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葡萄根

野葡萄根

《中药大辞典》:野葡萄根

药材名称野葡萄根

拼音Yě Pú Tɑo Gēn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葡萄科植物葡萄葡萄。9~10月采收。

原形态①秋葡萄

落叶藤本,茎粗壮;幼枝带紫红色,具羊毛状细毛及黑褐色腺状刚毛;冬芽卵形,先端钝圆。叶互生,卵圆形,长10~20厘米,宽几相等。先端具不明显的3浅裂,基部深心形,边缘有浅锯齿,齿端具刺,上面暗绿色,沿脉有稀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灰色或灰褐色绒毛,脉上并有腺毛;叶柄长5~8厘米,亦密生细绒毛及腺状刚毛。圆锥花序,与叶对生,较叶为长;萼5裂;花瓣5:雄蕊5,花丝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圆锥形。浆果黑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于低的山坡及沟谷两旁湿润处,常蔓延在灌木上。分布河南、陕西、湖北、贵州、四川、江苏等地。

②刺葡萄,又名:千斤藤、山葡萄

落叶藤本。枝条粗壮,黄褐色,无毛,老枝外皮成长片剥落,淡褐色,幼枝密生粗壮锐刺;刺直立或尖端弯曲,长3~4毫米。单叶互生,叶片坚纸质,阔卵形至卵状圆形,长9~12厘米,宽7~11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有时具不明显的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的锯齿微波状,齿端突出,侧脉直达叶齿,上面绿色,有光亮,下面黄绿色,有时具白霜,叶脉隆起;叶柄长6~12厘米,疏生刺状突起。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10~15厘米;花萼5裂;花瓣5,顶端连合;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与子房分离,子房上位,2室,各含胚珠2,花柱较短。浆果球形,成熟后蓝紫色,直径约15毫米。种子直径约5毫米,淡红褐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两旁灌木丛中。分布河南、浙江、江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四川、安徽、云南等地。

性味《重庆草药》:"味甘,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行血,消积。治吐血,腹胀症积,筋骨伤痛,痔疮,遗精,白浊。

①《分类草药性》:"治痔疮,遗精白浊。"

⑧《重庆草药》:"行血,活血,消积。治吐血,消肿胀。也用于跌打药酒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两。

复方①治用脑过度吐血:野葡萄根四两。熬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

②治胸腹胀满成硬块:野葡萄根半斤。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

③治筋骨伤痛:刺葡萄鲜根四两,水煎兑酒冲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慢性关节炎:刺葡萄二两,钩藤根三钱,鲜大活血一两,鲜五味子根一两,鲜三月泡悬钩子山莓)一两,鲜百两金一两,娃儿藤根五钱。用肉汤炖服。急性者用猪脚。(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野葡萄根

药材名称野葡萄根

拼音Yě Pú Tɑo Gēn

出处《全展选编·外科》

来源葡萄科植物网脉葡萄

原形态网脉葡萄,又名:大叶山天萝。

木质藤本;幼枝近圆柱形,有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变无毛。叶心形或心状卵形,长8~15厘米,宽5~10厘米,通常不裂,有时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小牙齿,下面沿脉有锈色蛛丝状毛,叶脉下面隆起,脉网显明,两面常有白粉;叶柄长4~7厘米。圆锥花序长8~15厘米;花小,淡绿色;花萼盘形,全缘;花瓣5;雄蕊5。浆果球形,直径7~12(~18)毫米,蓝黑色,有白粉。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治慢性骨髓炎。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用野葡萄根1斤,洗净,剥去表皮,抽掉根心,取其肉皮捣烂如泥状(忌用铁器),再加入4个鸡蛋的蛋清及麻油二两、酒(或95%酒精)0.5两调匀成膏,夏季酌加防腐剂。用时将药膏涂在消毒棉垫上,敷于患处,用绷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为止。如有瘘管可配合药捻引流脓液。一般疗程在1~2个月左右。对年老、体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应配合补益气血药内服;如患处无红肿及热感,自觉深部酸痛,单用此膏外敷效果不明显者,可同时内服中药阳和汤,以促使深部脓肿破溃,敷药始能发挥其作用。共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5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实验室抑菌试验证明,野葡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葡萄根

药材名称野葡萄根

拼音Yě Pú Tɑo Gēn

英文名Root of Romanet Grape, Root of Brier Grape

别名葡萄、 千斤藤、山葡萄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网脉葡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wilonae Veitch [Vitis reticulata Gagnep.]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网脉葡萄木质藤本。幼枝近圆柱形,有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变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cm;红色,被蛛丝状毛;叶片心形或心状卵形,长8-15cm,宽5-10cm,通常不裂,有时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小牙齿。下面沿脉有锈色蛛丝状毛,叶脉下面隆起,网脉显明,两面常有白粉。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长8-15cm;花小,淡绿色;雄花有极短的花梗,基部有小苞片;花萼盘状,全缘;花瓣5-6,顶部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6,与花瓣对生,退化子房埋于花盘中;两性花子房有短柱头,雄蕊5,比子房略长。浆果球形,直径7-12(-18)mm,熟时蓝黑色,有白粉。花期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谷、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疽疔疮;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用脑过度吐血:野葡萄根四两。熬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②治胸腹胀满成硬块:野葡萄根半斤。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③治筋骨伤痛:刺葡萄鲜根四两,水煎兑酒冲服。(江西《草药手册》)④治慢性夫节炎:刺葡萄二两,钩藤根三钱,鲜大活血一两,鲜五味子根一两,鲜三月泡(悬钩子山莓)一两,鲜百两金一两,娃儿藤根五钱。用肉汤炖服。急性者用猜脚。(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痔疮,遗精白浊。

2.《重庆草药》:行血,活血,消积。治吐血,消肿胀。也用于打药酒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翅卫矛根

    药材名称角翅卫矛根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 Gēn别名蜘蛛果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Euonymus cornutus Hems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 苦瓜叶

    《中药大辞典》:苦瓜叶药材名称苦瓜叶拼音Kǔ Guā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新鲜叶含苦瓜素。药理作用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后者有二种异构体,β-

  • 兰花双叶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花双叶草药材名称兰花双叶草拼音Lán Huā Shuānɡ Yè Cǎo别名花叶两块瓦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斑叶杓兰Cypripedium margaritace

  • 蜈蚣

    《中国药典》:蜈蚣药材名称蜈蚣拼音Wú Gōnɡ英文名SCOLOPENDRA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

  • 黄花独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独蒜药材名称黄花独蒜别名土白及[广西]、粉口兰来源兰科黄花独蒜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贵州、台湾。功能主治

  • 柏树叶

    《中药大辞典》:柏树叶药材名称柏树叶拼音Bǎi Shù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原形态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

  • 龙骨莲

    《中药大辞典》:龙骨莲药材名称龙骨莲拼音Lónɡ Gǔ Liá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

  • 鹈鹕油

    药材名称鹈鹕油拼音Tí Hú Yóu别名斑嘴鹈鹕、淘鹅油来源鹈形目鹈鹕科斑嘴鹈鹕Pelecanus roseus Gmelin,以脂肪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北部地区,冬季迁南

  • 鹿耳韭

    药材名称鹿耳韭别名天韭、玉簪叶韭、天蒜来源百合科鹿耳韭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散瘀镇痛,祛风止血。

  • 鳕鱼

    药材名称鳕鱼拼音Xuě Yú别名鳘、大头鱼、大头腥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