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九痛丸

九痛丸

《金蹑要略》卷上: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别名附子丸(《外台秘要》卷七)。

处方附子42克(炮)生狼牙14克(炙香)巴豆14克(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14克

制法上药六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感受秽恶不正之气,腹部胀痛,日不能言;或多年积冷,寒气攻冲。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体强者初服3丸,日服三次,弱者服2丸,用酒或温开水送下。

摘录《金蹑要略》卷上

疡科纲要》卷下: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处方白川椒1两,公丁香1两,高良姜1两,广木香1两,明腰黄1两,江子仁(即巴豆,拣取白仁,压净油质)1两,五灵脂8钱,西藏红花6钱。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用汾酒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宿年九种胃痛,如刀如锥。

用法用量每服7厘,温汾酒1杯吞服,泄1-2次,饮冷粥汤1-2口即止。不可蜜丸。定痛极验,重者不过3服;有年久恙,可铲根株。

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金匮》卷上:九痛丸

药方名称九痛丸

别名附子

处方附子3两(炮),生狼牙1两(炙香),巴豆1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1两,干姜1两,吴茱萸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

用法用量附子丸(《外台》卷七引《经心录》)。《外台》引《必效方》:疗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气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去来心痛。方中生狼牙,《千金》作“生狼毒”。

注意猪肉芦笋

各家论述1.《法律》:仲景于胸痹证后,附九痛丸,治九种心痛,以其久着之邪,不同暴病,故药则加峻,而汤改为丸,取缓攻不取急荡也。九种心痛,乃久客之剧证,即肾水乘心,脚气攻心之别名也。痛久血瘀,阴邪团结,温散药中,加生狼牙、巴豆吴茱萸驱之,使从阴窍而出。以其邪据胸中,结成坚垒,非捣其巢,邪终不去耳。

2.《金匮要略直解》:心痛虽分九种,不外积聚、痰饮、结血、虫注、寒冷而成。附子巴豆,散寒冷而破坚积;狼牙、茱萸,杀虫注而除痰饮;干姜人参,理中气而和胃脘,相将治九种之心痛;巴豆除邪杀鬼,故治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上冲,皆宜于辛热,辛热能行血破血,落马坠车,血凝血积者,故并宜之。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缓肠汤

    药方名称缓肠汤处方人参(去芦)1两,白术1两,当归(去芦并土)1两,白茯苓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制)1两,白芍药1两,炙甘草1两,阿胶(蛤粉炒,去粉)2两,黄耆(蜜炙)2两,陈粳米(炒)2两,御米壳

  • 大圣一粒金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圣一粒金丹药方名称大圣一粒金丹处方大黑附子(炮.去皮尖)、大川乌头(炮.去皮尖)、新罗白附子(炮),各二两。白蒺藜(炒.去尖刺)、白僵蚕(洗.去丝.微炒)、五灵脂

  • 涩肠散

    药方名称涩肠散处方诃子(炮)赤石脂龙骨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久痢,肛门脱出不收。用法用量加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又治痢,米汤调服。摘录《婴童百问》卷八

  • 两富汤

    药方名称两富汤处方大熟地1两,大麦冬1两。功能主治金水相生。主白腐音哑。用法用量取长流水与井水各半煎浓,徐徐服之。摘录《玉钥续编》

  • 琥珀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琥珀丹药方名称琥珀丹处方琥珀3钱4分,龙牙3钱4分,远志2钱7分,节蒲2钱7分,枣仁2钱,当归2钱7分,茯神2钱4分,沉香2钱7分,香附2钱7分,寸冬2钱7分,天冬2

  • 扫疥散

    药方名称扫疥散处方大黄蛇床子黄连金毛狗脊黄柏苦参各15克硫黄水银(茶末捣杀)各12克轻粉3克雄黄黄丹各7.5克 大枫子(去壳)木鳖子(去壳)各15克制法先将前六味同研为细末,再加入后八味杵捣匀。功能主

  • 扫红煎

    药方名称扫红煎处方防风荆芥白芷各6克甘菊花黄连各4.5克红花当归各6克芒消6克白矾1.5克功能主治治眼目红肿,糜烂疼痛。用法用量煎汤,熏洗患处。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 三建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建汤药方名称三建汤处方天雄(炮.去皮.脐)、附子(炮.去皮.脐)、大川乌(炮.去皮.脐),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

  • 榴附饮

    药方名称榴附饮处方酸石榴皮(米醋炒)、香附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产后泻。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 龙衣散

    药方名称龙衣散处方蛇蜕(全者)1条,马勃1两,皂角子24粒。制法上入小瓷罐内,盐泥封固,烧赤,勿令烟出,候令存性为末。功能主治疹后因潮不尽,热毒上攻于目,翳膜侵睛,或成珠子,或如蟹眼,在黑睛上者。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