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藤本夜关门

藤本夜关门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本夜关门

药材名称藤本夜关门

来源旋花藤本夜关门Argyreia osyrensis (Roth) Choisy var. cinerea Hand.-Mazz.,以叶、根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微涩、淡,平。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主治子宫脱垂,偏头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2两;外用研细粉撒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藤本夜关门

药材名称藤本夜关门

拼音Ténɡ Běn Yè Guān Mén

别名合包叶、猪叶莱

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灰毛白鹤藤的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osyrensis (Roth) Choisy var.cinerea Hand.-Mazz.[lettsomia bella auct. Non C. B.Clarke]

采收和储藏: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灰毛白鹤藤攀援灌木。茎圆柱形,密被白色或带灰色或淡褐色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5cm,密被灰色卷曲柔毛,具槽;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长6-12cm,宽3.5-11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上面密被有瘤状基部的俯伏灰长柔毛,背面密被极密而卷曲的灰柔毛。花序聚集成头状,花无柄或近无柄;总花梗、苞片及萼片外面均被绒毛;花冠管状钟形,粉红色,冠檐深5裂,裂片狭卵形,瓣中带密被白色柔毛;雄蕊及花柱伸出;花丝基部扩大,被毛;子房无毛,2室。果球形,红色,包以增大的萼片,萼片内面红色。种子2颗或1颗,近于无毛。花期秋、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0-1600m的疏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形或阔卵形,长6-12cm,宽3.5-11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上表面密被具瘤状基部的灰长柔毛,下表面被卷曲的灰柔毛;叶柄长3-3.5cm,密被灰色卷曲柔毛,具槽,气微,味微苦。

性味涩;温

功能主治收涩固脱;敛肺;止血。主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肺虚咳喘;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芭茅果

    药材名称芭茅果拼音Bā Máo Guǒ别名牛草果、苦芦骨。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芭茅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Warb.

  • 人指甲

    《中药大辞典》:人指甲药材名称人指甲拼音Rén Zhī Jiɑ别名手爪甲(《日华子本草》),人退(《眼科龙木论》),筋退(《纲目》)。出处《本草衍义》炮制用碱水或皂角水洗净,晒干。或再和滑石

  • 天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文草药材名称天文草拼音Tiān Wén Cǎo别名山天文草、散血草、雨伞草、金纽扣、大黄花、黄花苦草、苦草、过海龙、山骨皮、黑节关来源菊科金纽扣属植物天文草Spilan

  • 黄皮树皮

    药材名称黄皮树皮拼音Huánɡ Pí Shù Pí别名黄皮皮(《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树皮。性味《本草求原》:"辛苦

  • 白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酒草药材名称白酒草别名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来源菊科白酒草Conyza japonica (Thunb.) Les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

  • 地柏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药材名称地柏枝拼音Dì Bǎi Zhī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来源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 球核荚蒾

    药材名称球核荚蒾别名六股筋、兴山绣球、水马蹄、鸡壳精、淮角筋来源忍冬科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

  • 珠子参

    《中国药典》:珠子参药材名称珠子参拼音Zhū Zi Shēn英文名RHIZOMA PANACIS MAJORIS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var.

  • 独脚金

    药材名称独脚金拼音Dú Jiǎo Jīn别名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湖北巴东]来源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L.) O. 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 苹果

    《中药大辞典》:苹果药材名称苹果拼音Pínɡ Guǒ别名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出处《滇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