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优若藜

优若藜

药材名称优若藜

拼音Yōu Ruò Lí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驼绒藜的花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atoides latens(J.F.Gmel.)RevealetHolmgen[Eurotia ceratoides(L.)C.A.Mey.;Axyris cera-toidesL.]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收花序,晾干备用。

原形态灌木,高0.3-1m。多分枝,集中于下部,有星状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线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2cm,宽2-5m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或楔形,全缘,两面均有星状毛,1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个成簇,在枝端集成穗状花序,长达4cm,雌花腋生,无花被;苞片2,密生星状毛,合生成管,两侧压扁,呈椭圆形,其上部有2个角状裂片,裂片长为管长的1/3,叉开,果期管外两侧各有2束等长的长毛。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直立,被毛。种子和胞果同形,侧扁,直立;胚马蹄形。花、果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干旱或荒漠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产于西北。

性状性状鉴别 花序黄白色,上部为排列紧密的雄花序,数花成簇,在枝端集成穗状花序。雌花位于下部,1-2朵腋生于叶腋,由2小苞片合生成雌花管,上部有2个角状裂片,叉开。于果期时管外两侧各有2束等长的长毛。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种子侧扁。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多细胞非腺毛,顶面观呈双层的五角星状分枝,毛基部成爪形。②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3.5-58.8μm。③花粉粒圆形,可见到清晰的孔。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粒圆形,边缘略带波状,直径18.5-21.9μm;表面有孔28-40个,孔径1.59-2.39μm,孔间距离3.10-4.99μm,孔径与孔间距离之比为l:2-2:5。孔边缘整齐,界线清晰;孔具膜,膜上长16-23个小刺,分布集中于中心部位,在孔膜的边缘留下一圈空白区。花粉外壁上小刺密集。

性味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主气管炎;肺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帽辫七

    药材名称帽辫七拼音Mào Biàn Qī别名三面刀、拐枣七、三叶升麻、小升麻、黑八角莲、金龟草来源毛茛科升麻属植物金龟草Cimicifuga acerina (Sieb. et Z

  • 清风藤

    药材名称清风藤拼音Qīnɡ Fēnɡ Ténɡ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出处清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图经》,曰:“清风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有,彼土人采其叶入

  • 大叶桉叶

    《中药大辞典》:大叶桉叶药材名称大叶桉叶拼音Dà Yè ān Yè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秋季采收,阴干。原形态大叶桉,又名:蚊仔树。常绿乔木,

  • 通天草

    《中药大辞典》:通天草药材名称通天草拼音Tōnɡ Tiān Cǎo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7~8月间,将茎割下,晒

  • 吴茱萸叶

    《中药大辞典》:吴茱萸叶药材名称吴茱萸叶拼音Wú Zhū Yú Yè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吴茱萸"条。化学

  • 肝风草

    《中药大辞典》:肝风草药材名称肝风草拼音Gān Fēnɡ Cǎo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石蒜科植物葱莲的全草。全年可采,多鲜用。原形态葱莲,又名:玉帘。多年生草本。鳞茎灰黄色,内层白色含粘液,直径约2

  • 皮袋香

    药材名称皮袋香拼音Pí Dài Xiānɡ别名山枝子、羊皮袋、山辛夷、十里香、山栀子出处本品以皮袋香之名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本小末奓,深

  • 密花角蒿

    药材名称密花角蒿拼音Mì Huā Jiǎo Hāo英文名root of Compact Incarvillea别名密毛角蒿、红花角蒿、角蒿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密生

  • 三叶崖爬藤

    药材名称三叶崖爬藤拼音Sān Yè Yá Pá Ténɡ别名毒葡萄。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台湾崖爬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formosanum(Hemsl.)Gagn

  • 白花映山红

    《中药大辞典》:白花映山红药材名称白花映山红拼音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别名白杜鹃花(《中国树木分类学》),照山白(《华北经济植物志要》),白艳山红(