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白线蛇

白线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线蛇

药材名称白线蛇

拼音Bái Xiàn Shé

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

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以去内脏全体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

功能主治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麻木不仁。

用法用量白线蛇1条,白酒1斤,置瓶内,浸一月,制成药酒服,每饮1盅,每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线蛇

药材名称白线蛇

拼音Bái Xiàn Shé

别名白脊蛇、黄脊蛇。

出处《东北动物药》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全体。夏、秋季捕捉,去内脏,晒干。

原形态体长约80厘米。体背呈绿褐色;有一条明显的黄白色纵走带;自头部额鳞的前端起直达尾端。上唇鳞8片,偶为7片或9片;眼前鳞2片,偶为1片;服后鳞2片;前颞鳞2片;后颞鳞3片或2片。体鳞光滑。颈部及体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鳞雄者186~194,雌者202~206;尾下鳞90~99。

生境分部常活动于溪流附近,有时也见于较干燥地区,多以蜥蝎或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东北及华北各地。

功能主治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

复方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白线蛇一条,白酒一斤。置瓶内,浸一月即成,每次饮一盅,日服二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线蛇

药材名称白线蛇

拼音Bái Xiàn Shé

英文名white line Snake

别名白脊蛇、黄脊蛇

出处出自《东北动物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黄脊游蛇除去的内脏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uber spinalis(Peters)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捉,捕后迅速处死,除去内脏,鲜用。

原形态黄脊游蛇,体较细长,全长80cm左右。背面绛红色,背脊正中有1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其端起自额鳞,后端通达尾末,体侧由于鳞片边缘黑色,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眶前鳞1,有一较小的眶前下鳞,眶后鳞2(1);颞鳞2+2(3),上唇鳞多为3-2-3式。背鳞17-17-15行,体鳞平滑,颈部及体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鳞雄者186-194,雌者202-206;肛鳞2分,尾下鳞83-79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河流附近、旱地、林区都可发现。以蜥蜴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等地。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20-40ml。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鹤骨

    药材名称鹤骨拼音Hè Gǔ英文名Red-crested crane bone, Red-crowned crane bone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来源药材基源:为鹤科动物丹顶鹤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萍蓬草子

    《中药大辞典》:萍蓬草子药材名称萍蓬草子拼音Pínɡ Pénɡ Cǎo Zǐ别名水粟包(《纲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檀物萍蓬草的种子。秋季果热

  • 赤甲红

    药材名称赤甲红拼音Chì Jiǎ Hónɡ别名石蟹、日本蟳、蝤蛑来源甲壳纲蝤蛑科日本蟳Charybdis (Charybdis) japonicus (H. Milne-Edwar

  • 飞来鹤

    《全国中草药汇编》:飞来鹤药材名称飞来鹤拼音Fēi Lái Hè别名隔山消、隔山撬[四川]、白何首乌[江苏、江西]、野红苕、羊角藤、土白蔹、万世竹、剪蛇珠、山步虎、野番薯来源为萝藤科牛皮消属植物飞来鹤

  • 毛叶巴豆

    《中药大辞典》:毛叶巴豆药材名称毛叶巴豆拼音Máo Yè Bā Dòu别名刹埂(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叶巴豆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约2

  • 红叶树子

    药材名称红叶树子拼音Hónɡ Yè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 葛蕈

    《中药大辞典》:葛蕈药材名称葛蕈拼音Gě Xùn别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螺丝起(《湖南药物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蛇菇种植物蛇菇的全草。八月采。原

  • 红接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接骨草药材名称红接骨草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苦、涩,凉

  • 姜叶三七

    药材名称姜叶三七拼音Jiānɡ Yè Sān Qī别名姜七、内消子、土三七、打不死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姜叶三七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根状茎圆形或椭

  • 刺三甲

    药材名称刺三甲拼音Cì Sān Jiǎ别名五加皮(《滇南本莩》),白竻根(《生草药性备要》),白茨根、山五甲(《草木便方》),苦竻蔃(《岭南采药录》),刺三加、苦刺头(《贵州民间药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