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接骨草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劳伤咳嗽:全草0.3~1两,水煎服。

跌打损伤,骨折:鲜全草捣烂用酒炒外敷,或用全草浸酒内服外搽。

痈疮疖肿:鲜全草捣烂调红糖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接骨草

药材名称红接骨草

拼音Hónɡ Jiē Gǔ Cǎo

别名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耳草长蒴苦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 [Chirita hedyotids (Ghun) W. T. W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耳草长蒴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具长根状茎。叶均基生;无柄或具柄,柄扁,长达2cm,宽3-6mm;叶片干时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6.5-10cm,宽0.9-2.4cm。常镰刀状弯曲,两端渐狭,边缘全缘,两面密被伏贴灰黄色绒毛,侧脉3-4条。花序2-3条,每花序有多花;花序梗枨13-18cm;苞片对生,狭椭圆形,长约4mm,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1.5mm,外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内面被极短柔毛,5裂至中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内面有紫红色斑纹,外面被短柔毛,花冠下部细管状,长约7mm,冠檐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枚发育,花丝基部具柔毛,退化雄蕊2;花盘杯状;子房长约6mm,密被短柔毛,花柱长约3mm,被短柔毛,柱头2裂。蒴果线形,长2-3cm,宽约2mm,密被短柔毛。种子小,椭圆形,平滑。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60m的石灰岩山阴处石上或陡崖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

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来蒲桃

    药材名称马来蒲桃拼音Mǎ Lái Pú Táo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马六甲蒲桃的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malaccense(L.)Merr. Et Perry[Euge

  • 同形鳞毛蕨

    药材名称同形鳞毛蕨拼音Tónɡ Xínɡ Lín Máo Jué英文名Uniform Wood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同形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

  • 绳藻

    药材名称绳藻拼音Shénɡ Zǎo别名海麻线、麻绳菜、海嘎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绳藻科植物绳藻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orda filum(L.) Lamx [ Fucus filum L.]采收

  • 鱼尾葵根

    药材名称鱼尾葵根拼音Yú Wěi Kuí Gēn别名棕木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鱼尾葵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原

  • 乌藨连

    《中药大辞典》:乌藨连药材名称乌藨连拼音Wū Pāo Lián别名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堇菜科植物荁的全草、根茎。秋后采收。原形态多

  • 金瓜草

    药材名称金瓜草拼音Jīn Guā Cǎo别名睫毛齿果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椭圆叶齿果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omonia oblongifolia DC.[S.sessiliflo

  • 旋覆花根

    药材名称旋覆花根拼音Xuán Fù Huā Gēn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Inula, root of Linearleaf Inula, root of British Inula出

  • 麻鱼骨

    药材名称麻鱼骨拼音Má Yú Gǔ英文名cheilo-fish bon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

  • 地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药材名称地牯牛拼音Dì Gǔ Niú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来源脉翅目

  • 大头菜子

    药材名称大头菜子别名水芥子来源十字花科大头菜子Brassica napobrassica Mil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栽培。性味辛、甘、苦,温。功能主治泻湿热,散热毒。主治黄疸,便秘,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