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鲃鱼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

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生境分部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味甘,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主壮阳道,温中补衰。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别名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倒刺鲃之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dodes denticulatus denticulatus (Oshima)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小稍尖,头背部呈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亚下位,成马蹄形。唇厚,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在,侧线鳞28(4.5-5/3-3.5-V)32。背鳍4,8-9,其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臀鳍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色微黑,腹部白色,近尾鳍基部有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急流水中下层鱼类。在江河的上游地带生活。主食植物。

资源分布:我国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和海南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热;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天蓝苜蓿

    药材名称天蓝苜蓿拼音Tiān Lán Mù Xu别名接筋草[昆明]来源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微涩,平

  • 豆腐渣果根

    药材名称豆腐渣果根拼音Dòu Fu Zhā Guǒ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深绿山龙眼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nilagirica Bedd.[H.errat-icaHoo

  • 地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耳草药材名称地耳草拼音Dì ěr Cǎo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

  • 兴安独活

    药材名称兴安独活拼音Xìnɡ ān Dú Huó别名牛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dissectum Ledeb.采收和储藏:春末秋初采挖,去其

  • 蓝花茶

    药材名称蓝花茶拼音Lán Huā Chá别名饿死鬼、吃不饱草、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蒙古莸的嫩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 Bgu

  • 水接骨丹

    药材名称水接骨丹拼音Shuǐ Jiē Gǔ Dān别名水窝窝、九牛造接骨丹(《陕西中草药》),地母怀胎草、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云南中草药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

  • 鸡脚草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脚草乌药材名称鸡脚草乌别名月下参、小草乌、惊药、云南飞燕草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云南翠雀花Delphinium yunnanense (Franch.) Franch.,以根入药

  • 蒿枝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枝七药材名称蒿枝七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黄花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淡,温

  • 岭南铁角蕨

    药材名称岭南铁角蕨拼音Lǐnɡ Nán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Sampson's Spleenwort别名肥蕨出处始载于《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岭南铁角蕨的全草

  • 丁癸草根

    《中药大辞典》:丁癸草根药材名称丁癸草根拼音Dīnɡ Guǐ Cǎo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①《生草药性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