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扁担蒿

扁担蒿

药材名称扁担蒿

拼音Biǎn Dɑn Hāo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种植物垂果南芥和粉绿垂果南芥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abis pendula L.2.Arabis pendula L.var.hypoglauca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1.垂果南芥二年生草本,高30-150cm。全株被硬单毛,杂有2-3叉毛。主根圆锥状,黄白色。茎直立有分枝。茎下部叶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3-10cm,宽1.5-3cm,边缘有锯齿,基部渐狭成叶柄,长达1cm;茎上部叶狭长椭圆形至披针形,比下部叶略小,基部呈心形或箭形,抱茎,上面黄绿色至绿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10余朵;萼片椭圆形,具单毛,2-3叉毛或星状毛,花蕾期更密;花瓣4,白色;雄蕊6,4长2短;雌蕊1,花柱不明显。长角果线形,长4-10cm,弧曲,下垂。种子每室2行,椭圆形,褐色,边缘有环状的翅。花期6-9月,果期7-10月。

2.粉绿垂果南芥本种和正种基本相似,主要区别点在于:茎上疏被硬单毛,有时混生2-3叉毛。茎生叶披针形至椭圆形,上面暗绿色,疏被3叉毛,下面粉绿色,密被3叉毛、星状毛和混生单毛。长角果长条形,长5-9cm,扁平,略下垂。种子每室2行,近椭圆形,棕色,具窄翅,表面具细网状脉。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长于海拔1500-3600m地带的山坡、路旁、河边草地或高山灌木林下或荒漠地区。

2.生于海拔1500-3600m地带的高山丛林中或荒漠地区。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湖北、山东等地。

2.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陕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长柱形,略扁平,长6-10cm,宽1-2mm,稍弯曲。表面绿褐色,光滑无毛,先端可见宿存的短柱基,成熟果实易沿两侧腹缝线开裂,或2片果丬脱落仅留下假隔膜,每室种子1-2行,或脱落。种子椭圆形而扁,直径1.5-2mm,边缘具环状翅。气微,味辛。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疮疡肿毒;阴道炎;阴道滴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龙眼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叶药材名称龙眼叶拼音Lónɡ Yǎn Yè来源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叶入药,全年可采。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表利

  • 高寒露珠草

    药材名称高寒露珠草拼音Gāo Hán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高寒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alpina L.[C.alpina L.var.imaic

  • 大狗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狗尾草药材名称大狗尾草拼音Dà Gǒu Wěi Cǎo别名狗尾巴来源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大狗尾草Setaria faberii Herrm.的全草,其根及果穗亦入药。秋末

  • 桑耳

    《中药大辞典》:桑耳药材名称桑耳拼音Sānɡ ěr别名桑菌、木麦(《别录》),桑上寄生(《证类本草》),桑檽(《唐本草》),桑蛾、桑鸡(《广菌谱》)。出处《本经》来源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性味甘,平。

  • 金鸡豇豆

    药材名称金鸡豇豆拼音Jīn Jī Jiānɡ Dòu别名炮胀筒(《云南中草药选》),唢呐花、马尾连、羊奶子、燕山红(《云南中草药》),羊尾草(《贵州药植目录》)。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紫

  • 铁包金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包金药材名称铁包金拼音Tiě Bāo Jīn别名鼠乳根、老鼠耳、鸭公青、乌龙根来源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 (L.)DC.,以根入药。全年可

  • 臭蒿

    药材名称臭蒿拼音Chòu Hāo别名牛尾蒿、海定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Saussurea edul

  • 厚叶子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厚叶子树药材名称厚叶子树别名千年青、百年青、黑果清香桂来源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云南野扇花Sarcococca hookeriana Baill.,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苦、

  • 白蜡树叶

    药材名称白蜡树叶拼音Bái Là Shù Yè出处《贵州植药调查》来源木犀种植物白蜡树的树叶,详"白蜡树皮"条。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调经,止

  • 水绵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绵药材名称水绵别名脆水绵来源藻类绿藻门水绵Spirogyra intorta Jao,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丹毒,赤游,漆疮,烫火伤。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