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六轴子

六轴子

《中药大辞典》:六轴子

药材名称六轴子

拼音Liù Zhóu Zǐ

别名连翘(《本草从新》),山芝麻(《百草镜》),闹羊花子(汪连仕《采药书》),天芝麻(《杨氏便易良方》),羊踯躅果(《药材学》)。

出处《饮片新参》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果序。9~10月果实成热而未开裂时采收,用水浸后晒干,以防果实裂开。

原形态为干燥成熟的果序,果实长椭圆形,略弯曲,长2~3厘米,径0.7~1厘米。果皮栗褐色,微具光泽,有柄,长1.5~3厘米;萼片宿存,具短柔毛;通常3~12个簇生于一个总梗上,总梗棕褐色,常连有灰白色的小枝条,每个蒴果具5枚心皮,胞间裂开。种子棕褐色,卵形,扁平,周围被膜质的翅。以果柄少,无茎枝、开裂少、具种子者为佳。

生境分部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等地。

性味苦,温,有毒。

①《本草从新》:"苦,温。"

②《饮片新参》:"温,味涩微苦。"

③《药材学》:"有剧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治风寒湿痹,历节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毒。

①《本草从新》:"宣,行血。治风寒湿痹,历节肿胀,扑损疼痛。"

②汪连仕《采药书》:"治跌打损伤,能活血疏风。"

③《纲目拾遗》:"治疽毒疔疮。"

④《本草求原》:"敷无名肿毒,可消。"

⑤《饮片新参》:"敛肺,止汗,化痰,定喘咳,治泻利遗泄。"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入丸、散,1~3分,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忌服。

本草从新》:"大损新血,无瘀勿用,体虚有瘀者亦忌。"

复方①治风痹,跌扑,肿毒初起:草乌(去皮,姜汁拌晒,隔纸炒)、山芝麻(烧酒拌晒,炒)、雄黄(水飞),血竭箬叶上烘烊)、穿山甲(砂炒)各一两。为末,丸如芥子大,酒下二、三分,不可多。(《草宝)五虎丹)

②治跌打损伤,深入骨髓,或隐隐疼痛,或天阴则痛,或年远四肢无力:闹羊花子一两(火酒浸炒三次,童便浸二次,焙干),乳香没药(不去油)、血竭各三钱。为末,研匀,加麝香一分同研,磁瓶收贮封固。每服三分,壮者五、六分,不必吃夜饭,须睡好方服,酒可尽量下,服后避风,有微汗出为要。忌房事、酸、咸、茶、醋等物。弱者间五日一服,壮者间三日一服。(《药鉴》遗骨丹)。

③治金刃伤,止痛:龙骨硼砂血竭(酒洗),儿茶、天芝麻各五分。为细末,每服七厘。(《杨氏便易良方》七厘散)

临床应用用于控制心动过逮,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治疗高血压病等

取干燥果实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成20%煎剂,或将煎液浓缩成膏再加工制片。急重患者3~15毫升(O.6~3克)顿服,慢性患者2~5毫升(O.4~1克),每天2~4次口服;一般维持量用2~5毫升(O.4~1克),每天1~2次。治疗心动过速94例,心率最快在10分钟后转为窦性,一般在2~4小时内明显好转,少数在数天后始见效。治疗高血压病17例,用药2~12天,多数病例的头痛、头晕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睡眠转佳,收缩压平均下降72.5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40.5毫米汞柱。对症状性高血压疗效不佳。本品有毒,如过量常出现头昏,肢体发麻、胃灼热感、恶心呕吐、出冷汗、眼发黑,严重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小便失禁、烦躁,脚抽搐、全身震颤,瞳孔缩小或扩大、皮肤粘膜苍白、神志不清、嗜睡以至休克等一过性毒性反应,可用阿托品解救,个别严重者需用升压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六轴子

药材名称六轴子

拼音Liù Zhóu Zǐ

别名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天芝麻、羊踯躅果、闹羊花头、八厘麻子

出处出自1.《饮片新参》。

2.《百草镜》:土连翘壳似连翘,子类芝麻,故一名山芝麻。入药每用三分,不可多服。方术家麻药中有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molle(Bl.)G.Den[ Rsinense(Lodd.)Sweet」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无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刚毛。花芽卵圆形,鳞片9-12片,阔卵形。单叶互生;叶柄短,长2-6mm;叶片纸质,常簇生于枝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多数排列成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半圆形,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至卵形,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无毛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长达2.5cm,熟时深褐色,具细柔毛和疏刚毛,胞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灰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膜翅。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石缝、灌丛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长椭圆形,略弯曲,长2-3cm,直径0.7-1cm。表面红棕色或栗褐色,微具光泽,有纵沟5条,顶端尖,基部有宿萼,有的有果柄。质硬脆,易折断,断面5室。种子多数,长扁圆形,棕褐色,边缘具膜质翅。气微、味苦。

以色红棕、未开裂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呈梅花形5瓣状,外果皮为1列扁圆形细胞,内含色素;中果皮为10余列长圆形细胞,也含色素;其间有导管群散在;内果皮为石细胞及纤维群,石细胞4-6列类圆形,直径为40μm;纤维6-8列,切向排列紧密,直径12-20μm,壁均木化。胎座全为薄壁组织,从中心至5瓣有木化细胞,壁稍增厚。胎座两侧附着多数细小种子,椭圆形,种子横切面可见种皮细胞1列,有齿状突起;壁厚.具圆纹孔.其内为菲薄的角质层。胚乳组织充满内含物。

理化鉴别(1)取本品细粉3g,加丙酮30ml,搅拌滤过,取滤液20ml,置试管内于水浴上蒸干,加稀硫酸10ml,溶解后置沸水浴上加热10min,溶液呈紫红色;继续加热,则变为橙黄色。(检查八厘麻毒素)(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60目)2g,加碳酸钙0.4g(pH6.5-7、95%乙醇20ml,放置过夜,水浴上回流2h,滤过。保留滤液,残渣再加95%乙醇20ml,回流7h,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ml,加入等量蒸馏水及足够量的醋酸铅饱和水溶液,直到沉淀完全,滤过;滤液用硫酸钠饱和水溶液脱铅,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氯仿1ml,回流3次,每次30min,合并氯仿,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在水浴上蒸干后,残留物用甲醇0.1ml溶解,供点样用。以八厘麻毒素作对照。同点干硅胶G板上,以甲醇-乙酸乙酯-己烷(1:4:5)为展开剂。展距17cm。用10%三氯化锑氯仿液喷雾,105℃烘烤,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处,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分成熟果实中含八厘麻毒素,就是日本羊踯躅素(rhodojaponin)Ⅲ[1,2],羊踯躅素(rhodomollein)Ⅰ及Ⅱ[3]。

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 用果实研成细粉或作成混悬液、浸剂、酊剂,对小鼠(电刺激尾部)均有镇痛作用,镇痛指数与阿片相似;但与阿片不同,剂量增加,作用反有所减弱。果实作用强于花。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六轴子注射液0.3-0.6g/kg腹腔注射,可使狗、猫心率减慢65%,血压亦下降,减慢心率的作用可被阿托品所对抗,降压作用可被麻黄碱所取消,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则减慢心率的作用消失,故减慢心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所致,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毒性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最小致死量及其毒性见“闹羊花”条。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筛去灰屑。

性味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散瘀止痛;定喘;止淀。主风寒湿痹;历节肿痛;跌打损伤;喘咳;泻痢;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1-0.3g;煎汤,0.3-0.9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有毒,不宜多服、久服,体虚及无瘀者忌服。

各家论述1.《本草从新》:宣,行血。治风寒湿痹,历节肿胀,扑损疼痛。

2.汪连仕《采药书》:治跌打损伤,能活血疏风。

3.《纲目拾遗》:治疽毒疔疮。

4.《本草求原》:敷无名肿毒,可消。

5.《饮片新参》:敛肺,止汗,化痰,定喘咳,治泻利遗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丝瓜皮

    《中药大辞典》:丝瓜皮药材名称丝瓜皮拼音Sī Guā Pí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果皮。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q

  • 无柄卫矛

    药材名称无柄卫矛拼音Wú Bǐnɡ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无柄卫矛的根皮及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subsessilis Spragu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

  • 小花鸢尾根

    药材名称小花鸢尾根拼音Xiǎo Huā Yuān Wěi Gēn别名六棱麻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小花鸢尾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speculatrix Hance采收和储藏:秋

  • 过山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过山青药材名称过山青拼音Guò Shān Qīnɡ来源亚麻科石海椒属植物石海椒Reinwardtia trigyna (Roxb.) Planch.,以嫩枝和叶入药。春夏

  • 鸜雉

    药材名称鸜雉拼音Qú Zhì别名翟(《尚书》),山雉(《尔雅》),翟鸡、山鸡(《禽经》),长尾野鸡(《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雉科动物长尾雉的肉。原

  • 油桐根

    《中药大辞典》:油桐根药材名称油桐根拼音Yóu Tónɡ Gēn别名桐子树根(《草木便方》),桐油树蔃(《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桐油树根(《贵州草药》)

  • 一把蔑

    药材名称一把蔑拼音Yì Bǎ Miè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Delavay Rockvine别名乌蔹莓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七叶崖爬藤,攀援灌木。茎藤棕黑

  • 女贞根

    《中药大辞典》:女贞根药材名称女贞根拼音Nǚ Zhēn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9~10月采挖。性味《重庆草药》:"苦,平,无毒。"功能主治《重庆草药》:&q

  • 穿山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山龙药材名称穿山龙拼音Chuān Shān Lónɡ别名穿地龙、地龙骨、金刚骨、鸡骨头、野山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

  • 金樱根

    《中药大辞典》:金樱根药材名称金樱根拼音Jīn Yīnɡ Gēn别名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8月至翌年2月,挖出,洗净,切断,晒干。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