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还阳参

还阳参

《中药大辞典》:还阳参

药材名称还阳参

拼音Hái Yánɡ Shēn

别名天竺参、万丈深竹叶青、独花蒲公英(《滇南本草》),铁刷把、有根无叶(《文山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长茎还阳参。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地下根圆形。茎直立,深绿色,有纵槽纹,分枝多。叶互生,退化成极小的刺状叶,长约0.5~1厘米,先端锐尖。头状花序顶生,花黄色。瘦果黑褐色,顶端有白色冠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或荒地的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温平,味甘。"

②《文山中草药》:"苦,温。"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气血,健脾胃。治性神经衰弱,妇人宫冷不孕,白带漏下,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

①《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五痨七伤,血气衰败,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白带漏下,损伤督任二脉。"

②《文山中草药》:"健胃消食,补肾壮刚。治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胃痛,性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注意滇南本草》:"肺热者忌用。若误用之,令人咳血,或咳嗽带血,或鼻血,或烦躁不安。"

复方①治内伤冲任,下元虚冷,久不受胎:还阳参四两,乌骨鸡一只(去肠)。入参于鸡腹内,水煮熟,去皮、油,晒干;其骨,用新瓦焙黄色,并肉共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早服二钱,白汤下。或为末亦服二钱。如即用参三、五钱,煨鸡、牛肉猪肚亦可。(《滇南本草》)

②治产后腰痛:还阳参适量,煎水洗浴。(《文山中草药》)

③治虚痨:万丈深四两,草本威灵仙小黑药)二两。炖子母鸡吃。(《云南中医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还阳参

药材名称还阳参

拼音Hái Yánɡ Shēn

英文名root of Longstem Hawksbeard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滇川还阳参、驴打滚儿草和长茎还阳参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epis riges cens Diels2.Crepis crocea (Lamk.) Babc. [C.turczani-nowii C. A. Mey.]3.Crepis elongata Babc. [Crepis tibetica Bab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全草,秋季采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滇川还阳参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根圆柱形。茎直立,木质,不分枝或叉状分枝。叶无柄;茎基产叶小,鳞片状;中部叶条形,长6-10cm,宽3-4mm,全缘或有细齿,稍反卷,无毛或有短柔毛。头状花序小,均有12朵小花,排成疏圆锥花序,梗长0.5-3.5mm05-6-16总苞圆柱形至钟状,长8-9mm,宽2-2.5mm;外层总苞片6,条形或披针形,长为内层的1/2,内层总苞片8-12,披针形,近先端有密纤毛;舌状花橘黄色,长约12mm。瘦果纺锤形,近扁平,褐色,长3.5--4mm,有10-16条纵肋;冠毛淡黄白色,长约5mm。

2.驴打滚儿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叶丛生,倒披针形,长4-8cm,宽0.8-2cm,急尖,边缘有波状齿,或倒齿状至羽状半裂,裂片全缘,基部渐狭成具短翅的叶柄,白色或苍白色带紫色;茎上部叶条形,渐尖,无柄;最上部叶小,苞叶状。头状花序较大,单生于枝端;总苞钟状,长11-14mm,宽4-9mm;外层总苞片8-13,长为内层总苞片的1/3-1/2,条状披针形,渐尖,有毛,内层总苞片披针形,先端钝,边缘膜质,有柔毛;舌状花黄色。瘦果纺锤形,长7-8mm。

3.长茎还阳参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圆柱形。茎直立,深绿色,有纵槽纹,分枝多。叶互生,退化成极小的刺状叶,长0.5-1cm,先端锐尖。头状花序顶生,花黄色。瘦果黑褐色,先端有白色冠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高山坡开旷的石隙中。

2.和于山坡、山谷或路旁。

3.生于山坡、田边、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及云南。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藏。

3.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8β-羟基-11β,13-二氢中美菊素(8β-hydroxy-11β,13-dihydrozaluzanin)C,8β-羟基异珀菊内酯(8β-hydroxyisoamberboin)8-表去酰洋蓟苦素(8-epidesacyl-cynaropicrin)[1-3]。

性味味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下乳。主支气管炎;肺结核;小儿疳积;乳澎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膏、丸。外用:适量,熬膏涂敷。

注意滇南本草》:肺热者忌用。若误用之,令人咳血,或咳嗽带血,或鼻血,或烦躁不安。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五痨七伤,血气衰败,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白带漏下,损伤督任二脉。

2.《文山中草药》:健胃消食,补肾壮阳。治小儿消化及营养不良,胃痛,性神经衰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甲子根

    《中药大辞典》:马甲子根药材名称马甲子根拼音Mǎ Jiǎ Zǐ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根。10~11月采根,切片晒干。原形态马甲子,又名:铁篱笆(《草木便方》),竻仔、雄虎

  • 红三七

    《中药大辞典》:红三七药材名称红三七拼音Hónɡ Sān Qī别名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

  • 红叶藤

    药材名称红叶藤别名牛栓藤、霸王藤、牛见愁、荔枝藤来源牛栓藤科红叶藤Rourea microphylla (Hook. et. Arn.)Planch.[Santalodes microphyllum

  • 紫桔梗

    药材名称紫桔梗别名白升麻来源毛茛科紫桔梗Delphinium pogonanthum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升阳。主治风热头痛,水泻

  • 瓜子莲

    药材名称瓜子莲别名云南猪屎豆来源豆科瓜子莲Crotalar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根:主治跌打损伤。叶:治疮毒

  • 花红叶

    《中药大辞典》:花红叶药材名称花红叶拼音Huā Hó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林檎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治小儿疮疥。"用法用量外用:煎水

  • 绿茎槲寄生

    药材名称绿茎槲寄生拼音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绿茎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nudum Danser.采

  • 巴豆

    《中国药典》:巴豆药材名称巴豆拼音Bā Dòu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

  • 石黄连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黄连药材名称石黄连别名草苓子来源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峨眉耳蕨Polystichum omeiense C. Chr.,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紫油木叶

    《中药大辞典》:紫油木叶药材名称紫油木叶拼音Zǐ Yóu Mù Yè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嫩叶尖。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清香木,又名: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