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奶浆柴胡

奶浆柴胡

《中药大辞典》:奶浆柴胡

药材名称奶浆柴胡

拼音Nǎi Jiānɡ Chái Hú

别名竹叶青、岔子菜,小粘连(《云南中草药》),瘦地草、细防风(《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奶浆柴胡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宿根直立草本,高30~50厘米,全体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流出。根条状,粗长,入土很深,长达60厘米。数茎丛生,具有棱线,并被棕色长粗毛。单叶互生,倒披针形以至线状倒披针形,长5~7厘米,宽0.5~1厘米,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基部狭楔形,下延成短柄;叶缘疏生刺齿。头状花序排为2歧聚伞状伞房花序;总苞钟状,苞片2列,线形,外短内长;花全部舌状,花冠黄色,瘦果细柱形,深棕色,有细棱线,具丰富白色冠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松林下。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消炎解毒。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治感冒:奶浆柴胡、野藿香、大麻疙店。水煎服。(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奶浆柴胡

药材名称奶浆柴胡

拼音Nǎi Jiānɡ Chái Hú

英文名Phoen Hawksbeard

别名竹叶青、岔子菜、小粘连、细防风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炙科植物竹叶万丈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pis phoenix Du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竹叶万丈深多年生草本,高30-50cm。全株有白色乳汁。根条状,长可达60cm。茎丛生,直立,有棱线,被棕色长粗毛。单叶互生;叶片倒披针形以至条状披针形,长3.5-6.5cm,宽约7m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狭楔形,下处成短柄,边缘疏生刺齿并有束毛,上面有粗毛,下面疏生刺毛,尤以中脉上较多。头状花序排列为二岐聚伞状伞房花序;总苞钟状;总苞片2层,条形,外短内长;全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瘦果细柱形,深棕色,有细棱线;冠毛丰富,白色。花期夏季。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消炎解毒。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赖草

    药材名称赖草拼音Lài Cǎo别名冰草、厚穗赖草、滨草、老披碱来源禾本科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 (Trin.) Nevski,以根状茎、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

  • 山荸荠

    药材名称山荸荠拼音Shān Bí Qí别名竹叶兰、长杆兰、扁竹兰、山姜来源兰科竹兰属植物竹叶兰Arundina chinensis Blume,以球茎或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

  • 柴胡叶链荚豆

    药材名称柴胡叶链荚豆拼音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

  • 大花列当

    药材名称大花列当拼音Dà Huā Liè 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四川列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obanche megalantha H. Smith [O.aximia H.Sm

  • 白残花

    药材名称白残花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

  • 大金发藓

    药材名称大金发藓拼音Dà Jīn Fā Xiǎn别名独根草(《中国药植志》),小松柏、岩上小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矮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

  • 小叶金鸡尾巴草

    药材名称小叶金鸡尾巴草拼音Xiǎo Yè Jīn Jī Wěi Bɑ Cǎo别名延羽针毛蕨、细凤尾草、金鸡蛋、猪棕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延羽卵果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gopter

  • 巴戟天

    《中国药典》:巴戟天药材名称巴戟天拼音Bā Jǐ Tiān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

  • 五角叶葡萄

    药材名称五角叶葡萄拼音Wǔ Jiǎo Yè Pú Tɑo别名野葡萄(《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根皮。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本质藤本,长达

  • 槐白皮

    《中药大辞典》:槐白皮药材名称槐白皮拼音Huái Bái Pí别名槐皮(《肘后方》)。出处《药性论》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性味①《药性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