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坏涎丸

坏涎丸

《博济》卷三: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硇砂2分,寒水石半两(猛火烧透红,好酒内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淀粉1大分,龙脑1分,水银1大分(将定粉放盏内,与水银同研,渐渐滴,令似乳),半夏半两(热酒烫1度,姜汁浸1宿)。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研好朱砂度过。

功能主治痰涎壅盛,头重心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生姜、龙脑水送下。勿嚼。

摘录《博济》卷三

《圣惠》卷五: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白矾(烧灰)半两,天竺黄半两,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黄),金箔50片,朱砂1两(细研,以水飞过),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制法上药以半夏皂荚子仁捣罗为末,与诸药同研令匀,用烂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风壅,咽喉内涎唾如胶,心胸妨闷,语声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八十五: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水银1分(以少枣肉研令星尽),铅霜1分,甘草半分(末)。

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梨汁送下。以涎尽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郑愈方: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半夏2钱(研,以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用慢火炙黄干),粉霜半钱,铅白霜半钱,巴豆霜半钱,雄黄半钱,蝎梢半钱。

制法上各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咽喉涎鸣如锯,兼伤寒身热面赤。

用法用量每用5丸,灯心汤化破。如涎未下,再投灯心汤即吐。如取涎,连3服即泻,次补。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郑愈方

猜你喜欢

  • 完肌散

    《外科精义》卷下:完肌散药方名称完肌散处方密陀僧桑白皮(新者)龙骨各120克 陈石灰60克 黄丹15克麝香3克(另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刀斧伤。用法用量干掺患处。摘录《外科精义》卷下《玉机微义》

  • 龙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龙胆汤药方名称龙胆汤处方龙胆钩藤柴胡黄芩桔梗芍药茯苓(一方作茯神)甘草各7.5克蜣螂2枚大黄3克制法上十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婴儿出生后,血脉盛实,四肢惊搐,发热呕吐;亦治惊痫。用

  • 六妙丸

    药方名称六妙丸处方保童丸1帖,芦荟丸1帖,化虫丸1帖,肥儿丸1帖,六神丸1帖,蚵蚾丸1帖。功能主治疳积。用法用量合和为丸服。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 氤氲汤

    药方名称氤氲汤处方大豆卷6克藿香9克佩兰9克青蒿6克 焦栀皮6克连翘9克滑石15克通草3克郁金6克 菖蒲3克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宜气透痞。治湿温,发热身痛,热势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颈、胸

  • 瓜矾散

    药方名称瓜矾散别名瓜蒂甘遂丸处方瓜蒂4钱,甘遂1钱,白矾(枯)5分,螺壳(煅)5分,草乌尖5分。制法上为末,用真麻油调令软硬得所,旋丸如鼻孔大。功能主治鼻痔。用法用量瓜蒂甘遂丸(《明医指掌》卷八)。摘

  • 久近烂脚膏

    药方名称久近烂脚膏处方芦甘石1钱,冰片5厘,乳香5分,没药5分,川连5分,煅象皮5分,九一丹5分。制法上为极细末,用雄猪油熬化调摊油纸上。功能主治久近烂脚。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大生要旨·续编》

  • 干姜五味甘草汤

    药方名称干姜五味甘草汤处方干姜8分,炙草2钱,五味子30粒。功能主治肺冷咳嗽。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温热经解》

  • 清咽消毒剂

    药方名称清咽消毒剂处方薄荷10克金银花10克 野菊花15克 生甘草6克沙参10克 土茯苓1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秽利咽。治白喉、喉痈、喉风、乳蛾。用法用量水煎滤清,每剂得300毫升。含漱,一日四至六

  • 桂枝加附桂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附桂汤处方桂枝3钱,白芍3钱,甘草(炙)2钱,附子(生)1钱,肉桂(去粗)1钱,生姜3钱,大枣2枚。功能主治太阳伤寒,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为阴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其证自汗出

  • 刺五加浸膏

    药方名称刺五加浸膏来源为刺五加经加工制成的浸膏。性状为黑褐色的稠膏状物;气香,味微苦、涩。炮制取刺五加1000g,粉碎成粗粉,加7倍量的75%乙醇,连续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