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马牙半支

马牙半支

《中药大辞典》:马牙半支

药材名称马牙半支

拼音Mǎ Yá Bàn Zhī

别名马牙苋(《奇方类编》),酱瓣半支、旱半支(《百草镜》),酱瓣草(汪连仕《采药书》),酱板豆草(《周益生家宝方》),铁梗半支、山半支(《纲目拾遗》),佛甲草半支莲(《浙江民间草药》),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四川中药志》),仙人指甲(《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全草。夏、秋收采。

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17厘米。茎下部匍匐,节上生须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方形,棱钝,有槽,平滑。叶对生;倒卵形至倒卵状匙形,长约1~2.7厘米,先端圆,中间微凹,基部沿茎下伸,成半圆形耳垂,全缘,光滑,表面绿色,中肋基部微凹,顶端不显,背面中肋处为极细纵沟纹。复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绿色,匙形,长不到花瓣的1/2;花瓣5,黄色,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先端尖锐;雄蕊10,花丝细长;心皮5,分离,基部微合,胚珠多数。蓇葖果。花期夏秋间。

生境分部生于田野向阳处及山野溪旁岩石上。分布华东、华中、西南等地。

性味酸,凉。

①《纲目拾遗》:"性寒。

②《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⑧《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治痈肿,疔疮,吐血,衄血,血崩,带下,瘰疬,黄疸,跌扑损伤。

①《纲目拾遗》:"消痈肿,治湿热,利水和血。治肠痈,痔漏,蛇咬,疔疽,便毒,风痹,跌扑,黄疸。擦汗斑尤妙。"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热病,吐血,衄血,下血,红崩及疮毒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疮毒红肿:六月雪芙蓉叶鱼腥草。共捣绒敷。(《四川中药志》)

②治吐血,衄血:六月雪猪肉炖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瘰疬:马牙半支作菜常服。(《纲目拾遗》)

④治淋疾:芝麻一把,核桃一个,石上马牙苋。共捣烂,滚生酒冲服。(《奇方类编》)

⑤治水臌:酱瓣草捣,合麝香贴脐眼。(汪连仕《采药书》)

⑥治疟:酱瓣豆草,略洗蒸熟,一日晒干,不干焙之,每斤配老姜一斤,磨细收贮。一日者一钱,二日者二钱,三日者三钱,酒凋服,服后次酒至醉。(《周益生家宝方》)

⑦治急痧:酱瓣草阴干,每服三钱,水煎服。(《纲目拾遗》)

⑧治狗咬:以酒洗净疮口血,捣酱瓣半支罨上。(《纲目拾遗》)

各家论述《纲目拾遗》:"马牙半支有二种,有红梗青梗之别。治妇人赤白带第一妙药。赤带用赤梗者,白带用白梗者。"

备注此外,圆叶佛甲草亦同等入药,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叶的先端钝圆而不凹。分布于华东地区。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牙半支

药材名称马牙半支

拼音Mǎ Yá Bàn Zhī

英文名Herb of Emarginate Stonecrop

别名酱板草、石上马牙苋、酱瓣半支、旱半支、酱瓣草、酱瓣豆草、铁梗半支、山半支、佛甲草半支莲、仙人指甲、马牙板草、石马齿苋、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马牙半支有二种,有红梗青梗之别,治妇人赤白带第一妙药。赤带用赤梗者,白带用白梗者。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或圆叶景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dum emarginatum Migo[S.madinoi Maxim.var.emarginatum(Migo)S.H.Fu]2.Sedum makinoi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置沸水中稍烫,晒干。

原形态1.凹叶景天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0-20cm,全株无毛。根纤维状。茎细弱,下部平卧,节处生须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方形,棱钝,有槽,平滑。叶对生或互生;匙状倒卵形至宽卵形,长1.2-3cm,宽5-l0mm,先端圆,微凹,基部渐狭,有短距,全缘,光滑。

蝎尾状聚个花序,项生,花小,多数,稍疏生,无花梗;苞片叶状;萼片5,绿色,匙形或宽倒披针形,长不到花瓣的1/2;花瓣5,黄色,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8mm,宽1.5-2mm,先端有短尖;雄蕊10,2轮,均较花瓣短,花药紫色;鳞片5,长圆形,分离,先端突狭成花桂,基部稍合生。蓇葖果,略叉开,腹面有浅囊状隆起。神子细小,长圆形,褐色,疏具小乳头状突起。花期4-6月,果明6-8月。

2.圆叶景天多年生草本,高15-25cm。茎下部节上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匙形,长17-20mm,宽6-8m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有短距。聚伞状花序,花枝二歧分枝;苞片与叶同形而小;花无梗;萼片5,线状匙形,长2-3mm,宽0.7-0.8mm,基部有短距部有短距;花瓣5,黄色,披针形,长4.5mm,宽1.2mm;雄蕊10,2轮,对瓣的较花瓣为短,对萼的略与花瓣同长;鳞片5,长方状匙形;心皮5,披针形,基部1mm合生。果斜展。种子细小,卵形,有微乳头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较阴湿的土坡岩石上或溪谷林下。

2.生于低山山谷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2.分布安徽及浙江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5-15cm。茎细,直径约1mm,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有的节上生有须根。叶对生,多已皱缩碎落,叶展平后呈匙形。有的可见顶生聚伞花序,花黄褐色。气无,味淡。

性味苦;酸;凉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主痈疖;疔疮;带状疱疹;瘰疬;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痢疾;淋病;黄疸;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鲜品50-10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消痈肿,治湿热,利水和血。治肠痈,痔漏,蛇咬,疔疽,便毒,风痹,跌扑,黄疸。擦汗斑尤妙。

2.《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热病,吐血,衄血,下血,红崩及疮毒红肿。

摘录《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牙半支

药材名称马牙半支

拼音Mǎ Yá Bàn Zhī

别名狗牙瓣、石马齿苋、豆瓣菜、六月雪(四川重庆)、打不死(湖北)

来源景天景天属植物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 Migo,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匍匐肉质草本,高10~17厘米。茎下部平卧,节上生不定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棱形,棱钝,有槽,平滑无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匙形,长约1~2.7厘米,宽5~12毫米,顶端圆而微凹,基部沿茎下伸成半圆形耳垂,全缘。夏季开黄色小花,两歧分枝复聚伞花序,总花梗3,着生于枝顶;花萼、花瓣各5片;雄蕊10个,较花瓣为短,花药紫色;雌蕊5个,基部合生。蓇葖果叉开,腹面有浅囊状隆起。

生境分部生于水沟边、河边湿地或田坎土壁处。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省。

性味微酸、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主治:肝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疔疮,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鲜全草1~3两,捣烂绞汁服,或水煎服;外用鲜全草适量,加食盐或黄酒捣烂外敷,或取汁搽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单面针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面针药材名称单面针别名山枇杷、白三百棒、九百锤、大叶花椒、山椒根、黄椒根、钻山虎、单面虎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蚌壳花椒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以根入

  • 犀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犀角药材名称犀角拼音Xī Jiǎo别名犀牛角来源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

  • 野靛青

    《中药大辞典》:野靛青药材名称野靛青拼音Yě Diàn Qīnɡ别名项开口、白牛膝、大青、九头狮子草、高山辣椒、大叶辣椒草、黄丁苦草、对叶接骨草、绿骨大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

  • 玉带海雕

    药材名称玉带海雕拼音Yù Dài Hǎi Diāo英文名Black eagle别名黑鹰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鹰科动物玉带海雕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liaeetus le

  • 沙前胡子

    药材名称沙前胡子拼音Shā Qián Hú Zǐ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时采收。功能主治理气,健胃。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

  • 水锦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锦树药材名称水锦树拼音Shuǐ Jǐn Shù别名猪血木、饭烫木、黄麖茅、红木、大虫耳、牛伴木、双耳蛇来源茜草科水锦树属植物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

  • 雪胆

    药材名称雪胆拼音Xuě Dǎn别名曲莲、罗锅底、苦金盆、蛇莲、金腰莲、金龟莲、金盆、赛金刚来源葫芦科雪胆属植物雪胆Hemsleya amabilis Diels及大籽雪胆H. macrosperma

  • 菠萝根叶

    药材名称菠萝根叶拼音Bō Luó Gē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

  • 剑叶铁树叶

    药材名称剑叶铁树叶拼音Jiàn Yè Tiě Shù Yè出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朱蕉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剑叶朱蕉,又名:小叶铁树、剑叶

  • 黄花母根

    《中药大辞典》:黄花母根药材名称黄花母根拼音Huánɡ Huā Mǔ Gēn别名胶粘根(《广西中药志》),土黄芪(《福建中草药》)。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根。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