末),紫菀1斤,驴耳

  • 中和丸

    药方名称中和丸处方良姜120克乌梅肉30克茴香45克干姜神曲小麦芽各15克 白茯苓苍术甘草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不和,寒气积聚,饮食减少,肢体困倦。用法用量

  • 六和膏

    药方名称六和膏处方海螵蛸10g,煅龙骨10g,象皮6g,血竭6g,木香6g,没药6g,轻粉6g。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撒布患处。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酒煎散

    《张氏医通》卷十五:酒煎散药方名称酒煎散处方汉防己(酒洗)、防风、甘草(炙)、荆芥穗、当归、赤芍药、牛蒡子、甘菊(去蒂)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暴露赤眼生翳。用法用量每服5-6钱,酒煎,食后温服。

  • 补益附子丸

    药方名称补益附子丸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龙骨、牛膝(酒浸,切,焙)、肉苁蓉(酒浸,切,焙)、巴戟天(去心)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劳漏精。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

  • 阑尾炎合剂

    药方名称阑尾炎合剂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连翘30g,白花蛇舌草30g,冬瓜仁30g,赤芍15g,大黄(后下)15g,桃仁15g,川楝子15g,木香15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破瘀

  • 腊茶汤

    药方名称腊茶汤处方腊茶。制法上用为末。功能主治阴囊上疮。用法用量先以甘草煎水洗,后用贴。摘录《普济方》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