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赤沙糖

赤沙糖

《中药大辞典》:赤沙糖

药材名称赤沙糖

拼音Chì Shā Tánɡ

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

出处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性味甘,温。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纲目》:"性温。"

③《医林纂要》:"甘,热。"

归经入肝、脾、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④《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补中缓肝,活血和瘀。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血痢。

①《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②《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

③《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杀虫,解酒毒。"

④《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

⑤《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

⑥《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羸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⑦《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⑧《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

⑨《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酒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化水涂或研末敷。

注意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食疗本草》:"多食损齿,发疳匿,不可长食之。"

②《本经逢原》:"助湿热,不可多食。"

复方①治下痢噤口:沙糖半斤,乌梅一个。水二碗,煎一碗,时时饮之。(《摘元方》)

②治痘不落痂:沙糖调新汲水一杯服之;白汤调服亦可,日二服。(《纲目》)

③治上气喘嗽烦热,食即吐逆:沙糖、姜汁等分,相和,慢煎二十沸,每咽半匙。(《纲目》)

④治食韭口臭:沙糖解之。(《摘元方》)

⑤治虎伤人疮:水化沙糖一碗服,并涂之。(《摘元方》)

⑥治火烧、水烫:赤沙糖瓦上煨,研末,菜油调敷。(《中医杂志》(20):6,1966)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赤沙糖

药材名称赤沙糖

拼音Chì Shā Tánɡ

英文名brown sugar

别名沙糖、紫沙糖、黑沙糖、红糖、黄糖

出处出自《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茎中的液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色结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原形态甘蔗,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m,粗2-5cm,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mm;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长40-80cm,宽约20mm。花序大型,长达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mm,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mm。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mm,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资源分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性味甘;温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缓肝;活血散瘀。主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哕;虚羸寒热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酒或药汁冲10-15g。外用:适量,化水涂;或研敷。

注意湿热中满者及儿童慎服。

各家论述1.《唐本草》:功体与石蜜同,而冷利过之。

2.《食疗本草》:主心热口干。

3.《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杀虫,解酒毒。

4.《本草衍义》:治心肺大肠热。今医家治暴热,多以此物为先导。

5.《本草纲目》:和中助脾,缓肝气。

6.《本经逢原》:熬焦,治产妇败血冲心,及虚赢老弱血痢不可攻者。

7.《本草从新》: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8.《医林纂要》:暖胃,补脾,缓肝,去瘀,活血,润肠。

9.《随息居饮食谱》:散寒活血,舒筋止痛。

10.《本草纲目》:沙糖性温,殊于蔗浆,故不宜多食。但其性能和脾缓肝,故治脾胃及泻肝药用为先导。《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

11.《本草求真》:沙糖,本于甘蔗所成。甘蔗气禀中和,味甘气寒,已为除热润燥之味,其治则能利肠解烦,消痰止渴。至于沙糖,经火煅炼,性转为温,色变为赤,与蔗又似有别,故能行血化瘀,是以产妇血晕,多有用此与酒冲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取其温以通滞也;烟草用以解毒,亦取其有开导之力也。然性温则消、则下,故虚热过服,则有损齿消肌之病;味甘主缓、主壅,故痰湿过服,则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叶香薷

    药材名称大叶香薷拼音Dà Yè Xiānɡ Rú别名热痱草(《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常用中草药配方》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疏花荠苎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直立摹本,高20~62厘米

  • 胡枝子根

    《中药大辞典》:胡枝子根药材名称胡枝子根拼音Hú Zhī Zǐ Gēn别名野山豆根(《江西民间草药》)。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根或根皮。4~10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

  • 豆蔻

    《中国药典》:豆蔻药材名称豆蔻拼音Dòu Kòu英文名FRUCTUS AMOMI ROTUNDUS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

  • 川素馨

    药材名称川素馨拼音Chuān Sù Xī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川素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urophyllum Hemsl.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片

  • 球花党参

    药材名称球花党参拼音Qiú Huā Dǎnɡ Shēn英文名Subglobularflower Asiabell Root别名蛇头党参、臭参、臭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球花党参Codonopsis

  • 透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透明草药材名称透明草别名小叶冷水花来源荨麻科透明草Pilea microphylla (L.) Lieb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淡、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痈疮肿痛,

  • 绿豆花

    《中药大辞典》:绿豆花药材名称绿豆花拼音Lǜ Dòu Huā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花。功能主治解酒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绿豆花药材名称绿

  • 山棯根

    药材名称山棯根拼音Shān Shěn Gēn别名岗棯根(《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桃盆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微酸,性子。①广州部队《常用中

  • 大金银花

    《中药大辞典》:大金银花药材名称大金银花拼音Dà Jīn Yín Huā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山金银花的全草。原形态藤本。茎中空,外表红褐色;小枝疏被短柔毛。叶对生;

  • 枫树

    药材名称枫树拼音Fēnɡ Shù别名枫香树、大叶枫、枫子树、鸡爪枫、鸡枫树来源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以根、叶、果实(见“路路通”)及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