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太白贝母

太白贝母

《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

药材名称太白贝母

拼音Tài Bái Bèi Mǔ

英文名Taipei Fritillary Bulb

别名尖贝

来源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鳞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鳞茎直径1~1.5cm。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主产陕西、甘肃、四川、湖北。

性状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等。

功能主治同暗紫贝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太白贝母

药材名称太白贝母

拼音Tài Bái Bèi Mǔ

别名太贝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鳞茎。6月采挖置麦麸中阴干,再用硫黄熏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鳞茎扁球形,直径达2.5厘米。茎光滑,中部以上生叶。叶最下2枚对生,其上为互生、对生或轮生,在花下方为轮生;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3厘米。花单一,顶生,下垂;花被钟状,裂片6,分离,黄绿色,上部有紫色斑点,长3~4厘米;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室裂,膜质,长圆形,每室有扁平种子2列。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草地。分布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复方治支气管炎:太白贝母、桔梗各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白花射干

    《中药大辞典》:白花射干药材名称白花射干拼音Bái Huā Shè Gān别名冷水丹(《植物名实图考》)。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驾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原形态白花射干,又

  • 虎肉

    药材名称虎肉拼音Hǔ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肉。性味甘酸,温。①《千金·食治》:"味酸,温,无毒。"②《本草衍义》:"微咸。"

  • 扁担藤

    药材名称扁担藤拼音Biǎn Dɑn Ténɡ别名扁藤、大芦藤、铁带藤、过江扁龙、扁骨风、腰带藤、羊带风来源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 (Hook.

  • 豨莶

    《中药大辞典》:豨莶药材名称豨莶拼音Xī Xiān别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纲目》),黄猪

  • 番石榴树皮

    药材名称番石榴树皮拼音Fān Shí Liu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 guajau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原

  • 射尿拐

    药材名称射尿拐拼音Shè Niào Guǎi别名变色树蛙(薛德熵《系统动物学》),青竹拐(《陆川本草》),斑腿树蛙(《中国动物图谱·两栖动物》)。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树

  • 黄缨菊

    药材名称黄缨菊别名九头妖魔、黄冠菊来源菊科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 C. 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止血

  • 大脚菇

    药材名称大脚菇拼音Dà Jiǎo Gū别名白牛肝、山乌茸、蘑菇、白牛头来源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us edulis Bull.ex Fr.采收和储藏

  • 功劳子

    《中药大辞典》:功劳子药材名称功劳子拼音Gōnɡ Láo Z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果实。6月采摘果序,晒干,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至足干

  • 马雹儿

    药材名称马雹儿拼音Mǎ Báo ér英文名Indian Zehneria Herb, Herb of Indian Zehneria别名老鼠担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出处出自《救荒本草》来源药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