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防风

石防风

《中药大辞典》:石防风

药材名称石防风

拼音Shí Fánɡ Fēnɡ

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灰黄色或黑褐色。茎圆柱状,高30~80厘米,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2回3出式羽状全裂,1回裂片卵形至披针形,最终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缺刻状牙齿;茎上部叶简单,鞘狭倒卵形,不膨大。复伞形花序,有小伞形花序10~15个。小伞形花序柄长1~2.5厘米,含花20~30朵;总苞1~2片或缺如,小总苞片数片,丝状线形;较花梗稍短或同长;花瓣5,白色,先端弯向内方。双悬果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无毛,背棱中棱肋状,侧棱稍广。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陕西、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列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本品在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广西等地亦作前胡使用。

化学成分根和果实中分离到前胡甙元。

性味苦辛,凉。

①《纲目》:"辛甘。"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①《本草图经》:"疗头风眩痛。"

②《陕西中草药》:"降气祛痰,发散风热,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胸胁胀满,喘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复方①治感冒,咳嗽,气喘:石防风、苦杏仁各三钱,紫苏子、桔梗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孕妇咳嗽:石防风、当归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防风

药材名称石防风

拼音Shí Fánɡ Fēnɡ

英文名Root of Terebinthaceous Hogfennel

别名前胡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石防风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 (Fisch.) Fisch. Ex Turcz. [Selinum terebinthaceum Fisch. Ex Trevir.]

采收和储藏:秋了采挖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根颈稍粗,残存棕褐色叶鞘纤维;根长圆锥形,径0.5-1.2cm,表皮灰褐色。茎睦立,具纵条纹,下部光没无毛,上部时有微细柔毛。基生叶叶柄长8-20cm;叶片轮廓椭圆形至三角状卵形,长6-18cm,宽5-15cm,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浅裂或具2-3锯齿,长0.8-1.2cm,两面均无毛或仅叶脉基部有糙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无叶柄,仅有抱茎的宽阔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3-15cm;伞辐8-20,带棱角近方形;总苞片0-2,线状披针形;小总苞片6-10,线形;花白色;萼齿细长锥形;花瓣倒心形;花柱基圆锥形,花柱向下弯曲。分生果卵状椭圆形,长3-4mm,宽2-3mm,背棱和中棱线形突起,侧棱翅状;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林缘及山地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东。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裂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强,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

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中含异环氧布特雷辛(isoepoxybuteri-xin)[1]。果实中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mgasterol),紫花前胡素(decurs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2]。另含德尔妥因(deltoin)[3].

性味苦辛;凉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降气祛痰。主感冒;咳嗽;痰喘;头风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疗头风眩痛。

2.《陕西中草药》:降气祛痰,发散风热。治感昌,咳嗽,支气管炎,胸肋胀满,喘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藏丁香

    药材名称藏丁香拼音Cánɡ Dīnɡ Xiānɡ别名石老虎、石参、叶子花、岩五加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藏丁香,曰:"藏丁香,或云种自西藏来,枝干同滇丁香,叶糙有毛,开花白色有香。"并

  • 三枝标

    药材名称三枝标拼音Sān Zhī Biāo别名三羽新月蕨、蛇退步、入地蜈蚣来源蕨类蹄盖蕨科三羽新月蕨Abacopteris triphylla (Sw.)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

  • 人中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中黄药材名称人中黄拼音Rén Zhōnɡ Huánɡ来源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炮制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

  • 牛角藓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

  • 霞天曲

    《中药大辞典》:霞天曲药材名称霞天曲拼音Xiá Tiān Qǔ出处《本草备要》来源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制法制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

  • 甜杏仁

    药材名称甜杏仁拼音Tián Xìnɡ Rén出处《本草从新》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晾干。原形态植物形态

  • 还阳草根

    《中药大辞典》:还阳草根药材名称还阳草根拼音Hái Yánɡ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微甘,凉。功能主治补益

  • 野木瓜

    《中药大辞典》:野木瓜药材名称野木瓜拼音Yě Mù Guā别名那蘑、牛藤(《广西植物名录》)。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茎、根。原形态常绿藤本。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7

  • 台湾牛奶菜

    药材名称台湾牛奶菜拼音Tái Wān Niú Nǎi Cài英文名root of Taiwan Condorvine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的全株。拉丁植

  • 阔叶假参

    药材名称阔叶假参别名粱王茶、良旺头、金刚尖、三叶树来源五加科阔叶假参Nothopanax latifolius Hand.-Mazz.,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