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山枝仁

山枝仁

药材名称山枝仁

拼音Shān Zhī Rén

别名芭豆、崖花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榨木仁(《四川中药志》),土连翘广枝仁(《常用中草药配方》)。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种子。秋后采摘果实,晒干,击破果壳,取出种仁再晒干。

原形态光叶海桐,又名:山饭树、山枝、山枝茶、山海桐。

常绿小乔木。上部枝条有时轮生,全体无毛。单叶互生;形状差异很大,一般呈倒卵状长椭圆形及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3.5厘米,两面光滑,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呈楔形,边缘略呈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稍淡,中肋突出明显;叶柄长5~10毫米。花黄色,生于小枝顶端,成伞房花序,通常6~13朵;花直径约7毫米;花梗长10~15毫米,表面光滑;花萼基部联合,5裂,裂片广卵形,表面光滑,边缘有毛;花瓣5,较萼长3倍;雄蕊5,与花瓣互生;子房常为3室。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5厘米,3瓣裂,种子多数深红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山枝根)、叶(一朵云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林间阴湿地。分布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主产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颗粒状,为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棱面大小各不相同,径约3~7毫米。外表呈棕色或红紫色,少敷呈棕褐色,光滑。质坚硬,不易粉碎,内心白色,嗅之有油香气。以颗粒饱满、色红、香味浓、无果柄果壳等掺杂者为佳。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止渴。治虚热心烦,口渴咽痛,泻痢后重,倦怠乏力。

《四川中药志》:"清热,止泻,收敛。治咽痛,下利后重,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复方①治虚热口渴:土连翘果实五钱。水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②治咽痛:山枝仁、桔梗甘草射干,水煎服。

③治腹鸣水泻:山枝仁、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猪苓,水煎服。

④治下痢后重:山枝仁、藿香厚朴葛根、苍龙、陈皮白芍,水煎服。(②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蛤蜊

    《中药大辞典》:蛤蜊药材名称蛤蜊拼音Gé Lí别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全年均可捕捉。原

  • 石蜐

    《中药大辞典》:石蜐药材名称石蜐拼音Shí Jié别名紫蜐(《苟子》),龟脚(《纲目》),龟脚蛏(《纲目拾遗》),观音掌(《药材资料汇编》)。出处《纲目》来源为铠茗荷儿科动物石蜐的

  • 田野卷耳

    药材名称田野卷耳拼音Tián Yě Juǎn ěr别名田卷耳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田野卷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astiumrvenseL.采收和储藏:6-7月采,洗去泥上,除去根须、

  • 顶头马蓝

    药材名称顶头马蓝拼音Dǐnɡ Tóu Mǎ Lán别名癣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头马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rphochlamys affinis (Griff.) Bre-mek. [

  • 过山消

    药材名称过山消拼音Guò Shān Xiāo别名少花信筒子、开喉箭来源紫金牛科过山消Embelia pauciflora var. blinii (Leveille) Walker,以根入药

  • 柏脂

    《中药大辞典》:柏脂药材名称柏脂拼音Bǎi Zhī别名柏油(《纲目拾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树干或树枝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功能主治

  • 蓝花扁竹

    《中药大辞典》:蓝花扁竹药材名称蓝花扁竹拼音Lán Huā Biǎn Zhú别名扁竹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鸢尾科植物扁竹兰的根茎。全年可采。切段,晒干。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

  • 大黄树

    药材名称大黄树拼音Dài Huánɡ Shù别名白走马胎、盐巴菜、木桃果、长叶子老重。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栀子皮的根及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toa orientalis Hemsl.采收

  • 田高粱

    药材名称田高粱别名褐穗飘拂草、牛毛毡、牛毛草、狗毛草来源莎草科田高粱Fimbristylis fusca (Nees) C. B. Clakl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台湾、湖南、云南、贵州至广东。性味

  • 爬藤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爬藤榕药材名称爬藤榕拼音Pá Ténɡ Rónɡ别名长叶铁牛入石、小号牛奶仔来源桑科爬藤榕Ficus martinii Levl. et 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