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松寄生

松寄生

药材名称松寄生

拼音Sōnɡ Jì Shēnɡ

别名松上寄生

出处松寄生之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所载之松上寄生,其原植物很可能包括本品。今有人考《植物名实图考》之柏寄生为本品,但详观附图,两者并无相似之处。按应用习惯本品来源为桑寄生科松柏钝果寄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松柏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xillus caloreas(Diels)Danser[T.matsudai(Hayata)Danser;Loranthus caloreas 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灌木,高0.5-1m。嫩枝、叶密被褐色星状毛,稍后毛全脱落;小枝黑褐色,具瘤体。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革质;叶柄长1-2.5mm;叶片近匙形或线形,长2-3cm,宽3-7m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干后晴褐色,中脉明显。伞形花序,1-2个腋生,具花2-3朵,总花梗长1-2(-3)mm或几无;花梗长1-2mm;苞片阔三角形或阔卵形,长约lmm,顶端急尖,稀3浅裂;花鲜红色;花托卵球形,长约1.5mm,被褐色绒毛;副萼环状,近全缘或具裂缺;花冠花蕾时管状,长2-2.7cm,无毛,稍弯,下半部稍膨胀,顶部椭圆状,裂片4枚,披针形,长7-8mm,反折;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长4-5mm,直径3-5mm,紫红色,果皮具颗粒状体。花期7-8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800(-3100)m的山地针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寄生于松属、油杉属、杉属、云杉属或雪松属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辛;性平

归经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化痰止咳;杀虫止痒。主风湿痹痛;胃痛;痰湿咳嗽;疥癫瘙痒;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团叶根

    药材名称小团叶根拼音Xiǎo Tuán Yè Gēn别名猴子烟袋花、小团叶、羊角藤来源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大叶银背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gyreia wallichii Choisy [C

  • 北风草

    药材名称北风草拼音Běi Fēnɡ Cǎo别名毛绣球防风、银针七、灯笼草、楼台夏枯草、白风轮菜、白花仔、白菜匙、糖鸡草、野芝麻、猫 耳朵草、节节花、老虎花、白 骨九苏、白花茶匙红、白花塔仔草、金线薄荷

  • 鸡翎草

    《中药大辞典》:鸡翎草药材名称鸡翎草拼音Jī Línɡ Cǎo别名长肉芽草、狐尾藻棘豆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叶棘豆的全草。夏、秋采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直萼黄芩

    《中药大辞典》:直萼黄芩药材名称直萼黄芩拼音Zhí è Huánɡ Qín别名半枝莲、滇紫花地丁(《云南中草药》),屏风草、小黄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

  • 无柄卫矛

    药材名称无柄卫矛拼音Wú Bǐnɡ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无柄卫矛的根皮及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subsessilis Spragu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

  • 蝙蝠葛叶

    药材名称蝙蝠葛叶拼音Biān Fú Gě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采收

  • 黄毛山牵牛

    药材名称黄毛山牵牛拼音Huánɡ Máo Shān Qiān Niú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樾硬毛山牵牛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unbergia lacei Gambl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

  • 小茴香

    《中国药典》:小茴香药材名称小茴香拼音X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FOENICUL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

  • 肾子草

    《中药大辞典》:肾子草药材名称肾子草拼音Shèn Zǐ Cǎo别名灯笼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波斯婆婆纳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波斯婆婆纳,又名:波斯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