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兜冠黄共享

兜冠黄共享

药材名称兜冠黄共享

拼音Dōu Guàn Huánɡ Gònɡ Xiǎnɡ

英文名Galericulate Skullcap

别名盔状黄芩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盔状黄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galerioul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盔状黄芩,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茎直立,高35-40cm,中部以上多分枝,下部常无叶。叶对生;叶柄长2-7mm,腹凹背凸,背面密被短柔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6cm,宽0.8-3cm,自茎下向上渐变小,先端锐尖,基部浅心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侧脉约4对。花单生于茎中部以上叶腋内,一侧向;花梗长约2mm,密被下曲短柔毛,近基部有一对线形的小苞片;花期花萼长约3.5mm,盾片着生在萼筒中部稍下文,果时花5mm,盾片直伸;花冠紫色,紫蓝至鉴色,长约1.8cm,外被具腺短柔毛,冠筒基部微囊状,向上渐增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半圆形,盔状,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雄蕊4,均内藏,前对较长,具能育半药,后对较短,具全药;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子房4裂,裂片等大。小坚果黄色,三棱状卵圆形,径约1mm,具小瘤突,腹面中央具果脐。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沟旁冲积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陕西、新疆。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散瘀。主热淋;血淋;肠痈;肝炎;癌肿;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痛,利尿消肿。用于尿道炎、肝炎。跌打损伤,疮痛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粗榧根

    药材名称粗榧根拼音Cū Fě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根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 Wils.)Li[C.drupace

  • 耐冬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耐冬果药材名称耐冬果拼音Nài Dōnɡ Guǒ别名小叶栒子、黑牛筋、刀口药、铺地蜈蚣来源蔷薇科耐冬果Cotoneaster microphyllus Wall.,以叶入

  • 莴苣

    《中药大辞典》:莴苣药材名称莴苣拼音Wō Jù别名莴苣菜(《肘后方》),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目》),蕂菜(《河北药材》)。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

  • 芒花

    药材名称芒花拼音Mánɡ Huā别名芭茅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原形态芒,宿根多年生草

  • 山莴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莴苣药材名称山莴苣拼音Shān Wō Jù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开花时采全草,秋后至

  • 鸬鹚骨

    《中药大辞典》:鸬鹚骨药材名称鸬鹚骨拼音Lú Cí G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功能主治陶弘景:"主鱼鲠。"复方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

  • 西藏点地梅

    药材名称西藏点地梅来源报春花科西藏点地梅Androsace tibetica var. mairae R. Kunt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西藏。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

  • 红地榆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地榆药材名称红地榆来源蔷薇科红地榆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 f.,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涩,温。功能主治收敛,止泻。主治红白痢疾,白带。用法用

  • 古羊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羊藤药材名称古羊藤拼音Gǔ Yánɡ Ténɡ别名苦羊藤、南苦参来源为萝藤科马连鞍属植物马连鞍Streptoculon griffithii Hook. f.

  • 亚婆潮

    药材名称亚婆潮拼音Yà Pó Cháo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广花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ampliflora Hance [Olden-landia ampli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