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香樟

香樟

药材名称香樟

拼音Xiānɡ Zhānɡ

别名樟木

出处《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5米。小枝具棱。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异甚大,常为椭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具羽状脉,侧脉6~8对,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花小,绿白色;花被片6,卵形,内面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果实球形,黑色,直径6~8毫米;果托倒圆锥状,红色,有纵条纹。

本植物的叶(香樟叶)、果实(香樟果)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2~4%,油中主要成分为黄樟醚,含量达60~95%,其次为β-蒎烯、水芹烯、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

性味微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消食化滞。治胃肠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治百日咳,痢疾:香樟干皮一钱,山茨菇五分,红糖二钱,水煎服。

备注本品还可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跌打损伤等症。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蚌粉

    《中药大辞典》:蚌粉药材名称蚌粉拼音Bànɡ 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

  • 石萝藤

    药材名称石萝藤拼音Shí Luó Ténɡ别名大鸭公藤(《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牛儿藤的根、茎。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牛儿藤,又名:金

  • 廊茵

    《中药大辞典》:廊茵药材名称廊茵拼音Lánɡ Yīn别名红火老鸦酸草、蛇不钻、猫儿刺(江西《草药手册》),南蛇草(《甘肃中草药手册》)。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蓼科植物刺蓼的全草。夏、秋采

  • 寄马桩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马桩药材名称寄马桩拼音Jì Mǎ Zhuānɡ别名鸡麻抓、赫勒尼-努德[蒙名]来源百合科天冬属植物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 N. Iran. ex

  • 绿绒蒿

    《中药大辞典》:绿绒蒿药材名称绿绒蒿拼音Lǜ Rónɡ Hāo别名阿拍色鲁(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的花、果实或全草。7~8月采收花、果实或全草(除去毛刺)

  • 天仙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仙果药材名称天仙果拼音Tiān Xiān Guǒ别名水风藤、牛乳茶、山无花果、加星里[苗族语]来源桑科天仙果Ficus beecheyana Hook. et Arn.,以根入药

  • 蚱蝉

    《中药大辞典》:蚱蝉药材名称蚱蝉拼音Zhà Chán别名鸣蜩(《诗经》),蝒、马蜩(《尔雅》),螃(《方言》),鸣蝉(《唐本草》),秋蝉(《圣惠方》),蜘蟟(《七修类稿》),蚱蟟(

  • 四叶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叶参药材名称四叶参拼音Sì Yè Shēn别名奶参、羊乳、山海螺、白蟒肉、狗头参、乳头薯、乳薯来源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四叶参Codonopsis lanceol

  • 大麻疙瘩

    药材名称大麻疙瘩拼音Dà Má Gē Dɑ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蒟子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yunnanenseTse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蒟子 直立

  • 红鸡踢香

    《中药大辞典》:红鸡踢香药材名称红鸡踢香拼音Hónɡ Jī Tī Xiānɡ别名金背藤、红面将军、金耳环(《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叶。全年可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