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酸藤果

酸藤果

《中药大辞典》:酸藤果

药材名称酸藤果

拼音Suān Ténɡ Guǒ

别名酸蔃子(《南宁市药物志》),酸藤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酸藤果果实。夏季采收,蒸熟,晒干备用。

原形态落叶藤状灌木或藤本,高1~3米。枝灰色或褐红色,秃净。单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狭矩圆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楔尖,全缘,两面秃净;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性异株;稠密的总状花序侧生或腋生;花序长5~10厘米,有花3~8朵;花柄长约2毫米;萼片4裂,卵形,秃净;花瓣4,白色,卵形或矩圆形,先端钝或浑圆,外面秃净,内面有粉状小突点;雄蕊4,在雄花中长于花瓣2倍以上,花药卵形或肾形,背无腺点;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小浆果球形,径约5毫米,熟时暗红色,花期春季。

本植物的根及枝叶(酸藤木)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野或村旁。分布我国南部。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强壮补血。治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复方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藤果

药材名称酸藤果

拼音Suān Ténɡ Guǒ

别名酸强子、酸藤头、信筒子、咸酸果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laeta(L.) Mez[Samara laetaL.;Myrsine laeta A.DC.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蒸熟,晒干。

原形态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m。叶互生;叶柄长5-8mm;叶片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4cm,宽1-1.5cm,稀长达7cm,宽2.5cm,先端圆形、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背面常有薄白粉,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长3-8mm,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mm,有时被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通常无腺点;花4数,长约2mm;花萼基部连合达1/2和1/3,等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形或钝,长约2mm,具缘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与花瓣合生,花丝挺直,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形,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果球形,直径约5mm,腺点不明显。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草丛、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浆果圆球形,熟时红色或紫黑色,干后黑褐色,直径5-6mm,平滑,或有纵皱宿条纹和少数腺点。气微,味酸,甜。

性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补血;收敛止血。主血虚;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复方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 鲜酸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伸筋

    药材名称大伸筋拼音Dà Shēn Jī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秋季采挖,切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蔓生或缠绕性藤本。茎长达3米,具皮孔;枝赤红,无毛。叶互生,椭圆形或

  • 柘木白皮

    《中药大辞典》:柘木白皮药材名称柘木白皮拼音Zhè Mù Bái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去掉栓皮的树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o

  • 大叶千斤拔根

    药材名称大叶千斤拔根拼音Dà Yè Qiān Jīn Bá Gēn别名天根不倒(《贵州民间药物》),千斤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

  • 乌榄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榄药材名称乌榄拼音Wū Lǎn别名木威子、黑榄来源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Koenig,以根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根:淡,平。叶:微苦、微涩,

  • 油棕根

    药材名称油棕根拼音Yóu Zō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油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taeis guineensis Jacq.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油棕,

  • 白头翁茎叶

    《中药大辞典》:白头翁茎叶药材名称白头翁茎叶拼音Bái Tóu Wēnɡ Jīnɡ Yè别名白头翁草(《圣济总录》)。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茎叶。功能

  • 白豆

    药材名称白豆拼音Bái Dòu别名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出处《孙真入食忌》来源为豆科植物饭豇豆的种子。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

  • 山油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油麻药材名称山油麻拼音Shān Yóu Má别名山脚麻来源榆科山油麻Trema dielsiana Hand.-Mazz.,以嫩叶、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

  • 蒟蒻薯

    药材名称蒟蒻薯拼音Jǔ Ruò Shǔ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

  • 三翅铁角蕨

    药材名称三翅铁角蕨拼音Sān Chì Tiě Jiǎo Jué英文名Three wing spleenwort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三翅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