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助胃膏

助胃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鸡头实大一圆,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 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30克 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 缩砂仁甘草(炙)各60克橘红(去白)山药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补脾健胃,温中理气。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色青,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芡实大1丸,用米饮化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洪氏集验方》卷五:助胃膏

药方名称助胃膏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小茴各15克 干山药30克檀香3克乌梅肉15克白豆蔻仁15克 缩砂仁15克 干木瓜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助胃生津。治小儿胃气虚弱,津液不足,食欲不振,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如皂子大1丸,空腹时嚼服,或用温水吞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五

猜你喜欢

  • 蚕茧散

    《医学入门》卷八:蚕茧散药方名称蚕茧散处方蚕茧3个,白术1钱,信石1钱。制法俱火煅,为末。功能主治瘰疬已破。用法用量掺烂肉上,3日。其核即下。摘录《医学入门》卷八《续刻经验集瘄疹选要》:蚕茧散药方名称

  • 加味百合汤

    药方名称加味百合汤处方乌药1钱5分,百合4钱,贝母(杵)2钱,瓜蒌皮2钱,薤白3钱,白蔻(去壳,杵)7分。功能主治胸膈痛。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 麻黄解肌汤

    《元和纪用经》:麻黄解肌汤药方名称麻黄解肌汤处方麻黄(去根节,陈者佳)甘草升麻赤芍药石膏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项强急,恶寒发热,腰痛,四肢烦疼而无汗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

  • 秦艽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秦艽散药方名称秦艽散处方秦艽30克(去苗)柴胡30克(去苗)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22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葛根22克(锉)制法上药捣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后

  • 固精种子丸

    药方名称固精种子丸处方紫河车1具,枸杞、韭子、当归、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熟地、嫩黄耆、琐阳、杜仲,巴戟3两,辽东参、于白术、白龙骨、天冬、海狗肾、陈皮,山药1两,山萸,麦门冬5两,补骨脂8两。制法

  • 贝母瓜蒌汤

    药方名称贝母瓜蒌汤处方贝母(去心)、瓜蒌仁(去油)、天南星(制)、荆芥穗、防风(去芦)、黄柏(去粗皮)、羌活、黄芩、黄连、白术、橘皮(去白)、薄桂、半夏(炮7次)、威灵仙、天花粉、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

  • 莲房汤

    药方名称莲房汤处方朴消、荆芥、防风、五倍子、莲房、枳壳、甘草节、地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 苦参橘皮丸

    药方名称苦参橘皮丸别名苦参丸处方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一作鬼箭羽)、黄柏、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干之。功能主治热毒痢。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1日3

  • 补肾地黄丸

    《活幼心书》卷下:补肾地黄丸药方名称补肾地黄丸处方干山药(去黑皮)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用)熟干地黄(酒洗,焙干)各15克鹿茸(蜜或酒涂,炒)川牛膝(酒洗,焙)各12克 牡丹根皮(净洗)白茯

  • 丁香建脾散

    药方名称丁香建脾散处方草果1个(炮),肉豆蔻2个,丁香1分,舶上丁香皮4两,舶上茴香半两,白干姜半两,桂半两,甘草半两,郁李仁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脾元上锉气弱,食少腹胀,泄泻肠鸣。用法用量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